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国际化问题与政策建议
时间:2022-01-20 10:38:11
导语:人民币国际化问题与政策建议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随着全球性的国际收支失衡的加剧,改革以美元为中心国际货币体系的呼声不断增强,人民币的国际化也成为学者们研究的热点问题。2009年我国正式启动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2016年人民币正式加入SDR货币篮子,这都进一步推进了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但鉴于我国金融市场发展现状,人民币国际化的推进仍存在问题。且由于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人民币一度大幅贬值,尽管疫情在我国很快被控制,中国迎来了经济的复苏,但从全球来看疫情仍在肆虐,经济仍然低迷。全球经济的不景气和国际局势的动荡也对我国人民币国际化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从货币国际化角度入手,第一部分借鉴学者的观点探讨货币国际化的含义、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缺陷和成为国际货币的条件;第二部分论述人民币国际化的含义、人民币国际化的成本收益分析、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现状;最后一部分研究人民币国际化的问题与挑战并给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货币国际化
货币国际化的含义
对于货币的国际化,Cohen(1971)和Kenen(1983)从货币的职能出发,认为国际货币的职能是货币国内职能在国外的扩展,并从货币的价值贮藏、交易媒介和计价单位的三大职能出发,分析了官方部门和私人部门对国际货币的需要。现行的国际货币体系随着贵金属本位制的崩溃和特里芬难题下布雷顿森林体系金汇兑本位制的失败,在目前的牙买加体系下,美元依然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占有绝对优势地位———到目前为止,美元占到全球储备货币的60%以上,这一点上人民币与美元、欧元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但现行的国际货币体系依然存在缺陷。首先是美元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具有不稳定性,即美元作为国际货币必须以某种国际收支逆差的形式外流到全球,这说明特里芬难题仍然不可避免,并且这会损害美元币值的稳定。从我国来看,我国有大量的美元外汇储备,如果美元汇率大幅波动可能会造成外汇储备的缩水,使我国多年的外贸努力付之东流。其次从次贷危机的爆发也可以看出,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加深,美元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可能会放大整个金融市场的系统性风险,并且美国国内政策目标优先与国际货币稳定之间存在冲突,这使得国际收支的不断失衡且缺乏合理的自动调整机制。
货币国际化的条件
货币国际化本质上是市场的选择,市场对某一国家货币需求的扩大促进了该国货币国际化的发展。IMF认为理想的国际储备货币应该具有三个特征:一是金融市场、外汇市场具有很强的深度和流动性;二是在私人部门的交易中得到广泛使用;三是宏观经济和政局保持稳定。从人民币来看,我国近年来已实现了贸易部门的可兑换,但还没有开放资本和金融账户的可兑换,由于我国历史上较保守的金融政策,虽然近几年不断深化金融改革,但相比于欧元和美元,我国仍有较大开放空间。
人民币国际化
人民币的国际化即指人民币在国际经济活动中越来越多地用于计价、结算、支付和储备,人民币的国际化,既顺应了改革开放的大局,也能服务实体经济贸易投资和我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的发展。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2020年人民币国际化报告》指出,近年来人民币国际化再上新台阶,根据最新统计数据,人民币在主要国际支付货币中排名第五位,市场份额为1.76%,人民币结算业务不断增长,政策和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人民币国际化的成本收益分析
从人民币国际化的成本来看:人民币国际化使得货币的大规模输入输出,这难免会对我国国内金融市场秩序造成冲击。根据克鲁格曼不可能三角可以看出:货币政策、资本流动和固定汇率不可能同时存在,同时投机热钱的自由流动也可能会在短期内加剧我国国际收支失衡甚至引发金融危机,这些都将对我国人民币发展和金融监管带来挑战。余永定(2011)指出,由于人民币双顺差的存在,以人民币贸易结算为内容的人民币国际化必然导致新增美元外汇储备的增加,这与人民币国际化降低汇率风险和外汇储备的初衷背道而驰。同时随着国外对人民币资产需求的扩大,可能会导致人民币的持续升值从而降低我国贸易的竞争力,并且可能加剧国内资产价格的上升甚至出现泡沫。由于二元化的利率体系和汇率体系,内地金融市场和离岸金融市场可能会存在人民币的套利空间和套利风险。张明等(2012)发现,无论是2009年人民币国际化取得的快速进展,还是2011年陷入的停滞,都与香港离岸市场和内地在岸市场之间的套利套汇活动密切相关,这加剧了我国的金融风险并使得我国内外政策协调困难。