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课程教学与思政教育研究

时间:2022-06-27 03:29:26

导语:生物化学课程教学与思政教育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生物化学课程教学与思政教育研究

[摘要]生物化学是制药工程专业的基础课程,思政元素如何更好的融入专课程的教学,起到推进共同教育的目的,是课程教学需要关注的问题。针对生物化学课程教学,结合教学实例,探讨专业课思政教育的发展模式,为相关专业课程思政教育的探索提供依据。

[关键词]课程思政;教学探讨;生物化学

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正面临着严峻考验,构建“课程思政”对落实教书育人的主体责任,确保全程、全员和全方位育人要求的实现有重要的推动作用。生物化学属于自然学科类的专业课程,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兼顾自然科学和思政教育相结合,是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和解决的问题。

1生物化学课程融入“课程思政”的重要性

生物化学是制药专业的基础课程,对于学生的专业知识的掌握具有重要的基础作用。在该课程讲解过程中加入思政内容,可以在传播自然科学知识的过程中,增强学生的价值观,加强学生对本专业的认同度;同时,又可以增强学生的文化、知识的积累,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信,对于学生以后的就业规划和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2生物化学融入“课程思政”的实施策略

2.1结合知识点,激发爱国情怀我国古代人民在劳动实践中积累了很多的生物化学知识,例如在8000年前,我国劳动人民就已经开始酿酒;2500年前,酱和醋也出现在了我国古代人民的餐桌上;在

《食疗本草》中记载了运用营养知识治疗疾病的原理。这些灿烂的文化中,无不体现出我国人民的智慧与胆识。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生物化学迅速发展,1965年,我国在世界领域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1]。1972年,中国科学家们用X射线衍射法测定了猪胰岛素的空间结构。利用该部分知识点的讲解,让学生了解我国科学家的艰苦卓绝的奋斗历史,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增强对科学家的敬佩,对祖国的热爱,坚定文化自信。

2.2教学与创新科研精神培养

生物化学课程知识点多,课程体系庞大,涉及范围较广,学生缺乏直观的认识[2]。在授课过程中,可以引入科学家刻苦钻研,不畏艰险、力求真理等实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及科研素养。例如:屠呦呦发现青蒿素,几十年的坚持与努力,最终提纯获得有效抗疟成分-青蒿素,是人类抗疟史上的里程碑,并因此获得2015年的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2019年9月17日,国家主席签署主席令,授予屠呦呦“共和国勋章”;再如清华大学施一公教授带领团队,利用一系列的先进技术,揭示了蛋白质及其复合体的三维结构,让我们在清楚蛋白质结构的同时,更加深入的了解了科学家的科研创新精神[2]。

2.3塑造价值观

蛋白质一章是本科生物化学中占比例比较多的内容。蛋白质是生命的载体,学习好蛋白质一章的内容,可以让学生更深刻的理解生命的本质及生命的重要意义。蛋白质是由氨基酸组成的,那为什么氨基酸没有生物活性,而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却具有生物活性呢?我们可以利用二者之间的关系,穿插课程思政的要素,以学生与班级的关系来与氨基酸和蛋白质之间的关系进行联系。“校纪班规”是约束学生道德的纽带,同时也是班级学校的凝聚力。将价值观引导和塑造渗透于知识传授之中,既解决生命科学自身的理论问题,又实现“用学术、用真理、用逻辑、用规律”讲思政的目的。在生物化学教学过程中,以学生的知识背景为基础,将课程思政融入理论知识的讲解。多媒体、线上课程、线下讨论、小论文等多种方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既可增加课堂趣味性,也可更好的监督学生的学习状态。将思政元素有机地融合在课程知识技能的传授中,可以更好的培养学生的专业情操、科学素养,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综合型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闫秀.《医学生物化学》课程思政教育的思考与探索[J].广东化工,2020,47(6):233-234.

[2]范燕茹,卢敏,靳晓霞,等.课程思政在生物化学教学中的探索和思考[J].科技经济导刊2019,27(36):176.

作者:丁鸽 单位:盐城工学院 化学化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