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地质勘探著作权法维护

时间:2022-04-25 03:35:00

导语:环境地质勘探著作权法维护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环境地质勘探著作权法维护

现有对环境地质勘查成果保护的法律,主要有《地质资料管理条例》及其实施办法,而对环境地质勘查成果明确规定采用著作权保护的,仅有《地质资料管理条例》第十六条规定的“涉及著作权的地质资料的保护、公开和利用”,“按照著作权法的有关规定执行”,但第十六条对具体适用条件和范围并无明确规定。因此,笔者根据著作权相关理论及法律规定,进一步阐析了环境地质勘查3类成果中符合著作权客体的范围及其作品类型,以保护环境地质勘查成果著作权人的权利,完善《地质资料管理条例》相关规定以及与著作权法的衔接。

1环境地质勘查成果的智力成果属性

1.1环境地质勘查成果的内涵

环境地质勘查是地质勘要的一环,自从有了地质勘查工作,就有了环境地质勘查工作。环境地质工作是指在环境地质学的指导下所开展的地质环境调查、地质环境勘查、环境地质研究、地质环境监测、地质灾害预报及防治工作,其内容广泛,互相关联,是一项科学性较强、工作环节较复杂的系统工程[1]。从事环境地质勘查工作的主要为地勘单位,如从事环境地质勘查工作的地质勘查队伍,也称为环境地质勘查院、环境地质勘查局等。环境地质勘查人员通过野外地质工作和室内地质工作等一系列的地勘劳动,在大量遴选甄别、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形成环境地质勘查成果。环境地质勘查成果可以分为两个层次:一是原始地质信息资源,指直接从地质体采集、获取的信息,其包括野外采集的和室内测试化验取得的,是地质体的物理、化学、生物、时间、空间信息的实指性表征;二是演绎地质信息资源,指经过地质工作者加工处理的信息[2],其产生过程或外化表述方式虽有不同,但其作为信息载体的本质是一致的,它们反映了区域性地质环境及资源性地质环境要素特征、地质环境形成机理、地质灾害生成等信息。这些地质环境信息知识对人类重要的经济、生活、工程活动产生了重要影响,甚至决定人类上述活动在最终结果上的质量与成败。

1.2环境地质勘查成果的智力成果属性

无论原始的地质信息还是演绎性的地质信息,都需要人类智力投入进行加工再创造。根据洛克劳动财产权认为:“(一个人)的身体所从事的劳动和他的双手所进行的工作”,“只要他使任何脱离自然所提供的和那个东西所处的状态发生改变,他就已经掺进他的劳动。”我们可以说,“在这上面掺加他自己所有的某些东西,是正当地属于他的,所以因而使它成为他的财产……,从而排斥了其他人的共同权利[3]。”由于劳动是属于个人的,而人的智力以及智力劳动,恰恰是一个人最不能被剥夺的人那一部分,同时(智力)劳动本身又增加了价值,因此,只能(也必然)属于劳动者本身。就原始地质信息资源而言,它是环境地勘工作者通过野外采集、室内测试化验取得的,使这些原本处于地质原始状态中、自然所提供的物体掺进他的劳动了而获得的地质体的物理、化学、生物、时间、空间信息的实质性表征。掺进并不仅仅是体力劳动,还有地勘工作者智力投入。至于演绎地质信息资源更是如此,符合知识的“进一步加工成更带概括性表述的信息”之概念,是一种创造性的智力成果。因此,环境地质勘查成果是由环境地质勘查工作者智力劳动投入创造的智力成果。环境地质勘查成果具有智力成果的一般特征:

(1)环境地质勘查成果的非物质性。环境地质勘查成果作为智力活动的产物,本质上是一种知识,虽然它具有内在的价值和使用价值,但由于没有外在的形体,它的存在不具有一定的形态,不占有一定的空间,因而是一种没有形体的精神财富。

(2)环境地质勘查成果的创造性。环境地质勘查成果与一般的物质产品不同,它不可能是现有产品的简单重复,当然也不可能是现有环境地质知识产品的复制再现。环境地质勘查成果的取得,要在物质投入的同时,通过环境地质工作者对勘查过程中所取得各类环境地质信息进行智力投人,这正是提高环境地质信息的有序性、准确性、有效性、科学性的根本所在。

(3)环境地质勘查成果的可复制性。环境地质勘查成果是精神产品,其无形性特征形成了知识信息的可重复使用性。环境地质勘查成果的完成人或权属人不可能以有形或物化财产的方式控制或实现环境地质勘查成果作为知识产品的价值状态。实践中环境地质勘查成果被多方或多用途使用获益而环境地质勘查成果完成人不能就此获得应有的权利尊重和合理收益概源于此。