但尽管人民币国际化存在诸多不确定性风险,人民币国际化的收益仍然显著。人民币国际化不仅存在经济收益,也是我国增强国际影响力和树立负责任大国形象的体现。从人民币国际化的收益来看:首先人民币国际化有利于减少汇率风险。随着我国与世界经济联系的加强,我国已成为最大的贸易国,如果使用人民币作为贸易结算货币,那么进口商和出口商面临的汇率风险将会降低,这有利于促进我国外贸和进出口业务的进一步发展。其次也有利于减少我国的储备积累,增加我国铸币税收益。我国有大量的美元外汇,随着国际局势的动荡和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美元的不断贬值对国际大宗商品和我国的外汇储备都造成了影响,因此随着人民币国际货币职能的增强,通过减少美元储备可以规避汇率风险,防止外币贬值带来的损失。余永定(2009)等认为,尽管中国在未来并没有收取铸币税的野心,但人民币的国际化有利于在某种程度上抵消中国对美国所付的铸币税。在微观层面来看:随着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人民币完全自由兑换”目标的提出,人民币国际化的不断发展使得企业间更多使用人民币进行交易,这有利于企业减少汇率风险,提高企业抗风险能力和盈利能力,从而促进企业扩展贸易领域、开拓海外市场。
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与现状
我国自2009年7月开始跨境人民币结算试点后,人民币的国际化实现了从周边化、到区域化、再到国际化的扩张,从货币职能上实现了从结算货币、投资货币再到储蓄货币的推进。伴随着金融市场的深化改革,我国逐步放开了人民币经常项目的可兑换,扩大了与周边国家货币兑换的规模,促进了离岸人民币市场的发展。2016年人民币正式加入IMF的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显著提高了人民币的国际储备货币地位、促进了更多地区与我国建立国际合作。同时伴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落实,人民币的国际化也便利了我国与周边国家的贸易往来。《2020年人民币国际化报告》指出,2019年人民币跨境使用快速增长,人民币跨境收付金额合计19.67万亿元,同比增长24.1%。货币互换和人民币交易规模不断扩大。近年来,中国加强了与亚洲国家(地区)进行货币互换的规模,与多国(地区)签订了货币互换的协议。在金融危机前,中国与其他国家在清迈倡议下的双边货币互换协议中签订了双边货币互换协议,2008年中国又与韩国签订了双边货币互换协议,近年来中国也与中国香港、俄罗斯等签订货币互换协议。人民币货币互换的推行对双方克服金融危机造成的进出口贸易困难将产生明显的改善作用(陈宏,2010),且使得人民币尽管在非完全可自由兑换的条件下逐步被亚洲国家(地区)接受进行结算,并且许多国家(地区)也开始接受人民币在其境内充当支付货币和储蓄货币。同时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资金融通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持,“一带一路”经济上的合作促进了金融的合作,从而推动了人民币的国际化发展,人民币的跨境结算有力提升了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投资便利化水平(林乐芬等,2015),到目前我国与沿线国家跨境人民币结算量达3.6万亿元,我国已与21个沿线国家签署了双边本币互换协议,与7个沿线国家建立了人民币清算安排,这体现了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双边贸易合作不断深化。这类双、多边货币安排扩大了人民币的使用,减少了中国贸易项目下美元的顺差,减少了交易中对美元资产的使用和依赖。离岸人民币市场保持健康平稳发展。离岸人民币金融产品不断丰富并且与在岸市场联动性强。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的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离岸人民币存款余额大约1.2万亿元,其中香港地区人民币存款不断上升,在各离岸市场中排名第一位,同时2019年离岸人民币债券市场共发行人民币债券3968亿元,同比增长35.4%。人民币国际储备不断增加。根据IMF的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第四季度末,人民币储备规模达2176.7亿美元,占外汇储备总额的1.95%,居世界第五位,目前全球已有70多个货币当局将人民币纳入外汇储备。人民币国际化与金融市场开放相辅相成。近年来我国金融市场开放程度不断加快,金融工具和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离岸人民币市场平稳发展,提高了人民币金融资产的吸引力,促进了人民币的自由交易和使用。
人民币国际化的问题与挑战
