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金融学课程教学创新改革与实践
时间:2022-06-22 10:45:34
导语:货币金融学课程教学创新改革与实践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货币金融学》课程是金融学专业的学科基础课,是后续课程的核心知识基础,对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至关重要。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课程必须及时解决学生学习时空受限、学习资源不足、考核方式单一、理论脱离实际等问题。本文构建《货币金融学》“一平三端”、“一考多评”、“一课多赛”、“一校多企”的创新教学改革模式对改善学生的学习状态、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培养学术的实践创新能力有着明显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货币金融学;“双一流”建设;教赛协同;校企合作
长期以来,金融都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全球化发展使得金融人才的需求不断扩大,金融学专业也因此成为学子们追捧的热门专业。但是,近年来金融科技的迅猛发展对金融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在全国教育工作大会上重点提出了高等教育应该“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等问题。作为金融学专业的建设者,必须认真思考金融企业需要怎样的“新鲜血液”?怎样将金融创新与大学课堂结合得“天衣无缝”?如何培养汇聚一堂的“天下英才”?如何打造金融学“一流本科”、“一流专业”?如何培养更多、更优秀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者?
1《货币金融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课程是教学活动的最小单元,更是教育体系的重要基石,没有一流课程就没有一流专业,最终也不可能实现一流本科教育。因此,推进课程教学的创新改革应成为一流本科建设的重要发力点。《货币金融学》课程是金融学专业的第一门专业课,是带领学生走进金融世界的“敲门砖”、也是帮助学生学好金融知识的“垫脚石”;还是后续《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证券投资理论与实务》《金融市场学》《国际金融》等多门主干课程的核心知识基础,是使学生建立金融学专业知识体系闭环中最重要的一门理论课程;同时也是金融学专业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必考科目之一,对学生未来就业、创业及深造等均至关重要。但是,《货币金融学》课程内容宏大而零散、知识点面广而不精、金融学行业发展日新月异的特点,使得传统课堂普遍存在教学内容滞后、教学深度不够、教学模式单一、课程思政不强、考核机制不完善等诸多问题,导致学生学习体验感不佳、学习热情渐失、专业热爱度降低。
2《货币金融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整体设计
针对《货币金融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笔者以高校“双一流”建设为目标,以学生为中心,结合应用型本科院校金融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以及金融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情况,构建了“理论知识+学科竞赛+校企合作”的多维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重点解决学生学习时空受限、学习资源不足、考核方式单一、理论脱离实际等问题,致力于培养学生的金融学专业素养以及实践创新能力,使学生成为真正懂金融、会金融、善金融的高财商大学生。
2.1“一平三端”打造跨时空教学模式,实现浸润式学习
利用超星学习通“一平三端”构建智慧教学系统,让学生突破时空限制,高效利用碎片化时间实现浸润式学习。在线上平台,构建以教学视频为核心,以课前预习导学、课后巩固加深为驱动的“一核两翼”教学体系。在课前预习导学部分,教师提前导入案例,布置课前测试,引导学生提前预习,激发学习兴趣;在课后巩固加深部分,学生完成线上章节测试、配套练习、主题讨论、案例分析,检测学习效果。同时,由师生共建教学资源,方便教师了解学情,也方便学生进行全面、深度学习。(详见图1)在线下课堂,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开展项目式、参与式教学活动,使用生问生答、生讲生评、生生互辩等方式实现翻转课堂。
2.2“一考多评”重构全过程评价机制,促进参与式学习
充分利用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展开全方位的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如图2所示,考核方式分为理论知识考核、教学过程考核和专业素质考核。其中,理论知识考核主要通过课终闭卷考试、课中章节测验、课堂作业、课程论文等方式考查学生对课程重要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教学过程考核主要通过线上签到、抢答、投票、点人、讨论以及线下案例分析、主题讨论、翻转课堂等方式考查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热情和学习效果;专业素养考核则主要通过学生参加金融学术讲座、金融学科竞赛、金融企业实践、学术项目研究等方面考查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2.3“一课多赛”丰富多角度专业实训,推动操作式学习
课外,指导学生参加全国证券投资模拟实训大赛、全国大学生金融挑战赛、“东方财富杯”全国大学生金融精英挑战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高校经济学综合博弈实验大赛、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大赛、“互联网+”创新大赛等重要赛事。进一步引导学生通过学科竞赛促进专业知识内化,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有机结合。
2.4“一校多企”构建全方位实践基地,倡导实践式学习
同时,通过校企合作,建立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基金公司、信托机构、财务公司、互联网金融平台等校企合作实践基地,带领学生进入金融行业进行实习实践,了解金融行业的发展情况,知晓未来就业所需的技能,学习金融业务的实践操作。真正实现“学知识、树理念、提素养、强能力、创财富”的综合教学目标,有效推动学生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
3《货币金融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
2018年9月至今,笔者先后在励志君、超星学习通平台创建在线课程,实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通过多轮实践,课程逐渐趋于成熟,本文以“资本市场”为例,具体说明《货币金融学》课程的教学改革实践。
3.1学情分析与目标设定
《货币金融学》的授课对象主要是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财务管理等专业的本科生,一般开设于大二上学期,学生先修了《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金融学导论》,有一定的经济学基础,但对于金融学知识仍处于入门阶段。因此,笔者针对性地设定了知识、情感、技能三个维度的目标。(详见表1)
3.2教学活动设计与安排
资本市场包含了股票、债券、证券投资基金等金融工具,兼具理论性和实操性,因此,本文从理论知识、学科竞赛、校企合作三个方面设计了具体的教学活动,理论和实践“两手抓”。(详见表2)
3.3教学效果反馈与评价
课程教学改革以来,学生上课的积极性明显提升了,课堂活跃度也大大提高。根据对连续6个学期结课时学生评价反馈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学生对本课程学习效果的满意度持续提高,学习过程的体验感明显改善,学习目标的达成度明显提升;学生普遍认为本课程是一门贴近生活实际、融会贯通专业知识、打破固化学习思维、锻炼团队协作精神、提升综合素养的“好课程”。根据校企合作基地和学生毕业后的工作单位反馈意见,学生专业功底扎实、创新敢干,符合新时代应用型本科生的基本要求,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重要力量。课程也先后被评为学院“一流课程”。
4主要结论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课程建设将成为核心的基础。构建《货币金融学》“一平三端”、“一考多评”、“一课多赛”、“一校多企”的创新教学改革模式对改善学生的学习状态、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达成新金融人才培养目标有着明显的积极作用,为其他金融学专业相关课程的建设提供了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
[1]姚登宝.“双一流”建设下证券投资学课程改革研究——以安徽大学为例[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0(04):44-49.
[2]王延涛.应用型高校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探析[J].今日财富,2017(16):158-159.
[3]王恒.产学研视阈下的应用型高校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今日财富,2019(04):63-64.
[4]王勇.“以赛促改+校企协同”双支柱应用型金融学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讨[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05):116-118.
作者:黄前阳 单位:湖北工业大学工程技术学院
- 上一篇:经济贸易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 下一篇:建筑工程施工进度控制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