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国际化征程百年变局新考验
时间:2022-07-28 03:53:27
导语:人民币国际化征程百年变局新考验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2020年,肺炎疫情席卷全球,世界经济陷入深度衰退,国际金融市场剧烈震荡。世纪疫情与百年变局相交织,世界各国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疫情冲击下,中国经济金融体系彰显韧性,人民币国际化逆势前行。人民币国际贸易计价结算功能不断夯实,国际金融计价交易功能持续深化,国际储备货币地位稳中有进。截至2020年年末,人民币国际化指数(RII)为5.02,同比大幅增长54.20%(见图1),创下历史新高。人民币国际使用程度首次超过英镑,跻身第四大国际货币。
疫情冲击下人民币国际化再上新台阶
在贸易领域,人民币计价结算职能进一步巩固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是人民币国际化发展的起点与基础。2020年,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规模逆势攀升14.7%,不仅与全球贸易萎缩7.56%形成鲜明对比,也远高于我国进出口1.9%的增速,这背后反映了我国经济贸易的韧性与人民币使用的价值。2020年,我国在疫情冲击下率先复工复产,先后出台4轮稳外贸政策,进出口总值达32.16万亿元人民币,东盟首次成为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外贸总额占比高达14.7%,国际市场布局更加多元,为人民币计价使用提供了基础性条件。同时,由于疫情下我国企业充当了全球最后供应商的角色,贸易话语权有所提升。面对国际金融市场波动,人民币使用意愿显著增强,更多境内外企业综合考虑汇兑风险与安全成本,主动选择以人民币进行跨境贸易结算。2020年,经常项目下跨境人民币收付金额合计6.77万亿元,同比增长12.09%。其中,货物贸易项下人民币收付金额4.79万亿元,服务贸易及其他经常项下人民币收付金额1.98万亿元。截至2020年年末,全球贸易人民币结算占比为2.91%,较2019年大幅提高了18.40%。在金融领域,人民币计价交易职能大幅提升疫情冲击下,人民币国际金融计价交易表现为高速增长、大幅波动的特征。2020年年末,人民币国际金融计价交易综合占比为9.89%,同比增长84.23%,成为RII攀升的主要驱动力。从直接投资来看,人民币结算增长势头势头强劲。2020年,尽管受到肺炎疫情干扰,人民币直接投资仍创下5年来最快增速,其规模为3.81万亿元,同比增长37.05%,创历史新高,为人民币国际使用提供了强劲的动能与广阔的平台。从国际信贷来看,人民币使用规模调整回升,主要离岸市场逐渐走出低迷期。截至2020年年末,中国香港、韩国、新加坡、英国、中国澳门人民币存款规模分别同比增长了14.15%、32.51%、13.56%、13.51%和38.56%。从国际债券来看,人民币计价债务证券存量规模相对萎缩,但人民币资产备受国际资金追捧。疫情暴发以来,全球开启新一轮货币宽松浪潮,美元、欧元作为主要货币与廉价资金充斥国际债券市场,人民币份额不可避免地受到挤压,截至2020年年末,全球计价占比为0.41%,较2015年四季度末0.59%的峰值下降0.18个百分点。但相较其他市场的高估值、高波动,人民币资产估值处于低位,价格表现更为稳定。2021年第一季度,境外主体持有境内人民币金融资产超过9万亿元,创历史最高水平。在国际储备领域,人民币巩固第五大货币地位2020年,我国经济金融体系经受住了疫情考验,开放节奏没有动摇,人民币稳定价值进一步凸显。在全球长期低利率的大环境下,境外央行类机构投资境内人民币金融资产的意愿显著上升。截至2020年12月末,共有71家境外央行类机构进入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人民币国际储备功能进一步显现。截至2020年年末,人民币在全球储备资产中的份额为2.25%,较刚加入SDR篮子时提升了1.18个百分点。
“双循环”新格局带来国际化新机遇
一是中国经济彰显韧性,人民币国际化基础进一步夯实。人民币国际化是我国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2020年,中国GDP突破100万亿元大关,增速达2.3%,成为全球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世界经济深度衰退、保护主义泛起的背景下,中国采取多项措施推动贸易投资便利化,展现出强劲的动能与扎实的韧性,进一步增丰富和扩展人民币使用场景。同时,在全球经济金融动荡的背景下,中国鼓励本币优先,进一步完善人民币跨境使用政策,更好完成“六稳”“六保”任务,强化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功能,跨境人民币使用流程更加简化便利,进一步增强了人民币使用意愿与能力。二是中国加速金融开放,人民币国际化渠道不断拓展。2020年,面对疫情冲击,中国改革开放进程持续推进,加速对外开放的基本方向不动摇,着力打造“留得住”的市场环境,营造公平、透明、可预期的制度环境和营商环境,进一步拓宽并畅通人民币跨境使用渠道,提升了人民币国际竞争力。2020年,我国明确并简化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期货投资资金管理要求,完善熊猫债信息披露与发行规则,取消QFII和RQFII等一系列限制条件,“跨境理财通”“人民币国际投贷基金”等相继试点或落地,不仅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金融支持,也进一步提高了人民币可自由使用程度与国际金融计价交易职能。三是国际货币合作不断深化,人民币使用平台更加广阔。2020年,在疫情冲击与国际金融动荡的大环境下,我国积极推动国际货币合作与双边本币结算。1月,中国人民银行与老挝央行签署双边本币合作协议,允许在两国已经放开的所有经常和资本项下交易中直接使用双方本币结算;9月,中国人民银行与印度尼西亚央行签署《关于建立促进经常账户交易和直接投资本币结算合作框架的谅解备忘录》,成为两国金融合作的重要里程碑。2020年,人民银行先后与埃及、老挝、巴基斯坦、智利、蒙古、新西兰、匈牙利、韩国、中国香港等签署、续签或扩大双边本币互换协议,土耳其央行则首次使用互换安排下的人民币资金,用于支付自中国进口的费用。双边本币互换体系进一步拓展、功能多元化,有助于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并为人民币流动性供给提供充实保障。