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管理课程建设思路与实践
时间:2022-10-21 03:16:32
导语:工程管理课程建设思路与实践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一、工程管理专业系列课程体系组成与建设目标
工程管理专业系列课程建设是对工程管理所涉及到的技术、经济、管理、法规等系列的专业特色课程进行课程一体化建设,具体地包括以《建筑施工技术》、《工程造价管理》、《工程项目管理》、《招投标与合同管理》等课程为代表的技术、经济、管理与法规等四个系列中的专业特色必修课课程建设。工程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见图1。工程管理专业系列课程的建设的目标包括:(1)在内容上,加强系列课程之间内容的衔接与联系,加大教学内容整合力度,并对不同层次的课程提出不同的要求,便于课程之间的相互协调与内容搭接;(2)建设层次分明,风格统一,考核合理的课程体系,注重课程共性与个性的建设;(3)通过系列课程的建设,深化和加强学科建设,推进教师之间的配合与协作,推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4)深化实验、实践教学改革,按照系列课程教学要求来设置实验、实践教学的内容和形式。系列课程建设还必须体现强化基础理论、处理好学科重点与内容交叉的关系、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理论体系和实践环节的整体优化等目标。系列课程必须相互支撑,构成合力,不能是单门课程的简单叠加。
二、工程管理系列课程的共性与特性建设
1.系列课程主要建设内容
工程管理专业系列课程建设各课程具有共同的建设标准与内容:(1)完善教学文件的建设。教学大纲、教学指导书、习题集、案例库、实验指导书等齐全完备,质量高,并能严格执行。1)组织参与各门课程建设的教师认真修订课程教学大纲、实验教学大纲和课程设计大纲,使教学大纲适应学校的人才培养特点,工程管理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时数的要求,课程内容更具科学性和系统性。既重视基本理论、设计原理与方法等基本知识知的讲解,又注意介绍学科最新成果和研究进展,增强实践性教学环节,注重学生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综合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2)加强试题库及案例库建设。根据培养目标和教学大纲要求组织教师编写系列课程的试题库。试题库的建立不仅可以强化学生的专业知识的基本训练,还能规范和完善考试制度。同时根据课程教学中应采用大量案例教学的特点,结合本地区大量工程实践或国内外的工程实践编制各门课程的案例库,重在进行学生知识运用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还可结合工程实例编写读书报告,或撰写科技小论文,对某些问题进行深入研究。(2)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根据系列课程的特点和工程管理专业的教学需要,在系列课程建设过程中,通过研制、购买、收集整理等途径增加多媒体教学资料,扩大课堂教学的信息量,增强教学直观性、主动性,提高教学质量。同时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修改性强的特点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弥补教材相对滞后的不足。(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以系列课程建设为契机,从着力培养高素质的教学队伍的目标出发,通过教学研讨、教学观摩、教学竞赛等方式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并有组织、有计划地选派相关教师相关的教学培训,参加相关教学会议,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与教学能力。(4)注重实践教学环节的加强,加强实验室及校内外实习基地建设。系列课程建设中各门课程应设置与完善相应的实践教学环节的建设,通过课内实验、课程设计、课外实习等一系列实践教学环节的配合建设,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搞好实验室建设的同时,充分利用教师与企业科研合作的优势,积极创造条件,加强产学研合作,建立校内外实习基地。本着双赢的互惠互利原则,充分发挥学科专业优势,服务社会,通过学校、学院等不同层面与企业,建立相对稳定的综合性、专业性、产学研合作的实践教学基地,架起学生和老师从学校走向社会的桥梁。(5)注重教学过程质量控制。要求将讲课及教学环节(批改作业、辅导、答疑、研讨课、实验、考核等)的质量较长时间内稳定在较高水平,注重学生能力、全面素质的培养与提高。主讲教师授课效果要获得听课学生和后续课程任课教师的好评。(6)注重教学改革与教育研究。要求在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学生能力和素质培养等方面有成功的经验和教学成果总结。工程管理专业系列课程体系建设框架,如图2。
2.系列课程建设中各门课的建设特色
