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实验教学论文3篇

时间:2022-03-31 03:39:55

导语:生物化学实验教学论文3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生物化学实验教学论文3篇

第一篇

1改革探索

1.1提高“综合性实验”的权重,优化教学内容

动物生物化学实验课以往以“验证性实验”为主,教学改革后,动物生物化学实验课的教学拟对所开设的动物生物化学实验项目进行了重大改进,除保留部分具有代表性、最基础、效果明显的验证性实验外,进一步增加先进性、系统性和综合性实验的比例,如血液成分(血糖、血脂等)测定的常规方法现在被半自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所取代,增加了生物大分子物质,如核酸的分离制备的综合性实验;但为了使学生更好的掌握实验原理和最基本的技术,并能有效的提高学生动手能力,我们还是保留了“环境因素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等几个具有代表性的验证性实验,为学生专业课学习及以后的工作和深造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1.2扩大实验考核范畴,认真审核实验结果

扩大实验考核方法范畴,把学生的平时成绩、实验课的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等都融入实验考核范畴,最终认真审核实验结果。实验时,从严要求学生,从第一次实验课开始,就严格要求学生认真遵守学校的实验室规章制度,如进实验室一律穿白大褂等。原则上,动物生化实验课每人1组,除了个别的综合性实验外。要求每个学生独立完成每次实验,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实验结果要老师检查后签字认可方能通过。例如,在做唾液淀粉酶活性观察时,每管实验结果颜色要与理论结果相符时,老师在实验结果上签字认可,实验结果不符时,需要重做,实验数据误差偏大时,同样要求重做,杜绝学生上课时敷衍了事,相互抄袭。

1.3紧密联系实际,加强兴趣培养

刚刚开始上课时,学生们兴趣很大,但是随着课程的进展,学生的积极性会有一定程度的降低。所以,上课时,我们会穿插一些学生感兴趣的与本课程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一些学生关注的问题等。例如,“三聚氰胺”的毒奶粉事件,要求学生分析不法商人为什么要加三聚氰胺?为什么能逃避检测?怎样来检测等等一系列问题。在做血糖实验时,除用常规的方法,还采用家用血糖仪和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检测,比较分析不同的方法的测出的血糖值;同时,也让学生们测自身餐前、餐后血糖的值,这样也加深了感观的认识,也加深了理论知识的理解。

1.4重视操作考试,狠抓学生动手能力

在实验考核中[4],原来实验成绩主要是对学生出勤率和实验报告完成情况进行评分,对督促学生课后复习没有太多的效果。改革后,实验课成绩是多种考核有机结合,确保考核结果的准确性和客观性。将实验课前的预习、出勤率、实验报告完成情况、实验操作考试等几项相结合,评定学生实验成绩,可以比较客观准确的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尤其是最后一次实验安排实验操作考试,主要根据学生掌握仪器操作的熟练程度和实验数据来打分,操作考试不及格不能参加期末考试,这样对学生有很好督促作用,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1.5因地制宜选择实验材料,节约教学成本

动物生化是1门专业基础课,班次多,实验耗材多,为把有限的资金用在新开实验上,我们采取了一些新措施来节约教学成本,如实验动物,动物生化主要用血清,1年大概要2000ml左右血清,如果买羊宰杀至少是10头羊,大约400元/头,总计约4000元;为了节约成本,我们和基础课老师沟通好,在上解剖课时要学生动脉导管采血,然后离心,制备血清、血浆,年年如此,这样学生不但学到了额外的知识,而且还节约了资金,降低了实验成本。另外,测定总脂含量时,一般选用血清或血浆作为实验材料,但我们选用蛋黄和蛋清为实验材料,既节约了经费,又使学生对蛋的成分有了直接的体验。

