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化学一流课程思政实施策略

时间:2022-01-13 08:51:01

导语:无机化学一流课程思政实施策略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无机化学一流课程思政实施策略

[摘要]课程思政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新举措,是无机化学一流课程建设的核心和关键。本文立足无机化学课程特点和教学实际,探讨了药学专业无机化学实施课程思政的必要性,将其中蕴含的思政教育元素潜移默化地渗透到课堂实践中,竭力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塑造学生明辨性思维和环保理念,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和家国情怀,为建设一门“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塑造”三位一体的一流课程提供改革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课程思政;无机化学;一流课程;三位一体

1无机化学一流课程开展课程思政的必要性

如何将课程思政元素逐步融入到无机化学一流课程的课堂实践中,怎样通过专业课教学的隐形渗透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是一流课程建设的必然需求,更是我校提高医学生培养质量的必由之路。

1.1专业技术知识补充人文内涵的需求

我校选用的《无机化学》教材是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全国高等学校药学类专业规划教材,教材非常重视无机化学专业知识的更新,目前采用的是第七版。教材共9章,主要包括为原子结构、分子结构、溶解与沉淀、酸与碱、氧化与还原、配位化合物、s区元素、d区、ds区和f区元素、p区元素。教学内容多为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其中物质结构理论部分比较抽象,学生学习时有畏难情绪,对反应原理部分的学习还停留在高中阶段不能逐步深入,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反应类型繁多,学生喜欢填鸭式的被动记忆,学习热情不高。而教材中涉及的思想道德、爱国情怀、人格培养等德育资源比较少,意识形态教育仍相对欠缺。这就亟需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恰当地融入到讲授内容当中去,实现无机化学教学内容与思政素材、价值观教育的无缝连接和有机统一,努力做到“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同频共振,为培养德才兼备的创新型药学人才保驾护航[5]。

1.2药学新生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调整的需求

大一新生在高考后突然减压,学习兴趣和动力不足,对未来感到迷茫和困惑,课堂上仍适应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考前又希望老师把考点和盘托出,对所学知识缺少自己的想法、能动性,遇上问题很少看文献,死搬硬套标准答案,缺乏质疑、批判和创新精神。另外,无机化学的课堂教学更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和逻辑思维的训练,忽视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学生也多以自然科学的理性思考解决问题,重结果轻过程,缺乏对解决问题的感性思考能力、对情感情绪和伦理道德问题的处理能力。中国教育家余立先生指出当前最突出的教育衔接问题出现在中学到大学阶段[6]。这个阶段的思政课程教育往往是脱离专业学习和药学实践的,很多情况下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价值引领效果差,这就需要我们专业课教师将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的逐步转变,注重对学生价值观的引领和心灵的辅导,力求达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立体教人目的。

1.3新时代立德树人、三观塑造的育人需求

通过文化自信的建立,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是新时期立德树人的基本内涵。课程思政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是新时期立德树人的根本遵循[7]。无机化学的发展与学科知识更新,与我国社会、历史、生态、医疗人文环境和国际形势都紧密相关,将化学专业知识与中华优秀传统美德相结合,巧妙地融入课程思政,不仅能够拓宽医学生的人文视野,也有利于培育学生的爱国情怀。当下,教育功利化思维给学生带来许多负面影响。有些学生为了分数铤而走险,考试作弊甚至造假。因此,有必要通过思政教育提醒学生正确看待我国化学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与国际前沿发展接轨,破除学生功利化心态,让教育回归育人本位,引导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无机化学一流课程思政的培养策略

