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分课堂教学在生物化学教学中思考
时间:2022-11-01 09:28:06
导语:对分课堂教学在生物化学教学中思考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基于生物化学课程的特点和教学现状,在高职生物化学课程中应用对分课堂教学模式,从根本层面上摆脱生物化学课堂教学的困境,激发师生教与学的兴趣,收到满意的教学效果,为生物化学教学改革提供一个新思路。
关键词:生物化学;对分课堂;教学改革
1生物化学课程特点和教学现状
生物化学是从分子水平研究生命现象的一门学科,属于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课程涉及有机化学、生理学等多门学科的知识理论,教材内容抽象、复杂、枯燥,学生学习积极性普遍不高。职业学校高职生虽经过选拔,但基础知识及能力素质比预期低,大部分仍存在学习方法单调、学习动力不足等情况,再加上讲授生物化学课程的教师知识结构单一,缺乏多学科专业知识的整合能力,使生物化学课一直是教师难教、学生怕学的一门课。对分课堂的提出,可以帮助我们解决这个难题,为生物化学教学改革提供一个新思路,也为促进医学专业课程改革和发展提供参考。
2对分课堂教学模式
对分课堂是复旦大学心理学系张学新教授创立的新型教学模式,融合了讲授式课堂与讨论式课堂的优点和心理学理念,将教学过程分为讲授(Presentation)、内化吸收(Assimilation)和讨论(Discussion)3个时间上相互分离但在内容上相互关联的部分,简称PAD课堂。其核心理念是把课堂时间一分为二,一半留给教师讲授,一半留给学生进行讨论,关键创新之处是在讲授和讨论之间引入一个心理学中的内化吸收环节,让学生对讲授内容进行吸收之后,有备而来地参与讨论,本堂课讨论上堂课的内容,是对分教学最核心的特点,称为“隔堂讨论”。对分课堂的3个阶段可以细分为5个环节,分别为讲授、独立学习、独立做作业、小组讨论和全班交流。
3对分课堂在高职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尝试
对分课堂旨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教学效果,笔者在生物化学教学中应用对分课堂教学模式,以2017级护理大专和药学大专两个班为教学对象,课程安排在大一第二学期,每周上课两次,每次两节,每节40分钟,一学期共18周课,教材共14章,10章应用对分教学。
3.1准备阶段
对分课堂教学新模式的顺利实施,前期准备工作至关重要。笔者的教学设计是绪论课后以第二章“蛋白质和核酸化学”为例专题讲解对分课堂教学新模式的核心理念、核心特点、关键创新、基本操作要求。同时,通过班级微信群上传隔堂讨论教学活动流程图、优秀作业样例请学生认真学习领会,便于以后教学操作;上传视频、微课、动画等网络教学资源供学生课后自主学习时合理选择运用。通过两到三章教学内容的逐步训练,学生对对分课堂操作步骤基本掌握,在师生的共同总结反思中日趋完善。
3.2实施阶段
3.2.1课堂精讲
对分的讲授原则是精讲和留白,就是在相对宏观的层面上,告诉学生学什么、为何学和如何学,核心目标是促进学生随后的学习,没有提问、讨论互动环节,讲授时间压缩为原来一半的时间。生物化学课程知识点零散、概念抽象复杂,讲解时更应把握“精”的含义。如“糖的分解代谢”一节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首先知道糖的分解代谢在不同条件下有哪三条(框架)?概念分别是什么(教学重点)?第三种代谢途径生理意义有哪些(教学重点)?糖的无氧酵解和有氧氧化的区别(难点)等。另外,要求学生联系生活中常见的糖尿病,简要分析解释糖尿病患者的“三多一少”中的“一少”是什么和为什么?突出知识的有用性,最后告诉学生本节知识的学习主要采用对比学习法,教学重点通过横向比较列表方式便于记忆,对代谢特点采用数字记忆法、口诀记忆法、联想记忆法等技巧和策略,帮助学生优化自己的学习过程。
3.2.2课下学习
根据教师的精讲内容和学习材料、网络资源等,完成课后作业。课下自主学习的评价依据是作业的完成,而作业的完成又是课堂讨论的关键。当堂对分时间短,作业可以布置“微作业”,有填空题、选择题及判断题,如酶的化学本质都是蛋白质吗?编口诀记忆必需氨基酸等一些相对简单的作业,隔堂对分中学生课后有充足的时间,作业设计要有深度,如请学生设计用游戏或接力赛形式演示线粒体呼吸链中氢和电子的传递过程、用箭头图示法表示磺胺类药物的作用机理等一些挑战性、开放性的作业。在完成前述作业外要求学生务必以提纲形式总结出作业中的“亮、考、帮”,这是下一步课堂讨论的主线,不仅保证讨论有充足的材料和内容,而且是讨论收到满意效果的重要前提。“亮”是学生自己感受受益最大的亮点作业,“考”是自己清楚用来挑战别人的问题,“帮”是自己不懂不会而求助同学或教师的问题,以上“亮、考、帮”中每个内容每名学生至少一项,无上限,作业成绩计入期中、期末考试成绩中。
