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力供应与货币供应研究

时间:2022-01-18 02:36:58

导语:劳动力供应与货币供应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劳动力供应与货币供应研究

一、引言

货币供应与产出和就业关系是经济学界关注的一个重点。凯恩斯理论及其后发展起来的新古典综合学派和新凯恩斯主义理论坚持认为,货币供给量的变动无论在长期还是短期都有重要作用,都能够影响总需求,进而引起产出和就业的变化。但以Friedman为代表的货币主义理论则认为,货币在短期内会引起产量增加,但也将引起物价上涨,在长期内将全部反映在物价上涨上,因此该派理论认为,货币供应短期内会影响产出,但长期内与价格上涨一致。货币供应与产出、就业关系,除了不同派别的理论研究外,实证研究也取得了相应的进展。归纳起来,大致从三个方面展开。一是从总量上进行研究。Friedman&Schwartz、McCnadles&Weber实证研究认为,在长期内货币供应增长和实际产出之间不存在相关性[1-2];但Fisher&Seater、Olekalns在研究美国和澳大利亚的货币供给和产出关系时,则发现存在一定关联性[3-4]。在国内,周锦林实证研究认为我国的货币供给达不到预期效果[5],夏斌和廖强则发现1994—2000年尽管货币供应不减,但经济增长速度却平稳稍降[6];与其相反,刘霖和靳云汇、闰力等的实证研究认为,货币供应量对经济增长有一定程度的影响[7-8]。二是从货币结构层次上进行研究。研究者一般是考察不同层次货币的供应对产出的影响,如King&Plosser、Blinder研究了M1、M2与产出间的均衡关系[9-10]。在国内,刘金全和刘志强考察了M0、M1、M2与GDP之间的Grange因果关系[11]。三是从地区效应影响上进行研究。Ramaswamy&Slk研究发现,德国、奥地利、比利时、芬兰同法国、西班牙、瑞典、丹麦等国相比,货币供应对产出作用的时滞要长[12];Michael&Wall研究发现美国各州实体产业对紧缩货币政策的反应程度存在差异[13]。国内一些学者也实证考察了货币政策的区域效应,如高云峰和阮莉莉对货币政策区域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14]。从现有文献研究来看,学者们对我国的货币供应对产出的实证研究取得了相当进展,但也存在明显的不足:缺少从实证角度考察货币供应对就业增长的影响,没有联系行业差异、产业升级换代和劳动力供应来考察货币供应对不同行业的产出和就业影响;同时缺少从微观机理入手的研究。为此,本文将在一个新的框架下综合考察货币供应对我国的产出和就业的影响。在研究时,先考察货币供应对产出和就业影响的微观机理,在此基础上实证研究货币供应对不同行业的产出和就业影响,并考虑劳动力供应和行业发展特征。

