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区域化探讨论文

时间:2022-02-02 09:37:00

导语:人民币区域化探讨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人民币区域化探讨论文

一、人民币区域化的基本原则

(一)以渐进方式推进人民币的区域化

当前,虽然人民币已初步具备实现区域化的一些条件,但还很难在短期内直接跃升为东亚地区主导货币。人民币的区域化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不可一蹴而就,应坚持规范有序、稳步推进的原则。

首先,人民币区域化的步骤与进程必须根据人民币区域化与国际化的现状及其与国际货币的差距来加以设计。国际货币或区域主导货币应当承担的职能来看,人民币目前仅在部分边境贸易、旅游交易及少数外汇交易中承担交易媒介和记账单位职能,在香港市场的特定人民币存款和债券业务中承担价值贮藏职能并充当柬埔寨、菲律宾、尼泊尔等极少数国家的官方储备货币,与真正的区域化乃至国际化货币还有很大差距。

其次,一国的经济实力是其货币国际化的主要决定因素之一。这意味着人民币想成为区域性关键货币,首要条件就是中国的经济实力能支撑这种行为。而尽管近年来中国的经济规模不断壮大,但还没有超过日本,与对本地区货币制度安排影响巨大的美国相比,差距更加明显,人民币区域化目标的最终实现需要中国经济实力的进一步增强。

再次,根据国际货币选择的搜寻模型,一国贸易规模越大,其货币越有可能在国际贸易中进行流通,并为交易双方所接受和认可。从这一视角看,尽管中国已成为东亚地区主要的市场提供者之一,但目前尚未成为这一区域的中心市场,东亚经济体对美国市场的依赖仍大于对中国市场的依赖。同时,美国也是中国当前最主要的出口国,这使包括人民币在内的东亚货币还很难真正摆脱美元的影响,这也是人民币区域化的主要障碍之一。为克服这一困难,努力为人民币区域化创造条件,需要提高中国国内市场在推动本国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并进一步扩大中国市场在东亚区域市场中的份额与影响。

最后,人民币区域化进程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中国金融市场的开放和发展程度。在国内金融体系的健全性和金融市场的发展程度还不能适应本币国际化要求情况下,过快推进货币的国际化或区域化,就容易导致金融泡沫膨胀和经济衰退。因此,人民币的区域化进程需要以中国金融市场和金融监管体系的发展与完善为依托。

此外,人民币的区域化进程也是东亚经济体逐渐接受人民币的过程,涉及较多复杂因素,不可能一蹴而就。

(二)市场自发演进与制度安排相结合

货币的国际化或区域化可通过市场自发作用实现,也可借助于明确的制度安排。如果说早期的英镑国际化主要是一种市场力量推动形成的自发秩序,美元和德国马克(欧元)国际化的成功则充分证明了制度安排或建构秩序对货币国际化的重要推动作用。事实上,到目前为止,人民币在周边国家的流通多是市场自发作用的结果。但由于人民币在美元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先天劣势及人民币尚不可完全自由兑换、金融市场相对不发达、国际货币使用的规模经济与网络效应等因素的作用,仅靠非制度化层面的发展,不足以使人民币自然地成为区域货币。换言之,对实现人民币区域化目标而言,仅有这种自发的市场演进是不够的,更需要相应的制度安排来推进。制度框架的建立会产生路径依赖和自我强化效应,对区域内外的个人、企业及货币当局的心理预期和行动抉择产生重大影响,一旦其将人民币用于国际交易的收益得到确立,就会形成接受人民币作为区域货币的更深层次动力。因此,在市场自发演进的过程中寻求区域性的制度安排以推动人民币的区域化发展非常必要。当然,没有市场力量的持续推动,制度安排的建构也会缺乏坚实的基础,人民币区域化进程要在非制度化与制度化两个层面上共同推进。

(三)加强与其它东亚经济体的合作与协调

相关研究已经指出,一国即使拥有经济上的主导地位,也不足以使本国货币自然地成为国际货币或区域主导货币,还需要其他国家不同程度的合作。尤其是促进人民币区域化的制度安排,只有得到东亚其它经济体的有效合作才能实现。人民币区域化的进程,即人民币在东亚地区范围内逐步承担国际货币职能的过程,不仅是人民币乃至中国从中获益的过程,从另一方面看也是中国为本地区提供某种“公共物品”的过程。实际上,对任何一种国际货币来说,如果不能为其他国家有效地提供相对稳定的币值、善意的货币政策和有吸引力的投资市场等公共物品,都难以被其他国家接受。考虑到美元在本地区的重大影响、中国与东亚其他经济体日益密切的经济联系及日本单边主义的货币、金融政策对其货币国际化的阻碍,在推进人民币区域化进程中,中国在经济政策的实施中更多地考虑区域背景及其应有的责任,在提供公共物品或至少在货币、汇率政策和储备合作等方面体现出更多的区域合作与协调意向,以便降低人民币区域化的风险与成本,加快人民币区域化的速度,就显得更为必要。

