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基坑支护设计与岩土勘探技术

时间:2022-04-24 04:04:00

导语:深基坑支护设计与岩土勘探技术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深基坑支护设计与岩土勘探技术

1软质岩石基坑工程的勘察要点

1.1勘察工作的布工原则

对于软质岩石基坑工程,勘察深度显然不能以原来的条款作为依据.笔者认为:勘察深度应以满足基坑侧壁稳定性评价、稳定性计算及支护设计为前提,一般情况下,勘察深度可按开挖深度的,1.5~2倍考虑;若勘察范围受到场地狭小限制,那么勘探点的布里宜采取尽可能利用场地条件的原则,并辅以开挖边界以外的调查研究和资料搜集工作。勘察手段以钻探为主,并应辅以工程地质调查及室内土工试验等工作。

1.2岩土工程条件分析

应提供地层结构及分布特征、地质剖面、地基土物理力学性质指标、水文地质条件、场地水及岩土的腐蚀性等方面的资科,并应进行适当分析。因为它们是进行支护方案选型及基坑稳定性分析、内力变形计算不可缺少的资料,所以这些资料必须完整、可靠。

1.3周围环境分析

该项工作是选择基坑支护方案、确定围护结构位移、基坑稳定安全系数控制标准等工作的重要依据。应从以下几方面展开调查:①邻近建(构)筑物情况,主要包括其分布情况、结构形式及荷重、基础类型及埋深、建筑红线位置等;②周围道路情况,主要包括其分布及距离、动荷载情况;③周围管线、沟道情况,主要包括地下管道及电缆线、沟道等的构造、埋深、位,及使用情况;④浅层地下障碍物情况。

1.4基坑边坡稳定性评价

评价工作宜从岩土工程内因和工程环境外因两方面考虑,一般情况下,两方面缺一不可。岩土工程内因的评价内容主要包括地层结构及分布特征、水文地质条件、基坑侧壁岩石风化及软化程度、岩石节理裂隙发育程度及其产状要素、危险滑动面的分布及其产状要素、软弱夹层的产状要素和厚度、岩石开挖暴露与浸水时的抗风化及抗软化能力等方面;工程环境外因的评价内容主要包括周围环境的不利因子分析、潜在动荷载及外来水体的诱发边坡失稳分析等。

2工程实例

2.1工程概况

某项目为扩建改造工程,场地狭小,尤其是翻车机室~2#转运站之间更为突出,如图1所示,该段输煤系统平面布置形态呈L型,设计采用现浇混凝土箱型基础,场地零米标高为83.1rn,基础埋深一16.4—17.0m,翻车机室1#转运站总长近90m,宽近25m,1#转运站~2#转运站总长近40m,宽近17m。另外,拟建场地分布的岩石陡坎项部高程一般在89.00~93.00m之间,坎下地面标高一般在83.00m左右,由于地面起伏较大,基坑开挖将形成高达16~26m的基坑边坡。

2.2岩土工程条件

拟建场地地层结构简单,地表浅部分布有①杂填土层厚为0.4~2.0m,其下主要由第三系新统潞王坟组上段的⑦层泥灰岩和潞王坟组下段的⑨层砂质泥岩、泥质砂岩、泥岩等软质岩石组成。⑦层为强风化泥灰岩,层理不明显、节理裂除不甚发育,抗软化、抗风化能力较差,层底标离81.0~85.0m;⑨层上部为强风化的⑨亚层,长期受水漫泡,强度明显降低,用手可轻易折断、捏碎、用力可捏成团,间夹较硬的细砂岩,呈现软硬交错状,层厚4.5~10.0m,层底标高73.8~79.3m;⑨亚层向下渐变为中等风化层,岩层产状近于水平,胶结较差,裂隙、孔隙不发育,在外露时易风化,浸水时易软化,其岩性类别交错变化频繁,局部夹较硬的细砂岩、砾岩夹层或透镜体,揭露厚度大于26m地下水为基岩裂隙水,水位起伏较大,其项面标高一般在77.8~81.4m之间,而某工程围墙外的地下水位顶面标高在85.0m左右,地下水位表现出西高东低的特点。⑨层及⑨一亚层主要物理力学性质指标见表1。

2.3⑨层及⑨亚层地基土的工程特性评价

根据其岩性特点,依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S0021~2001附录A,可将易⑨层上部的⑨I¨亚层定性判定为极软岩,遭层可定性判定为软岩。同时,由岩石试验报告可知,⑨层的软化系数多在0.41~0.47之间,饱和抗压强度多在522~828MPa之间;⑨一,亚层的软化系数多在038~0.42之间,饱和抗压强度多在421~5.57MPa之间,因此,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第31212第31214条款,可将⑨层定盆评价为软岩,遭⑨一,亚层则为极软岩。因此,综合定性、定最评价成果,将⑨层综合判定为软岩,⑨亚层综合判定为极软岩。

2.4诱发甚坑边坡失稳因素分析

(1)岩土工程方面的不利因素主要有:⑦层顶部有2~3m厚的泥灰岩,其岩性较脆,节理、裂隙发育,被切割的岩块在重力作用下易失稳滚落或塌滑;⑦层底部岩层和⑨层、⑨一亚层的抗软化、抗风化能力较差,尤其是⑨亚层结构不甚致密,其中还夹有较松软的土状软弱薄夹层,加之富含基岩裂隙水,⑨一亚层已被长期浸泡软化,成为基坑边坡潜在的危险滑动面;设计初定基础埋深大于地下水位埋深,基岩裂隙水成为基坑边坡失稳的诱滑因素,将加剧基坑边坡失稳,甚至发生突发性滑坡。

