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汇率是否应该升值的思考论文

时间:2022-05-31 10:51:39

导语:人民币汇率是否应该升值的思考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人民币汇率是否应该升值的思考论文

汇率的实质既然是一国进出口物品与劳务的价格,那它就应该由市场决定,趋向于均衡。不管是一种物品的价格还是如汇率这样由许多种进出口物品与劳务组成的总价格,都应该由市场决定,应该形成均衡价格。物品与劳务的价格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这是市场经济的法则,是违背不得的;也只有由市场决定,才容易形成均衡。价格形成均衡的过程,正是市场配置资源的过程。如果价格不是由市场上利益攸关的供求双方决定,而是由一种外在的力量如政府决定,那么就常常会出现短缺或过剩的非均衡状态,达到均衡状态的几率要低得多。市场处于非均衡状态时会使资源配置失误和社会效率降低。涉及国内市场与国外市场的两国货币汇率,本质上也要求由市场决定,形成均衡汇率。如果汇率是均衡的,那么每一种物品的具体价格才能反映出在国内与国外两个市场上的稀缺程度,一个国家才能在国内与国外两个市场上优化配置资源。如果汇率不均衡,每一种物品的具体价格便被扭曲了。人民币汇率是怎样形成的呢?也就是每天中国人民银行授权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布的银行间外汇市场上的美元对人民币中间价是怎样形成的呢?它是在设在上海的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及全国的18个分中心形成的。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是一个交易所类型的市场,实行会员制。在中国有权合法经营外汇业务的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包括外国的同类机构,经央行审查批准,都可以成为该交易中心的会员。进入中国的外汇,首先与商业银行进行交易,商业银行再拿这些外汇在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竞买竞卖。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人民币汇率的形成是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如果美国欲使人民币升值,只要在这个中心大量地购买人民币就能达到目的。在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的会员中,除了商业银行这些企业外,还有一个特别会员即央行(或国家外汇管理局)。虽然央行也是按照市场规则行事的,没有强买强卖、欺行霸市,没有操纵汇率,没有阻止任何一个会员的进与出或买与卖,他购买外汇的行为与其他会员一样必须用货真价实的人民币,来不得半点虚假,但我们还是认为他特别。之所以把央行称为特别会员,不仅是因为他是这个中心的管理者,是中国外汇的最后购买者,购买了中国外汇的绝大部分,实际上在多数情况下他出的价格最高,是人民币汇率的最后决定者,而且还因为他不是一个企业经济组织,而是一个政府机构;他购汇的目的不是为了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而是为了人民币汇率稳定以及与此相关的出口创汇、经济增长和就业率上升;他购汇的购买力不是来自于自身的财富或盈利,也不是来自于税收或国有资产收益,而是来自于央行负债。所有持币人是央行负债的债权人,也就是说,现在中国央行储备的3万多亿美元是借所有持人民币的人的钱购买的。央行作为债务人与其他债务人不一样的地方是借钱不需要征得债权人同意,也不会有债权人上门索债,他是在债权人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借到钱的。由于人民币外汇市场上有央行这个特殊的会员,所以,人民币汇率很难形成均衡。什么是人民币汇率的均衡呢?由于汇率的实质是一国进出口物品与劳务的价格,人民币汇率是中国进出口物品与劳务的价格,因此在对外净投资不变时,人民币汇率均衡的标志是中国进出口物品与劳务的平衡。在一个横轴表示中国进口与出口数量、纵轴表示人民币汇率的坐标系中,向右下方倾斜的需求曲线表示出口,出口与汇率呈负相关关系;向右上方倾斜的供给曲线表示进口,进口与汇率呈正相关关系。假设对外净投资不变,那么,在人民币外汇市场上,人民币的需求来自于出口,即购买出口物品形成了对人民币的需求;人民币的供给来自于进口,即出售进口物品形成了对人民币的供给。均衡的人民币汇率是由出口与进口两种力量决定的。当汇率低于均衡汇率时,出口曲线与进口曲线之间的部分表示了贸易顺差。目前,人民币汇率是否处于均衡状态呢?有人说,汇率实现了双向浮动,外贸顺差已经从金融危机前的2007年占GDP10%的高度,降到了2012年3%左右的比重,净出口已经收窄了,汇率基本稳定在1美元兑6.3元人民币左右,应该算是人民币汇率处于均衡水平了。对这个问题要做进一步分析。首先,汇率稳定并不表示汇率均衡。过去我们实行统购统销时,几乎所有物品的价格都在长时期中保持稳定,但不能说这些物品的价格就是均衡价格。第二,如果说贸易顺差收窄表示汇率均衡,这也只能是一种局部均衡或短期均衡,是增量均衡。3万多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和由外汇占款过多所引起的通货膨胀蔓延证明了人民币汇率还没有在长期和全局上实现均衡,没有在存量上实现均衡。在一个交易双方为利益攸关方的市场上,市场很容易形成均衡。这是因为供求双方都是理性的,供给方不愿意低于成本价而供给,需求方也不愿意高于自己的意愿价格而购买。交易双方为了自身利益最大化,对价格非常敏感。当市场变动到均衡点时,供求双方都不愿意再改变自己的决策,即不再增加或减少生产量和消费量,使交易价格与数量处于静止不变状态。但在有政府参与的市场上,价格虽然有时也是静止不变的,但却不是均衡的,例如节假日到一些城市的火车票价格。为什么政府参与价格的决定时市场就难于形成均衡呢?这是因为政府的动机、目的和手段使然。政府难以同时代表供求双方的利益,他总是偏向某一方,或有供求双方利益之外的目的。政府常常采取稳定的方法求得价格的平衡,这是大错特错的。市场价格是在动荡变化中趋于均衡的。同时,政府远离生产第一线,其定价也不能及时反映劳动生产率的变化。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由于央行特殊的购汇目的,使人民币估值过低,再加上财政实施的出口补贴政策,刺激了企业的出口意愿而抑制了进口意愿,便形成了大量的贸易顺差,积累了3万多亿美元的外汇储备。由于出口与进口是相对立的,所以,汇率变动是一把双刃剑,对供求双方的影响是相反的,正如货币价值的变动对供求双方的影响相反一样。一国汇率高于均衡汇率时,该国物品与劳务的价格变得昂贵,有利于进口而不利于出口,使国内的消费者受益,生产者受损。对贸易国来说,有利于出口而不利于进口,有利于生产者而不利于消费者。相反,如果汇率低于均衡价格,则该国物品与劳务的价格便宜了。汇率变动在两国之间的出口与进口、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使一方受益的同时必定要使另一方受损。因此,要顾及到两国的生产者与消费者四方的利益,就需要汇率形成均衡,均衡汇率能够平衡进口与出口两个方面。有些人按照凯恩斯对外经济乘数理论,认为净出口增加有利于国民收入增加,就业率提高,因而片面追求人民币汇率低值和贸易顺差。凯恩斯对外经济乘数理论是一种短期分析方法,仅适用于经济衰退之后资源大量闲置的短期。我国从2002年至今,除2009年个别年份外,都处于通货膨胀的形势下,说明资源已经被充分利用或接近被充分利用。同时,从微观一个行业或企业的角度看,出口减少可能会影响出口比重高的一些行业(企业)的就业率。但是,从长期和宏观角度看,净出口减少就业却不会减少。据丁剑平和王璐(2006)的研究,富有弹性的汇率制度有利于缓解汇率波动对就业的影响;日本实际汇率上升净出口减少时,能够促进第三产业就业比重上升;在中国,资源在部门间流动壁垒减少时,汇率升值净出口减少也会推动劳动力向非贸易部门转移。由频繁爆发的民间集资案说明,中小微企业急需发展资金。民间的借贷利率常常高达20%—30%,甚至50%,说明中小企业的利润收入更高。如果能够进一步开放资本市场,或者银行能够改善金融资源的配置,将贸易顺差所代表的国内储蓄更多地贷款给中小微企业,那么将能够催生更多这类企业并使其做大做强,极大地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就业率的提升。