2.1家国情怀和文化自信的思政融合

中华五千年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本团队在一流课程建设过程中通过多种渠道分析从甲午战争以来中国科技落后于世界的屈辱历史进程,展现新中国成立后众多科学家在化学前沿领域取得的原创性成就[8],让学生查找华裔科学家在无机化学发展史上的贡献并进行PPT汇报。在这些PPT汇报中,学生挖掘了大量华裔科学家在无机化学领域的光辉事迹及其突出贡献。在近代化学发展史及碱金属部分,介绍侯德榜为了振兴祖国的化学工业,放弃国外优厚的待遇,毅然回国,倾其一生,最终实现了中国人自己的制碱梦想——侯氏制碱法;在化学键理论和稀土元素部分,讲述我国结构化学的奠基人、国家最高科技奖得主徐光宪院士在朝鲜战争爆发、中美关系异常紧张时克服美国的重重阻拦回到祖国,将毕生心血奉献给了我国化学事业,使中国从稀土资源大国变成生产应用大国。这些实例一方面能激励学生热爱化学,创新发展,另一方面也让学生了解到我国科学家在人类科学史上做出了许多卓越贡献,学习他们为祖国为人民地奉献精神,培养文化自信和家国情怀,提高对祖国的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勉励学生在未来的科学史实上续写中国人的名字!

2.2唯物辩证科学观的思政融合

德国化学家卡尔·肖莱马曾说过:“化学的发展是按辩证法的规律进行的。”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在于矛盾的对立统一规律,体现在无机化学的各个章节中。例如,化学反应的四大平衡移动(酸碱平衡,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和配位平衡)就体现了矛盾双方相互转化的客观规律[9],不同平衡的互相转化和方向逆转都蕴含着事物客观存在的发展规律,其中共轭酸碱对、沉淀和溶解、氧化还原电对等代表的矛盾双方既相互依存,又相互转化。无机化学中涉及质量互变规律的例子也非常多。比如,门捷列夫的元素周期律充分体现了从量变到质变的普遍规律。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同族元素从上到下随着核电荷数递增的量变而引起元素性质递变和质变。又如,在沉淀溶解平衡体系中,当难溶强电解质的离子积大于溶度积时就会有沉淀生成。许多无机化学的知识与理论都蕴含着深刻的哲学原理,将辩证法的观点渗透到无机化学课堂教学中,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培养他们的辩证思维能力,为将来在科学工作中更加全面、深刻、科学地认识问题奠定基础。

2.3科技创新思维培养的思政融合

无机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兼具实用性、创新性的自然科学,主要通过对物质宏观性质和微观结构规律的认识来不断开发新物种、新性能。因而,在授课过程中,不仅要讲授化学的基本知识和理论,还要融合学科发展前沿和现代尖端科技的应用,教学内容要与时俱进。比如,在讲解晶体结构及化学元素碳时,引入了获得诺贝尔奖的“神奇材料”—石墨烯。不仅简单介绍石墨烯的发现、结构、性质及其制备方法,而且采用分子结构理论解释石墨烯与金刚石、石墨、富勒烯等其他同素异形体的异同,让同学们了解到石墨烯是21世纪最有发展应用前景新型材料,因其非常薄、强度大、导电导热性能好而被广泛应用在太阳能电池、电子材料、航空航天器件、生物医药等多个领域,最新研发的石墨烯手机电池5秒充满电还可以连续使用半个月,电动汽车的石墨烯电池充电十分钟就能续航1000公里,这必将给未来生活带来颠覆的改变。接着,我们又将2018年《Carbon》杂志刊出的一篇论文“Protomene:Anewcarbonallotrope”推送给学生[10],让学生密切关注学科发展前沿,了解近几年碳家族又增添了新成员—protomene,这是继碳纳米管和石墨烯之后科学界的又一重大发现。最新科研成果的引入不仅可以丰富我们的课堂教学,还可以拓宽学生的专业视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科学探究精神,鼓励学生将来在新材料、新技术领域勇于探索,取得更大更多开拓性的突破。

3结语

根据课程特点及医学生培养需求,教学团队在无机化学一流本科课程思政建设中作了一些探索性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经过一年多的实践,从课程、专业、价值引领三个方面挖掘了大量的思政素材,将教学内容与名人事迹、哲学原理、科技前沿、社会现实等相结合,把思想道德建设有机地渗透到课程教学中,做到知识传授与能力提升、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人格成长与智慧发展并重,力求打造一门有思想、有内容、有灵魂的一流本科课程,为国家培养更多爱专业、爱学校、爱祖国的高素质创新型药学人才。

作者:汪应灵 黄倩倩 袁建梅 尚学芳 杨洁 单位:新乡医学院 基础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