二、微观机理模型

为了深入了解货币供应对我国的产出和就业的影响,我们从微观机理来进行说明。假定有代表性的企业m和n,企业n生产中间产品N,其生产中间产品N需要投入劳动力为Ln。企业m生产最终产品Y,但需要企业n生产的中间产品N和相应的劳动力Lm。为了简化问题的讨论,假定中间产品N供应时间快速,生产时间忽略不计①,而企业m的生产需要一个周期。假定企业m支付劳动力Lm的资金为Cm,企业n支付劳动力Ln的资金为Cn,则整个社会需要的合理资金为C=Cm+Cn。假定社会的全部劳动力为L(显然Lm+Ln≤L),生产的Y由全部劳动力L来消费。在上述假定基础上,下面通过4期模型来具体描述货币投放对产出和就业的影响。T=0+(初始时期)时:假定企业m拥有货币(禀赋)为C0,企业将其中Cm0用于购买劳动力Lm0,用Cn0购买价格Pn0的中间产品数量N0;企业n在获得货款Cn0后,购买劳动力Ln0来生产相应的中间产品。假定企业m和n劳动力工资水平相等均为w0。则有如下等式:C0=Cm0+Cn0,Cm0=w0Lm0,Cn0=w0Ln0=Pn0N0。T=1-(第一期末)时,企业m生产出产品为Y1,而整个社会劳动者获得的货币为C0,显然价格水平为:py1=C0Y1。T=1+(第1期后或第2期始)时:假定企业m获得增量货币ΔC1,获得资金其中一部分用于购买新增劳动力和增加员工工资②,另一部分用于够买企业n的中间产品,企业n也同样相应增加员工工资和劳动力。此时,可有如下等式:C1=C0+ΔC1=Cm1+Cn1,Cm1=w1(Lm0+ΔLm1),Cn1=w1(Ln0+ΔLn1),Cn1=(Pn0+Δpn1)(N0+ΔN1)。其中C1、Cm1、Cn1分别表示此时货币总量、企业m、企业n购买劳动力的货币,w1表示此时两企业支付的工资水平,ΔLm1、ΔLn1表示企业m、n新增加的劳动力,Δpn1、ΔN1表示中间产品的价格上涨水平和增加的产量。由于模型中的产量实际取决于雇佣劳动力数量,因此,还可以得到N0+ΔN1Ln0+ΔLn1=N0Ln0,w0Pn0=w1Pn0+Δpn1。T=2-(第2期末)时:企业m生产的产品为Y2,而整个社会的劳动者的货币为C1,则价格水平py2=C1Y2。由于产量的提高取决于劳动力数量,即Y2Ln0+ΔLn1=Y1Ln0,而Cn1Ln0+ΔLn1=w1>w0=Cn0Ln0,并且为了生产配套,资金在企业n是按同比例获得,即有C1Cn1=C0Cn0,故有C1Ln0+ΔLn1>C0Ln0。如此可以得到C1Y2>C0Y1,即py2>py1。因此,货币投放会增加对劳动力和中间产品的需求,带动要素价格上涨,也带动产出增加,同时也带来物价水平上升。进一步,由Y2Ln0+ΔLn1=Y1Ln0,Cn1Ln0+ΔLn1=w1>w0=Cn0Ln0,C1Cn1=C0Cn0以及C1Ln0+ΔLn1/C0Ln0=w1w0,可以得到py2/py1=w1w0。也就是说,劳动力工资的增加水平与通货膨胀水平是一致的,劳动者的购买力并没有改变。

