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单一化的货币体制革新
时间:2022-09-04 10:48:19
导语:价格单一化的货币体制革新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一、引言
从国家领土的统一到民族、社会和文化的不断融合;从经济全球化、一体化到货币金融一体化,人类文明在某种程度上就是沿着货币一体化这条主线发展的。从货币统一的历史来看,许多学者都在探索货币一体化问题。货币统一实质上是价格单一化问题。价格单一化是人类经济交往活动中追求的理想目标,从物物交换到一般等价物,从一般等价物到金银价值标准,从商品货币—金银到信用纸币—英镑和美元等国际货币,以及从信用纸币到电子货币的不断演变发展。在经济交往中,人类不断地筛选出最有利于降低交易成本的货币,价格单一化的趋势从来没有停止过。自从国际金本位制度建立以来,人类对价格单一化的探索实践从未停止。从金本位制度到布雷顿森林制度,再到牙买加体系,在国际货币制度不断向前演变发展的过程中,价格单一化经历了由静态向动态,再由动态向静态的演变。国际货币制度的建立有力地促进了国际经济的交往,世界贸易与金融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然而,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以后,黄金不再充当世界价值标准,美元成为主导国际货币体系的关键货币。美元本位给世界经济带来的影响是汇率波动幅度越来越大、贸易失衡加剧。2008年,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危机引发了全球性金融风暴,殃及世界经济。在金融风暴冲击下,国际社会要求改革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呼声越来越高,要求改变美元一枝独大的现象,增加新兴市场经济体和发展中经济体的国际金融话语权,已成为一股新潮流。这是因为,美元本位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有碍于参与世界经济的国家公平竞争,并经常受到美元汇率波动的冲击。本文从国际货币体系演变的历史视角,探索人类选择汇率制度、统一货币的终极目的,即实现商品和劳务价格单一化的理论渊源及其趋势。
二、价格单一化理论综述
中世纪以来,学者对汇率问题已有了大量研究,汇率决定理论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汇率决定于铸币平价;二是汇率变动决定于货币供求。马林斯(1620)提出了汇率的“货币供应论”,指出汇率是用一国货币表示另一国货币的价格。他主张实行外汇管制,以实现汇率的稳定。法国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查理•路易•孟德斯鸠(1689~1755)提出了货币的绝对价值和相对价值,认为汇兑平价是两国含金量之比,如法国的同成色、同分量的银币能够在荷兰换到同数量的银币,即汇兑平价。
古典经济学派代表人物大卫•休谟、亚当斯密和李嘉图都主张用黄金充当世界货币,通过黄金天然属性实现价格单一化。大卫•休谟(DavidHume,1711~1776)在《休谟经济论文选》一书中,阐述了著名的“硬币———物价流动机制”,即黄金输出输入决定物价水平,从而决定“平价”。他认为商品的价格随货币数量的变化而发生严格的正比例变动,所以汇率决定于国际收支,国际收支逆差(顺差)会使一国货币汇率下跌(上升),超过一定的限度(黄金输送点)时则会引起黄金输出(输入)。亚当•斯密主张国际收支调节与否无所谓,主张贸易自由,黄金输出输入自由,世界价格单一化自发实现。大卫•李嘉图赞成金本位制,认为它是最完美的货币制度,主张黄金自发输出输入,世界价格水平自发地达到一致。瑞士经济学家西斯蒙第在其论著《政治经济学原理》一书中,阐述了货币是一切价值的共同标准的重要观点,为价格单一化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阿弗里德•马歇尔在《货币、信用与商业》(1929年)一书中提出了货币充当价值标准的理论,他认为黄金是世界货币,充当世界价值标准,以黄金为通货基础的国家之间,汇率的变动是有限度的。可见,马歇尔也认为黄金作为世界价值标准有利于实现价格单一化。