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建设安全管理新型信息化模式

时间:2022-10-02 10:22:36

导语:工程建设安全管理新型信息化模式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工程建设安全管理新型信息化模式

摘要:当前,我国信息化技术得到了充分发展,并逐渐与传统产业有了密切融合,尤其是在与民生息息相关的建筑行业,信息技术的融合已经越来越深入。近年来,城市建设的持续发展,工程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工程施工难度不断增加,对工程安全监管工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新形势下,以信息化手段辅助施工企业和管理部门提升工程安全监管,将是一条必由之路。本文中,我们将针对工程建设安全管理开展过程中,新型信息化模式的应用展开分析。

关键词:建筑行业;工程;信息时代;安全管理

1当前工程建设安全管理的新型信息化模式建立过

程中存在的问题多年来,全国各地都在不断探索和推进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设。通过应用信息化管理平台,工程安全监管也取得了很大的成效,这对于建筑业的发展可谓是影响巨大。但由于各种原因,安全监管信息平台在体系建设、具体操作环节、信息数据运用等环节,还存在一些不尽完善的地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1信息化平台体系建设尚未完成

政府管理部门的管理平台、企业自身的管理平台、建设行业协会的管理平台、中介机构的管理平台等各自运行。相互对接很少,数据的交换、共享和整合等很不成熟,使得很多数据信息运用无法实现。很多数据信息重复收集却不完整,信息化的优势不但没有充分发挥,部分环节由于重复操作反而变得更繁琐,有些环节由于重复投入造成浪费。

1.2已有信息平台功能仍需不断完善

好多建筑建材业的信息平台虽在不断改进,但录入信息不及时、不准确、不全面;平台的操作界面欠缺友好性,有的操作还存在过于繁琐的问题;各模块之间不能进行数据互通;部分功能设置不能有效契合管理需求;有的查询统计功能有待进一步完善等。上述种种问题给用户使用带来极大的不便,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信息化监管的进一步发展。

1.3已有数据信息的运用还需要继续深化

已有的建筑建材业信息平台大多涵盖了工程建设的全过程,平台中收集录入了大量的数据,但很多平台没有对数据进行统计汇总和分析研判,缺乏配套的制度对数据反映出的问题采取相应对策。如各模块的数据信息呈现分散特点,没有用来分析最常见的安全隐患,没有深入运用数据进行科学化甚至智能化的管理。

2如何创建工程建设安全管理的新型信息化模式

2.1进一步完善信息化监管体系

运用信息化手段提升安全监管工作,离不开一个科学完备的信息化管理系统。上海市在安全监管的信息化方面起步较早,初步形成了一套信息化安全监管手段,取得了较好的实际效果。但是,目前的信息系统离全面提升安全监管的效能还有一定距离,信息系统的建设和运用还有很大潜力。对如何更好地运用信息化手段提升安全监督管理,在宏观信息化体系建设和微观信息系统建设方面,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2.1.1宏观信息化体系建设

首先是要结合实际情况,对信息化体系建设进行指导。在此过程中,相关管理人员应重视和强化信息化工作领导,深入调查研究,统筹规划、科学管理,推进信息化发展规划的实施。其次要发挥行业协会的组织协调和市场调节机制的作用,推动工程安全管理信息化技术在行业的普及。此外,要研究制定建设工程安全管理信息化发展的相关制度与政策,进一步提升信息交换与共享的效率与质量,以便为信息化体系建设创造良好的条件。当前,结合前期的信息化平台建设,可进一步搭设一个以落实各方责任为方向,以建立企业诚信体系为核心,以政府管理和企业自身管理为基础,以行业协会为桥梁的信息化管理架构。该架构由企业管理平台、政府管理平台、行业协会平台、企业诚信体系平台四个相对独立又互相联系的信息平台组成。企业管理平台是以实现企业自身内部的信息化管理为主要目标的企业自控管理体系,同时兼具企业与市场交流、企业与政府互动功能。政府管理平台是服务型平台,其通过面向管理对象、面向社会,履行监管职能、规范内部管理的信息化管理平台。首先,在建设过程中,应特别注意各职能部门的界面清晰和数据链接。比如规划部门没有审批,施工许可等下道程序不能点击。其次,应特别注意行业内部制度机制的设置。要充分利用信息平台,优化管理程序和模式,减少人为因素的影响。最后,应特别注意管理平台的信息和信息公开。要向企业公布管理要求和实时执法管理信息,在提升管理效能的同时,也接受管理对象和社会的监督。行业协会平台作为行业信息补充平台,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桥梁纽带意义,有助于形成规范的行业操守与自律准则,推动行业标准制定与完善,促进行业信息化建设与发展等。企业诚信体系平台是基于政府管理平台、企业管理平台、行业协会平台的综合平台,同时也服务于这些平台。企业诚信体系平台可外接其他平台,以汇聚更多的企业诚信信息,也可向其他平台提供相关数据。它的建设应体现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体现净化市场的作用;体现依法治理、守法得益的标准。

