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时间:2022-02-08 03:27:34
导语:安全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国家宏观发展战略的需求,安全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是当前社会安全生产、持续、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在分析传统安全工程创业人才培养现状基础上,提出了创新型人才定位,安全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内容,对实现创新型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安全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人才培养模式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围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1]。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先进的技术、装备在各行各业的大量使用,以及我国迅速发展所需的生产力的提高,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隐患数量增加,重特大生产事故不断发生,环境危害、职业危害问题日益突出,因此安全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是保障安全生产、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
一、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安全工程专业起源于早期的矿井通风专业,1992年才在安全科学技术学科下分为安全工程、安全学、职业卫生工程等5个学科,而各高校开始安全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也几乎是在2000年以后,尤其2004年开始我国相关高校开办了安全工程本科专业,并且均具有各自的专业背景,包括军工、化工、石油、矿业、土木、交通、能源、环境、经济等[2]。截止目前,我国开办安全工程专业的高校150余所,各高校基于专业背景不同,所培养的安全工程专业人才方向有所不同,例如排名前几位的中国矿业大学、重庆大学、中南大学、北京科技大学、东北大学、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等均以矿业安全为主,所开设的专业基础课程包括矿井通风、矿井水灾、矿井火灾、安全评价等以矿山灾害与防治为主,因此导致我国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过于集中专业性,近几年受煤炭行业、冶金行业、建材行业的形势影响,毕业生就业时很少选择到相对偏远、环境较差的煤炭、矿山等行业就业,因此对专业基础课的学习兴趣大大降低。同时各行各业对安全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增加,这就要求逐渐形成集化工、机械、建筑、消防等领域安全科学及技术于一体的工业安全人才。因此传统的“一专多能”培养模式也不再适用于安全工程专业,不仅在培养模式上需要进行创新,且培养的人才类型也应转变为适应当前社会需求的创新型人才,即切合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又是社会持续、绿色、安全发展的需要。
二、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一)安全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定位。《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高等教育要突出培养造就创新型科技人才、要注重培养一线应用创新人才的要求[4]。创新型人才是指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敏锐的创新意识和较强的创新能力的人才。而安全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在专业背景下,不仅需要掌握全面的安全专业知识、技能,更需要具有综合性、复杂性的创新能力,因为安全工程专业是一门学科交叉性强、门类跨度大的工程性综合学科,所涉及的行业广,几乎涵盖了所有工业、企业的生产领域以及国家法律法规及管理。因此,开展安全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是当前安全工程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的当务之急,也是社会需求的发展趋势。当前社会各行各业对安全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这就要求高等院校在培养安全工程专业人才时,即要结合自身行业特色背景,又要求所培养的人才能立即投入工作岗位,同时在工作中不断创新,创新技术、创新管理。(二)安全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标准。安全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除掌握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外,还应当具有良好的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掌握先进实用的创新方法和创新实践等[5-8]。具体体现在四个方面:1.创新思维培养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创新思维的培养,要贯穿于本科教学各个环节,尤其在实践教学环节,尽量打破传统实践教学模式,通过科研立项、导师制、参与科研、深入实验室等,培养学生对新技术、新方法的兴趣。2.创新意识创新意识的培养,在于破除常规的重复性教学与课题研究,以新、奇、特的科学数据、科研报告、学术论文、创新实验等来培养学生,在技能训练、课程设计等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自拟题目,开发想象力,激发学生自身的潜在创新意识。3.创新能力创新能力往往因人而异,不同学生不同的学习、思维习惯,觉得这其创新能力的差异。在安全工程人才培养过程中,可以通过课堂教学、实践教学、课程设计等环节,对学生创新能力进行评价,以创新能力较强的学生为核心,开展创新团队建设,即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又能提高创新能力。4.创新实践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最终目的,就在于创新内容能体现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在完成理论知识教学基础上,培养学生用灵活和创新的方式应用在学习和工作过程中,并形成具有一定新颖性的应用性成果。通过在校期间的论文撰写、科研立项、专利申请等环节使创新成果得以实践化。