西美尔认为,在经济交换中,货币把各种性质不同、形态迥异的事物联系在一起,货币成了各种相互对立、距离遥远的社会分子的粘合剂[1];货币又像中央车站,所有事物都流经货币而互相关联,比重相等的万事万物都在滚滚流动的金钱浪潮中漂浮,由于漂浮在同一水平面上,它们之间的区别就只有覆盖的尺寸大小的不同而已;货币使一切形形色色的东西得到平衡,通过价格多少的差别来表示事物之间的一切质的区别。货币是不带任何色彩的,是中立的,所以货币便以一切价值的公分母自居,成了最严厉的调解者,货币是“一切价值的公分母”。西美尔关于货币的论述具有极其深刻的含义,货币使一切不能够度量的物统一了,标准化了。这是价格单一化最重要的实质性问题。货币的强大功能不仅在于它能消除千差万别的商品的特性,而且还要消除民族、国家、文化以及地缘界限等。唯有如此,货币价格单一化的功能才能彻底发挥出来。马克思有关货币信用和汇率的理论散见于《资本论》等书中。马克思认为信用是一种相互信任、相互合作的关系,货币是一种信用符号,强调货币的职能存在吞掉了它的物质存在。首先,马克思认为铸币在使用过程中被观念化了。他指出:“其他物因为同外界接触而失掉了自己的观念性,而铸币却因实践反而观念化,变成了它的金体或银体的虚幻的存在。”[2]
其次,马克思还指出:“货币在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时,只是想象的或观念的货币。”[3]114这些话表明货币在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过程中,只要被人们普遍接受,货币本身是什么根本不重要。马克思还指出:“在货币不断转手的过程中,单有货币的象征存在就够了。货币的职能存在可以说吞掉了它的物质存在。货币作为商品价格的转瞬即逝的客观反映,只是当作它自己的符号来执行职能,因此也能够由符号来代替。”[3]49可见,马克思上述关于货币的本质的论断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前瞻性,正像马克思所预言的那样,今天的货币越来越趋向于数字化、符号化。罗纳德•麦金农和罗伯特•蒙代尔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了“货币一体化理论”,推动了价格单一化趋势的发展。该理论发展经历了三个重要阶段:20世纪60年代初,蒙代尔的“最佳通货区”理论开创了区域货币一体化研究之先河;20世纪90年代初,爱默生等人的“一个市场,一种货币”思想,打破了“一个国家,一种货币”的传统主权观,为不同国家间的货币融合扫清了思想障碍;20世纪90年代中期,保罗•克鲁格曼等人的“GG-LL模型”为单个国家选择是否加入共同货币区提供了分析方法与工具。
三、价格单一化的否定之否定
纵观历史文献和国际货币制度的演变实践,价格单一化有其内在的理论内涵。价格单一化的实质是理想价值标准的实现过程,并且经历了由静态到动态,再由动态向静态的变化过程。因此,价格单一化是在不断地否定之否定的过程中自我完善的。
1.价格单一化的理论界定价格单一化源自于古希腊的Stater(斯达特),所谓价格单一化(PriceSingularization)是指在全球范围内或者区域内通过汇率制度安排或者货币一体化,实现国际经济交往中的商品、劳务价格趋于一致的过程。当然,价格单一化有其内在的运行机制,即一系列制度安排,主要是指货币制度安排,包括价值标准的确定、货币兑换关系及其规则。价格单一化的运行机制主要体现为“平价”的维护,其标志是始终以“平价”为目标,如金本位制度的“铸币平价”,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双挂钩”汇率平价体系。要实现不同历史时期货币平价体系,需要约定俗成的或者是人为制定的一系列制度安排来保障,从而形成价格单一化的运行机制。
2.价格单一化演变过程中的第一次否定国际货币制度演变的历史规律表明,价格单一化经历了静态价格单一化和动态价格单一化。所谓静态价格单一化(StaticPriceSingularization)是指通过建立相对稳定的汇率制度或者是通过单一货币的建立,确定平价机制或者消除汇率风险来实现价格单一化。例如,国际金本位制度,布雷顿森林制度以及欧元的诞生,就是通过建立相对稳定的平价机制,或者货币一体化来实现价格单一化。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标志着人类历史上首次通过“协议方式”建立起全球性价格单一化协调机制。所谓协议方式,即通过国际间合作,以国际协议为约束建立起来的共同遵守的国际货币制度,以确保国际间的货币兑换关系稳定可持续,避免商品和劳务的价格波动。伴随着主要发达国家放弃了承担国际货币体系运行的义务,抛弃了好货币合作盟友,静态价格单一化转向动态价格单一化。所谓动态价格单一化(DynamicPriceSingularization)是指通过建立动态汇率制度,即关键货币单独浮动,其他货币采取管理浮动或钉住汇率,运用衍生金融工具消除汇率风险,实现价格单一化。自从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以后,国际货币体制演变到了浮动汇率,由于汇率波动,平价很难维护。对此,为了消除汇率风险,人们创造了衍生金融工具,如货币期货和期权,以迂回方式确保价格单一化的实现。