人民币汇率被低估所产生的弊端

过低的人民币汇率以及3万多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带给我们的是利是弊?应该说,更多的是弊,这是因为:第一,央行购置大量外汇造成了我国城乡居民巨额经济利益的损失。央行购汇形成的外汇储备是有成本的。央行购汇使用的人民币或者被央票(包括提高法定准备金率)对冲,或者形成基础货币。如果对冲,用债券购回人民币,则要对这部分人民币付息,形成持有的成本。利息由央行出,买单者却是所有消费者。如果形成基础货币,便要产生通货膨胀。通货膨胀形成的成本同样是由所有消费者承担的。近年来我国通货膨胀居高不下,按央行官员的话说,是由于被动发行了基础货币,即兑换外汇的人民币。央行每收回1美元外汇,就要按照当时的汇率发放若干元人民币。以目前3.2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和1􀏑6.3的汇率水平计算,共发行了20.16万亿元的人民币外汇占款。据央行资料,其中的80%已经通过发行的央票和债券对冲,实际发行的基础货币大约4万亿元。有专家估算我国的货币乘数为4,那么,4万亿元基础货币通过各商业银行的货币创造工作,造成了16万亿元的货币在流通中漫游,是2011年GDP47万亿元的34%。如此巨量的货币往哪种物品聚集,哪种物品的价格便飞涨。资产价格、房地产价格、农产品价格飞涨,其根源就在这里。通货膨胀造成了我国居民的巨额利益损失。据国家统计局资料,2011年全年,我国CPI比上年上涨5.4%;而最新调整的银行一年定期存款利率为3.5%,百姓实际存款利息收益为-1.9%。也就是说,把钱存一年定期,一万元会“缩水”190元。根据央行数据,截止到2011年底,金融机构居民存款余额达到35.2万亿元,如果按照这个规模计算,全国居民一年存款财富缩水达6600多亿元,相当于全国居民人均财富缩水了500余元。第二,用人民币换回的外汇可以投资于外国,但是,我国对外投资主要是债权投资,收益率约为3%—5%,有时低至2%。外来投资主要是股权投资,收益率约为20%,两者相差巨大。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末,我国对外金融资产47182亿美元,对外金融负债29434亿美元,对外金融净资产17747亿美元,这其中储备资产占比近七成。2004—2009年间,中国对外资产中储备资产平均占比为66.73%,比美国高出63.56个百分点;对外负债中,FDI占比高达59.96%,高出美国55.21个百分点。3.2万多亿美元的储备资产年收益约1013亿美元,1.53万亿美元的外国直接投资的年收益为3060亿美元,相差3倍,凸显出我国“负债高成本、资产低收益”的严重失衡局面。①第三,3万多亿美元的外汇储备面临着大幅缩水的严重风险。据黄剑和李石凯(2011)的研究,美元外汇储备面临着汇率、通胀和信用三重风险。有数据显示,美联储自1913年建立以来的100年中,美元已贬值97%。20世纪70年代储备的美元,其实际购买力已损失超过3/4。从2005年到2011年,美国的CPI上涨了17.76%。本轮经济危机以来,美国已经实施的两轮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有可能在未来导致严重的通货膨胀。美国发生通货膨胀,美元必定贬值。从2005年人民币汇率改革至今,美元对人民币已贬值约30%。由于美国放弃了强势美元政策而选择弱势美元政策,再加上要减低巨额外债,未来美元汇率必定还要进一步走低。第四,造成3万多亿美元的外汇储备的原因除了汇率因素外,另一个原因是出口补贴。出口补贴也造成了我国经济利益的巨大损失。世界很多国家长期实行出口补贴政策,鼓励本国企业出口创汇,我国也是这样。但是,据彭美秀(2005)的研究,出口补贴会导致国内价格上升,消费减少,生产和出口增加,财政支出增加,贸易条件恶化,社会总福利下降。也就是说,财政用纳税人的钱补贴出口企业不仅直接减少了国内公共福利,而且使得国内价格上升,也损害了消费者的福利。不仅如此,中国出口总额的大头是海外跨国公司和从事加工贸易的外资企业制造的,贸易顺差也主要是由这些企业带来的,因此,享受到较多财政补贴的也主要是这些外资企业。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08年,中国商品出口总额为14285亿美元,其中外资企业出口达7906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55.3%,另外加工贸易出口6752亿美元。