(2)工程环境方面的不利因素主要有:新建翻车机室基础埋深比老厂翻车机室基底深3.7m,两个翻车机室基础之间的水平距离仅5m,加之老厂翻车机室的基坑回填土密实性较差,这对基坑东侧边坡的稳定性将造成不利影响;拟建翻车机室~1#转运站西侧10.0~30.0m范围内,分布有一条公路、老厂排水渠、水泥厂铁路专运线和货场,潜在动荷载及老厂排水渠的渗漏因素将加剧基坑西侧边坡的失稳;拟建1社转运站~2#转运站北侧约15m处建有老厂二级灰渣泵房和浓缩池,这对基坑东侧边坡的稳定性将造成不利影响。

2.5基坑支护方案选型

根据工程特征、场地周围环境特点及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基坑A、B、C、D、H边坡需采取适宜的支护措施,而E、F、G、l边坡附近场地较开阔,具备放坡条件,可按岩体边坡容许坡度值(高宽比)放坡开挖:坡高在8m以内宜按1:0.75~1:1.00考虑,坡高8-15m宜按,:1.00~1:1.25考虑,坡高15~30m宜按1:1.25~1:1.75考虑。该项目具有工程环跪要求较高、开挖深度大、基坑边坡高度达l6~26m等特点,按照类似工程经验及各支护结构形式的适用条件分析,本工程可采用锚喷网、土钉墙、护坡灌注桩等支护结构形式,但考虑到基坑A、B、c、D、H边坡的放坡条件有限、对周围建(构)筑物的保护必须万无一失,以及D边坡上部岩土体较破碎等因素,同时还结合计算类比和技术经济综合比较,最后确定A、B、C、H边坡采用锚喷网支护;D边坡采用排桩一锚喷网联合支护,其上部边坡采用锚喷网支护,下部边坡采用钻孔灌注护坡桩并结合桩问预应力锚杆联合支护,桩顶设置钢筋混凝士圈梁(也称冠梁)。基坑支护平面布置示意图见图1。

2.6基坑支护设计

2.6.1基坑D段边坡排桩——锚喷网联合支护设计

(1)上部边坡锚喷网支护。锚杆参数:锚杆孔用人工或机械成孔,孔径100ram,水平倾角为8~16。,依实际情况和需要调整,采用梅花型布置。锚杆材料采用+22螺纹钢筋,水平间距1.2m,垂直间距1.2m,长度9m。水泥浆:锚杆孔内压力注浆,水泥采用P.0.32.5级水泥,水灰比O.45~0.6,注浆压力0.4~0.6MPa;加强筋:材料采用中12钢筋,菱形布置在锚杆上;钢筋网:材料采用由6.5钢筋,间距250mmx250mm;喷射混凝土:水泥采用P.0.32.5级水泥,强度C20,厚度100mm。

(2)桩问预应力锚杆。锚杆参数:锚杆孔用人工或机械成孔,孔径,150mm,水平倾角为l5。,采用矩形布置。锚杆材料采用2+25螺纹钢筋,水平间距1.5m,垂直间距3.0m,长度18m;水泥浆:锚杆孔内压力注浆,水泥采用P.0.32.5级水泥,水灰比0.45…06注桨压力0.4~0.6MPa;锚杆与桩连接采用枯钢腰梁和高强度螺栓;当浆体强度达到70%后可施加预应力,施加预应力均为100kN;要求桩问预应力锚杆极限抗拔力为300kN,设计抗拔力200kN,正式施工前先做一组(3根)试验锚杆。

2.6.2施工过程应注意事项

(1)施工前应详细调查、分析场地周围环境状况,避免盲目施工引发不安全事故;

(2)基坑开挖、支护顺序合理,一般宜先施工护坡桩,后按分层放坡开挖、分步支护要求,安排合理的挖土、支护工序,保证支护作业及时跟进土方开挖,避免随意超挖、欠挖,以及坡面暴露时间过长现象发生:

(3)基坑开挖时,应考虑适宜的施工降、排水措施,并且在施工期间,应在基坑上部及内部修建截、排水沟,禁止雨水流入基坑,对渗入的水体必须及时排出;

(4)开挖土体必须及时运走,坑周严禁堆载;

(5)在正式施工前,锚杆的现场抗拔试验必不可少,一般情况下,每组试验锚杆应保证3根,施加的最大荷载宜为锚杆工作状态设计拉力的1.2~1.3倍;

(6)在施工护坡桩、冠梁、锚喷网及预应力锚杆等支护结构时,施工工序、技术及质量要求、安全措施和工程验收等方面必须按设计和施工组织文件要求执行;

(7)机械开挖到离基底标高300mm后改用人工开挖,确保基底原状地基土不被扰动;

(8)基坑开挖、支护及后续地下工程施工、基坑回填过程中,宜进行必要的监测,并采取必要的监控报普措施,发现坡体及周边建筑物出现异常变形时,必须立即停止施工,查清原冈并采取有效措施后方可继续施工。

3结论

在软质岩石基坑工程勘察前,必须初步了解场地周围环境条件,搜集足够的区域地质资料,然后根据已掌握的信息,按照软质岩石基坑工程的勘察要点布置工作量,但不能只在划定的建筑物轮廓线以内开展勘探工作,还应对周边环境进行详细的调查了解。支护方案确定后,应在施工前编制详细的施工组织计划,务必使基坑开挖和支护顺序安排合理,还需对施工中应注意事项进行重点分析,避免突发性不安全事故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