在满足系列课程共性要求的前提下,系列课程中各门课程应具有自己的建设特色。本文以《建筑施工技术》课程建设为例,阐明各门课程的建设特色。(1)通过多媒体资料库的建设达到“虚拟施工现场”的效果,提高间接性实践教学效果。工程技术类课程是工程管理专业教育的“根”。其中,建筑施工技术课程为工程管理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在工程管理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其实践性强,讲授难度相对较大。且存在内容多、学时少、教学目标高、涉及面广、工程实践性强等特点。在课程建设中,重点收集与整理大量与建筑施工相关的工程图片,照片,录像视频,动画等资料,并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应用,达到以丰富的图形界面、逼真的视频动画、生动的音响效果,增强物体的立体感、动态性和表现力,调动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主动性,大大缩短认知进程,提高讲授效率,保证课堂教学质量。总之,通过课程建设,使课堂教学环境达到一种“虚拟施工现场”的效果,使学生能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在较短的时间内,大量吸取“间接实践经验”,弥补课时较短,实践时间不足的缺憾。(2)改善教学条件,通过直接与间接实践教育提高工程管理学生实践能力。建筑施工课程教学必须从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两方面入手,注重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直接经验是通过课内实验环节,结合课外实习与生产实习使学生直接接触工程实际,增加直观经验。间接经验包括阅读专业刊物,间接接触工程实际。课程建设中应注重教学条件的完善,引导与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扩充性资料,间接接触工程实践。例如,国内著名的建筑施工类刊物有《施工技术》、《建筑技术》、《建筑技术开发》等,这些刊物介绍了大量典型的施工案例,施工新技术、新工艺,施工管理的好经验及招投标新动向。经常阅读这些刊物,可间接获得大量工程实践经验。还可通过为学生提供典型的专业网站帮助学生获取更为广泛的信息。同时,完善实践性教学环境建设方案、网络教学环境建设方案。在网站上提供相应的规范规程与工艺标准,如《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基础钢筋绑扎施工工艺标准》等,供学生免费下载学习。
三、工程管理专业系列课程建设应注意的问题
1.系列课程建设要有明确的建设目标,所规定的教学内容,所设计的教学进程必须有坚实的理论基础。一方面,要用系统的观点和系统分析的方法删减重复、多余的内容;另一方面,应查漏补缺,补充整个知识体系中后续课程需要,但前期课程中尚未铺垫的内容,要注重整合整个课程体系,将技术、经济、管理、法规等连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而非注重单个课程自身的完整性和系统性。2.系列课程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单凭教师个人的力量难以完成,需要教师,学生及教学管理人员互相合作、互相交流、发挥团队精神、积极探索,共同把这一项新课题做好。要重视发挥学科带头人的作用。学科带头人一般比较熟悉课程之间的关联性,能够把握住学科动态和发展趋势,在系列课程建设过程可以发挥组织协调作用,这对于正确处理系列课程建设过程的人际关系是非常必要的。同时,系列课程建设需要更多教师参与其中。系列课程建设过程涉及的课程归并、调整问题,教学内容协调及课时分配问题,建设投资使用问题等等,这些都会影响系列课程建设参与者的积极性,影响系列课程建设的进度和成果。3.本系列课程建设中,可以分步实施,重点培育1-2门精品课程,如《工程项目管理》精品课程的建设,反过来促进原系列各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师资队伍的建设,逐步带动其余课程的建设,进而带动整个专业的建设。4.注重系列课程建设的教学管理。包括:1)加强过程监控,包括立项、中期检查和成果验收等阶段的过程监控,通过定期检查教学质量,检查建设规划的实施情况和经费使用情况,提出下阶段建设目标,落实具体措施。2)统一验收标准。系列课程建设除了与单门课程建设一样,要有关于师资队伍、教材建设、研究成果、教学效果、教学手段等指标之外,还应重点突出课程优化、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方面的要求。四、结语工程管理专业系列课程建设是以现代教育思想为指导,对教学计划中具有相互影响、互动、有序,相互间可构成独立完整的教学内容体系的相关课程,进行重新规划、设计、构建的整合性课程的有机集成。它秉承并体现工程管理教学计划的总体培养目标,具有明确的整体教育目标和教学任务,由技术、经济、管理、法规等经科学划分的课程(模块)组成,各课程具有相应的教育分目标,共同组成了具有紧密性、系统性、综合性、灵活性和可接受性的教学内容体系。系列课程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建设中,一方面,应注重系列课程建设的共性与特性建设;另一方面,应注重整个课程体系的查漏补缺,删除多余、重复内容,注重整个课程体系的完整性和系统性。
本文作者:严小丽吴清工作单位: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 上一篇:水利工程管理的三控制研究
- 下一篇:关于住宅工程管理的思考
精品范文
10工程项目施工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