制药工程专业建设与实践
时间:2022-06-10 10:55:18
导语:制药工程专业建设与实践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随着我国制药产业的不断转型升级和快速发展,对适应社会需求的制药工程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提升制药工程专业建设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对牡丹江医学院制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实践教学、教学方法和手段等方面进行改革与探索,培养具有较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制药工程应用型人才,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关键词】:制药工程;社会需求;专业建设
自1998年制药工程专业被列入教育部本科专业目录以来,全国已有近300个制药工程专业办学点[1]。随着我国制药产业、医疗卫生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和医药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对制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适应性提出更高的要求[2]。在我国人才强国发展战略的背景下,各高校应立足于自身特色,适应社会需求,积极开展高层次的制药工程专业综合改革,对接区域产业和社会需求进行专业建设,以特色求发展、形成错位发展,以确保制药工程专业跟上医药产业发展的步伐[3-4]。牡丹江医学院(以下称该校)制药工程专业自2003年招收本科生以来,根据学校“两为”办学方向,主动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的制药工程人才为目标,对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逐步形成了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了一批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医药行业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切实满足了地方对制药工程人才的需求。
1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修订完善人才培养方案
该校制药工程专业紧密结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和行业发展需求,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先后于2003年、2010年、2014年和2020年进行了四轮人才培养方案及全部课程教学大纲的修订,确保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紧密结合,逐步形成了以培养适应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制药工程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培养模式。2020年版本科培养方案的修订根据《化工与制药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制药工程专业)》和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要求,结合行业调研和该校“两为”办学特色,以岗位胜任力培养为导向,“逆向”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5]。优化专业课程体系设计,加强学科交叉融合,拓宽基础课程,增加新课程和跨学科课程,注重应用知识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
2以实践能力为导向,完善课程体系建设
课程建设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基本要求,在教学体系和课程设置中应注重统筹协调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和工程教育的融合,注重学生德育、素质、知识、能力的协调发展。根据该校办学特色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制药工程专业构建了化学、生物学、药学、工程学等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四大课程模块,即通识教育模块、专业基础模块、专业课程模块、专业拓展模块。通识教育课程模块涵盖人文社科、思政类、英语、体育、创新创业课程等多个方面,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人文素养、社会责任、职业道德和创新创业能力等,在专业基础和专业课程教学中全面贯彻和渗透通识教育理念;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注重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的有机融合。专业基础课程模块包括化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等)、生物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等)、药学(药物合成反应、药理学等)、工程学(化工设备机械基础、化工制图与CAD等)等课程,主要用于培养学生的专业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实践技能,是学生进行专业课程学习的核心基础。专业课程模块主要是用于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涵盖专业核心课程、专业实践课程及毕业设计(论文)等;专业核心课程主要有药物化学、药剂学、药物分析、制药设备与车间工艺设计、化学制药工艺学、制药过程安全与环保、药品生产质量管理工程等,专业实践课程包括课程实验、课程设计、综合实验课(药学综合实验、创新训练等)和实习实践课(企业见习、生产实习、社会实践和毕业设计)等。专业拓展课程模块注重学科知识交叉、拓展就业口径,包括专业选修课程、任选课程、课内实践与课外创新等。专业课程教学体系中,将相关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及学科竞赛、课内外和校内外活动等融合、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加强学生创新意识、新技术和新知识的应用能力、工程实践等能力的培养。
3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强化实践能力培养
根据岗位职业能力和岗位工作任务,明确人才培养各阶段实践教学的培养目标,理顺各课程实验的相关性,加强多学科交叉融合,将岗位职业技能按照学科体系落实到相应课程的课内外、校内外实践教学环节中,将实践教学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6-7]。
3.1实践教学平台建设
制药工程专业充分利用学校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科研平台及校内外实践教学平台构建了“实验教学、科研与创新实践、实习实训”3个实践教学平台,以满足学生自主实验和差异化训练的需求。其中,实验教学平台是以省级药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为依托,不断完善教学设施,依托基础课和专业实验课程建成了高水平实验教学平台,用于学生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和综合实践技能训练;科研与创新实践平台是以第二课堂、项目研究、各类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项目、各类学科竞赛为依托,建设了面向学生创新应用实践能力培养的实践平台,多维度、全方位服务于学生的实践教学、科学研究及创新创业活动,促进学生的科研素养、实践技能、创新思维、工程实践能力的全面提升;实习实训平台是充分利用校内实践教学平台和实践教学基地等资源,以社会实践、仿真实训、见习、生产实习和毕业设计(论文)等实践教学环节为依托,锻炼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
