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升值经济影响论文

时间:2022-04-14 10:17:00

导语:人民币升值经济影响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人民币升值经济影响论文

[摘要]人民币汇率改革与人民币升值紧密相关。近来,人民币升值速度加快,升值[de]预期也再次得到强化;对于人民币汇率[de]浮动区间及浮动弹性等问题仍然存在着争议。本文通过人民币汇率改革对经济影响[de]分析,提出了应对策略,并认为人民币大幅升值将不利于我国经济[de]长期发展。要避免重蹈日元升值[de]覆辙。

人民币汇率改革一年多来,总体上是成功[de],一是释放了人民币升值[de]压力,人民币汇率[de]弹性不断增强;二是汇率改革平稳运行,汇率水平基本稳定。“汇改”与人民币升值,对我国[de]影响也从理论描述变为具体现实,各经济主体和经济部门都感到了人民币升值带来[de]影响。这里选取三个重要方面加以简论。

一、人民币升值对货币政策和银行业[de]影响及应对策略

目前我国央行货币政策面临[de]严峻挑战就是流动性过剩。商业银行[de]结售汇业务获得大量[de]人民币头寸,加上储蓄[de]强劲增长,流动性明显过剩。我国外汇储备增长额中,很大一部分与人民币升值预期有关。为给汇率改革提供一个相对宽松[de]环境,避免国际热钱大规模涌入,央行通过压低市场利率,以提高国际投机资本[de]成本。但低利率和流动性泛滥又会导致一系列问题。

对商业银行而言,由于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加上资本充足率等约束较强,过剩[de]资金大量涌入债券市场和货币市场。这样所形成[de]市场利率既不能反映资金供求[de]实际状况,更不能发挥其重要经济杠杆[de]调节功能。我国商业银行[de]资产结构单一,利润[de]主要来源仍是存贷利差,贷款冲动在此情况下始终是存在[de],有可能引致信贷失控和投资反弹。

为了回笼过多[de]流动性,央行主要通过发行票据、正回购等手段,这样就使得公开市场操作成为对冲外汇占款[de]被动工具,货币政策[de]独立性、主动性因而受到了很大[de]质疑和挑战。当然,相反,人民币大幅升值会使中国[de]国际收支失衡变得更加严重,导致货币政策操作更加被动。人民币升值[de]预期加大,会对资本流动至少产生两个方面[de]后果:一是吸引更多[de]国际套汇与套利资本流入中国;二是国内居民持有外币[de]意愿下降,纷纷将外币存款换成人民币存款。居民外币储蓄存款余额在2003年6月份达到908亿美元[de]最高值,到2006年第二季度末下降到了657亿美元。

人民币升值对银行业[de]影响也是明显[de],而银行关涉金融安全、经济安全。国际投资银行高盛曾报告预测,人民币每升值1%,中银[de]盈利便将降低3.3%,净利润将减少0.6%。建银2006年上半年仅汇兑损失就达24亿元,中国中银2006年上半年汇兑损失高达35亿元人民币。但以前预期[de]人民币升值对银行资产负债结构、收入结构和盈利模式等并没有出现大[de]变化。这是因为我国银行主要业务都限于国内,因而银行资产负债[de]币种结构和收入结构都只是微调。

人民币升值使国内银行[de]外币存款有所减少。占国内外币存款市场49.8%[de]中国银行上半年境内外币储蓄存款为316.9亿美元,比上年末减少8.2亿美元。原来不少人士预期人民币升值将带来银行结汇业务持续大幅上升。然而,2006年以来,结汇量比2005年同期下降,尤其是2006年8月至9月初,多家银行[de]结汇量同比降低10%左右,相反,一些银行售汇量却同比增长了约10%。这是因为人民币升值经过一年多[de]时间,很多人认为它将是个平稳[de]过程,并逐步适应。此外,一个主要原因是受楼市调控及成交低迷[de]影响,境外汇款购房[de]资金流入减少。而且除中行外,我国大部分[de]上市银行业务范围基本在国内,拥有[de]外币资产和负债[de]比例较小,人民币资产负债和外币资产负债基本匹配,从事包括国际结算在内[de]国际业务[de]量也较少,对于表外业务产生[de]敞口通常会运用衍生品进行对冲,从经营上来看,升值[de]直接影响不是很大。

