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对社会影响论文
时间:2022-04-10 02:12:00
导语:货币对社会影响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内容摘要:市场经济是货币经济。货币是价值和财富的体现,是社会财富的集成。货币是交换的媒介,也是商品流通的媒介。货币对社会产生了双重影响:促进人的社会化;推动社会的互动;促成社会的分化;但对货币的过度追求也会引发道德危机;甚至产生货币拜物教。
关键词:货币社会双重影响货币拜物教
市场经济是货币经济。当今的社会也是货币社会。货币充斥在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无孔不入,无处不在。货币是价值和财富的抽象代表,是社会财富的集成。货币是交换的媒介,也是商品流通的媒介。货币的使命是要在流通中充当流通车轮;充当周而复始地进行流通的永动机。外国一学者将货币比作为“风轮”。“风轮”既可以推动社会的前进,又可以碾破社会的道路。货币对社会产生了双重影响。
货币促进人的社会化
人具有社会性,在漫漫的成长过程中,必须不断地学习社会技能,掌握社会规范,明确社会目标,扮演社会角色,承担社会义务,逐渐从“自然人”转变为“社会人”。当然,每个人的社会化程度还是有高低之别。有的人社会化程度很低,他不能将社会的价值观和社会的行为规范很好地内化于自身之中,不能自觉遵循社会的行为准则,不能清楚地进行自我的角色定位。
人在社会化的过程中,需要使用交流的媒介。常用的交流媒介是语言和货币。通过语言,人们可以与他人互通信息,可以与他人产生互动。语言可以促进人精神层面的社会化。通过货币,人们可以互相交换,互通有无,以满足自身的多种需要。货币可以促进人物质生活层面的社会化。物质生活层面的社会化往往是精神层面的社会化的基础。也就是说,物质层面的社会化要有物质基础,精神层面的社会化有时也要有一定的物质基础。比如人们在利用某种文化资源时需交纳一定的费用,这都有赖于货币。居家生活同样也离不开货币。所以,“货币是人走进人类社会大院的门票”。按照一些社会学家的观点,人的社会化分为三个阶段:“初社会化”、“续社会化”和“复社会化”。在每一个阶段,人都要付出艰辛的劳动和巨大的代价,其间不可避免地要使用货币,并且不仅仅就是本土货币,有的还需使用国际货币。
货币的使用使人获得了更大的自由空间。因为货币可以购买别人的劳动成果,可以取代自己应尽的义务。这样,人就可以从义务加在他身上的枷锁中解脱出来。他只须缴纳一定的钱税。这为个性的发展留下了自由的空间,为人更好地社会化准备了条件。
货币是一般等价物,一般购买力,所以任何东西都可以购买,任何东西都可以转化为货币。等价物促进了平等。平等和自由是人社会化的条件,如同飞鸟的两翼。从这个角度而言,作为平等、自由的伴生物的货币又间接地成为社会化条件的条件。货币扩大了人的自由化。人的生活空间得到了扩展,因之人与人的交往方式和交往内容也得到了拓展,这样更有利于提高人的社会化程度和范围。
货币推动社会的互动
人的社会化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社会支配个人,个人也会对社会进行选择。这种支配或选择会促成人的地域的流动。一个人拥有的金钱量和他们的活动范围是成正比例的。拥有金钱量的多少决定一个人能够流动的频率。人口流动的动力来自于实现货币增值的机会。
现代社会由于科技发展而成为一种动态的、不定型的、不稳定的社会。生活于其中的人们社会流动性很大。有活力的、敢闯敢干的人会流向发展机遇多的,收入会增多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较好的地方。随着地域的变迁,职业的变动,人会归属于不同的团体,可以结识更多的人。社会交往关系受到一定的影响。其间巨大的动力来自于货币。所以,货币是社会互动的引擎。
社会互动种类繁多,有直接式的社会互动和间接式的社会互动,有合作式的社会互动和竞争式的社会互动,有冲突式的社会互动和双赢式的社会互动,有交换式的社会互动和纯粹掠夺式的社会互动。不管是哪一种形式的社会互动,都可以带来资源的流动和资金的转换,都能导致社会财富的增加。姑且拿交换式的社会互动为例。这是一种非常普遍的互动方式。由于生产的分工,每个人所生产的产品只能满足自己一部分需要,满足其他的需要就靠交换。
在刚分工的时候,人们的交换力极不灵敏。随着分工的不断精细化,交换式互动更加频繁。交换的内容更加丰富,不再仅限于物质的层面,精神层面的东西也会处于交换内容之列。“邻居们交换恩惠;儿童们交换玩具;同事们交换帮助;熟人们交换礼貌;政治家们交换让步;讨论者交换观点;家庭主妇们交换烹饪窍门。”这段话所列举的交换活动有两种:一是物质交换,有具体事物参与其中;一种是精神交换,无具体的事物,但交换的背后隐含着一种计量的尺度,那就是货币。
在社会交换和互动中,货币是“需要和对象之间,人的生活和生活资料之间的牵线人”。它充当了人际关系的粘合剂和计量尺度。借助于货币,一切参与市场交换的东西都可以按照货币的形式加以计算。在货币面前,一切抽象的和具体的,一切劳动的和非劳动的物品都转化为一种具有象征意义的符号,转化为可以计算的抽象的数字。这样,货币作为平均主义者,把一切差别都消失了,这对社会的互动有很好的推动作用。
货币促成社会的分化
在社会互动中,慢慢出现了分化现象。分化的源起也有货币的因素。分化的依据是货币的拥有量。根据货币拥有的多少,社会人可被划分成两大阶层:富人阶层和穷人阶层。
社会阶层有不同的分类标准。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就主张社会分层要按照财富、地位和权力三个标准。主张财富作为第一分层标准的还有美国社会学家沃纳、威廉•劳埃德等。货币的拥有量可以决定人们生活水平的高低,可以成为人们归属不同社会阶层的依据,所以,在现代社会,有些人为了追求优越的生活条件,挤身富人行列,采用种种不道德的甚至是违法犯罪的手段去获取更大的个人利益,改善自己的生活条件,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各个不同的阶层在获取货币的过程和方式也不同。货币在不同阶层、不同群体中的分布和占有也有异。
