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货币中性理论的逻辑研究

时间:2022-05-30 10:15:27

导语:古典货币中性理论的逻辑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古典货币中性理论的逻辑研究

货币数量论的发展经历了从简单的纯文字描述到各种复杂的数学表述,但从内容上看,各种形式的货币数量论都把货币当作只是方便商品交易的工具,供应量变化将最终完全体现在商品价格水平的变化上,货币数量对经济总产出没有任何影响,货币是中性的。在货币数量论的早期发展阶段,古典经济学家一般从货币变化引起价格变动的角度来理解货币数量论,他们认为流通中货币的价值与流通中商品的价值相等,货币变化的效应最终将会全部被价格所吸收。但是一些经济学者也强调,在货币供给发生变化后,这部分变化的货币并不是马上就被价格完全吸引,有一部分货币会被产出吸收,从而会短暂地影响产出与就业,休谟(1752)就敏锐地觉察到了这一点,他写到:“当任何数量的货币投入到一国流通时,它并不是首先分发到很多人的手上,而是限制在国库中的几个人手中,这些人立刻便会使用它去牟求利益。因此他们可以雇佣比以前更多的工人,工人拿着自己的钱到市场上去,发现市场上所有东西的价格都保持不变,而他们却拥有更多的钱去购买更多更好的物品。而农民和花匠发现他们的物品被很快地销购一空,于是他们便迅速地提高商品的价格。通过了解货币在整个国家内的变化轨迹我们可以发现,当更多货币在国内发行流通时,它首先会使人们变得更勤奋,然后使得工资增加。”④在货币数量论发展到后期时,以上货币短期非中性效应也被彻底掩盖了。庇古把货币数量论改造成货币需求函数,在其表述的函数形式中,他把总产出当成自变量,货币数量当成因变量,其含义是自变量总产出决定了整个社会的货币需求量,且总产出越大,需要的货币量越多;总产出越小,需要的货币量越少。总产出是因,货币数量是果,根本就不存在任何货币影响产出的可能。

古典经济学家用一般均衡理论说明实体经济的运行,瓦尔拉斯(Walras,1877)在《纯粹政治经济学纲要》一文中运用数学方式对一般均衡理论进行了颇具影响力的证明。瓦尔拉斯首先考虑了一个不存在货币的以物易物经济体,然后再把货币当成一种特殊的商品引入到这个经济体系,考察货币对整个体系的影响。通过证明得出如下结论:“每种商品的供求关系是由其相对价格决定的,货币的引入并不能影响所有商品间的相对价格体系,因此货币是中性的。”⑤其证明方法可简述为:1.假设条件假设存在一个瓦尔拉斯式的拍卖人,他以市场协调者的身份找出每一种商品相对于另一种商品的相对价格,并且这些相对价格能够使所有市场同时出清。2.没有货币存在的易货经济假定市场上有n-1种商品,分别被标记为商品x1,x2,x3,…,xn-1,将所有商品的和表示为Si,它表示第i个市场上的供给量。对商品x1,x2,x3,…,xn-1的需求表示为Di,它是商品相对价格和初始禀赋收入的函数,由于不存在货币,价格采用两种商品相对价格来表示,某一商品的需求函数表示为基于一种基准商品的相对价格的函数。其形式如下:Di=f(p2/p1,p3/p1,…,pn-1/p1,n-1i=1Σ(pi/p1)Si)(1)根据上述提到的供求关系,超额需求可以表示为:EDi=Di-Si(2)为了使单个商品市场达到均衡,拍卖人可以通过对单一商品的超额需求来调整报价。当超额需求为正时,提示拍卖人应提高商品的相对价格,而超额需求为负时则说明应降低价格,直到所有市场达到均衡,用方程表示就是:n-1i=1ΣpiSi=n-1i=1ΣpiDi(3)3.考虑存在货币时的商品经济把货币作为第N种商品纳入上述实物经济模型,与实物经济相比,市场发生了如下变化:第一,相对价格以货币单位表示;第二,商品都需要以货币为中介来进行交易;第三,货币购买力可以从一个交易日保持到下一个交易日,这就可以使人们推迟购买。此时,每一种超额需求都是相对(货币)价格的函数,形式如下:EDi=f(p1/pn,p2/pn,…,pn-1/pn,n-1i=1Σ(pi/pn)Si)-S1(4)ED2=f(p1/pn,p2/pn,…,pn-1/pn,n-1i=1Σ(pi/pn)Si)S2(5)EDn=f(p1/pn,p2/pn,…,pn-1/pn,n-1i=1Σ(pi/pn)Si)Sn(6)在上述瓦尔拉斯方程体系中,假定每个方程组都满足齐次性假设,这样,虽然货币的价格进入了超额需求方程组,但它是所有相对价格的分母,因此,当绝对价格发生变化时,货币不能改变商品间的相对价格,因此货币的存在即不会影响每一个商品的产出,也不会影响一般均衡的存在,货币完全是中性的。

古典经济学家之所以达成货币中性的共识,在于把经济体系划分为实体经济与货币经济两个体系。这种“两分法”在当今复杂的经济环境下仍旧值得我们借鉴与学习,在过去的近二十年,世界经济相继发生亚洲金融危机、美国次贷危机、以及当前仍然没有得到根治的欧债危机,在许多经济学家看来,这三次危机都是过度的金融投机导致的结果,从而研究金融活动与经济危机的联系,忽视了金融背后的货币因素,也没有提出货币影响经济的基本框架,相反,在古典经济学的理论体系里,却很完整地展现出了这种框架,现代经济学家完全可以借用古典经济学的“二分法”对上述危机进行深入的分析,更有利于发掘出这些危机的本质原因。

本文作者:甘小军王翚玄立平工作单位:海南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