三、数据与变量

综合来看,货币供应会带来就业和产出的增加,但也带来价格水平上涨,而劳动者的购买力则保持不变。T=2+(第2期后或第3期始)时:假定企业m再获得增量货币ΔC2,此时,我们分两种情况加以讨论:(1)当社会仍然存在剩余劳动力,则在T=3-(第3期末)时,货币供应会带来就业扩大、产出增加、价格上涨、劳动者购买力不变的结果,其运行机理同上一期。(2)当社会不存在剩余劳动力,则增加货币供应只能用于提高劳动者名义工资(或中间产品价格),不能带来劳动力投入的增加,其结果是产出不变、价格上涨、劳动者购买力不变。T=3+(第3期后或第4期始)时:假定社会仍然有剩余劳动力,此时企业m获得增量货币ΔC3。在此,我们考察产业结构演变的影响,分两种情形加以讨论:(1)继续生产最终产品Y。T=4-(第4期末)时:社会产出为Y4,社会投放的货币为C3=C0+ΔC1+ΔC2+ΔC3,且Y4>Y3>Y2>Y1,py4>py3>py2>py1,就业的劳动力也越来越多。假定社会只需要Y3的消费量,但企业的产出为Y4,企业为了维持成本,价格仍为py4,因此存在多余产品。在现有货币投放下其最终均衡结果①是产出为Y3,就业水平也相应减少,价格水平则推高为p*y=C3Y3(p*y>py4),出现滞胀局面。(2)实现产业创新,生产需要的产品Z。由于社会只需要Y3的消费量,当能够实现产业创新,企业m生产社会需要的产品Z,而企业n则负责相应中间产品生产。由于对劳动力需求增加,因此工资和中间品的价格也进一步增高。整个货币的投放量C3=C0+ΔC1+ΔC2+ΔC3=Y3py4+Zpy4(假定Y和Z价格水平一样)。至此可以看到,继续呈现的是就业和产出增加但价(3)劳动力供应水平(LS):使用滞后一期的各行业的平均工资与全部行业平均工资比值来反映。其中1990—2002年使用各行业职工的平均工资与全部行业平均工资比值来表示,2003—2011年使用城镇就业人员各行业的平均工资与全部行业平均工资比值来表示。(4)市场化水平(MR):与王小鲁等[15]一样,使用工业中的非国有经济占比来表示我国市场化的程度。其中缺少的2008—2011年的数据采用同样方法进行补充。(5)科技进步(TE):使用王小鲁等[15]编制的科技资本存量对数来表示,该数据缺少2008—2011年的数据,为此采用同样的方法进行补充。(6)对外开放度(TRD):与文献一致,使用进出口总额/GDP来表示中国经济的对外开放度。(7)物质资本水平(KS):使用行业的当年物质资本存量除以上一年的物质资本存量来表示。在估算物质资本存量时,将1990年设为基年,并用当年固定资产投资除以10%来估算该年的物质资本存量,此后年份采用永续盘存法来估算,其中折旧率设为5%。(8)行业发展特征:使用行业的哑变量来反映。各行业名称和符号如表1所示。(二)计量方法鉴于产出和就业增长除了与货币供应存在关系外,还与劳动力供应、行业发展特征,以及市场化水平、科技进步、对外开放度和物质资本有关。为此,建立如下计量模型:GLit=α+β1MIit+β2LSit+β3MRit+β4TEit+β5TRDit+β6KSit+vi+εit(1)GLit=α+β1MIit+β2LSit+β3MRit+β4TEit+β5TRDit+β6KSit+γ1MIit×νi+vi+εit(2)GLit=α+β1MIit+β2LSit+β3MRit+β4TEit+β5TRDit+β6KSit+γ1MIit×νi+γ2MIit×LSit+vi+εit(3)其中GL代表产出增长GI或就业增长LI,v为行业的固定效应,i、t分别表示具体行业和时间,ε为随机扰动项。在上述方程中,方程(1)为基本模型,主要考察货币供应对产出和就业增长的影响;方程(2)主要考察不同行业的货币供应对产出和就业增长的影响;方程(3)进一步考察劳动力供应条件对货币供应的产出和就业增长的影响。对于上述方程,与Bitteneourt[16]一样,使用混合最小二乘法(POLS)、固定效应(FE)和随机效应(RE)等方法进行估计。在使用固定效应(FE)和随机效应(RE)进行估计时,鉴于使用的是长面板数据,需要考虑是否存在组内自相关和组间同期相关问题。检验表明不存在组内自相关问题,但存在组间同期相关问题,因此,在估计时将使用FGLS处理同期相关问题。