3.2.3课堂讨论
第一,微信发送讨论环节的流程操作图,请学生熟记要求。第二,根据教学内容选择讨论方式。如第三章酶的第一节酶及酶的特性,第二节酶的结构与功能在一次课的第一节用10~15分钟讲授,剩余时间要求学生带着“微作业”自主学习,第二节进行课堂讨论。关于“糖代谢”一章,由于是本课程的教学重点,内容多,采用隔堂对分方式,学生在两次课之间有充足的时间完成有深度的课后作业(列表比较糖分解代谢3条途径的概念、部位、过程、特点及生理意义),为小组交流讨论做铺垫和准备,教师也有充足时间检查作业,并将检查意见微信平台以保证课堂讨论顺利进行。第三,教师从整体上把握学生讨论节奏,调节讨论氛围。第四,解决大多数学生的共性问题,保障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
3.3教学评价
笔者采用过程性评价和多元评价方式相结合的形式,对生物化学课程成绩进行全面评价,强调对学生平时学习状态的评价。学生总评成绩:平时成绩(20%)+期中成绩(30%)+期末成绩(50%)。平时成绩包括出勤率、“亮、考、帮”笔记完成情况、课堂讨论参与情况、小组同学互评等环节,分3个档次打分,70分到100分,10分一档逐次提高;期中成绩和期末成绩均由两部分组成,考试成绩和作业考核平均分,为了激发学生做作业的积极性,按照完成、态度和创新3个维度打分,只要交作业,至少及格,后依质量10分一档逐次提高,满分100分。实践证明,这种考核方式不仅客观,还能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热情,培养自主学习习惯。
4对分课堂教学效果及反思
4.1效果
第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比前几届学生都高,尤其是男女生都有的药学班,讨论环节的气氛和效果比护理班更好。第二,对分课堂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自主安排学习,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辨析性思维能力和探索能力得到培养,这可以从讨论环节学生的发言中得到验证。第三,小组讨论的方式可以使学生增强自信心,重要的是创造沟通机会,增强团体协作精神,这些都对生物化学学习产生较强的促进作用。第四,强调过程性评价和多元评价,多方位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热情,提高了学习成绩,符合高职高专学生的身心特点和教学预期。第五,对分课堂带给师生真正的互动,教师把课堂的一半时间留给学生,自己退到台下,有更多机会观察学生、了解学生,能更好地做到因材施教。
4.2反思
教师教学负担减轻了,但对专业能力要求高了;讲授时间缩短了、教师课堂轻松了,但课前课后的工作和要求更高了。对教学要进行更多思考,在教材选择、内容分割、学情评估、精讲留白、作业布置、讨论组织、答疑总结等多个维度展示自己的能力,大大提升了对教师的素质要求。对学生来说从压抑、被动、单一、枯燥的课堂走进开放、主动、丰富、自由的课堂,学习动机、学习方式、学习效果发生了整体改变,总体来说,教和学都更有效率,教学过程真正实现良性循环。尝试之余,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还需要注意以下问题:(1)精心做好教学设计,使每个环节都合理。(2)作业设计在把握相关性、基本性、梯度性之外兼顾挑战性、开放性及个性化特点。(3)对于个别学生不认真完成作业,游离于课堂讨论之外等一些问题,未来需要进一步探索和纠正。
参考文献:
[1]张学新.对分课堂中国教育的新智慧[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6.
[2]来和平.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外科护理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8,36(5):77-79.
作者:王敦丽 单位:酒泉卫生学校
- 上一篇:以创新和就业为导向生物化学实验改革
- 下一篇:分析化学中四类滴定方法差异性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