同年,中国出口商品的顺差为2954亿美元,其中外资企业商品出口的顺差为1706亿美元,占顺差总额的57.7%,另外加工贸易顺差达2968亿美元。在来料加工贸易上,我们仅能挣到1%的劳务费。第五,3万多亿美元的外汇储备意味着中国向美国的投资,落后国家向发达国家的投资,穷国向富国的投资,是资源配置极不合理的表现。3万多亿美元的外汇储备是由国内储蓄转化来的,是贸易顺差得来的。按照宏观经济学的恒等公式,一国的储蓄等于国内投资加对外投资。对外投资就是贸易顺差,它等于净出口。在储蓄既定时,净出口大,必然减少国内消费和投资。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利用包括超国民待遇等各种优惠政策千方百计吸引国外投资。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从1979年到2010年的30多年间,中国共吸引外资1.25万亿美元。但我们流向国外的资金更多,是国外投向国内资金的2倍多。人们的收入可分为消费与储蓄两个方面。大量财富投向国外,必然减少国内的投资和消费。国内投资减少,经济发展减慢。国内消费减少,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受阻。消费是人力资本投资。人力资本投资减少会使国民受教育减少,劳动力再生产的质量降低,人才匮乏,技术进步延缓,使中国的制造业长期处于产品价值链的末端和国际贸易的价值洼地,极不利于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的改变。第六,偏低的人民币汇率导致中国经济过度依赖外需,结构失调,发展方式转变受阻,使一些生产工艺落后、耗能大、污染严重的出口企业长期不能被淘汰,同时也抑制了技术先进、处于价值链高端的一些企业的产生。这是因为汇率被低估时更多的资源被出口,国内发展受到影响,并使总需求结构即投资、消费、净出口的结构和对外贸易结构失调。第七,一国货币汇率的稳定是以其币值稳定为基础的,币值不稳定,汇率也就不能稳定。长期发生通货紧缩的国家,其汇率要升值;长期发生通货膨胀的国家,其汇率则必定贬值。即使采用固定汇率制,名义汇率不变,发生通货膨胀时实际汇率也是下降的,而实际汇率是决定一国进出口的决定因素。人民币低于市场均衡的汇率,使中国贸易顺差过大,外汇占款过多,基础货币发行过量,通货膨胀居高不下。货币不断贬值;货币贬值反过来又促使汇率贬值,引起贸易顺差进一步加大,进入恶性循环之中。央行以稳定汇率为目标的政策,实施的结果使人民币汇率更加不稳定。只有按实际GDP增长的比例稳定地增加货币供给量,使物价水平保持稳定,才能使人民币汇率保持稳定。第八,人民币汇率过低不仅造成国内经济结构失衡,也是中美、中欧贸易失衡和贸易摩擦过多的原因。出口是一国对国际市场的供给,进口则是对国外市场物品与劳务的需求。由于中国是大国,中国的进出口贸易具有大国效应,反映在国际市场上,中国出口什么,什么就降价;中国进口什么,什么就涨价。所以偏低的人民币汇率,不仅使国内经济结构失衡,也使国际市场失衡。中美、中欧贸易失衡的主要原因必定在贸易品的价格上,即汇率上。价格是解决贸易失衡问题的关键。中美两国贸易失衡问题只有通过美元与人民币比价的相对变动,即人民币升值、美元贬值才能解决。说汇率不是影响一国贸易平衡的主要因素,就如同说价格不是决定供求平衡的主要因素一样,错误显而易见。有人以20世纪80年代的日元升值不能解决美国的贸易赤字为例,说明汇率不能解决两国贸易的失衡。这种举例不能说明问题。因为与美国贸易的国家不仅日本一家,还有其他国家。日元升值了,并不代表所有国家的汇率都升值了。日元仅仅是日本国物品与劳务进出口的价格,日元升值只能解决日本与美国的贸易失衡,不能解决美国与其他国家的贸易失衡。美元作为国际货币,它能与所有国家的货币相交换。因此,解决美国贸易赤字的问题不是像日元这样一国汇率的问题。第九,人民币汇率过低加大了中国居民的生活成本,减弱了居民的消费力。中国居民生活成本高的原因不仅有过多的出口造成了国内物质的匮乏、外汇占款过多造成了通货膨胀以及资源和环境过度透支造成的成本等因素,而且有人民币汇率过低造成了进口物品的价格过高因素。这些年进口的石油、铁矿石、大豆等物品价格过高,在中国形成了输入性通货膨胀。使用过低的人民币汇率是在把自己生产的物品低价卖出,把别人生产的物品高价买进,这与生产者利润最大化的经营行为和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购买行为都是相悖的,长期这样做必定造成国人利益的巨大损失,是不可持续的。