四、实证检验

(一)货币供应与产出和就业增长的直观关系图1给出了M1货币供应年增长率以及各行业每年平均产出和就业增长率的曲线图。从中可见M1的供应增长率与各行业每年平均产出和就业增长率的变化趋势都呈现倒U型,具有某种程度的一致性。表2列出不同行业在观察期的产出增长率和就业增长率的描述性统计。从产出来看,采掘业、建筑业、交通邮信业、批零餐饮业、房地产业、综合服务业的产出增长较快,而其他行业的产出增长速度相对较低;在波动幅度方面,采掘业、交通邮信业、批零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波动较大。从就业来看,建筑业、批零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综合服务业的平均就业增长率较高;采掘业、建筑业、交通邮信业、批零餐饮业、金融业则呈现波动幅度较大的特点。由此可见,行业之间产出和就业的增长率存在差异,波动的幅度也不相同,其中蕴含着可能存在货币供应带来的产出和就业增长的行业差异。(二)货币供应与产出和就业增长关系的实证检验Hausman检验和LM检验表明RE估计优于FE估计,而POLS估计只优于未考虑组间同期相关的RE估计。鉴于此,在分析中将主要使用考虑组间同期相关的RE(FGLS)以及POLS估计。表3给出了根据方程(1)、(2)、(3)的RE(FGLS)以及POLS三种检验结果。从表中可以看到RE(FGLS)和POLS估计结果较为接近,其中RE(FGLS)更为显著。从估计结果可见,M1对产出有正向作用,在MD1模型中具有显著性,而在MD4中不具有显著性,但也具有正向关系。当添加Mit×νi项时,从MD2、MD5中可以发现,M1的系数高度不显著,而Mit×νi的系数均为正值,其显著性水平均优于M1的系数。从系数中可以看到,货币供应对产出增长存在行业差别,其影响系数大小可以分成三个层次:房地产业、建筑业最高,批零餐饮业、综合服务业、采掘业、制造业其次,而交通邮信业、电煤水业、金融业、农林牧渔业最低。这一估计结果符合中国行业的长期发展情况,也反映了中国不同行业的发展特征差异。在第一层次中,房地产业虽然可能存在泡沫但潜在需求一直旺盛。随着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房地产的潜在需求将会进一步释放,这就会直接导致货币供应对房地产、建筑行业增长的促进作用。在第二层次中,批零餐饮业和综合服务业为第三产业,符合未来产业发展需求,因此有着相对较高的系数;而采掘业和制造业为第二产业,都或多或少存在细分行业的产业升级或产能过剩问题,其货币供应的产出效果受到一定约束,系数相对要低。在第三层次中,农林牧渔业为第一产业,是最为传统的产业,发展后劲不足,因而系数最低。唯一令人费解的是,为什么第三产业中的交通邮信业和金融业以及第二产业的电煤水业的系数也很低。其原因主要是因为,交通邮信业和金融业虽然有发展前景,但由于垄断经营而限制了发展,电煤水业中则存在行业垄断和部分行业产能过剩问题。从劳动力供应变量来看,劳动力的供应水平越高越有助于产出增长,这是因为在经济成长中当行业能够扩张时,劳动力的及时有效供应显得十分重要。进一步添加MI×LS项,可从MD3和MD6中看到,货币供应和劳动力供应的交互变量的系数为正值,但不具有显著性。这表明较好的货币供应与劳动力供应对产出增长的促进可能具有复合增强效果,但由于我国长期存在剩余劳动力,这一效果并不明显。此外,从表中还可以看到,市场化水平对产出增长具有负效应,但显著性水平不高。其可能的原因是,市场化水平虽有利于提高社会的产出,但也可抑制不计成本的投资,以及增强产品(商品)和资产、土地等要素对货币供应的吸收;科技进步、对外贸易以及物质资本的增长率均体现出对产出增长的正向作用,基本符合直觉预期。表4报告了根据方程(1)(2)(3)的M1供应对就业增长的检验结果。从中可见,M1供应对就业有正向促进作用,其中在MD1模型中具有显著性,而在MD4中不具有显著性。当添加Mit×νi项时,可以发现系数存在差异,同样可以分成三个层次:房地产业和建筑业系数最高,批零餐饮业、金融业、综合服务业其次,交通邮信业、电煤水业、制造业、农林牧渔业、采掘业系数较低。从分层结果来看,与产出部分大多一致,但也有差别,主要体现在金融业、制造业、采掘业的系数差别。究其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金融业是第三产业中的服务业,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货币供应带来的产出增加更容易吸纳劳动力,而制造业、采掘业属于第二产业,货币供应不容易形成较大就业吸纳力;二是金融业的工资水平较高,而制造业、采掘业的工资水平相对较低,这也会影响劳动力就业的去向。从劳动力供应变量来看,劳动力的优先供应会直接带来行业就业的快速增长。当添加MI×LS项后,可以看到货币供应与劳动力供应的交互变量系数为正,但大多不具有显著性,也就是说货币供应和行业的劳动力供应水平存在相互促进就业增长的可能。此外,从表中还可看到,市场化水平对就业增长具有显著负效应,市场化一方面促进经济增长带动就业,另一方面也会因效率提高而导致冗员减少。科技进步、对外贸易以及物质资本的增长率对就业增长均有正向影响,这是因为这些因素从总体上促进了经济增长,也必然带动劳动力就业的增加。(三)货币供应是否有滞后效果检验在模型(1)(2)(3)中,货币M1的供应使用的是当期供应,现在进一步考察货币供应滞后期的影响。为此,建立模型(4)。GLit=α+β1MIit+γ1MIit-1+γ2MIit-2+γ3MIit-3+β2LSit+β3MRit+β4TEit+β5TRDit+β6KSit+vi+εit(4)从回归结果来看(限于篇幅表略),添加滞后项后,货币供应当期及滞后期多呈现不显著。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对就业影响部分可以看到,估计中MIt-2变量系数具有显著性。进一步将MI与MIt-2放置在同一个模型中,则发现只有MI变量具有显著性①。因此,可以认为货币供应的滞后期影响不具有显著性,其影响主要体现在货币当期供应上。由于货币供给滞后期对产出和就业增长影响不显著,因此也就不再考察货币供应滞后期与各行业交叉项的影响。