3.2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必须适应学生职业能力培养递进式上升的人才培养规律。经过多年的实践,制药工程专业构建了旨在增强学生实践能力的个人与团队、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线下与线上相融合的与理论教学体系相适应的“两层面、三阶段、四层次”递进式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多层次对学生的专业能力、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等进行训练。“两层面”主要是指课内训练与课外拓展训练相结合、校内教学实训与生产实践相结合,即“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相结合;主要包括社会实践、校内外实训、专业前沿讲座、见习、毕业实习等环节,递进式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三阶段”主要指基本技能培养阶段、专业技能与综合能力培养阶段、综合实训与创新实践能力培养阶段,主要包括专业基础和专业实验、课内外科技活动(参与教师科研项目、各级大创项目等)、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各级学科竞赛等;三个阶段由浅至深、循序渐进,逐步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实践创新和工程应用能力。“四层次”即基本技能型实验、专业技能型实验、综合性实验、创新设计性实验。通过多层次、系统化的专业基础和专业技能训练,有效地实现了学生从基本动手能力—专业实践能力—综合应用能力—创新实践应用能力的递进式培养,提高了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综合素养。完善实践教学成绩考核办法,以课程目标为导向建立了多元化、多方位的实践教学考核模式,考查学生的专业知识、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情况。考核评价内容注重实践环节的细节性考察。考评方式向综合性评价转变,根据课程的特点采用不同的考评方法,包括实验预习、课堂讨论、实验操作(技能)、团队协作能力、创新思维、实验结果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3.3实践教学形式多元化
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核心教学环节[8]。制药工程专业以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建立了以第二课堂、开放实验室、校内外技能竞赛、科研训练、虚拟仿真实训、社会实践、见习、生产实践等多元的教学活动载体,拓展实践教学空间,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工程意识、创新创业和实践能力等[9-10]:①注重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训练。鼓励、支持学生参与教师科研项目,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制药工程设计大赛等学科竞赛,承担国家级、省级、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开放实验室等,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思维、实践创新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②创新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选题。选择与生产实际紧密结合的课题,锻炼、提升学生的设计思维、分析解决问题和独立工作的能力[11-12]。③产教融合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职业能力和岗位适应能力。组织学生前往实习基地原料药、制剂生产车间等进行见习、生产实习,使学生了解制药车间的布局、普通区和洁净区的划分、设备结构等,深刻理解车间布局、工艺流程、管路设计、生产设备和环境保护等。
4教学方式方法改革
教学方式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变,通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合理的课程教学设计,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教学内容上,引入交叉学科发展前沿、产业新技术、新成果和新工艺等[7,12],持续优化、更新教学内容,适应制药工程发展趋势;加强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将专业教育、人文教育和思政教育有机融合,将其贯穿于教育教学始终[13-14]。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依据课程特点采用案例讨论式、PBL、翻转课堂、线上线下相融合、现场教学、虚拟仿真等多样化教学方法。相关课程以掌握和应用知识为导向,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加强课程设计,综合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综合素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15]。例如:“制药设备与车间工艺设计”课程开展现场教学,在企业见习时开展现场理论授课,培养学生工程制药观念;“药物化学”课程在课堂教学中采用案例讨论式教学法,并依托课程组制作的在线课程平台线上课程“药物化学研究案例简析”,积极开展线下线上混合式教学等。
5结束语
近年来,该校制药工程专业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充分总结专业建设经验,主动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着力推进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综合改革的实践与探索,服务区域医药产业和社会发展,提升了制药工程专业的办学水平和社会声誉。经过18年的建设,该校制药工程专业逐步形成了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一系列质量工程建设标志性成果。2012年药学学科被列为黑龙江省省级重点(培育)学科,2013年药学实验教学中心被列为黑龙江省普通高等学校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14年教学团队被列为黑龙江省省级教育科学研究团队,2017年获得药学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019年制药工程专业被列为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学生获得全国制药工程设计大赛二等奖6项、三等奖7项,本科毕业生在工作岗位上受到用人单位的广泛欢迎和好评。本科制药工程专业的建设与实践是一项贯穿于教育教学过程的长期系统性工程。在今后的人才培养过程中,将“以本为本”落实到高等制药工程教育的各个环节,紧跟医药产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制药工程人才的需求,进一步探索和完善制药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出适应医药产业发展和社会需求的高质量制药工程应用型人才,服务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制药工程专业建设的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高志刚,王世盛,李广哲,等.基于OBE理念的制药工程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改革探索[J].化工高等教育,2020,37(4):33-38.
[2]尤启冬,姚文兵,席晓宇,等.创新型药学人才培养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工程科学,2019,21(2):79-83.
作者:沈广志 才玉婷 梁启超 邹桂华 吴宜艳 单位:牡丹江医学院药学院
- 上一篇: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问题分析
- 下一篇:公路工程建设项目造价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