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方法初探
时间:2022-02-24 04:00:11
导语: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方法初探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文章针对中医学专业学生在生物化学实验课方面的特点及教师在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加强课后启发、引导、总结方面着手进行了教学方法的改革和探索,有目的地培养了学生严谨操作、仔细观察、独立思考、认真分析的习惯和能力,并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了学生参与实验的积极性,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生物化学实验;分析思考能力;教学方法;改革
生物化学是生命科学的基础和前沿学科,也是医学各学科的共同语言,具有很强的应用性。生物化学实验课可以让学生验证一些基本理论,对抽象的理论知识有更具体的认识和理解,同时又能掌握生物化学的基本操作技术,为学生后续的专业课学习及相关知识的实际运用打下基础[1]。应该说,好的实验课不仅是理论课的补充,更是锻炼学生分析思考能力、收获新知识的途径[2]。但对于我校中医学专业来说,学生参与实验的积极性往往不高,实验教学效果不甚理想。本文总结了该专业在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中发现的一些问题,并针对学生的特点对教学方法进行了改革初探,为今后的教学工作积累经验、提供参考。
一、我校中医学专业学生的特点
中医学专业是我校的重点和特色专业,也是文理科兼招的专业。该专业的学生在生物化学实验方面有以下特点:(1)对实验原理不够理解,缺乏对实验结果的预见性,进而也影响了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讨论;(2)很多同学基本停留在中学的定性实验思维,缺少对定量实验中实验误差的认识,以至于实验操作不规范,不严谨;(3)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实验课只是理论课的附属品,上课主动性差,偷懒不做或敷衍了事,不注意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数据。
二、生物化学实验教学现状分析
在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实验课时少。相当一部分学生反映实验课结束后感觉收获不大,甚至没什么印象;(2)课前教师讲解过多,知识点过于抽象繁杂,让学生一知半解,似懂非懂;(3)实验过程学生按部就班,课后“填写”统一格式的实验报告,不多加观察思考;(4)课后教师总结引导不充分,学生对实验结果模棱两可,对结果分析不知所措。以上几方面因素严重影响了学生对实验课的兴趣,大大降低了实验教学的效果,也不利于学生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及分析思考能力的培养。
三、加强课后总结讨论,培养学生的分析思考能力
针对以上存在问题及中医学专业学生的特点,我们经过思考和实践,对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方法进行了一些探索和改革,重点在于加强课后的启发、引导和总结,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课前讲解留下“悬念”,课后进行引导和解惑中医学专业学生的数理化(尤其是化学)基础较薄弱,如果在实验开始前一味地灌输反应式、公式等,学生必然会感到晦涩难懂、枯燥无味,这样将大大打击他们的积极性。我们将实验原理、方法、步骤及一些关键性的直观结果(如颜色、沉淀等)以PPT图文形式或视频进行动态展示,让学生能直观预见实验应达到的效果[3]。同时,在讲解过程中应注意有所“保留”,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操作、观察、思考。以实验“酶的竞争性抑制”为例,本实验所需试剂较多,其中,酶、底物、抑制剂的关系通过简单的讲解学生就能很好地理解。但酶促反应不需要的两种试剂———甲烯蓝和石蜡的作用是什么?如果没有这两种试剂结果会如何?问题一提出,学生们兴趣大增,一边仔细操作一边观察思考,有的还自己做了对照实验。实验结束后,教师提示学生把浮在试剂表面的石蜡加以摇晃,让空气进入反应试剂,褪色的甲烯蓝迅速恢复蓝色,学生们惊奇之余很快悟出了其中的原理:如果不加甲烯蓝就无法辨别底物脱氢反应进行的程度,甲烯蓝实际上起了指示剂的作用;而甲烯蓝的褪色是还原反应,如果没有石蜡隔绝氧气则无法观察到甲烯蓝的褪色。这种课前制造“悬念”、课后引导总结的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培养了学生仔细观察的习惯和分析思考的能力,同时也使课堂变得更生动、更有效。(2)重视实验数据的记录和分析在教学中我们发现,部分学生因为不了解定量实验的原则和要求,没有严谨求实的意识,实验操作随意、不规范,时有不记录、抄袭甚至捏造数据的现象出现。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首先要反复强调实验数据的真实性、及时性,其次要求学生当堂把数据报给教师,最后要求以此数据完成实验报告。实验报告要求说明实验现象、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并能针对实验结果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和讨论。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没有严格的模式要求,一切可以从实验的实际出发进行总结。因大部分学生对数据分析感到困难,我们通过实验“血糖的测定”讲解了系统误差、偶然误差、主要误差来源(如吸量管和移液枪的使用、试管洁净度、比色皿的润洗等)及其对测定结果的影响。实验结束后,把所有人的数据抄到黑板上,让大家计算测定平均值,每个同学再计算自己的实验误差,然后反思自己的操作过程,找到产生误差的原因。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思考,学生们不仅写出了切合实际的高质量的实验报告,更逐渐认识到操作过程中任何的不规范、不认真都会严重影响实验结果的精准度,因此学生在今后实验过程中的严谨性和求实态度都有了明显好转。(3)指出课堂出现的问题,获取课后新知识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必须随堂巡视,以了解学生的总体情况,及时发现和纠正个别学生的不规范或错误操作。实验结束后,将课堂上较普遍或典型的问题向全体同学指出,并分析原因和提出整改办法,让其他同学也受到启发和警醒。同时鼓励学生将实验过程中发现或思考的问题提出来,例如生化样本与一般化学试剂的保存条件有何不同?溶血标本对血糖、血脂或转氨酶的测定有什么影响?采血时患者的体位对测定结果有无影响?等等。大家各抒己见或查阅文献,最终发现新观点,获得新知识。通过这样的课后总结讨论,鼓励学生找出操作中的注意事项,分析思考得到不同实验结果的原因,更通过新问题的提出引导学生更深层的探究和思考,使实验教学取得了更加良好的效果[5]。
四、结语
生物化学是中医学教学的重要基础课程,实验教学则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纽带。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自主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是生化实验课的教学目的之一。通过加强实验课后的总结分析,学生在观察现象、记录数据、结果分析、避免误差等方面的主动性都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更可喜的是,学生们逐渐养成了独立思考的习惯,动手能力和分析能力也都得到了较大的提高,为学生以后在工作岗位上独立解决问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平,龚祝南.关于生物化学实验课程教改的一点评议[J].教育教学论坛,2018,(44):232-233.
[2]康宇佳.浅谈生物化学实验课程的创新与改革.[J].生命的化学,2018,38(6):886-889.
[3]梁姗,尚淑梅,郑俏然.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生物化学实验改革与探索[J].读与写杂志,2018,15(11):44.
作者:钟卫干 封毅 韦玉兰 乐宁 刘靖 卓少元 单位:广西中医药大学
- 上一篇:可操作性初中化学实验改进研究
- 下一篇:广告创意思维活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