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勘查行业形势分析
时间:2022-09-02 11:12:12
导语:地质勘查行业形势分析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1地质勘查资质数量逐年增长
随着我国地质勘查行业的繁荣发展,行业管理不断加强,服务领域不断扩展,资质数量逐年增长,地勘资质结构逐步优化,其中具有甲级资质的地勘单位数量比由10年前的29%提高到目前的43%。
1.1全国地勘资质单位总量逐年上升
截至2014年12月31日,全国具有地勘资质证书的企事业单位共计2574个,较上年同比增长5.93%。其中:资质最高等级为甲级的单位1106个,较上年同比增长3.66%,占比42.97%;资质最高等级为乙级的单位744个,较上年同比增长10.55%,占比28.90%;资质等级仅为丙级的单位724个,较上年同比增加4.93%,占比28.13%。全国具有地勘资质证书的企事业单位总量逐年增加,同2006年的1722个相比年均增长5.5%,其中,甲级资质单位和乙级资质单位数量均呈现逐年增加态势,占比同上年相比甲级资质单位略有减少,乙级资质单位略有增加,丙级资质单位数量发展较为平稳,同上年相比略有增加,占比略有减少。
1.2全国地勘资质等级类别构成稳定增长
截至2014年12月31日,全国各类各级地勘资质共计7336个,较上年同比增长9.10%。其中:甲级资质2658个,较上年同比增长6.83%,占比36.23%;乙级资质2800个,较上年同比增长12.27%,占比38.17%;丙级资质1878个,较上年同比增加7.81%,占比25.60%。同2006年的5613个地勘资质相比,全国地勘资质总数呈现逐年增长趋势,年均增长3.84%(见图2)。在全国地勘资质等级类别构成中,各级资质的占比同上年相比相对稳定,其中甲级资质和丙级资质占比略有减少,乙级资质占比略有增加。在全国地质勘查资质类别构成中,固体矿产勘查,地质钻(坑)探,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调查,地球物理勘查等基础勘查资质仍然占据着较大比重,占比分别为26.24%、18.32%、14.01%、10.54%,合计数量占全国地勘资质总量的69%(见图3)。同时,随着全球资源供需格局的变化以及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升级,基础地质调查、地质环境和地质灾害评价调查等工作的大力推进,地勘资质数量和占比的构成也发生着变化,同上年相比,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调查,地球物理勘查,液体矿产勘查、地球化学勘查等资质所占比例均不同程度地增加。
2全国地质勘查持续回归理性发展
2.1全国地质勘查总投入持续下降
2014年,全国地质勘查投入资金总额为415亿元,比2013年的462.8亿元减少了47.8亿元,同比下降了10.33%,较2013年的减速(9.3%)增加了1个百分点,完成的钻探工作量也继续下降,同比减少21.7%。受宏观经济增速减缓影响,社会资金投资热情减退,而世界经济复苏缓慢,全球矿产品原材料需求降低,矿产勘查市场持续降温,全国地质勘查总投入两年来持续下降(见图4)。同时,在改革新政的影响下,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入推进,中央财政地质环境与地质矿产调查评价投入同比增加5%,进一步聚焦公益性、基础性地质调查工作。2014年中央财政资金加强了对基础性、公益性地质调查和战略性矿产勘查工作的投入,各类地质投入达到83亿元,同比减少了7.2%。地方财政资金在矿产勘查方面的投入明显下降,全年共投入94亿元,同比下降22.9%,资金投入减少较多的有内蒙古、河北、湖南、甘肃、新疆等省(区)。社会资金投入地质勘查热情逐步减退,共投入238亿元,占总投入的57.3%,同比下降5.3%。中央财政减少了矿产资源调查评价的投入,地方财政不同程度减少了矿产勘查的投入,社会资金主要减少了对煤炭、铁矿、铅锌矿、铝土矿、金矿等重要矿种的投入。
2.2基础性地质调查工作稳步推进,勘查战略西移不断巩固和加强
中央和地方财政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投入不断加大,主要开展地热、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灾害地质调查及地质灾害监测与预警工作,社会资金开展了矿山水文地质调查、矿山环境地质调查与评估等工作,全国地质环境与地质灾害调查评价投入大幅增加。2014年,我国地质调查评价专项投入74亿元,同比增长5%,保持了持续稳步增长态势。2010~2014年,基础地质调查和矿产资源调查评价仍然是投入的主要领域,二者投入合计占73%,其中基础地质调查投入下降,水工环地质调查投入稳步上升,地质工作深入推进生态文明举措明显。矿产勘查战略西移不断得到巩固和加强,在矿产勘查资金投入空间分布上,东部地区投入占15%,中部地区投入占22%,西部地区投入占62%。西部地区已经成为我国矿产勘查的主战场,在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和“中部崛起战略”中起到了强有力的支撑作用。
2.3地质勘查成果显著
2014年,我国重要矿种勘查取得重要进展,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成果丰硕。全国新发现矿产地221处,其中大型31处,中型64处,小型126处。重要矿产均获得较多的新增查明资源储量,其中煤炭新增536.2亿吨,石油新增10.4亿吨,天然气新增9426.2亿立方米。全年共出让探矿权1270个,同比下降5.1%;出让价款59.5亿元,同比增长331.6%。出让采矿权2326个,同比增长18.6%;出让价款62.9亿元,同比增长19.1%。以招拍挂方式出让探矿权、采矿权的比例分别为39.2%和86.5%,占比较上年分别提高20.9个和5.2个百分点,矿产资源的市场化配置程度进一步提高。
3地质勘查趋势及分析
3.1全球地质勘查热情减退,延续下行趋势
