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升值看我国双顺差分析论文

时间:2022-02-02 09:33:00

导语:人民币升值看我国双顺差分析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人民币升值看我国双顺差分析论文

一、双顺差的含义及现状

国际收支双顺差是指一国国际收支中经常项目与资本和金融项目同时出现外汇收入大于外汇支出的盈余状态。从国际收支账户定义关系看,如果不考虑“误差和遗漏”项,双顺差实现的两个帐户盈余之和等于外汇储备的增加。

从1994年到2006年,除了1998年资本和金融帐户为流出外,其余12年我国一直处于经常帐户与资本和金融帐户的双顺差状态,并且这几年双顺差的规模还呈现出扩大的趋势。伴随国际收支双顺差发展,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中国外汇储备规模开始出现较快增长。尤其是2000年以来外汇储备增长表现出加速趋势,外汇储备增量逐年递增,截至到2008年3月,我国的外汇储备已经达到16821.77亿美元,从06年开始一直是世界第一大外汇储备国。

二、双顺差与人民币升值的关系

巨额双顺差的存在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包括削弱央行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有效性、导致流动性过剩、推动人民币升值等等。而本文主要分析双顺差和人民币升值的关系:

(一)双顺差导致了人民币的升值

1.“双顺差”带来了人民币升值压力

一方面,“双顺差”意味着人民币供小于求,因此会导致人民币升值。国际收支理论认为汇率取决于外汇的供给与需求,而外汇的供求又是由国际收支决定的。经常项目顺差和资本与金融项目的顺差都意味着在外汇市场上对人民币的需求大于供给。由于人民币的供给小于需求,人民币的价格就会上升,即汇率就会下降,人民币就会升值。

另一方面,巨额“双顺差”使中国面临多国尤其是美国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压力。由于中国经常项目长期盈余,即出口大于进口并呈扩大趋势,中国的主要贸易伙伴希望施压人民币升值来减少贸易赤字,而中国主要的竞争对手也希望人民币升值以削弱中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因此,2002年日本政府和美国政府为了本国利益要求人民币升值,尤其是美国由于存在巨额对华贸易赤字,力压人民币升值。

2.人民币汇率升值预期的“自我实现”

“双顺差”在带来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同时也引发了人民币升值的预期,而人民币升值预期也开始“自我实现”。人民币升值预期使国际投机资本涌入我国并且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国际金融机构炒作人民币升值的信心,人民币需求再次上升,人民币升值压力进一步升级。

(二)人民币升值不能改变双顺差的状况

传统国际经济学观点认为,本币升值将抑制出口规模,刺激进口规模,减少贸易顺差。但是,中国人民币升值以后并没有表现出这种状况。2005年7月至08年3月,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大致呈上升趋势,但数据显示,我国的双顺差并没有减少。再从中美贸易来看,汇改以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一直升值。

许多学者对人民币汇率与对外贸易及人民币汇率与对美贸易关系进行研究发现,人民币汇率的变化对我国的对外贸易及对美贸易均没有显著影响,也即是说人民币升值并不能改变我国的双顺差状况。

由此可见,双顺差带来了人民币升值压力,但是人民币升值并不能减小“双顺差”,要真正解决双顺差问题,还是要从它产生的原因着手,进行相关的改革。

三、双顺差产生的主要原因

1.我国经济中储蓄大于消费的结构性失衡

从国民收入恒等式我们知道,外贸差额实际上等于一国的净储蓄额(储蓄-投资=出口-进口)。因此,经常项目盈余代表的是一国的对外净投资。我国经常项目长期盈余,突出反映了我国储蓄过剩的问题。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储蓄率一直保持较高的水平,这既与我国居民消费倾向不高、预防性储蓄增加有关,又与崇尚节俭的文化等因素有关。1990年到2004年期间,我国年均储蓄率仅次于新加坡,居世界第二,高于日本经济起飞时的国内储蓄率,远高于拉美等发展中国家。

2.外商直接投资(FDI)、国际投机资本大量流入

外资企业向中国转移的过程中大多选择加工贸易,以此利用中国的廉价劳动力来完成简单的装配,由于加工贸易条件下的出口额必然大于进口额,即贸易为加工生产带来了增加值,这必然带来国际收支经常项目顺差。近年来,在房地产市场、股票市场的火爆和人民币升值预期的驱动下,大规模投机性资本通过各种途径流入我国,导致国际收支的资本和金融账户顺差。

3.我国采取鼓励出口和鼓励外资流入的非对称性国际收支政策

我国在制度安排上,明显鼓励出口,鼓励外资流入。改革开放以来,为了解决资金、外汇短缺与经济发展的矛盾,我国采取了一系列鼓励出口的优惠政策,发展沿海外向型经济。

4.劳动力成本低使我国成为加工出口产业转移目的地

由于我国劳动力成本在国际上一直处于较低水平,具有相当的比较优势。原来设在亚洲其他国家的加工出口产业,尤其是其末端加工工序,已经大量转移到我国,这样也就把他们对美、欧的贸易顺差转移了过来。

四、政策建议

1.扩大内需,化解国内储蓄与消费的结构性失衡。我国国际收支失衡的主要原因是内需不足,储蓄过多,所以化解的方法就是降低储蓄、扩大内需。一方面,随着我国国民收入差距的拉大,我国的消费问题实际是一个收入问题,所以,我们需要改革现行分配制度,增加城市低收入者及农民的收入,以增加居民消费。另一方面,国内储蓄是一个国家持续发展的基础,经济的持续发展取决于本国的积累能力和资源使用效率。因此,我国需要提高国内资金的使用效率,支持民间资本和银行信贷,创造良好的投融资环境,将高额储蓄转变为高效率的投资。

2.积极调整出口导向战略,促进贸易平衡发展。自1985年出口退税政策实施以来对提高我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增加我国的出口及促进经济发展都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这种出口导向的战略也使我国长期处于双顺差状态并带来了一系列负面影响。所以,现在应该改变这种战略。在出口方面,可以对一部分低附加值的简单加工品征收出口关税,并降低出口退税;限制高污染、高能耗产品的出口,并为有自主创新能力产品的出口创造更多的优惠条件,从产业政策上引导出口产品结构的优化。在引进外商直接投资时,应尽快取消一切吸引外资的优惠条件逐步取消对外资的超国民待遇,以促进内资企业的发展。同时,我们需要摒弃过去只注重外资数量不注重外资质量的引资方式,鼓励高新技术产业到我国投资,以此带动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不再只做“世界工厂”。

3.继续实施“走出去”战略,引导资金有序流出。形成我国巨额国际收支顺差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资本和金融帐户中外国对内投资与我国对外投资的极大不对称。所以,我国应该适当放宽外汇管制,尤其是要改革强制性售汇制度,放宽企业对外投资的用汇限制,运用直接补助和贷款贴息等方式支持具有竞争力的国内企业“走出去”。制定并落实对外投资的指导政策,完善境外投资的机制,以此转移和降低资本账户的部分顺差。

参考文献:

[1]生蕾.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成因、影响与政策取向.金融理论与实践.2007,(9).

[2]丁浩.试析人民币升值预期的缓解之道.金融经济,2008,(2).

[摘要]随着我国外汇储备的增加,中国的国际收支“双顺差”问题也越来越受关注。本文从人民币升值与双顺差的关系入手,指出人民币升值并不能解决中国的双顺差问题,并通过分析中国双顺差产生的主要原因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双顺差人民币升值产生原因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