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进行生物化学教学的体会

时间:2022-03-17 03:14:10

导语:教师进行生物化学教学的体会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教师进行生物化学教学的体会

一、青年教师所具有的优势

1.青年教师大多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

目前,高校的青年教师大多具有较高的学历,从事长时间的科学研究,养成了严谨的科研态度,对于科学问题具有较强的敏感性,如果将这些优势有机地融入教学中,将有助于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培养[1]。例如,在介绍维生素B1(VB1)的发现过程时,首先向学生介绍早在唐代医学家孙思邈就指出,用谷皮熬粥可以防治脚气病,但是具体机制却不清楚,尝试引导学生思考探讨这一机制要如何设计实验方案。然后再讲解荷兰军医ChristianEijkman发现VB1的过程,在讲解中重点指出为了明确糙米和精米对脚气病的影响,ChristianEijkman对研究对象进行了严格的分组,研究对象共分为四组:有三组喂糙米,一组喂精白米,糙米组中还包括了健康对照组,细菌处理组和脚气病组。最后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进行这样的分组,如果是自己设计方案要如何分组以及研究对象分组对最后结果的影响。让学生初步了解科学研究中实验方案设计的严谨性,逐步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能力。另外,通过对这些科学小故事的讲解和剖析,不仅有助于对学生科研兴趣的启蒙和培养,还可以增强教学的趣味性,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质量。

2.青年教师更容易获得学生的认同

青年教师大多都是刚刚走出校门,还没有完全完成从学生到老师的角色转换,保留着大学时期的思维方式,与学生具有很多相似之处,这点虽然是青年教师不成熟的表现,但是这些相似之处容易使学生产生“自己人”效应[2],尤其是学习生物化学时那种“欲哭无泪”的感觉更容易获得学生的共鸣。在此基础上,将自己的学习经验融入教学中,针对难懂的地方,选择学生容易接受的方式进行讲解,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学习物质代谢时,由于代谢途径的复杂性,使得这部分内容难以理解和记忆;并且由于涉及到的化学反应较多,学生在上课时觉得枯燥无味,容易产生厌学的情绪,进一步加大了教学的难度。在讲课过程中,除了对重点反应途径进行反复讲解和强调来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以外,还可以尝试着根据课堂反应适时的与学生分享一些自己的大学记忆和学习体会,比如如何记忆关键酶的名称,如何记忆关键反应物的英文名,如何记忆代谢的途径等等。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果,还可以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增强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感,最终提高教学质量。

3.青年教师往往具有较强的可塑性

缺乏授课经验,教学技巧生疏,这是青年教师普遍存在的不足之处,但是也正是由于缺乏教学经验,没有形成固定的教学模式,才更容易接受新的教学方式和技巧。例如,通过对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basedlearning,PBL)[3]这一教学方法进行研究和学习后,笔者尝试将PBL教学法逐步引入医学生物化学的教学之中。比如在学习脂代谢时,首先播放一组有关左旋肉碱的减肥广告,然后提出几个问题:脂肪的正常功能是什么,什么情况下才需要减肥?左旋肉碱是否能用于减肥,机理是什么?如何安全有效的进行减肥?不当的减肥会导致哪些严重后果,原因是什么?这些问题涵盖了脂代谢一章的所有重点内容,通过让学生自己去寻找答案,讨论并进行总结,极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深了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新教学方法的合理引入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具有显著作用,而青年教师对于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较强,更愿意与学生一起尝试新的教学方式从而有助于教学改革的推动。

二、青年教师普遍存在的不足之处

1.缺乏对教材的整体把握

青年教师虽然都系统学习过生物化学,但是以“学”为目的和以“教”为目的的学习是完全不同的,前者往往是注重掌握各个知识点,缺乏对整本教材相关知识点的联系和把握,注重各个知识点内容的学习,缺乏对知识背后故事的了解。针对这一情况,青年教师要做好充分的备课,除了要吃透教材,充分了解教材各章节的知识点以外,还要注意教材之间的补充。例如,大多医学院校使用的教材都是由査锡良教授主编的《生物化学(第七版)》,在教学准备过程中,笔者发现杨荣武主编的《生物化学原理》提供了大量有趣的科学小故事可以帮助活跃课堂气氛,而David•Lehninger编著的《生物化学原理(第五版)》对化学渗透原理及代谢反应机理的阐述更为透彻,可以推荐给需要的学生以加深他们对教材的理解;另外,T.M.德夫林等编著的《生物化学———基础理论与临床》则提供了大量的与临床相结合的案例以及生动清晰的图片,这些案例有助于青年教师实施案例教学,而生动的图片对于抽象问题的解释可以起到很大的帮助。在备课过程中,认真学习,汲取这些教材中的优势并加以合理整合,将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2.缺乏教学技巧和教学经验

