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市场运行特点与构思

时间:2022-09-04 03:17:15

导语:货币市场运行特点与构思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货币市场运行特点与构思

一、货币市场经济机能的一般考察

在金融市场尤其是货币市场发达的国家,中央银行实施货币政策调节的一般思路是,主要运用公开市场业务工具进行经济生活的日常稳定性操作.抵消任何暂时的货币资金供求波动对金融市场和银行行为产生的破坏性影响。中央银行实施这项技术性调节带有防御性特征.但其目的是试图以此将货币供求波动和市场利率波动控制在货币政策的总体目标之内,保证货币资金供求的长久平衡。如若经济周期性因素或长期因素对社会各部门货币资金盈缺变化的影响较大,中央银行则在实施技术性调节以排除短期影响因素的基础上.设计一个适当的政策步骤来对剩余的货币资金盈缺的周期性或长期影响因素作出反应.以防止经济萧条和通货膨胀的出现,促进经济稳定增长。这种间接金融调控制度的确立是以货币市场的高效运作为基础的.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货币市场具有三项内在的经济机能。

其一货币市场工具的一般特点是具有高度的流通性和资本确定性,因而货币市场是为其参与者提供可以调整他们的流动性头寸的重要场所和机制,在银行、企业、政府部门和家庭经济单位的流动性管理中担负着其它市场难以担负的作用.从而使中央银行利用这一市场机制来调节市场货币供求、影响市场参与者的行为有了市场制度基础。

其二.货币市场不仅将银行体系相互连为一体.而且使企业、政府部门、家庭经济单位与银行部门连为一体.从而单个银行的存款实际上成为整个信贷资金来源的一部分.反之,单个银行资金不足实际上需要整个信贷资金的一部分予以弥补.这种运行机制使中央银行通过货币市场买卖证券来对银行体系的超额储备施加影响的作用增大.从而对货币和信贷的控制能力增强。

其三,货币市场是各种短期金融商品价格、利率少的连接器.这不仅表现在货币市场利率随同货币资金的供求状况灵活波动.而且反映一在不同质的短期金融商品依据其信用风险表现出明显的价格序列,从而使货币市场利率可以被作为分析经济中金融压力程度以及借以反映当前货币政策的指示器概括起来.货币市场发展及其高效运行对我国金融宏观调控有效性的贡献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我国货币市场发展.将对银行资产负债结构调整及其管理提供便利.从而有利于改变现有专业银行的经营机制.促使其向商业银行转化。(2)货币市场机能的培植可促使我国商业信用的正常运行.以及为企业的流动性管理和风险规避丰富手段.为企业的灵活经营提供市场基础。(3)货币市场运行可为短期国债发行和交易提供畅通渠道.有助于政府赤字融资债券比制度的确立和完善。这些都是货币市场发展对金融运行基础的影响.将对消除“倒逼”中央银行供给基础货币的机制和财政赤字无规则释放基础货币的机制起积极作用。以上是从货币市场发展对金融宏观调控影响的基础层面来概括的,货币市场发展对我国金融宏观调控方式转换的直接影响是,它将为我国中央银行开展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和再贴现政策操作提供市场工具,市场运行机制和纪律。

二、中国货币市场的运行特征

中国货币市场产生的最初动因是为了调剂由于临时性、区域性因素引起的货币资金的余缺,以抵消条块形式分配信贷规模的不合理性。货币市场经过几年的发展,尽管已经形成以中心城市为依托对短期货币资金进行集散的格局,但是从总体上看,目前的货币市场仍主要由一些分散的同业拆借市场、票据贴现市场构成,表现出明显的落后性,从而对公开市场业务政策和再贴现(贷款)政策制度的确立造成制约。