(四)人民币区域化需要以东亚区域货币金融合作为依托

在推动人民币区域化的制度建设与加强区域合作协调方面,充分利用现有的东亚区域货币金融合作框架是一种事半功倍的选择。这是因为:一方面,东亚区域货币金融合作是人民币区域化战略实施的外部环境,人民币区域化不可能脱离区域货币金融合作安排的约束;另一方面,东亚区域货币金融合作框架是东亚区域内已经存在的一种初步制度化安排,它所具有的自愿性与普遍性特征,一定程度上克服了相关国家及地区间在其他领域的一些分歧与矛盾,充分利用这一框架,无疑能够降低人民币区域化面临的部分政治成本,在推动人民币区域化进程中发挥重大作用。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形势,进一步推动了东亚区域货币金融合作的进展。规模扩展到1200亿美元的东亚多边化外汇储备库2009年底之前就将正式开始运作,亚洲债券市场与区域性投资基金的建设也在稳步推进。可以预计,随着合作进程的扩展与深化,最终将勾勒出一幅较清晰的区域金融合作的网络型画面。这种逐渐形成的网络型的制度架构,必然为强势货币的流通提供便捷的渠道。因此,借助于东亚区域货币金融合作来推动人民币的区域化不仅可以节省人民币区域化的成本,而且能够加速人民币的区域化进程,是现有条件下最理想的路径选择。

二、人民币区域化的推进路径

考虑到中国与东亚地区的经济、金融、政治现状,人民币的区域化从地域上应走从周边化到区域化的道路,从货币职能上应走先交换媒介、再记账单位与价值贮藏的道路。具体来说,人民币的区域化可分以下几个阶段加以推进:

第一阶段,稳步推进人民币在周边国家的流通,创造条件促进人民币在中国与周边国家的部分贸易中承担结算货币职能,提高周边国家与中国交易中人民币的市场接受度,同时积极稳妥开展人民币离岸金融市场和人民币国际债券市场的建设,使人民币在特定范围内承担投资货币的职能。这可以称之为人民币周边化的初级阶段。第二阶段,在上述工作基础上,通过中国与周边国家乃至更多的东亚经济体的官方结算协定,促使中国与东亚其他经济体一般贸易中普遍采用人民币进行结算,同时充分利用货币互换协定等方式,促使其他东亚经济体中央银行扩大与中国中央银行间人民币的官方交易,使人民币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其他东亚经济体的官方储备货币,并逐步推动人民币在官方交易中可兑换。逐步开放国内金融市场,放松资本账户管制,改进人民币回流机制,使人民币在更大范围内、更高层次上承担投资货币的职能。同时,应当视资本账户开放的进程与难度等情况,考虑在香港设立人民币离岸中心,充分发挥香港金融中心的地位与作用,将人民币海外流通的风险与压力控制在一定的程度和范围之内。

第三阶段,通过国内经济的改革、调整、发展和对外经济贸易模式的逐步转变,促使其他东亚经济体自发地将人民币作为汇率安排上的某种“锚”货币,进而成为其他东亚经济体外汇市场的干预货币。

第四阶段,推动东亚区域货币合作,一方面利用区域融资安排提高人民币作为储备货币和干预货币的吸引力,另一方面通过逐步推进的次区域汇率合作安排,在制度化的层面上实现人民币的“锚”货币地位。同时,协调好与日元、美元等区域内外主要货币的关系,最终使人民币成为区域内主导货币或主导货币之一。

摘要:本文对现阶段国际金融动荡形势下推进人民币区域化的基本原则与路径进行分析,指出人民币的区域化需要遵循规范有序、稳步推进、市场自发演进与制度安排相结合、加强与东亚经济体协调并充分利用东亚货币金融合作框架的原则,走从周边化到区域化、先交换媒介再记账单位与价值贮藏的道路。

关键词:人民币;区域化;原则;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