青年教师由于授课经验不足,缺乏相应的教学技巧和对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而教学技巧的掌握和教学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达到的,除了不断学习他人的教学方法以外,还需要青年教师自己及时反思并总结授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4],通过不断总结和改进,最终提高教学质量。首先,在开始授课之前一定要充分理解生物化学的教学目的。教学目的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前提,所有教学技巧和方法的实施都是为教学目的服务的。生物化学的总体教学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学习,在分子水平上认识生物体的化学组成和生命活动中的化学变化规律,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另外由于专业不同,教学培养目标不同以及学生将来从事的工作性质不同,所以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所设置的教学目的就有所不同,在授课过程中的侧重点以及采用的案例也要进行相应的调整。例如,在讲解糖代谢一章时,往往以糖尿病为例向学生介绍糖代谢紊乱的危害,但是针对不同的专业,所讲解的侧重点可以有所不同。对于医学院校临床专业的学生,除了向学生介绍糖尿病的种类及各自特点以外,还可以重点讲解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措施,尤其是新的治疗手段,比如胃绕道手术在治疗2型糖尿病中的应用和进展等。而对于药学类专业的学生而言,他们将来大多从事与药品的研发和销售相关的工作,在讲解糖尿病相关的内容时,可以重点介绍目前临床上常用的降糖药的种类及他们的特点,以及一些新型降糖药品的研发进展等。这样根据不同专业的学生,选择不同的教学案例,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记忆相关内容,还可以逐步培养他们对将来所从事职业的兴趣,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其次,开始授课之前,一定要多听课。老教师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并且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形成了各自特有的风格,通过听课学习,可以快速找到适合自己的教学方式,有助于自己教学风格的培养。另外,要积极参加各类针对青年教师的教学观摩以及教学经验学习的培训活动。通过这种培训学习,可以快速了解到教学过程中可能遇到的突发状况以及解决方法,避免了教学过程中一些潜在冲突的发生。第三,课后积极听取老教师以及学生的建议和意见。高校青年教师在开始上课时往往要经历试讲和督导教师听课的过程,通过认真听取和总结听课教师的意见和建议,改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可以帮助青年教师较快地提高教学质量。另外,通过课后及时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他们的想法和感受,根据学生的反馈,找出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适时调整授课方法和方式,逐步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青年教师虽然缺乏教学技巧,教学经验不足,但也不要因此产生畏惧心理。只要明确自己的教学目的,认真备课,多听课,积极听取其他教师的意见和学生的想法,及时进行分析和总结,就一定能稳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3.容易忽视对学生的素质教育

青年教师在上课初期,往往更注意相关科学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学生的素质教育。而高等教育重视的是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协调发展,教育模式也逐渐由注重知识传授转变为更加重视能力和素质培养[5]。医学院校的学生将来主要从事医疗以及与生命活动相关的科研工作,因此如何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以及医学伦理观,就显得尤为重要[6]。青年教师本身刚刚步入社会工作,如何对学生的医学伦理观进行有效的引导,笔者认为要充分利用自己在科学研究过程中的实际经历影响学生。例如,高校青年教师大多都有过在实验室利用实验动物从事科研活动的经历,在讲解基因工程中转基因动物的相关内容时,可以向学生强调在实验过程中禁止虐待动物的行为,并且进行科研活动时对动物的伤害要争取降到最低,从而引导学生对生命的尊重。另一方面也可以在备课时广泛收集材料,通过实际的临床病例来引起学生的重视,不断向他们强调医学伦理和社会伦理的基本守则,那就是尊重生命。青年教师作为高校教学的新生力量,有着本身特有的优势和不足之处,合理发挥现有的优势,认真对待积极弥补不足之处,将有助于青年教师的健康成长以及教学质量的提高。

作者:林海燕尹业袁栎王宁王倩德伟单位:南京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