其一,市场形态的单调性。目前,我国最主要的货币市场形态是银行同业拆借形成无形市场和有形市场相结合的拆借市场格局,资金拆借较为活跃,按单方累计发生额计算,1986年全年资金拆借量为300亿元,1987年迅速上升到2300亿元,1988年达到5241亿元,1989一1991年间基本维持在2600一290。亿元之间波动。其它货币市场如票据市场、大额可转让存单市场才刚刚起步,市场作用非常微弱。从票据市场的现状看,作为一种商业信用活动的高级形式,票据市场在发达国家货币市场中是一种非常活跃的市场形态,但我国票据市场的发展水平极低,据资料表明,到1991年10月底,我国商业信用总规模为2800多亿元,其中以商业汇票形式出现的商业信用仅占30%,另外70%的商业信用是以“挂帐”形式出现的,没有法律约束、具有高流动性的票据交易工具,因而,一旦银根趋紧,经济活动中的“三角债”现象非常严重。并且,目前我国票据市场仍是一种无形市场,商业票据不能交换,合格商业票据的评定制度仍未确立,《票据法》未出台,商业票据缺乏必要的安全性和滚动性,因而其不仅难以成为企业、银行滚动性管理的一种手段,而且离作为中央银行借以进行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和再贴现及以之为担保提供再贷款的工具仍有差距。从我国的大额可转让存单市场看,1991年工、农、中、建、交5大银行共发行大额可转让存单427亿元,在银行筹集短期资金、改善银行负债结构中的作用非常微小。而在一些货币市场发达国家如美国,1984年末大面额银行可转让存单未清偿额达4100亿元,占其商业银行负债总额的15%左右。并且,目前我国的大额可转让存单绝大部分是记名式的,不通兑,名为“转让存单”事实上流通困难,不便于存单持有人调整投资,存单利率与同期存款利率持平,缺乏弹性,存单市场充分反映货币供求状况的利率机制来形成。国库券市场在西方发达货币市场上是丫个最为活跃的市场,并且是中央银行借以进行公开市场业务操作的主要据点,在我国.由于国债期限的单一性,一般为3一5年,1年期以内的短期国债至今未产生,而中期国债的交易活动主要在证券商之间进行,中央银行未参与进去,带有明显的自循环性质,因而,国库券市场作为货币市场的一种重要形态,无论在政府的短期融资管理方面,还是在作为中央银行参与货币市场运作的手段方面,均未产生贡献。

其二,货币市场的分割性。我们从两个方面来分析这个问题:(l)同业拆借市场的松散性和区域性。我国同业拆借市场的交易绝大部分是在无形市场上进行的,即通过金融机构之间的相互联系,直接进行对手交易。有形市场主要是指北京、上海、天津、武汉、重庆、西安、广州、沈阳等八大区域拆借中心,各“中心”以其所在中心城市为依托向临近地区乃至全国进行辐射,进行短期资金的中介拆借活动。但从我国拆借市场的运作情况看,目前还未形成具有高流动性的拆借市场交易工具,无统一的政策法规进行管理,区域拆借利率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我们选择部分省市拆借市场的利率加以分析,1993年5月n日至20日的7天期平均利率为7.393%C,平均离差。.581.其中最高利率与最低利率相差4.89个千分点;2个月期平均利率为n.334%:.平均离差2.223.其中最高利率与最低利率相差7.61个千分点,相割1.2倍以上门一4个月期平均利率13.105军一平均离差1.596.其中最高利率与最低利率相差5.606个千分点.超过54.8肠.充分体现了拆借市场活动的分割性。(2)同业拆借市场和其它货币市场未形成相互联系和有机运行的整体。在发达货币市场上货币市场工具具有明显的替代性,市场参与者通过买卖各种短期金融商品将各个子市场紧密联系在一起.尤其是中央银行作为货币市场资考供求的最终调节者•对协调各子市场之间的联系起了巨大作用•强化了货币市场的一体化动作机能,显然.我国各货币子市场未能发育到这种水平,其仍处于一种分割和松散状态。

其三.市场活动主体的非完全性。考察西方国家的货币市场,其参与者主要有:(1)商业银行.它们是货币市场最主要的参与者;(2)中央银行.货币资金供求的最终调节者;(3)财政部,其经常在货币市场上通过发行国库券来弥补财政收支时差及支大于收造成的缺口;(4)证券交易商,一般分为银行交易商和非银行交易商.有些国家有专门的货币市场交易商,如日本短期资金公司.其最大的经济功能是充当各种短期金融商品的交易中介,并通过在大多数已发行的偿还期已定的票券上掌握活动头寸为各种票券“制造市场”;(5)企业,商业票据的最大供给者以及各种证券的需求者。多元的货币市场参与者及其不同的经济机能作用,为货币市场的形成和有机运行奠定了基础。在我国.货币市场活动主体表现非完全性特征,一是在拆借市场上,活动主体为几大专业银行.其中以工商银行为主.因而拆借活动表现出系统内的自循环性,而其它活动主体如信托公司、证券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基本被排斥在这一市场之外,其短期融资行为只能靠变相的方式进行.不规范:二是财政部未能成为短期金融工具的供给者,短期国库券定期发行制度未确立;三是货币市场交易商短缺,目前有形的拆借市场交易商主要为人民银行组织的融资中介.作为单纯的资金拆借的中介人,没有自己的基金,不能起到创造和活跃货币市场的作用:四是中央银行作为货币市场资金供求的最终调节者身份还未确立;五是由于企业对流动性管理的漠视而使其作为短期金融商品的供求动力不足。