首先,由于我国并未放开人民币资本项目的完全自由可兑换,人民币在资本项目下还面临着较为严格的管制,中国还没有能够供境外人民币顺利投资回流的金融市场。如果人民币的资本项目不可兑换,那么贸易产生的人民币将难以处置,进而减弱企业使用人民币的动力,从而不利于人民币在国际贸易中的发展。EswarPrasad(2012)等学者指出,中国金融市场发展水平低是人民币获得储备货币地位的主要制约因素,并且在没有开放的资本账户和人民币自由兑换的情况下,人民币不太可能成为一种重要的储备货币,更不可能挑战美元的主导地位。其次,人民币在跨境使用中资本项目增长快而经常项目的使用较低,并且人民币在国际支付中的比重较低。梁智展(2021)指出,我国虽然在2019年7月取消了OFII和RQFII的年额度限制,但其仍存在日额度限制,2019年的QFII、RQFII以及沪港通、深港通的合计投资在中国市场的投资比重大约为3%,我国金融的对外开放整体上处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上。此外,“逆全球化”的问题也在加剧发展。随着中美贸易战和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世界经济进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近年来国际收支失衡加剧,国际经济出现动荡,中国的人民币国际化战略影响了美国等关键货币国家的利益,在国际贸易中受到国际货币体系主要成员的抵制。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速有所减慢,并且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对世界经济的发展造成了冲击,各国经济发展紧缩现象明显,我国面临资本净流出增加,对人民币的偏好减弱的趋势。同时由于我国金融业发展的不充分,金融市场的开放和深化程度还远不及欧美国家,并且我国仍缺乏充足多元的人民币金融产品,因此境外投资者持有量的占比仍然较低。尽管我国在2019年已经取消QFII和ROFII的额度限制,但截至目前QFII、RQFII等在中国市场的投资比重只有3%。目前人民币交易成本仍然过高,缺乏一定的国际市场基础,人民币作为国际投资货币的地位还难以确立,人民币离岸资本市场的发展与美元比较起来仍微不足道。
人民币国际化的政策建议
对于如何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不同学者给出了不同的政策建议。李稻葵(2008)认为应采取一种双轨制、渐进式的人民币国际化推进,即发挥境内境外两个市场的作用,在境内实现渐进式的资本账户下可兑换,同时利用境外市场进一步扩大人民币的国际影响力。张宇燕(2008)认为人民币应选择“亚洲货币合作”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不论具体实施何种政策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一国货币成为国际货币都要有规模、流动性与可信度的保证,因此我国在宏观政策的制定中应坚持市场驱动,逐步消除限制人民币使用的障碍,完善人民币国际化基础设施建设。首先,应推动相关金融改革,构建市场化的现代金融体系。我国的债市开放程度远低于全球平均水平,要建设一个具有高度流动性、大规模的债券市场,并且增加不同品种的债券供给。要继续推进人民币利率市场化改革,发展人民币利率衍生品市场。同时,要不断加大对外开放的力度,使国内市场具有更强的包容性和建立更健全的金融环境。WendyDobson(2009)认为,已经开始实施的自由化措施可能会导致人民币在国际上持有的增加,但要将人民币实质性地用作价值储备,还需要大力发展中国具有深度和流动性的人民币证券市场。同时,应加快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让市场来决定人民币的汇率。通过更加浮动的人民币汇率,有利于避免克鲁格曼的不可能三角,从而克服市场中的扭曲与投机。要引导离岸人民币市场健康发展,推进资本账户开放进程。只有资本项目的开放和自由才能使人民币真正“走出国门”,被更多海外投资者所使用。由于开放资本项目的风险极大,我国也应完善宏观审慎管理。加强对跨境资金流动的监测,完善金融管理机制,防范跨境资金流动风险,避免系统性金融危机的爆发。2019年,我国就进一步优化了跨境人民币业务政策,推动更高水平贸易投资便利化。2019年12月,我国首个对外承包工程类企业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便利化试点在北京正式落地。同时推动资本市场双向开放,优化合格投资者管理政策框架,取消了QFII/RQFII的投资额度限制。并且继续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使得人民币汇率水平尽管受到贸易摩擦的影响依然保持基本稳定。
结语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是历史的必然。人民币国际化是我国重大的发展战略,也是我国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后,为维持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人民币的国际化不仅是政策推动的产物,本质上更是市场需求的选择,尽管货币国际化存在成本,但人民币国际化更给我国带来了巨大的收益,并且反映了我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世界一体化程度的加深。但由于中美贸易战和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加剧了全球性国际收支的失衡,这种“逆全球化”不仅会增加外部风险,还会破坏世界贸易体系和全球经济的正常运转。因此,面对动荡的国际局势和现行国际货币体系主要国的激烈抵制,同时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后经济增速的放缓,我国应明确自身的发展方向、抓住历史机遇、克服不利影响,推动国内经济结构改革和推动金融市场深化政策多措并举,形成政策合力共同助力人民币国际化的不断发展。
作者:蔡昕 单位:苏州大学
- 上一篇:微信公众平台在辅导员思政工作的运用
- 下一篇:如何促进经济贸易企业转型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