2环境地质勘查成果的著作权可保护性分析

环境地质勘查成果属于智力成果范畴而给予正当的权利保护是知识创新和知识经济的必然。实现环境地质勘查成果价值,需要一个既反映智力劳动成果属性,又符合知识产品市场经济要求的制度机制。学界和业界将环境地质勘查成果纳入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或主要运用知识产权法律保护已渐成共识。当然,既有关于环境地质勘查成果法律保护的制度理论与实践阐释,基于不同侧重而智者见智:有学者认为将环境地质勘查成果通过商业秘密或专有技术方式保护;还有学者认为环境地质勘查成果可以纳入科学发现权、专利权保护项下分别进行保护;等等。这些对环境地质勘查成果的知识产权保护的研究认识具有一定制度见地和实践意义。笔者认为,环境地质勘查成果的知识产权保护应注重其作为知识信息表达的保护并由此延伸其技术价值的实现。换言之,环境地质勘查成果的著作权保护是其最为基本的制度首选。这一点,《地质资料管理条例》第十六条规定有所体现。

2.1著作权的作品特征

著作权是指作者或其他著作权人依法对文学、艺术或科学作品所享有的各项专有权的总称]。我国《著作权法实施细则》第2条规定,作品是指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内具有独创性并能以某种有形形式复制的智力成果。因此,著作权所保护的作品应具备以下3个属性特征:

(1)作品必须反映一定的思想或感情。这是指作品必须反映一定的思想情感内容,即作者通过创作作品而将自己对某事物的思想、感情充分表达出来。不反映作者思想、理念、情感构思等内容的一些客观堆集,不符合这一条件,因而不是著作权意义上的作品。勘查成果可以分为两个层次:一是原始地质信息资源,指直接从地质体采集、获取的信息,其包括野外采集的和室内测试化验取得的,是地质体的物理、化学、生物、时间、空间信息的实指性表征;二是演绎地质信息资源,指经过地质工作者加工处理的信息[2],其产生过程或外化表述方式虽有不同,但其作为信息载体的本质是一致的,它们反映了区域性地质环境及资源性地质环境要素特征、地质环境形成机理、地质灾害生成等信息。这些地质环境信息知识对人类重要的经济、生活、工程活动产生了重要影响,甚至决定人类上述活动在最终结果上的质量与成败。

(2)作品应当具有独创性。独创性是构成作品的实质性要件之一,是作品的本质属性。作品具有独创性,就是要求作品必须是作者通过脑力劳动创作的,不能抄袭或复制已有作品。作品的独创性既要求作品是独立创作完成,即要求作者是通过自己的独立选材、排列涉及、内容取舍或者组合构思而创作作品,又要求作品必须具有一定的个性特征或达到一定的思想性。而这些个性特征或思想性主要构成作品应具有的原创性。

(3)作品应当具有可复制性。作品的可复制要求作品应当能够以某种有形形式进行复制。所谓的有形形式是指书写、印制、照相、录音、录像、雕塑、雕刻、建筑、绘画、制图等形式。作品能够被复制,目的在于可以使人们感知作品的内容,为他人所自由利用,从而促进人类科学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5]。

2.2环境地质勘查成果符合著作权作品的特征

环境地质勘查成果可以分为实物成果、原始成果和最终成果3种。环境地质勘查成果适宜于著作权保护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可行性可以从这3种成果的特征分析得知。

(1)实物成果是指在地质工作中为深人研究而从天然地质体上按一定规范要求采集的实物实体或经过特殊技术加工处理所产生的实体。如在基础环境地质调查和基础环境地质研究中所采集、获取的岩矿心、各类标本、光薄片、测试副样,化探工作中采集的水系沉积物副样,都属于实物环境地质勘查成果的范畴]。

(2)原始成果是指在进行地质工作时直接形成或采集的,反映地质现象或地质体的,以各种载体类型存在的原始记录、中间性解泽资料、最终地质工作成果原稿等,它包括各类工程布置图、实际材料图、钻孔综合成果图,各种调查、测试、监测的原始数据及测量结果数据或测量数据汇总表(或数据库),成果报告(包括正文、附图、附表、附件、数据库和软件、审批文件等)的底稿等。