2014年全球资源需求低迷,资源供给过剩,重要矿产资源分布不均衡,全球主要经济体除美国经济形势较好外其他均表现平平,全球经济进入中低速发展状态。全球地质勘查活动指数(PAI)整体延续了3年来的下行趋势,全球重要钻探公告数量同两年前相比下降了1/3。预计2015年市场去过剩产能、去金融化的进程仍将继续,以铜、铁、铅锌等为主的大宗矿产勘查投入逐步回归理性。
3.2我国地质勘查进入新常态,仍将继续调整
我国经济发展步入中高速发展新常态,矿产勘查进入由快到缓的转型期。受全球矿业市场不景气和国内产业结构调整、环保政策制约等因素的影响,社会资金对地质勘查投入大幅减少,尤其是对煤、铁等产能过剩的矿种投入减少最为明显;在改革新政的影响下,财政资金退出竞争性领域,减少对大宗矿产调查评价及勘查工作的投入。随着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升级,铀矿等清洁新能源以及稀土、石墨等新兴战略性矿产的需求将持续增长。
3.3生态文明建设深入推进,地质调查评价热度不减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入推进,围绕环境保护、环境治理的地质勘查工作逐步加强。近几年中央财政重点围绕重要经济区、地质灾害高易发区等开展地质灾害调查,围绕生态脆弱区、岩溶地区等开展水文地质调查,引领和拉动了地方财政对服务民生水工环地质调查工作的投入,地方财政连续两年增幅超过30%。随着国家“气十条”、“水十条”、“土十条”等环保措施的相继出台和实施,对矿山地质环境评价与治理、地质灾害评价等相关工作的需求将进一步增长,绿色矿业将成为社会资金新的投资点。总的来说,2015年地质勘查工作形势在2014年的基础上将继续调整,资金投入减少和产业结构分化将相并而行。
4建议与展望
目前,全球矿业处于“四期叠加”,即矿业复苏酝酿期、技术创新孕育期、矿业管理政策调整博弈期和能源资源治理结构的改革期。我国作为资源大国,经济发展处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特殊状态,中央提出“三个发展”的新要求,出台了多项重大经济改革举措、“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等国家战略构想,在更高层面为新形势下地质勘查工作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面对当前地质勘查整体低迷的现状,应保持稳定的中央公益性地质调查投入,进一步加大基础性、公益性地质找矿工作及战略性调查评价工作。2002~2012年,全国地质勘查投入资金几乎每年以30%的速度增长,中央财政发挥了重要的引领和拉动作用。坚持和突出财政资金的公益性定位,对地勘工作走出困境、走向复苏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要引导优化矿产勘查工作空间布局,推进地质调查结构调整。国土资源部部长姜太明在全国国土资源工作会议上强调,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努力做到保护资源更加严格规范、利用资源更加节约集约,不断提高资源保障和管理服务水平,助力实现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的系统性平衡。地勘单位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技术优势,更加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按照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和产业结构调整方向,在实现自身服务社会功能的同时,实现由传统的资源地质向资源地质与环境地质并重的转型,加强城镇化过程中的水文工程环境地质勘查、地质环境保护、地质灾害调查评价、预警与防治等工作。2015年,世界经济发展格局多级分化,地缘政治格局动荡,世界经济仍处于深度调整期,随着全球经济复苏多层化、复杂化,在美元走强及新兴经济体增速下挫的重压之下,全球矿产品价格依然低迷,矿业指数中高位底部调整,全球矿业发展恐难有起色。全球矿业格局将继续深度调整,短期内全球地勘投入回暖的可能性不大。受新兴经济体复苏乏力、国内经济调档减速的影响,中国矿产品需求增幅明显放缓,以铜、铁、铅锌等为主的大宗矿产勘查投入逐步理性回归,以矿产勘查为主的地质勘查投入仍将延续下行态势。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15年全球经济增长将继续呈现缓慢复苏态势,预计2015年地质勘查工作仍将继续调整。从长期看,世界经济发展是波动的,矿业发展难免也有起伏,但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世界仍将维持对矿产资源的强劲需求。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历史任务正在加快推进,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的效应正逐步显现,同时,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的深入实施,为拓展地质勘查行业领域带来了许多新的发展机遇和更大的发展空间。抓住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新机遇,不断扩大地质勘查工作发展的空间,向深度和广度拓展、延伸,着眼于“大地质”,不断提高资源保障和公共服务能力。展望2015年,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紧紧围绕深化改革与依法行政两条主线,积极主动落实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以提高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的质量效益为核心,在主动服务经济社会中求发展,势必成为国土资源管理新常态。
作者:王兆丰 段君君 徐荣强 王菁玉 单位: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
- 上一篇:地质勘查项目预算管理思考
- 下一篇:老楼危楼安全排查工作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