3.价格单一化演变过程中的第二次否定虽然当前国际货币体系仍然是以美元作为关键货币,是国际贸易、投资以及国际储备中的主要计价货币。但是这种单边的货币主义将逐渐被货币合作趋势所取代。随着欧元的诞生,国际货币体系格局发生了巨大改变,价格单一化趋势在货币一体化的潮流中,将逐步由动态复归到静态。由于受欧元的鼓舞,20世纪末,全球掀起了货币一体化新高潮,继欧元之后,人们提出了“亚元”,即实现亚洲货币一体化的构想等。虽然,受2008年以来全球金融风暴的影响,静态价格单一化趋势暂时受到冲击,但这种趋势是不可阻挡的。这是由国际经济交往和国际货币体系演变的规律所决定的。
总之,价格单一化的否定之否定的自我完善需要漫长的过程。因为实现价格单一化需要一系列国际协调,包括政治经济等诸多领域。不仅如此,价格单一化过程还会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挑战,自从实施浮动汇率制度以来,金融危机频繁发生,每次金融危机前后的表现都是汇率的大幅波动,国际金融市场价格急剧变动,对价格单一化造成了极大的冲击。因此,要想实现价格单一化还必须进行国际间的政策协调与合作。
四、价格单一化面临的新挑战及趋势
实现价格单一化的最终目的是建立理想价值标准①。人们总是把这一理想寄托在强势货币上。根据霸权稳定理论②,强大的国家才能创造强势货币,它的货币就能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发挥中心作用。纵观历史,巴比伦的沙克尔、波斯的德里克、希腊的四德拉克马,以及19世纪的英镑和20世纪的美元,都是各个时代国际货币体系的中心货币。而正是由于超级大国对国际货币体系具有否决权,决定了价格单一化道路上布满了荆棘。19世纪70年代,美国和法国强烈要求实施国际货币改革,主张用任何别的记账单位和货币代替英镑,取代英镑作为最重要的国际支付手段。英国总是对此说不。当英帝国衰弱,美国崛起之后,欧盟国家以及新兴经济体要求改革国际货币体系,而美国也总是说不。然而,进入21世纪以来,霸权稳定论受到了严峻的挑战,在频繁发生的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尤其是2008年的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风暴,使美国再一次遭受重创,美元的国际地位正在逐步地走向衰退。因此,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美国这一超级大国也不得不低下头来与世界其他国家展开合作,共同应对危机。这说明,美国仰仗美元霸权主导世界经济格局的时代将发生改变。价格单一化面临新挑战的同时,也将展现出新的演变趋势。
1.价格单一化面临的新挑战
国际货币体系改革是一个相互合作的游戏。历史上国际货币合作可以追溯到拉丁货币同盟(1865)和斯堪第那维亚货币同盟(l875)。国际货币合作鼎盛时期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早在l936年,美国、英国和法国就签署了《三国协议》(TripartiteMonetaryAgreement),确立了一个新的国际货币体系,也就是美元本位制,美元是惟一继续钉住黄金的货币,所有其他国家将货币与美元挂钩。1944年在美国新罕布什州达成的“布雷顿森林协议”将国际货币合作推向了历史的高潮。直到l971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以后,国际货币合作陷入了困境。美国率先实行单独浮动,抛弃了其他货币盟友,采取了单边主义政策。从此,国际货币体系进入动荡不定的浮动汇率制度时代。美国依仗其强大的经济实力来支撑美元的地位。所以,当前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必须有美国参与,联合其他国家共同实现改革。然而美国是不会放弃自己的既定货币地位,反而会对挑战其美元霸权的行为予以反击。可见,当前在世界经济格局仍然以美国为中心的条件下,与美国的合作是非常困难的,因此,超主权储备货币的创立亦非常困难。
