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汇率机制冲突论文
时间:2022-04-10 02:36:00
导语:人民币汇率机制冲突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文章建立在开放条件下宏观经济学的分析框架上,从人民币内外均衡的角度,运用相关理论模型,结合近年中国宏观经济数据,对2001年以来人民币汇率机制与货币政策之间的冲突、形成这些冲突的原因、协调冲突的对策等问题进行了解析。
关键词:人民币汇率机制;货币政策;冲突;协调
一、人民币汇率机制沿革
1994年,中国对外汇管理体制进行了一次改革,其内容包括:第一,汇率并轨,废除过去的双轨制,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第二,取消外汇留成制,实行结汇售制;第三,建立银行间外汇买卖市场。2005年7月中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而是参照一篮子货币,根据市场供求关系来进行浮动;人民币兑美元一次性地小幅升值2%;扩大人民币兑美元等交易货币的浮动区间。此次汇改的意义在于:改革是市场导向的,是朝向更灵活、更具弹性的人民币机制的;制度改革是全面的改革,核心是形成机制的改革,而不是人民币币值的简单重估;实行浮动汇率制,中国的汇率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化,市场对外汇需求的调节作用越来越大,人民币汇率的浮动幅度加大。
二、宏观经济内外均衡下的货币政策和汇率机制
在开放经济的条件下,宏观经济政策面临着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的双重目标,即内部实现物价基本稳定下的充分就业,外部实现国际收支平衡。而对于中央银行来讲,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是实现内外均衡的两个非常重要的政策工具,如何有效地将这两者加以搭配和组合,直接影响到内外均衡的实现。
(一)资本不完全流动情形下的蒙代尔—弗莱明模型
蒙代尔-弗莱明模型(以下简称M-F模型)把对外贸易和资本流动(BP曲线)引入封闭条件下的IS-LM模型,研究了不同汇率制度下财政、货币政策的有效性问题。经典M-F模型分析表明:在资本完全流动的情况下,固定汇率与国内货币政策将产生不可调和的冲突与矛盾,而浮动汇率制度有助于解决这一矛盾。资本流动不完全的情况下,一国的国际收支受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的共同影响,BP曲线是一条斜率为正的曲线。
在固定汇率制下(如图1),假设该国经济起初位于内外均衡的A点。如果央行实施扩张性货币政策,LM曲线右移到LM′。该国经济在B点实现新的内部均衡,同时利率下降,国内资金外流,资本项目也出现逆差,本币面临贬值压力。为维持汇率稳定,央行被迫购入本币,抛售外币,LM′左移到原来的位置,货币政策失效。
在浮动汇率制下(如图2),假定该国经济最初在A点实现内外均衡。扩张性货币政策首先使LM曲线向右移动并与IS交于B点。在B点经济虽处于内部均衡,但B点位于BP曲线右侧,这意味着收入增加和利率下降带来了国际收支逆差。国际收支逆差推动本币汇率贬值,进而导致BP和IS曲线右移,直到达到一个新的内外均衡为止(C点),此时扩张性货币政策使收入水平提高。所以,浮动汇率与货币政策之间是协调一致的。
(二)克鲁格曼的“不可能三角”
根据克鲁格曼的“不可能三角”,对一个国家而言,独立的货币政策、固定汇率和资本自由流动,三者不能同时存在。即在货币政策独立、汇率稳定和完全的资本流动这三个目标一国不可能同时实现,必须得放弃其中的一个。根据上述相关理论,由于长期以来中国实行的实际上是一种固定汇率制,所以,在目前资本不完全流动的前提下,要维系宏观经济的内外均衡,货币政策与汇率机制之间必然存在一些难以调和的冲突。
三、人民币汇率机制与货币政策的冲突
(一)冲突的表现
1、人民币升值压力加大。(1)持续的贸易顺差与资本流入。中国近年来对外贸易的顺差不断加大,结合近年国际收支平衡表可以看出:经常项目下,2003年顺差458亿美元,而到2005年底这一数字达到了1608亿美元。持续且数额巨大的贸易顺差客观上要求人民币升值。由于中国目前仍然实行较为严格的资本管制,所以贸易顺差带来外汇收入中的大部分直接构成了官方储备,2003年以来,中国外汇储备不断增长,到2006年底突破了10000亿美元大关,成为世界第一大外汇储备国,这也加剧了人民币升值压力。(2)美元持续贬值。2002年以来,美元持续走低,由于人民币实行的是钉住美元的固定汇率制,所以美元的贬值带动了人民币相对于其他货币的贬值,这客观上要求人民币升值。
2、国内通胀压力加大。(1)物价持续上涨。2002年以来中国宏观经济逐渐升温,房地产、钢铁等部分行业局部过热,此外粮油价格也呈现上涨的趋势,通货膨胀压力加大。2003年以来中国CPI、PPI同比增长率一直在3%左右高居不下,而央行设定的调控目标正是3%。另外,国内房地产价格持续上涨:2004年全国35个大中城市达到了110.8%,比2003年上涨了9.7%。最新数据显示,2007年2月份,全国新建商品住房销售价格同比上涨5.9%,主要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5.3%。(2)货币供应量迅速增长。中国广义货币供应量(M2)同比增长速度明显快过GDP的同比增长速度。2001年M2/GDP之值在1.45以下,而到2006年底这一比值达到了1.65。另外,近年中国M1、M2之间的差额即“喇叭口”在不断扩大,这也反应出国内通货膨胀压力正在加大。
3、中央银行的政策面临两难处境。一方面,中央银行采取一系列措施缓解国内面临的通货膨胀压力:2003年6月起,中国货币政策开始向紧缩性方向转变。随后的一系列措施都显示出央行对于国内通货膨胀压力加大的担忧。央行多次调高存贷款利率,并且不断提高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率,紧缩银根,控制信贷过快增长,抑制流动性过剩。另一方面,为了缓解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央行不得不从外汇市场大量买入外汇储备,而大量外汇储备的买入直接导致了外汇占款的增加从而引起国内通货膨胀。所以,如果从维持人民币汇率稳定的角度出发,央行就不得不大量购入外汇,但是外汇的购入导致了外汇占款的相应增加,从而导致货币规模急剧增长,紧缩的货币政策失效。如果从减小通胀压力的角度出发,央行就会采取紧缩性货币政策。但紧缩性货币政策会造成市场利率的提升,从而拉大了人民币与外币的利差,人民币升值的压力进一步加大。