2.1.2微观信息系统建设

微观信息系统主要是指具体操作层面的系统,该系统的功能具有独立性。实际操作层面的信息系统建设,主要涉及数据采集、汇总、分析、运用环节。首先,安全监管信息系统要与安全监督的模式和定位相匹配。信息系统应围绕监督机构安全监管的职能,围绕安全监管工作,对系统的整体架构进行设置。同时,还要使系统与各区域的监督管理机构适配,系统的不同模块要具有一定的灵活性,能根据实际条件与需求进行组合或分割。其次,系统应具有较强的操作便捷性、共享性及互通性。为了提高监管效能,需要借助现代先进的信息化手段,这样才能确保信息系统操作便捷。从实际应用来看,信息系统需要具有良好的便捷性,这样可方便监督管理,用户在应用的时候也会很快捷地进行数据信息查询、统计及分析等。各模块的互通性、共享性也非常重要,在设计时,应加强信息系统各模块之间的互通、共享设计,这样就能在录入信息后,各相关模块能自动获取信息,避免重复操作降低效率与质量。最后,数据信息录入应及时、准确。信息数据的准确性是信息系统运用的最基本条件,不准确、不及时的数据信息不利于安全监管工作,也会降低管理决策的正确性,影响系统应用效果。然而,当前大量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不容乐观。建议一方面要加大可靠数据的录入,比如从其他信息模块中自动引入已经完成审核的各项数据信息;健全数据录入约束管理机制。约束机制包括技术上的和制度上的。比如系统可设置数据定时更新的要求;对数据长时间不更新的,系统可自动提示,监管人员可方便发现。再比如发现责任单位数据填报错误或不及时的,可在系统内对其扣分,以确保信息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2.2进一步深入运用信息化手段

安全管理信息数据的运用是以信息化手段提升安全监管的关键,也是未来不断前进的方向。大量可靠数据的分析运用,将对安全监管提供巨大帮助。

2.2.1利用信息技术强化企业与项目管理

安全生产数据都是在工程建设中形成的,然而,由于这些数据信息都是分散的,没有进行集中汇总分析,导致工程在竣工后,各项数据信息可能存在丢失。有的虽然进行了统计,但未实现利用。在信息管理平台完成各类数据采集后,应根据不同需求,科学选取相关指标,然后构建相应的数学模型,从而对数据信息进行量化分析和评价。如果数据信息没有出现失真或不全面等问题,利用数学模型可获得比较准确的分析结果。当完成工程项目手续办理,还未正式进行开工,借助信息平台就能对工程项目风险进行分析和预判,有针对性地提出监督管理对策。相关管理部门也可以根据分析结果,结合实际情况,健全管理监督的方案、制度与计划等,从而实现全面的、精细化的安全监督管理,量化评价安全管理的深度及力度,这样也能提高安全管理的效率与质量,实现快捷、灵活、精准的管理。

2.2.2应用信息手段完善监管机构内部管理

对于监督机构来说,只有内部管理完善,才能真正实现降本增效。如果信息管理系统拥有合理的架构,且应用比较便捷、灵活,其就会成为监管的利器,极大地提升内部管理的实效。信息系统可以通过数据分析,对日常工作质量量化分析。因此,监管机构要在具体工作中,有效应用信息系统优势,形成科学、长效、客观的内控机制。

3结束语

一言以蔽之,在当今安全管理实践中,应用信息化手段是大势所趋,应用前景也非常广阔,其不仅能提高安全管理水平,也能推动行业规范发展。在安全管理实践中,要立足实际,不断完善工程信息管理系统,通过构建新型信息化管理模式,来促进工程现场安全监管和内部管理得到优化提升,这也是当前建筑工程安全管理所追求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聂浩.浅析建设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中信息化建设[J].建筑安全,2014,29(12):46-49.

[2]冯国冠.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质量安全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方案设计[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2,8(12):74-79.

[3]喻星.论如何运用信息化技术提高建设工程质量控制和安全管理水平[J].科技资讯,2012(24):11.

作者:高楠 单位:兰州新区城投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