其实,人民币升值对银行业[de]影响体现在对综合经济[de]影响方面,进而影响到银行[de]生存环境。去年9月以来,人民币升值速度加快。2007年1月我国贸易顺差接近159亿美元,与去年1月份94.9亿美元[de]顺差相比,上涨幅度高达67%。面对美、欧[de]压力,汇率波动空间可能扩大,对国内银行[de]风险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de]要求,利用各种金融工具减少市场风险应成为各家银行[de]共识。

二、人民币升值对企业进出口[de]影响及应对策略

人民币升值对不同行业企业[de]影响主要有三种类型:第一种类型是大量持有以外币计价[de]资产或负债[de]行业,如:航空、电力和电信行业。升值将导致以外币计价[de]资产贬值。而以外币计价[de]负债将因此下降,从而减轻了企业债务。第二种类型是销售产品、生产成本结构不同[de]行业。具体表现在:第一,产品价格以人民币结算、原材料从境外采购,如造纸、汽车和机械设备行业,其生产成本因人民币升值而下降,从而提升企业利润;第二,产品价格以外币结算、原材料从境外采购,如:石油、石化、纺织和钢铁行业,要看采购成本下降能否弥补因产品价格下降造成[de]损失;第三,产品价格以外币结算、原材料从境内采购,如:医药、家电、化工和有色金属行业,其负面影响最大。第三种类型是间接受益行业,如:房地产、商业地产、机场、港口、铁路、高速公路、电力、供水和有线电视等行业。这些行业作为非贸易部门,纯粹以人民币计价资产,若人民币升值趋势持续,外资涌入将推动资产价格上涨(徐洪才,2006)。

进出口企业必须应从多方面入手,加强避险能力,主动进行汇率风险管理。不同地区、不同类型[de]企业,有不同[de]规避汇率风险[de]方式。在我国外汇管理部门与银行出台[de]一些新政策措施和避险工具指导下,要因企制宜选择不同[de]产品,构成适宜[de]投资组合。一是利用金融工具进行避险。目前[de]汇率避险产品主要有远期结售汇业务、结构性结汇业务、择期交易、货币掉期等。远期结售汇是目前我国金融市场上主要[de]避险方式,但它对企业[de]汇率走势判断[de]准确性有较高[de]要求。利用金融市场工具规避汇率风险是国际市场上有货币暴露风险企业常用[de]固定外汇成本[de]方法。但目前我国金融机构提供[de]避险工具,从产品结构、设计、收费标准等方面与企业[de]需要存在一定差距,我国[de]金融机构也应适应人民币汇率浮动[de]需要,尽快向企业客户推出更多合适[de]避险品种。二是通过合同条款[de]选择回避汇率风险:包括签订短期合同、采用多种计价货币或直接用人民币计价签约、协商使用固定汇率锁定成本、提前或推迟结算等。企业在签订涉外贸易合同时,应尽量在合同中加入汇率风险条款。在汇率变动导致企业利益受到损失时,则执行新条款,保证企业[de]利润空间。比如在签合同时添加有关人民币升值[de]条款,如果在供货期内,人民币升值到某个幅度,价格要重新调整。三是采用贸易融资形式回避汇率风险。目前我国主要融资品种有授信开证、出口押汇、打包放款、外汇票据贴现、进口押汇和国际保理融资等。贸易融资可以较方便地解决企业资金周转问题,通过出口押汇等贸易融资方式,获得外币贷款并立即结汇,既满足了出口发货与收汇期间[de]现金流需要,又规避了汇率风险。四是利用出口信用保险规避风险。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成立以来,已有上千家企业享受了出口信用保险项下融资便利,直接避免了汇率波动损失。银行可以通过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票据保险”产品及时卖断银行票据,提前结汇规避风险。