其四.市场工具的非票券性发达货币市场上的工具主要有国库券(TB)、可转让存单(CD)、商业票据(CP)、银行承兑汇票(BA)、拆借交易期票、回购协议证券(RP)等,各种票据化和证券化的市场工具的有效运作.既将各个货币子市场连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又为银行、企业、政府部门和家庭经济单位提供了流动性管理便利.更为重要的内容是为中央银行进行公开市场业务操作(也为再贴现和再贷款操作)调节货币和信贷量提供了可供选择的手段。我国货币市场工具表现出非票券特征.如同拆借市场上的头寸买卖.不论是有形市场的中介交易还是无形市场的对手交易一律套用银行贷款的借款立据程序来进行款项交割,只不过在头寸交易时,必须在拆入方出具的借据上由作为经纪人的融资中心签字公证.其余与银行发放贷款别无他样.借据不能转让流通。在日本同业拆借市场上交易的工具主要为期票,可流通,这一点与我国同业拆借市场形成显著差别近年.少数地方在清算同城票据时,清付一时头寸不足,亦将差额当作头寸拆入,由人民银行票据交换所公证.向应收行立一简单借据,俗称“打条子”,实际上也是一种简化手续的贷款立据式拆借商业信用主要为’‘挂帐信用”,合格的商业票据发行制度和有法律保障的票据流通制度未确立因而.由于货币市场工具的非票券性,既使市场交易的灵活性和强有力的制度约束受到限制.又使货币市场由分割市场向统一市场发展步履艰难。

其五.市场融资用途的经营性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一个主要区别是,资本市场是为融通中长期资金进行投资活动的机制.而货币市场的基本功能之一是为银行、企业、政府部门和家庭经济单位提供流动性管理便利长期以来,由于我国资金求大于供,这一矛盾导致了货币市场基本经济功能的扭曲,货币市场融资出现明显的经营性。例如,由于信贷资金的刚性需求,各地拆借市场的拆借期限一般都远远超过中央银行对拆借资金的规定期限,“今日货币”、“明日货币”式的1一2天的短期拆借极少,大多数为60一90天,有的甚至超过200天。这一现象的出现是因为许多拆借资金被用于弥补信贷缺口,用于信贷投资,甚至流向非银行金融机构或非金融公司用于房地产、股票证券投资。此外,商业信用的挂帐,许多也是因为生产经营活动受阻出现的现象。

其六,市场利率的无弹性。在发达的货币市场上,货币市场利率是由货币资金供求决定的,利率的敏感性非常高,往往作为中央银行借以进行货币政策操作的中介指标。在我国货币市场上,由于货币资金短缺,长期以来市场利率高居不下,同时,由于货币市场发育程度低,统一货币市场未形成,同种同期的金融交易在不同地区利率差异很大,各个货币子市场之间以及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之间的利率缺乏内在联系,利率随资金供求波动的共振、传导和序列机制来形成。以上分析表明,对于我国中央银行新金融调节方式确立所需的基础条件来说,货币市场的发育程度是不够的,因而,要使我国中央银行能灵活运用公开市场业务工具,并配合以再贴现和准备金政策来对货币和信贷量进行有效调节的金融调控体制最终确立,必须大力发展货币市场;并且,在货币市场的发育过程中,中央银行应积极参与其运作,尝试进行公开市场业务操作,不断积累经验,使货币市场发展与金融调控体制完善处在共同进步之中。

三、中国货币市场的发展思路

其一,培植货币市场发展的动力机制。这项机制的确立,必须依靠对现行体制的深化改革,使企业、银行、政府部门等成为货币市场的自觉参与者和各种短期金融商品的自觉供需者。(1)深化企业体制改革。企业体制乃是一国经济制度的基础,企业作为一个市场经济活动的群体对货币市场发展的最大贡献在于,其短期流动性管理的需求构成了货币市场短期金融商品供求扩张的推动力量,同样为其它投资者进行投资选择和货币市场的有效运行提供了能量。但这种贡献的产生有一个基本前提,即企业必须是一个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自求发展的独立经济实体,其营运策略必须符合资金运用效率最大化目标。然而从目前情况看,我国仍有相当一部分企业主要依赖政府和国家银行供给资金,缺乏风险约束和企业利益冲动,缺乏长短期筹资和融资策略的明确目标,对短期流动性管理所可能达到的风险规避和资金运用效率最大化比较淡漠。因而应通过股份制形式和其它途径来改变这些企业的现状,为货币市场发展构建富于活力的企业制度基础。