2.价格单一化演变趋势
根据理想价值标准理论和超国家货币创造的历史经验,在21世纪初或者更远的将来,国际金融市场价格单一化演变的路径要么沿着超国家混合货币展开;要么沿着超国家单一货币展开。首先,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创造的特别提款权(SDR)通过国际货币合作,改造成为世界货币,增加货币定值的国家数量,重新确定权重,直接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改造成为世界中央银行。其次,世界主要经济体(美国、欧洲、中国、日本、俄罗斯、英国、印度、巴西等)通过货币合作,签署国际货币协议,创立世界货币单位(WorldCurrencyUnit,简称WCU)。上述通过创造单一货币或者混合货币实现价格单一化的整合成本十分高昂,包括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空间等多重整合,几乎是难以实现的,但并非没有可能。那就是通过两个方面:一是对现有国际货币体系进行改革,以特别提款权为基础,从目前美元、欧元、英镑和日元定值货币至少扩展到“金砖五国”的货币共同加权定值,并且在决策方面进行调整,增加新兴经济体国家的发言权;二是通过扩大区域货币合作,创立区域货币区,例如在欧元货币区的基础上,创建亚洲货币区、拉美货币区等等。将价格单一化的范围缩小至区域范围内,待区域货币合作成熟以后再向更大范围扩展,直至实现全球货币一体化。
3.区域货币整合是最现实的选择
欧元诞生为人类区域货币整合提供了典范。1999年欧元的问世成为国际货币一体化的里程碑事件。欧元是一种超主权单一货币,其发展方向既不依赖于黄金,又不依赖于单一国家,成为世界货币发展的典范。尽管欧元从酝酿到诞生经历了近半个世纪,并且现在已经运行了12年,但它毕竟还是一个新生儿,存在一些问题是在所难免的。2008年在金融危机冲击下,一些未加入欧元区的国家,如冰岛,深感到了货币大家庭的温暖与安全。这也彰显出欧元的强大生命力,欧元区正在不断地扩大。由于现行国际货币体系内在的不稳定性,造成多次全球范围内的或区域性的金融危机。这就使得旨在提升国际货币体系内在稳定性的对策研究逐步成为学者和政策制定者的关注焦点。创建独立于一国主权的世界性信用货币一直是国际经济学界的理想,从凯恩斯到蒙代尔等西方学者都提出了世界货币的设想。[4]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也创立了特别提款权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的尝试性载体。但包括特别提款权在内的所有世界货币计划都失败了,蒙代尔将原因归于人们无法对没有主权信用保障和黄金支持的货币赋予足够的信心。因此,目前较为可行的改革路径应是区域性货币安排,即逐步从目前美元主导的货币体系过渡到多个货币共同竞争的货币体系,最终建立一个非国家货币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区域性货币安排的目的就是增强对作为国际储备货币发行的约束,减弱世界货币发行国的国内经济发展目标对世界货币发行目标的干扰。展望21世纪初,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将会动摇美元的根基,美元的地位何去何从有待于观察。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呼声日渐高涨,美元一枝独大的国际货币地位可能将极大地改变。但是令人欣慰的是,“金砖五国”的崛起,将对世界货币格局的演变发挥重要作用。未来世界货币格局演变将会由现在的三角格局到四角格局变化,甚至出现区域货币一体化的新景象。中国的人民币也可能成为重要货币,毕竟中国的经济总量、进出口贸易额和近3万多亿美元的外汇储备都对世界经济有重要影响,大中华区域货币一体化已成为不可小视的力量。如果“金砖五国”联合起来,将对世界货币格局的变化产生极其重要的历史性影响[5]。
马克思曾经说过:对于这一时代来说,货币是一切权力的权力。可见,在当今世界经济格局下,牢牢掌握货币主权与汇率主权,选择适合于自己国情的价值标准才是理想的。所以,从一个国家和民族利益的角度出发,选择理想价值标准,既有利于抵御和缓冲外部冲击干扰,又有利于促进内外均衡;既能实现经济独立自主,又能有利于充分就业、经济增长。
- 上一篇:县委化解村级债务经验交流
- 下一篇:民政局长在党的纯洁性教育会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