其他规避汇率风险[de]工具还有:调整进出口比重,增加内销比例;调整进出口国家和地区,由单一市场向多元市场扩展;匹配资产与负债[de]期限和货币结构;正确选择计价货币、收付汇和结算方式;提高出口产品价格;改用非美元货币结算等。

三、人民币升值对房地产业[de]影响及应对策略

之所以单独分析房地产业和银行业,是因为房地产业是支持民生[de]重要产业,房地产安全直接关系着金融安全和宏观经济[de]安全。以银行业为主体[de]金融是现代经济[de]核心,由于世界经济金融[de]不稳定以及我国金融体系[de]脆弱性,把我国[de]金融安全提高到国家安全[de]高度也一点不过分。

2006年,全国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19382亿元,同比增长21.8%;商品房住宅价格同比上涨11.04%,其中高档商品住宅同比上涨13.36%,同期,全国城镇居民人均收入11759元,同比上涨12.1%;1998年以来,全国商品住房销售价格年均上涨6.5%,比居民消费价格年均0.6%[de]涨幅高5.9个百分点。以上数字清楚地表明,目前[de]房价仍在高位运行,显示出前期房地产调控并未达到预期效果。从2004年开始,政府就出台不少政策来对房地产市场进行宏观调控,无论是2004年[de]管住土地与信贷,还是2005年[de]“国八条”及2006年中央九部委联合出台了13个房地产调控政策,其中包括加息、“国六条”、“限制外资”等,涉及住房结构、土地管理、税收、信贷、市场交易秩序等各个环节。对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de]政策之多、之细、之全面,是前所未有[de]。但为何调控效果不尽人意呢?

笔者以为人民币加速升值对房地产市场调控造成了相当[de]影响。由于在人民币资本项目下不能自由兑换,大笔热钱就通过各种渠道和手段进来购买房地产,尤其是前景无限[de]北京以及东南沿海[de]重点城市。这样,房价上涨与人民币升值并存,外资双重获益。去年以来,上海外资大量收购有房地产背景[de]项目和企业,一些外国人和海外华人大量购买房产就是表现之一;从国内情况看,在房地产市场调控力度越来越大[de]情况下,地产股却大幅上扬,不能说与人民币升值没有关系。现在,人民币升值加速,这种行为将可能加剧。

因此,必须加强对外资进入我国房地产市场[de]管理,进行必要[de]限制,阻止部分境外热钱进入中国房地产市场。国家外汇管理局、建设部于去年下半年出台了规定,强化房地产市场外汇管理,规范境外机构和个人购买境内商品房。境外机构和个人购买境内商品房属于资本项目交易,而我国房地产市场[de]发展尚不足十年,无论从哪个角度讲,我国[de]房地产市场都应该是个消费品市场,按照自用和实需原则进行管理也是国际通行做法。我国资本项目下还没有完全开放,政府监测和限制热钱炒作房市也就名正言顺,任何房地产市场[de]投机炒作,任何房地产市场[de]暴利行为就得通过各种政策严厉制止。

但是,调控房地产市场并非一味打压价格。由于国内住房需求旺盛,而住房供应相对不足,决定了房价[de]上涨,关键是上涨[de]合理性。也就是房价[de]上涨相对于中低收入居民[de]收人上涨而言,要使他们[de]住房消费能力不断地得到提高。而且,根据2006年12月11日国际清算银行(BIS)[de]季度报告,中国[de]房屋贷款市场达2270亿美元,规模居亚洲之首。如果房地产价格出现大幅下跌,银行自身持有[de]房产抵押价值将会降低,进而影响到房地产[de]信贷投放,而这将推动房地产价格更大幅度[de]下跌,从而引发金融风险。因此,如何让房价保持在一个合理[de]范围之内,从而最大程度地防范可能发生[de]金融风险,实现抑制房价与防范风险[de]双赢,将取决于公共管理部门[de]管理智慧和制度设计[de]艺术,也就是已经出台[de]调控措施是否有[de]放矢和政策[de]执行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