(2)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一是将现有专业银行改造成为商业银行,将其政策性贷款分离出来,由专门政策性银行进行营运管理,使专业银行成为独立经营货币资金的经济实体,成为能够按照商业银行的经营风格自主追求盈利机会、独立承担经营风险的真正的金融企业;二是建立金融业的风险补偿和避让机制,为此应推行银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办法,使银行的资产和负债在数量上、期限上以及利率的敏感性上保持合理的结构,以保证在可接受的风险条件下获得利润目标的最大化,从而增加银行进入货币市场的动力;三是改变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资金供给制,增强商业银行创新金融工具进行融资的动力,使商业银行头寸的调度和二级储备结构的变更主要通过货币市场活动来进行,而中央银行则以最终调节者身份来对货币市场活动加以调节,进而影响商业银行的超额储备及其成本水平;四是建立金融业的竞争机制,贯彻金融业的“准入”和“准出”原则,允许多种形式和多种功能的金融中介机构的增设,尤其应注意发展地方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在多种金融机构相互竞争的格局下,打破信贷资金条块垄断经营的局面;五是建立可变的和结构式利率体制,应逐步放开利率,使利率水平能反映市场上的资金供求关系。

(3)进行财政融资制度改革。目前我国财政收支的月度和季节性不平衡是通过直接向中央银行借款及透支来弥补的.这种办法常常导致财政不规则地占用银行信贷资金、导致中央银行高能货币的无规则释放,使中央银行利用再贷款政策对基础货币的调控失去应有的效力。因而必须对之实行改革.借鉴发达国家财政融资的经验,推行我国财通赤字融资债券化.建立短期国债的定期发行制度.发行为期3个月,6个月、9个月和1年的短期国库券.以弥补财政收支的月度和季节性不平衡.改善现有国债的期限结构,从而将政府财政部门推上货币市场活动主体的地位二其二.构造货币市场的有效运行机制。即构造以短期资金公司为主要交易中介的货币市场运行机制.培植中央银行进行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包括再贴现或再贷款)的直接作用对象。这一思路包含两项基本内容一是在/、民银行总行设立短期资金融通中心,使之建成一个大容量、高效率的全国性短期资金融通公司.成为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操作的直接“传感器”。目前我国北京资金融通中心已经成立.可使之直属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控制。二是将沈阳、天津、上海、武汉、西安、重庆、广州等地的有形资金拆借市场改造成为区域性短期资金融通公司,这些短期资金融通公司与北京资金融通中心一起构成统一的货币市场中心交易活动网络和货币市场资金供求状况的信息源.以及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操作的传导中介。上述短期资金融通公司作为货币市场的经纪商.其业务应从现有的资金拆借中介业务扩大到经营短期国库券的发行和交易业务.各种票据的贴现和交易业务.有价证券的抵押贷款业务等.并且.中央银行应划定一笔专用资金给予这些公司.以及这些经纪商通过吸收会员资金.组建货币市场的平准基金,用之进行短期金融商品的自营买卖.为各种短期金融工具的交易“创造”市场。这些短期资金公司通过中介交易各种短期金融商品.将银行、企业、政有部门的活动联系在一起,而中央银行则通过短资公司买卖各种债券和票据.吞吐基础货币.来影响商业银行的超额储备和货币市场其它参与者的行为.达到调节市场货币供求的目的。其三.培植货币市场有效运行的保障机制。即通过制定一系列法律和制度来保证货币市场行为的规范化。其主要之点有:(功完善证券信誉评级制度,由权威性企业信誉评级机构对现有企业进行评级.只有获得A级的企业才有资格发行商业票据;(2)制定符合国际惯例的《票据法》.依法保护票据当事人的正当权益.这是使票据行为走向规范化的重要保证;(3)制定《中央银行法,,、《商业银行法》、《金融公司法、)等一系列严格的法规,来确定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及其它金融机构的关系.确立各金融活动土体的行为准则;又4)制定《结算法》来规范结算行为;(5)可考虑建立金融业务特别法庭制度,配备专门的法律人才,对金融管理、控制和金融交易行为中的纠纷和非法行为作出合理公正的裁决.这一制度在许多国家有成功的经验可资借鉴。我国货币市场的发展和畅通运行只有在与之相关的各项法规和制度的保护之下才能得以实现,中央银行公开市场业务再贴现制度的确立才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