2改革成效

为验证改革效果,我们统计了改革前(2005.9~2008.9)和改革后(2009.9~2012.9),每年级动物医学专业1班、2班操作考核平均成绩、实验报告成绩、教学成本和“综合性实验”的权重(%)的区别,使用SPSS软件进行多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发现,改革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与改革前相比,具有极显著差异(P<0.01)。结果详见表1。通过几年的探索,改革已初步取得一些成绩,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考问题的能力,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文作者:谭超肖红波刘进辉刘湘新工作单位:湖南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

第二篇

一、提出学术问题

2004年的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发现泛素介导的蛋白质降解机制的三位科学家,这个当时还没有进入教材的重大成果立即引起了我们的注意。在“蛋白质代谢”这一章,我们就提出了这个话题,作为对教材内容的补充。在讲到电子传递和氧化磷酸化时,我们提出质子渗漏和解偶联与产热的关系,并进而提出:在正常情况下瘦素(leptin)可以通过消耗额外的能量来维持正常体形,那么瘦素与氧化磷酸化解偶联所导致的产热是什么关系?具体机制是什么?这些问题的提出让同学们都感到非常意外,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很快就有同学组成小组投入到对这些问题的研究中去了。因此,我们认为,实践PBL教学理念,从生物化学的角度提问题,必须从教材和课堂内容出发,选择具有良好拓展性和较高科学与应用价值的话题,这才会让同学们感觉到科学并不遥远,科学问题的提出也并非那么高不可攀,它们就在我们的教材中,与我们的日常生活体验息息相关,也才会让同学们在自主学习阶段通过资料的查阅和整理进入到一个全新的科学世界,总有源源不断的新的思想涌出来,并因而找到价值感和成就感。

二、学生自主学习

有了对问题的基本认识,接下来如何检索文献对于本科生来讲还是一个全新的课题,这就需要在老师的指导下熟悉和掌握各种数据库尤其是英文数据库的使用方法。在文献检索的过程中还会发现有大量的垃圾信息,因此,下一步就是通过对文献资料的初步筛选来确定关键词,通过调整关键词的组合来获得我们所需要的目标文献。在这个过程中,同学们不仅要克服英文翻译和直接阅读的困难,还要从大量的文献资料中找到与问题相关的信息并梳理出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并整理妥当,这需要很强的毅力和耐心,并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因此,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都会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时给予其肯定和鼓励的积极信号,让同学们有信心和热情坚持做下去。而且,在资料查阅和整理过程中,我们还会根据同学们的进度和对问题的认识水平进一步提出修改意见和解决方案。如在解决瘦素与产热机制问题的过程中,同学们了解到UCP(解偶联蛋白)家族的某些成员直接参与质子的跨膜转运而使得质子不经过ATP合酶去产生ATP,导致氧化磷酸化解偶联而产生大量热量,所以,我们提出要搞清楚瘦素与UCP家族成员之间存在什么关系,瘦素与UCP的表达受何种因素的调控,它们以何种形式在何时何地发挥作用。这些延伸和拓展都成为非常重要而有趣的科学问题,并由此组成一个pathway(通路),而pathway是生物化学的重要概念,也是我们思考生物化学问题时的重要原则。因而,在随后的工作中,同学们努力的方向更加明确,情绪也更高涨,大家都在为每一层谜底的揭开而欢呼雀跃,为每一个细节的突破而欢欣鼓舞,在意识到自身不足的同时也更加认识到自身潜力的无穷,并在团队合作交流的过程中体验到巨大的愉悦和成就感。这种在教师指导下的有目的的自主学习不仅锻炼和培养了同学们在专业方面的素养和认知方式,更强化了他们在大学生活中自律、自强、自觉、与人为善、乐观、向上、积极沟通的品格养成和行为模式,生物化学课程中重要而又深奥的内容和原理在同学们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也得以理解和掌握。

