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洪区工程建设论文

时间:2022-04-03 03:51:52

导语:分洪区工程建设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分洪区工程建设论文

1概述

乌兰布和分洪区位于磴口县粮台乡乌兰布和沙漠区内,乌兰布和分洪区分洪最大年分洪量1.17亿m3,分洪面积为220km2。分洪频率为5.5年/次,多年平均分洪量0.21亿m3。分洪口建在三盛公库区上游右岸的二十里柳子,距拦河闸19.4km,分洪口新建分洪闸(双向)1座,级别为1级。闸门7扇,净宽77m,凌期最大过闸流量为273m3/s。

2经济效益分析

分洪区是黄河内蒙古段防洪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黄河干堤加高培后的同时,建立分洪区提前分洪分凌,有效减少洪凌峰流量,减少冰凌撞击对黄河干堤的破坏,保障行洪安全。乌兰布和分洪区产生的经济效益主要是防洪、防凌效益。内蒙古河段两岸地势平坦,黄河内蒙古防洪体系保护范围9411km2,涉及6个市(盟)、22个县(旗、区)。保护区耕地81万hm2,人口407.33万人。保护区重要设施有包头市、呼市供水、包钢、达拉特旗电厂、托克托电厂取水等重要供水的引(提)水口;内蒙古河套灌区、总干渠和干渠等大型著名灌区和引黄灌区沿河分布,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淹没范围内还有包兰铁路、110国道、京藏高速公路、包神铁路等重要交通设施和乌海、包头等重要的工业基地。经统计分析,内蒙古河段1950~1968年,平均每年凌灾直接经济损失15万元;1969~1986年,平均每年凌灾直接经济损失1182万元;1987~2008年,平均每年凌灾直接经济损失8546万元。根据2013年对防洪保护区及分洪区保护区内各类社会财产价值的统计,并参考历史洪灾损失,采用频率曲线法进行乌兰布和分洪区工程防洪、凌效益计算。效益为分洪区建设后,在凌汛期槽蓄水增量较大,下游河道发生冰塞、冰坝、水位壅高堤防出现险情时,提前分滞凌汛洪水、减少槽蓄增量、削减凌峰、降低下游河道水位,预防和减轻凌汛灾害,减轻黄河内蒙古段防凌防汛压力,最大限度地保护防洪工程的安全,保护沿黄河两岸人民生命财产和基础设施的安全,从而可减免了多年平均洪水损失。经计算乌兰布和分洪区工程可取得多年平均防洪、凌效益8647.33万元。

3生态效益分析

生态效益分析采用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理论,主要描述生态系统与生态过程的形成以及所维持的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条件与效用。Constanza等于1997年在《Nature》上发表的“全球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和自然资本”为这一理论做出突出贡献。Constanza将全球生态系统划分为16类26小类,主要包括海洋、森林、草原、湿地、水面、荒漠、农田、城市等,将其服务功能划分为大气调节、气候调节、干扰调节、水调节、水供给、侵蚀控制和沉积物保持、土壤形成、营养循环、废物处理、授粉、生物控制、栖息地、食物生产、原材料、基因资源、娱乐文化等17类。采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估算原理及方法计算生态环境功能及其相应的服务价值发生的变化。我国谢高地等参考Con-stanza研究成果,综合专业人士的生态问卷调查,建立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表。乌兰布和分洪区产生的生态效益包括调节汛期生态洪水,对湿地补水等,为流域的生态系统用水提供保障。参考以上理论对乌兰布和分洪区生态效益进行计算,其中,草地的各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是将谢高地提供的代表全国平均状态的“中国自然草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对蒙宁甘温带半干旱区草地进行生物量因子修正而确定的;农田生态系统生物量因子根据谢高地提供的“我国粮食生产的生态服务价值研究”内蒙古地区农田生态系统生物量因子为0.44进行的修正;林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参照赵同谦、欧阳志云等人的计算方法直接进行计算,并根据谢高地等人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进行修正。分洪区所处地貌形态可分为河流堆积地貌和风成地貌,分布于黄河左岸,为乌兰布和沙漠,沙漠中间为移动新月型沙丘、砂垄,边缘地带为固定、半固定草丛砂丘或滩地。分洪区的建设对环境资源影响利大于弊,主要表现在农田、林地、草地、湿地、观光旅游资源等方面。经计算,分洪区建成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增长了171884.49万元,生态效益显著。

4结论

乌兰布和分洪区的建设产生效益主要表现在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经济效益方面,防洪、防凌效益主要是黄河内蒙古段防洪体系中联合防洪、防凌调度共同保证下游少受凌洪损失,减少防洪防凌投入;生态效益方面分洪区建成后水体、农田、林地、草地、湿地取代荒漠,是周边生态环境得到改善生态系统功能服务价值得到提高。同时对当地的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带来不可忽视的社会效益。

作者:胡杨张瑞霞单位:内蒙古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