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货币制度实施效果探析
时间:2022-04-19 03:49:00
导语:新货币制度实施效果探析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本文分析2003年下半年以来新一轮货币政策实施后对湖北经济运行的影响,进而剖析货币政策传导过程中存在的传导梗阻,据此提出下一阶段可选择的政策建议。2003年下半年以来,针对经济运行中投资增长偏快、房地产市场偏热、信贷增长较快及物价开始持续回升等苗头,我国连续实施一系列货币调控措施,包括调高存款准备金率、调高存贷款利率、出台房地产调控新政、进行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等。本文以湖北省为例。综合利率政策和存款准备金政策数次同向调控产生的叠加效应,对2003年下半年以来新一轮货币政策调控实施效果进行分析。分析显示,货币政策实施对湖北经济运行产生了一定影响,考虑到货币政策传导的时滞性,其效果还有待继续观察。同时,货币政策在湖北经济运行的不同环节中的传导还存在一定滞阻,需引起关注。
(一)新一轮货币政策调整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1存款准备金率和贷款利率的上调与湖北省的贷款增长呈正相关关系。从而增加了货币政策在湖北省实施的难度。通过分析表明,在2004年7月至2007年7月这一区间,贷款实际利率每提高1%,贷款增长0.6965%;存款准备金率每提高1%,贷款增长0.6517%。这与湖北省近年来贷款增长的事实是相符合的,尽管多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和贷款利率,但湖北省的贷款仍呈逐年增加之势,2005年至2007年上半年贷款月平均增幅分别为12.2%、13.3%和14.3%。
2存款利率上调对存款增长有较大影响,但股市回暖是导致存款变动更重要的因素。通过对比存款实际利率和股票市场收益率两个不同因素对存款增长的影响,表明,存款实际利率每提高1%,湖北省金融机构存款增长率就上升1.2679%;股票市场收益率每提高1%。存款增长率则下降2.4011%。这说明,存款利率上调促进了存款的增长,但由于股市逐步回暖,对存款增长产生了强有力的下拉作用。两因素相结合,导致2007年以来存款增速趋缓。2007年1至7月,湖北省金融机构存款月平均增速为17.5%,较上年同期下降0.9个百分点。从存款结构看,居民储蓄存款增速下降是导致湖北省银行存款增速趋缓的主要因素。2007年上半年,湖北省银行储蓄存款月平均增速为11.4%,较2006年下降3.6个百分点,较2005年下降4.7个百分点。
(二)货币政策调整对经济的影响
1货币政策调整对物价的影响较为复杂,存在传导时滞。2007年以来,CPI指数呈逐月上涨趋势,表明几次上调利率抑制物价的效果还有待观察。货币政策调整对物价的影响是多方面的,这些因素综合起来对物价产生作用。一是由于此轮居民消费品价格上涨主要是受全球范围内的农产品供应紧张、农产品及原材料价格上涨、国内劳动力成本提高、资源和环境成本提高等因素推动,而货币政策调控手段主要是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以保持币值稳定。因此,难以从单方面改变物价上涨的动因,只是起到间接的调控作用。另外,货币政策传导过程很长,我国采用紧缩性货币政策的时滞一般为9个月,而针对物价上涨的政策调整始于2007年初。
2当期贷款利率调整对下一期投资进而对经济增长产生影响,且影响均为负向。分析表明,当期中长期贷款利率调整对下一期投资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中长期贷款利率每上调1%,投资会下降2.372%;当期利率调整对下一期工业生产和经济增长亦存在较大影响,利率每上调1%。工业增加值将下降1.238%。可见,当期利率上调对未来投资和工业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因为利率上调使投资增速放缓,进而直接影响工业生产的增长速度。
因此,货币政策对物价调控的效果显现还有待时日。二是由于当前顺差持续扩大导致结汇太多,流动性仍然过剩,加之金融创新产品日新月异发展等因素,使货币供给量的调控变得相对困难,因此影响了这一政策效应的发挥。三是贷款利率上调增加了企业经营成本,加之生产资料价格有上涨趋势,在企业产品出现需求大于供给的情况下,可能会推动企业通过调整产品价格转嫁成本,造成部分商品价格上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