(3)最终成果是指在地质工作中直接形成或采集的各类记录资料、实物以及通过各种渠道搜集的相关资料进行分析整理、综合研究,并按一定的规范和格式编制形成的以文字、图片、声像等形式存在的最终地质工作成果。上述3种环境地质勘查成果中,最终成果是以报告或图形形式表现地质信息的,符合表达的独创性与可复制性,无疑是属于著作权的客体范畴。对于原始成果,有学者认为其原始记录与数据往往具有表达的唯一性,不应享有著作权,而笔者认为这一观点是值得商榷的。原始成果如上分析包括各种图件、数据、数据库及成果的底稿,只要原始成果在表达环境地质信息的形式上是新式或原创的,可以通过文字、图表、声像、电磁介质等形式复制的都应享有著作权。对于实物成果,必须根据实物成果具备3个特殊条件来进行分析:首先实物成果必须是作为环境地质工作研究对象而由环境地质专业技术人员在环境地质工作过程中系统采集的;其次实物成果有其自身的环境地质意义;最后实物成果具有详细的采集环境地质背景资料记录。实物成果不仅仅是岩矿心、各类标本、光薄片、测试副样这些实体,还包括相应的采集环境地质背景资料记录,尽管实物成果作为环境地质工作的研究对象,由环境地质专业技术人员采集并通过脑力劳作而成,反映了地质工作者的思想与理念,但基于实物成果实体的特殊性,其类似于著作权权法保护的建筑作品及模型作品。综上所述,环境地质勘查成果符合著作权作品基本属性特征,属于著作权作品的范畴,应当适用著作权法的保护。

3环境地质勘查成果著作权的作品类型

著作权法的作品包括文字作品、口述作品、音乐作品、舞蹈作品、美术作品、建筑作品、摄影作品、图形作品、模型作品等类型。环境地质勘查成果具体包括以下几种著作权作品类型。

(1)环境地质勘查文字成果属于著作权文字作品。文字作品在著作权作品中的范围极广,不仅限于文学表现的小说、诗歌、散文、译著、工具书等作品,还包括以数字表现的某一时期的经济发展指标等统计报表,以符号表示的盲文读物以及综合运用数字、文字和符号表现的作品。环境地质勘查成果运用数字、文字和符号等表现方式的作品,如调查工作报告、成果的分析报告、工程的总结报告等,符合文字作品的基本特征。

(2)环境地质勘查图件成果属于著作权图形作品。著作权作品可分为工程设计图、产品设计图、地图、示意图等图形作品。环境地质勘查成果一般为地图、示意图两种类型。地图是按照数学法则,运用符号、图形,反映地形、地貌、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图形。环境地质勘查地形图属于地图一类。示意图是为了说明内容较为复杂的事物的原理或具体轮廓而绘成的简略明显、使之一目了然的图形。环境地质勘查地质柱状图、施工技术柱状图、钻孔平面位置图、抽水试验地下水降落漏斗平面图与剖面图等即属于示意图。

(3)环境地质勘查成果立体模型作品符合著作权模型作品。著作权模型作品是指为展示试验或观测等用途,根据物体的形状和结构,按照一定比例制成的立体作品。模型作品十分广泛,有地理模型、动植物模型、施工设计模型、产品模型等。环境地质勘查成果的立体模型作品,如立体再现的测绘成果等属于著作权的模型作品。

(4)环境地质勘查成果数据库部分属于著作权汇编作品。著作权汇编作品是指汇编若干作品、作品的片段或者不构成作品的数据或者其他材料,对其内容的选择或者编排体现独创性的作品[8]。数据库在范围上大于汇编作品。如果数据库内容的选择、编排具有著作权法所要求的独创性,即构成汇编作品,受著作权法保护。我国著作权法第十四条所提供的对此类作品保护的规定是:“亡编若干作品、作品的片段或者不构成作品的数据或者其他材料,对其内容的选择或者编排体现独创性的作品,为汇编作品,其著作权由汇编人享有,但行使著作权时,不得侵犯原作品的著作权。”因此,环境地质勘查成果数据库符合著作权汇编作品的要求,应按照汇编作品著作权保护,但保护的是“汇编作品”,不包括其中的数据或材料。

4结论

(1)环境地质勘查成果保护的法律制度途径的选择与设计是实现权利的具体依托,在现实制度条件下怎样运用法律制度达到环境地质勘查成果生产和利用所涉及的各方利益合理协调、实现环境地质勘查的良性发展,是制度理念和制度实践能力上的跨越。

(2)环境地质勘查成果是勘查主体的创造性劳动的智力成果,它包括实物成果、原始成果和最终成果3类成果。其中,原始成果、最终成果符合著作权法作品属性特征,即反映了一定的思想或情感,有独创性与可复制性,属于著作权法保护的范围。

(3)明确环境地质勘查成果适用著作权法保护的范围及其作品的类型,将有利于实现《地质资料管理条例》相关规定与著作权法的衔接,维护勘查主体的权益,促进环境地勘行业的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