三、课程学术报告

课程学术报告由三部分组成,首先老师作背景介绍,然后同学在讲台上作学术报告,最后是提问时间。在老师检查所有的工作基本完成,ppt文档从内容到形式都达到要求,强调做报告应该注意的事项之后,就可以组织报告了。课程学术报告是检验和展示前期努力工作成果的平台,也是同学们发挥个性、锤炼表达能力和现场组织与应变能力的机会,对其他同学而言这种全新的课堂形式也足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所以,在课程学术报告中,每个人都非常重视。尤其是在提问环节,大家对报告内容所提的诸多问题及从中表现出的热情和投入每次都能让我们欣喜不已,不仅欣喜于同学们所提问题的学术性和专业性,更欣喜于同学们对这种课堂模式的认同与肯定,这反映了PBL理念应用于传统教学的强大生命力和感召力。这种以学生为主导的教学组织模式不仅让报告人经受了锻炼,也让其他同学大开眼界,还让负责指导的老师受益匪浅。

四、教师自我总结

PBL模式强调在老师指导下的基于问题的有目的的自主学习,因此,老师的指导和组织对于实施PBL模式的效率和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强调教师必须充分理解和挖掘教材内容,并积极跟进和检索最新文献资料,掌握与教材内容相关的学术动态,才能有针对性地提出适合于本科生的学术问题。在学生自主学习阶段,老师要加强指导,对同学们在文献检索、资料整理、信息重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沟通,随时解决。我们在开展一个课程报告的过程中,至少跟每个课程小组有3~4次的沟通和交流,不仅要纠正学术上的错误和漏洞,还要有中肯的评价和积极的勉励。这样才能有效保证学生始终保持饱满的热情和正确的方向,并用正确的方法解决问题。在课程报告的过程中,老师有效的引导、组织和参与是保证报告质量的重要条件。如果负责指导的老师对报告内容没有深刻的理解,对专业知识没有较好的把握,就不能有效驾驭和解决在课程报告中出现的各种情况,就有可能因为准备不充分和学术积累不够,导致学生对这种学习模式的失望和对学术问题兴趣的下降。所以,这种形式的课堂教学也给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老师有扎实的专业功底、娴熟的课堂驾驭技巧,还要求有机智的语言风格、强大的人格魅力,更要求老师与学生一起与时俱进,不断学习,不断接受新的知识和信息。因此,教师的自我总结在于思考如何改进以提高PBL的效果,促进教与学的共同发展,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共同进步。我们在每年生物化学的教学活动中都会采用PBL模式,每届都有很多同学积极参与。大部分同学都对这种模式给予了积极的评价。尽管作为指导老师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但是每次都能看到同学们的成长和转变,看到同学们表现出的对新事物的热情和渴望,看到同学们互帮互助、相互鼓励、一起探讨,我们都会感到由衷的欣慰。教育以育人为本,育人以立品为先。PBL模式的实践探索不仅促进了师生在专业方面的共同成长,更改善了同学们的品格和行为模式,这是传统课堂教育所不能企及的。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PBL模式强大的生命力和良好的可移植性将极大促进我国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实践。