三、安全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一)黑龙江科技大学安全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我校安全工程专业建立于矿井通风与安全基础上,一直以来人才培养以矿山安全方向为主,随着煤炭行业形势及当前学生就业方向选择上的变化,矿山安全方向已淡出安全工程专业特色。我校安全工程专业2014级开始已全部转为工业安全方向,即大安全,而安全工程专业在师资队伍、课程体系设置等方面仍保留了大部分矿山安全特色,并且一时难以顺利转变。行业特色导致学生创新能力不强、创新意识较差,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才就业发展。因此开展我校安全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就显得极为重要。从当前市场经济形势、人才就业需求、人才发展等方面来分析,在“互联网+”、“网络+法学”、“法学+国际化”等全新的人才需求模式背景下,网络安全、食品安全、军事安全、公共安全等方向的安全工程人才需求量不断增加,占据了安全人才市场。(二)基于行业形式下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行业特色下我校安全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将从以下几方面开展:1.行业特色及人才需求分析基于我校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向、课程设置、师资队伍特色的掌握,分析我校目前培养出的安全工程专业人才的行业特色,并分析当前行业发展形势,对人才需求和我校安全工程专业就业特点进行定位。2.我校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现存问题分析通过对国内其他高校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我校安全工程专业毕业生就业反馈等方面的调研,分析出我校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在行业特点、培养方案、实验条件、师资力量、科研教学、实践教学等方面存在的不足,找出原因及影响因素,为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提供依据。3.创新型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分析针对上述我校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分析,将“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创新实践”培养作为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开展创新型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研究。4.创新型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在现有人才培养方案基础上,以“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创新实践”为宗旨,通过对安全专业人才就业需求、师资队伍创新能力、实践教学方式、专业课程设置、教学模式等多方面的改革调整,最终构建起我校安全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三)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案。如图1所示,在卡兹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过程中,主要对培养目标设定、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实践教学环境、专业环境等几方面开展改革。图1专业认证背景下安全工程专业教学改革方案流程图1.培养目的重新定位我校安全工程专业以培养具备从事安全工程设计、研究、评价、监察和管理等工作能力的应用型安全工程技术专业人才为目标。在当前行业形势下,以及社会对创新人才的需求,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不仅要满足上述目标,更重要的是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才能在就业后更快地成长为用人单位的安全技术骨干或中高级安全管理人员。2.课程设置调整在满足专业标准规定的课程设置基础上,首先应对课程学习顺序进行优化调整,使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由俭入奢、由易到难的学习,例如安全学原理、安全系统工程、采煤概论等课程作为专业学习的基础,同时强调基础课程中大学物理、工程力学、线性代数等课程与专业课之间的联系性。尤其对常规数学思维、科研思维等教育应贯穿整个大学阶段,否则容易出现虎头蛇尾的现象,导致学生只有数理化等基础,欠缺专业课程的知识技能能力。3.增强高年级课程选择自主性学生在第6、7学期开始进入专业课集中学习阶段,目前所学课程内容几乎都是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课程,学生所学课程被动性大主动性差,尤其矿业特色为主的安全工程专业院校,受矿业形势影响,学生就业几乎无人从事矿山工作,因此对矿山相关的专业课程毫无学习兴趣。所以在学生进入高年级后,应增设课程专业方向,让学生根据自己想要从事的行业开展相关专业课内容的学习,使人才培养更加具有针对性和适用性。4.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管理学生在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环节,容易出现选择了设计题目后的拖延现象,指导教师对学生的指导监督应贯穿实践教学整个环节,可利用固定设计教室、定期设计进度检查、设计质量反馈等方式提高实践教学环节管理,更主要的是在进行设计题目选择时应更注重于学生的兴趣方向以及就业需求,提高学生实践学习兴趣,保障实践教学质量。5.创新教育纳入教学各个环节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应把创新教育贯穿于每个教学环节,无论基础教学、专业课程教学还是实践教学环节,这首先需要教师队伍的创新教育方法的掌握和提高。学校应该组织教师开展创新教育方法、教育理念、创新思维等方面的培训与深造,这样才能保证创新教育的正常开展。
四、结束语
创新型人才培养,是我国大众化教育的迫切需求,尤其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既要彰显出专业特色,又要求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有创新精神与创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基于矿山行业形势下,安全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既能满足高等教育自身发展规律的需要,又能满足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人才需要。
参考文献:
[1]唐国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与创新发展理念的提出[J].党的文献,2017(2):26-33.
[2]吴立荣,程卫民,刘伟韬.安全工程本科毕业设计与综合性人才培养分析与评价[J].教育教学论坛,2016(12):184-185.
[3]任森,王文才,任玉辉,等.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与建议[J].教育教学论坛,2016(7):40-41.
[4]眭平.基于应用创新性人才培养的创新教育实践[J].中国高等教育,2013(8):89-92.
[5]刘贞堂,杨永良,李晓伟,等.强化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安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高教学刊,2017(2):15-22.
[6]常维亚,朱郴韦,邢鹏.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培养高素质创新性人才[J].中国高等教育,2013(8):39-41.
[7]赵娜,许静静,刘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教学的路径探索[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7,36(2):32-34.
[8]李榕玲.“双创”背景下地方应用型高校创新教育机制与效果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7,36(4):1-3.
作者:王维维 张迎新 康 宇 韩永辉 宋 佳 单位:1.黑龙江科技大学 2.黑龙江省广播电视大学
- 上一篇:市政施工管线施工技术探讨
- 下一篇:建筑工程管理影响因素及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