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

时间:2022-08-31 03:18:05

导语: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

1水利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

水利工程,百年大计。要让这些工程发挥效益,就必须通过科学管理、有效操作、正常维修和保护,达到安全运用,充分发挥效益的目的。同时,只有实现了合理、精心的管护,水利工程才能更好地抗御水旱灾害。然而,长期以来,水利领域受“重建轻管”意识的影响,水利工程尤其是小型水利工程的管理并没有被更好地重视。比如农田水利工程尤其是河南大量的引黄灌溉工程,因为常年无人管理,淤塞、损毁严重,灌溉水源无法深入地头,走完“最后一公里”。因此,再好的工程,再好的水源也不能发挥最好的作用。同样的,近年来,农村青壮年劳力外出务工越来越普遍,留守家中的大多是老人孩子和妇女。农村种粮大户不足,很多粮食长在地里,旱了无人浇,涝了无人排,如何发挥现有农田水利设施的作用,提高粮食灌溉效率成了一个大问题。

2国有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初步探索

河南省国有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曾经是全国的后进,经过全省上下水利系统的共同努力,一跃成为全国的先进典型。2008年底,河南基本完成了水管体制改革任务,初步建立了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为水利工程的安全运用和良性运行提供了有力保障。水管体制改革完成后,全省县级以上国有水利工程管理单位人员比改革前减少25%,管理人员得到了精简精编,财政压力极大减轻。另外,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公益性人员基本支出经费落实4.46亿元,落实率达到了100%,是改革前的7.60倍。而2012年,全省落实公益性工程维修养护经费4.26亿元,为改革前的9倍多。通过这次改革,河南省初步建立了管理科学、权责明确、经营规范的水利工程管理体制,逐步形成市场化、专业化和社会化相结合的水利工程维修养护体系。盘活了一盘棋,工程安全运行和长期发挥效益得到了保障。

3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

小型水利工程分布全省,量大面广,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水利工程能否发挥正常效益,能否让人民群众满意,能否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持续有力的支撑。深化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是保障工程安全、发挥工程效益、实现良性运行的需要。为此,河南省进行了很多尝试和探索,努力建立适应河南省情、水情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和良性运行机制,使小型水利工程能充分、持续发挥效益。

3.1明晰工程产权

明晰产权是深化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前提和基础。河南省要求,按照“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结合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要求,落实小型水利工程产权。改革工作开展初期,河南省两个试点县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深入乡村基层一线,对小型水利工程现状进行拉网式普查,分门别类,定性建档,由县区水利部门会同财政等部门组织乡镇政府进行工程产权界定,明晰水利工程产权归属,由县政府或水利局发放小型水利工程产权证书。按照产权归属,明确了各类水利工程的管护主体,落实了管护责任,对工程开展日常维修养护,保证工程良性运行。对于不同的工程,两地分门别类,探索建立管理模式。

3.2落实工程管护主体和责任

河南省要求,必须对所有小型水利工程明确管护主体,工程产权所有者是工程的管护主体。管护主体应当健全管护制度,落实管护责任,加强对工程的维修养护管理,确保工程正常运行。为保证小型水利工程效益的长期发挥,各级主管部门和管护主体要多渠道筹集工程管护经费,建立稳定的管护经费保障机制。管护经费原则上由工程产权所有者负责筹集,财政适当给予补助。

3.3探索工程管理模式

小型水利工程涉及小水库、中小河流及堤防、小型水闸、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及设备、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淤地坝、小型水电站等不同工程类型,每种类型都有不同的工程特性和运行管理要求,各地针对不同工程类型特点,因地制宜推行专业化集中管理及社会化管理等多种管护方式。各地切实加强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健全完善基层水利服务机构,结合实际成立专业化维修养护队伍,组建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开展集约化的维修养护服务。在确保工程安全、公益属性和生态保护以及服从防汛指挥机构和水行政主管部门对防汛和水资源的统一调度和管理的前提下,河南鼓励采取承包、租赁、拍卖、股份合作和委托管理等方式,实施小型水利工程的运行管理,搞活经营权。实行承包、租赁、拍卖、股份合作和委托等方式管理的,要签订有效的运行管理合同,明确工程管护主体、管护责任、管护范围,以及相应的奖补政策、违约责任等。

3.4加强业务指导和行业监督

为做好改革工作,河南省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加强业务指导,有计划地组织技术培训,不断提高管护人员素质,增强基层工程管理单位、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用水合作组织等的管护能力。如睢阳县、鲁山县针对不同类型的小型水利工程分别制定管理考核和维修养护办法,定期检查各项制度的落实和工程管护情况,促进小型水利工程管理进入良性运行轨道。

4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成效与展望

虽然困难重重,但在全国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这项工作依然在健步前进。2014年以来,河南省开始实施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按照水利部要求,先期在睢阳区、鲁山县两个国家试点,以及辉县市、夏邑县、嵩县等7个省级试点推进改革,初步建立了小型水利工程良性管护机制和运行机制。“水定权,人定心。”通过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不仅管好了工程,更用活了水,受益群众尝到了实实在在的效益。按照要求,河南省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将用5年时间完成。我们认为,要把深化水利改革放到大局中去审视,尽管部分地区的改革取得一定成效,但要彻底解决管护主体缺位、管理权属虚位、经济利益失位、管理责任错位以及管护方式越位等系列难题,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作者:李乐乐 单位:河南省水利宣传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