本文作者:张先文戴小阳熊海蓉工作单位:湖南农业大学

第三篇

1案例教学法的实施

1.1精心编辑教学案例用于课堂教学

案例教学法的中心思想是选择合适的案例。案例的设计要结合本校卫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生化教学大纲的要求,选择有代表性、启发性和实用性的教学内容,既能反映出本课程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又能理论联系实际,便于设计问题让学生有思考和讨论的空间,同时对学生学习必须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学生在自学过程中,不仅需要全面预习教材相关内容,还要通过查阅有关课外资料,延伸拓展所学知识,才能学会分析案例,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比如在学习酶这一章介绍抑制剂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时,设计了一个有机磷农药中毒的典型案例,教师首先用PPT打出某地多位居民夏季食物中毒的照片,并介绍情景:某小区多位居民在进食一种绿叶蔬菜后,均出现恶心、呕吐、出汗、腹痛、腹泻等症状,同时提供绿叶蔬菜实验室检验结果等内容,要求学生对此案例进行分析,寻找原因并提出相关问题。接着,教师引导学生从分析绿叶蔬菜上残留物的角度寻找突破口,经课前分组及课堂讨论得出最有可能是绿叶蔬菜上残留有机农药量大大超标导致中毒的结论。教师继续引导学生查资料,从采样分析中毒机理到有机磷农药中毒后的处理进行分析讨论。最后进入主题:请学生解释有机磷农药中毒生化机制及防范措施。农药中毒是常见的公共卫生事件,在日常生活中学生肯定了解一些相关知识,但并不深入。因此这个案例的提出肯定会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引导学生学会用生物化学知识来解释、分析相关的医学实践问题,从而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设计这种案例一方面可以引出本章酶学的一些基本知识的传授,另一方面也为学生提供了对公共卫生事件思考、分析和讨论的机会,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拓展。在教学过程中,以案例教学模式改革为契机,重视探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训练并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1.2以问题为主体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案例教学法的另一核心是在教学过程中提出中肯的问题。教师应提前认真研究教学内容,结合当下发生的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尽量多选取学生感兴趣的实际问题,问题要有新意和针对性,与卫生检验检疫工作密切相关,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如对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案例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1)你认为居民食物中毒最有可能引起的原因是为什么?你判断的依据?(2)此病需要与哪些食物中毒疾病做鉴别诊断?如何鉴别?(3)为了确诊还应进一步做哪些检查?预计结果如何?(4)这种食物中毒后的及时处理措施是什么?问题提出之后,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带着问题去探索和思考,查阅相关资料,从而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在此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把教学重点放在学习过程调控和案例及问题的选择上,把学生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积极引导学生自主解答所提出的问题。整个教学过程紧紧围绕精心设计的问题展开,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的同时,能理论联系实际,开拓视野。

1.3案例讨论与总结

案例教学法能否顺利开展的关键环节是案例讨论,通过各种形式的讨论,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寻求相关信息和事实,最终解决问题。讨论分为课前讨论和课堂讨论两大块,教师积极推荐和鼓励学生相互合作,组建学习(研究)小组,每组8人~10人,围绕所提出的案例和问题查阅文献,进行组内或组间交流,互相启发,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在小组的课前讨论中,要求小组成员畅所欲言,大家集思广益总结相关知识和问题的答案,详细记录小组交流内容。教师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和交流活动中并起引导作用。课堂讨论是学生相互学习的好机会,也是学生总结学习思路,提高学习成效,锻炼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必经之途。课堂讨论由教师统一组织引导,要求各组派出代表陈述本小组的观点和论据,并提出组内未解决的疑难问题进一步讨论,大家认真思考后,各抒己见,踊跃发言。最后,教师总结教学内容重难点,就学生讨论的观点结合案例做有针对性点拨讲解,同时辅以现代生物化学发展的趋势和最新的研究前沿,扩宽学生视野,丰富教学内涵。另外,还可适当开展课外的“专题报告”或建立兴趣小组等多种形式来帮助学生建立更加完善的知识体系。

2教学效果总结与评价

案例教学法是本校生物化学教研室2008年以来一项重要的教学改革,笔者在长期为卫生检验专业学生的授课中,深刻体会到案例教学模式为沉寂枯燥的生物化学教学课堂带来了的生机与活力。为了能全面了解此教学模式改革的效果,对授课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表1)。由表1可见,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案例教学法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等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学生在对案例分析讨论的过程中,不仅锻炼了独立思考、分析和判断问题的能力,而且还培育了他们勤于探索和勇于创新精神。但仍有少数学生对于这种教学改革持怀疑态度,这可能与他们习惯了传统教学方法,对自主学习不适应有关,比如刚开始进行课堂讨论时,那些学习积极性不高的同学可能会指望别的同学发言,自己只当看客。对于这一部分学生需要教师花更多精力去帮助、鼓励他们,从而使他们逐步摆脱传统教学方法的束缚,早日接受新的教学模式。

本文作者:封少龙曹朝晖龙石银胡小波工作单位:南华大学公共卫生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