在现代社会,货币拥有量的多少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决定了人们的话语权的大小,甚至可以决定一个人的社会地位的高低。关于这一点,晋惠帝时,鲁褒在《钱神论》用讽刺的口吻写道:“钱多者处前,钱少者居后。处前者为君长,在后者为臣仆。......钱之所佑,吉无不利;何必读书,然后富贵,......官尊名显,皆钱所致。”
正因为这样,不同阶层之间常常会产生一些距离、冲突甚至战争。一切所谓政治革命,都是为了保护一种财产而实行的,都是通过“没收”另一种财产而进行的。货币分布的不均衡,带来了社会结构的地区不协调、城乡不协调、阶层不协调、界别不协调。
货币引发拜金思潮
货币对社会产生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对社会的影响具有二重性。在经济社会里,谁拥有货币,谁就拥有“话语权”,谁就能够控制经济交往的方式和内容。正因为这样,许多人把拥有货币作为人生最终的目的,万恶的求金欲把人引入了歧途,偏离了正道。
拜金主义就是货币拜物教的通俗表述。就拜物教的理解,《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是这样解释的:“运用有魔力的符咒的行为或现象。A•孔特认为,原始宗教一般都是拜物教,它将人类精神属性归结于非人类的物体。E•B•泰勒将认为物体都具有精神并加以崇拜的现象称为万物有灵论,而仅将认为某些物体上有神灵寓身和附着,或神灵可通过某些物体来传递影响的教义称为拜物教。”据此,货币拜物教可以解释:为人把自身的力量归结为货币固有的魔力。
拜金主义思潮泛滥已是不争的社会事实。中国古代有句谚语叫“有钱能使鬼推磨”。英国也有与此相类似的说法:“金钱和贪欲是杀害道德的恶魔。”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有钱就能办事。正如清代一首《劝民惜钱歌》中所唱的:“有了你许多方便,没了你许多煎熬......有了你夫妻和好,没了你妻离子散;有了你亲朋尊仰,没了你骨肉冷淡。”于是,有些人不择手段捞取钱财。正如古人在《题钱》所写到的:“人为你跋山渡海,人为你寻虎觅豹,人为你断义辜恩,人为你失孝廉,人为你忘忠义......”这样的人昧灭天理,不要人格。他们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简化为钱与钱的关系。他们是货币拜物教的信仰者。
货币是一般等价物,体现一种社会关系。正是这一点使货币具有神奇的力量。它可以使拥有它的人获得社会权力,占有其他商品。
马克思就货币的神奇力量曾经写道:“我是丑的,但是我能给我买到最美的女人。可见我并不丑,因为丑的吓人的力量,被货币化为乌有了。我—就我的个人特点而言,是个跛子,可是货币使我获得二十四只脚;可见我并不是跛子。......我是没有头脑的,货币持有者又怎么会没有头脑呢?再加上他可以给自己买到很有头脑的人,而能够支配他们的人,不是比他们更有头脑吗?既然我能够凭借货币得到人心所渴望的一切东西,那我不是具有人的一切能力了吗?这样,我的货币不是就把我的种种无能变成它们的对立物了吗?”由此,货币受到某些人的顶礼膜拜,产生神奇的魔力。
市场经济是货币经济。在货币与社会的关系上,要实现货币与社会的良性互动,减少甚至消除货币对社会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必须要遏制拜金主义,破除金钱崇拜,营造良好的货币伦理环境;还必须对与货币有关的经济行为通过法律法规以及道德舆论进行约束。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邓伟志.论货币对社会的二重性[J].南京社会科学,2004
3.张仁元.马克思恩格斯论生产力与商品市场经济(下)[M].太原:山西经济出版社,1994
4.列宁.列宁全集(第1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5.[美]布劳,孙非等译.社会生活中的交换与权力[M].北京:华夏出版社,1987
6.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7.王晓升.货币的社会文化意义初探[J].探索,2001
8.陈瑛,温克勤,唐凯麟等.中国伦理思想史[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85
9.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10.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
11.《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编辑部译编.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第1卷)[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5
12.参阅王锐生.“拜金主义”论析[J].求是杂志,1995
- 上一篇:政协学习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
- 下一篇:师范学学习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