人民币汇率应该升值

综上所述,人民币汇率是中国进出口物品与劳务的价格,它本质上要求由市场决定;央行以汇率稳定为目标的操作结果使中国积累了3万多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反而使汇率更加不稳定;巨额的外汇储备和由外汇占款过多导致的通货膨胀说明了人民币汇率偏低;偏低的人民币汇率造成了中国经济的结构失衡、资源配置效率低下、人们的利益损失巨大、发展方式转变艰难等诸多弊端。这些弊端不消除,中国经济将难以持续发展。怎样从人民币汇率角度出发消除这些弊端呢?首先,人民币汇率应该升值,以求得其均衡。其次,央行的汇率目标应从稳定转变为防止金融风险。第三,为了保障中国进口用汇,央行应储备2—3个月的进口所需外汇;当热钱过多涌入中国时,再适当增加外汇储备。外汇储备以够用为度。第四,要积极进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要增加人民币汇率的“市场性”、“浮动性”,减少“管理性”。在保障进口用汇和防止金融风险用汇的前提下,央行要减少外汇干预力度,更多地通过市场攸关方即企业(银行)之间的交易决定人民币汇率走向。第五,在国外增加人民币外汇交易市场,加大人民币国际化步伐。随着人民币走出国门越来越远越来越多,再酌情减少外汇储备。

本文作者:赵春荣工作单位:山西管理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