(二)冲突的原因
1、长期以来的固定汇率影响货币政策作用的发挥。前述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一直保持在相对固定不变的水平上,为维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当汇率波动超出一定幅度之后,货币当局将会出面干预,这就使本币供应量成为随汇率变化而变化的一个外生变量。此外,由于人民币钉住美元,当美国降低利率时,人民币将存在升值压力。为维持固定汇率,政府在外汇市场上的干预使国内被动实行了扩张的货币政策,从而导致本国货币政策受制,丧失了独立性。
2、央行对冲工具的缺失。僵化的汇率机制固然是原因之一,但另一个重要的原因便是央行冲销工具的缺失,这也是为什么即使人民币实施汇率改革以后货币政策与汇率政策之间矛盾依然存在的原因。目前中国人民银行的对冲工具相当有限,随着对冲外汇占款压力不断加大,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处于国债和银行债券短缺的尴尬境地。从2003年开始央行不得不大量发行央行票据以对冲巨额的外汇占款。央行票据从2003年的7368.2亿元增长到2006年的36522.7亿元,这显示出央行在票据发行方面的压力正在增大。公开市场操作乏力使得央行无法应对大规模涌入中国的外国资本,从而也就无法维持人民币汇率的相对稳定。
3.外汇储备增长导致外汇占款增加。前述中国巨额贸易顺差带来外汇收入中的相当大一部分被央行被动买进,因为央行为了抵制境外游资的攻击,汇率剧烈波动必须大量买入境外流入的外汇。另外,当下中国的结售汇制度也决定了央行不得不大量买入外汇。大量外汇的买入加之央行有效冲销工具的缺失,直接导致了外汇占款的增加。到2006年底外汇占款达到了98868亿元,比2001年增长了近5倍。庞大的外汇占款直接导致了国内通胀压力的加大。
四、货币政策与汇率机制的协调
(一)完善汇率形成机制,增加货币政策的独立性
从前面的分析中可以看出,中国的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存在不可调和的冲突,任何一个国家都只能在资本完全流动、固定汇率和货币政策自主性这三者中择其二而行之。因此,在资本不完全流动的情况下解决中国汇率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冲突,首先必须放弃盯住美元的固定汇率制度,实行更加灵活的浮动汇率制度。2005年7月中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此次人民币汇率的适当升值和向更加灵活和市场化方向的改革,对中国的货币政策和宏观调控的操作具有积极意义。汇率的更具灵活性,可以使中国的货币政策在资本流动更加自由和频繁的背景下,更具自主性。中国宏观调控的工具中增加了汇率工具,可以更有效地对中国的国际收支的不平衡进行调节,使内外均衡的同时实现更有保障。
(二)改善外汇储备的管理
前述分析得出,规模庞大的外汇储备直接影响着汇率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所以必须完善中国的外汇储备管理体制:首先要适度调整外汇储备结构,推进外汇储备多元化。适度减持美元,增加欧元和日元比重,根据经济形式的变化做短期调整,降低汇率风险;其次要增加实物储备。充分利用多余外汇储备建立中国的能源储备,以抵御能源价格波动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冲击和制约;再次,建立外汇储备基金。在外汇储备中,流动性头寸部分可以由央行直接管理,其他部分,让基金进行管理,实现外汇资产的保值增值;最后,藏汇于民。变“藏汇于国”为“藏汇于民”。放松对民间持有和投资外汇的限制,放宽企业和个人用汇自由。这样有助于减少央行的外汇占款,增加民间的投资渠道,也为进一步提高汇率的灵活性创造了条件。
(三)加强外汇市场建设
首先,要推动结售汇走向市场化。要从强制结售汇制逐步转向意愿结汇制,这样结售汇这个环节弹性更大了,市场化程度更高了,整个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市场化程度就会有明显提高。其次,要适时推出衍生产品,防范汇率风险。尽快开办银行间远期和掉期外汇交易,协调汇率、货币政策的冲突。
参考文献:
1、卜永祥,秦宛顺.人民币内外均衡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2、(美)Krugaman,P.R.Obstfeld,M.InternationalEconomics-Theoryandpolicy[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3、聂繁薇.论我国汇率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冲突及协调[J].西南财经大学,2006(4).
4、江远桥.“不可能三角”的重新选择-人民币汇率升值正当时[J].对外经贸实务,2006(6).
5、李军,张敏.我国超额外汇储备的影响及对策分析[J].湖北社会科学,2006(1).
6、卞靖.高额外汇储备下的外汇管理问题研究[J].新视野,2006(5).
7、姜波克.国际金融新编[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 上一篇:人口计生委学习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
- 下一篇:个人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