五、货币供应的产出和就业增长估计

下面根据上文估计结果来测算货币供应的产出和就业增长的效果。货币供应带来的整体产出增长率可表示为:ΔYmtYt-1=∑iλi(β1MIit+γ1MIit×νi),其中ΔYmt表示t期货币供应本身带来的产出增长量,λit=Yit-1Yt-1表示行业产出占比。进一步可以得到每个行业的货币供应带来的产出贡献占比为θi=λi(β1MIit+γ1MIit×νi)∑iλi(β1MIit+γ1MIit×ν)。同样,也可以得到货币供应带来的就业增长的效果。图2描绘了M1供应增长率、货币带来的经济增长率和实际经济增长率。从中可以看到,货币带来的经济增长效应只占到实际经济增长效应的30%—40%左右,余下的经济增长则是由对外开放、技术进步等其他因素实现的。图3给出了在货币供应的经济增长效应中不同行业的增长贡献占比,可以看到制造业贡献比最高,综合服务业、批发零售业、建筑业以及2004年后房地产业贡献占比居中,其他行业居后。图4描绘了M1供应增长率、货币带来的就业增长率以及实际就业增长率。从中可以看到,货币带来的就业增长效应基本超过实际就业增长,这就意味着可能有其他因素会降低实际就业的增长。虽然这些因素难以完全理清,但从上述实证研究来看,市场化的发展一方面会提高劳动力配置效率,另一方面也会吸纳货币供应,因此降低了货币供应带来的就业增长效应。图5进一步给出了货币带来的就业增长效应中不同行业的增长贡献比较,其中综合服务业贡献度最高,批发零售业、制造业、建筑业居中,而其他行业居后。上面的研究表明,从产出增长来看,制造业的贡献占比较高,但就业增长的贡献不高,房地产业也是如此。综合服务业虽然产出贡献居中,但带来的就业贡献则明显较高。因此,可以根据不同产出和就业的不同需要采用基于行业的定向的货币供应。

六、结论

本文在一个新的框架下研究了我国货币供应与产出和就业增长的关系,并考虑了劳动力供应和行业发展特征的影响。理论模型分析表明:货币供应只有在一定条件下才能带来产出增加和就业扩大,但也带来价格水平上升,其中存在剩余劳动力和产品满足需求是产出增长的先决条件。长期以来,我国一直存在大量的剩余劳动力,而由于中国是后发国家,各行业在客观上都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但近年来,我国一些传统的行业逐渐呈现产能过剩局面,产业升级换代和产业结构合理演进较为困难;与此同时,由于市场经济发展不完善和劳动力市场分割,各行业的收入水平存在明显差异,在客观上会导致行业的劳动力供应水平的差异。因此,从理论上来看,我国的货币供应会呈现就业扩张和产出增长,但行业之间存在一定差异。本文通过实证检验发现:货币供应对产出和劳动力确有促进作用,但存在行业差别,其中产出和就业增长最快的有房地产业和建筑业,批零餐饮业和综合服务业的产出和就业也有较好增长,而采掘业、制造业产出增长尚可,但就业增长不高,交通邮信业、电煤水业、农林牧渔业则产出和就业增长均不高。出现上述原因,既有不同行业的产能过剩的差别和产业结构升级因素,也有行业的劳动力供应水平的差异。在整个经济产出和就业增长中,制造业在产出增长中贡献占比最高,综合服务业在就业增长中贡献占比最高。通过上述研究,我们可以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第一,我国过去的货币供应是能够带来产出和就业增长的。过往一些文献认为货币供应并没有带来经济增长,这与其研究方法有一定关系,例如观察期过短等。第二,随着我国人口红利和剩余劳动力逐渐减少,依靠货币供应刺激经济增长的局限性将越来越大,因此,在未来应当尽量减少使用货币供应的刺激政策。第三,我国货币供应带来的行业产出和就业增长存在差别,一些传统行业的效果明显不高。因此,需要抓紧进行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经济和就业正常增长。第四,货币供应的产出和就业效果既有一致的地方,也有不一致的地方,需要根据不同情形采用定向的有效的货币供应政策。

作者:柏培文 单位:厦门大学经济学院暨宏观经济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