四是加快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将为人民币国际化构筑坚实基础和光明前景。畅通国内循环,形成强大的国内市场与现代产业体系,将吸引并推动全球要素资源配置。基本盘稳固,国内经济繁荣,人民币的国际价值将进一步提升。“十四五”时期,我国将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对外开放。未来十年,我国商品进口就会累计超过22万亿美元,将为世界创造更多需求,为人民币跨境结算与交易提供坚实载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将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促进市场相通、规则相连,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进一步提升人民币国际声誉,夯实基础设施,实现人民币高质量走出去”、高水平“流回来”。需要看到,人民币国际化仍面临诸多结构性挑战。外部环境上,当前形势复杂多变,大国博弈加剧,货币竞争更加激烈。内部机制上,我国改革步入深水区,资本项目可兑换问题摆在眼前。未来一段时期,我国应立足“十四五”时期的“双循环”新格局,探讨并明确与之相匹配的资本项目可兑换目标、次序、风险和路线,重新评估金融管理框架,在百年变局、大国博弈的新发展时期,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促进我国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百年变局中人民币国际化需稳慎推进
面对全球经济金融格局发生深刻变化,人民币国际化发展的大环境更加严峻,但也面临一些结构性、周期性的新机遇。我国应明确原则,凝聚共识,化“危”为“机”,稳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发展。第一,摆正新阶段的基本原则和态度。回顾2009年,全球性金融危机深刻改变了世界经济和金融格局,我国为了免受不合理国际货币体系的侵害,保障经济稳健增长,推出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业务,开启了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十多年来,人民币国际化从贸易、直接投资到金融交易逐步铺开,市场化程度不断加深,国际认可度逐步提升,晋升成为全球第五大货币。人民币国际化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和平发展道路,取得的重大成就正源于我国实体经济的崛起以及服务实体经济、顺应世界大局的政策导向。我国应总结前期经验,因势利导,摆正新阶段人民币国际化推进的基本原则和态度。一是立足服务实体经济不动摇,金融交易与服务紧密围绕实体经济发展;二是中短期内美元国际地位难以撼动甚至得到强化,与美元脱钩不仅不切实际,反将深受其害;三是面对大变局与市场震荡,以稳为主,只有行稳,方可致远;四是保持低调,少说多做,深化与各方合作,夯实人民币国际化配套机制与市场体系,疏通国际循环路径。第二,坚持以国内稳定发展为中心。在德国马克国际化历程中,有三个时期值得特别关注,对当前人民币国际化发展具有较大借鉴价值。一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全球通胀泛滥,德国强调货币政策独立性与物价稳定,为马克赢得了良好的国际声誉。二是1973年美元危机爆发、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时期,德国马克与西欧共同市场其他成员货币实现联合浮动,以保障国内经济和贸易发展为优先目标。三是1985年“广场协议”时期,德国当局坚持央行拥有独立的货币政策制定权,并逐步开启金融自由化和金融市场开放。马克计价资产具有良好收益、较高流动性和安全性,自然而然受到投资者青睐,德国马克逐步成为全球第二大货币。我国应借鉴德国马克经验,推动货币国际化水到渠成。一是以国内稳定发展为中心,保持货币政策独立性,强调金融纪律与汇率稳定。二是支持跨境贸易与直接投资本币优先使用,配套更丰富多元的风险管理工具和更加便利化的流程手续。三是针对新兴市场美元荒以及价格震荡痛点,签订、升级双边本币结算协定与货币互换协议,拓展金融机构双边合作,开发更多小币种交易产品,保障双边贸易与投资发展。四是重启离岸市场,发挥境外清算行的做市功能,提供充足人民币流动性,搭建人民币使用路径与平台,培育人民币实需。第三,加快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加快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支持人民币国际化。一是推动自贸区建设与人民币国际化协同发展,支持开展人民币跨境贸易融资和再融资、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等业务,积极融入全球价值链,推进人民币在直接投资中的使用,强化人民币国际化的产业基础。二是完善金融市场建设,打造“上海价格”,强化人民币金融资产定价能力和风险管理能力,在风险可控前提下形成多元的人民币资金回流机制。三是培育一批全球领先金融机构,建立多层次金融标准化体系,提升营商环境与创新氛围,夯实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软实力。第四,推进大宗商品人民币计价结算。我国应把握周期性机遇,大力推进大宗商品人民币计价结算。一是鼓励大宗商品贸易企业人民币计价结算,规避美元等外汇敞口风险,同时在国内交易所利用衍生品规避价格波动风险,形成从交易结算到风险管理的完整链条。二是继续发展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业务(QFLP),扩大大宗商品贸易结算国家相关机构投资者的境内投资范围,形成从贸易到投资的有效循环。三是扩大黄金、商品等期货交易所成员机构范围,引入更多上下游机构参与市场交易,提供更加丰富的国际产品系列,允许金融机构参与市场交易,保持市场流动性,更好地发挥价格发现功能和套期保值功能。四是尽快强化大宗商品仓储与航运能力,提升大宗商品人民币计价结算的综合竞争力。
作者:吴雨微 赵雪情
- 上一篇:直销银行未来发展趋势
- 下一篇: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应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