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化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时间:2022-12-12 09:40:44

导语:分析化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分析化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1分析化学教学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

分析化学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适应中医药产业发展的专业人才,实现高等教育服务于社会公众健康事业的目的。目前上海中医药大学分析化学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两方面的障碍。1.1课程内容较多但有些陈旧,不能满足实际需要。目前上海中医药大学中药学及药学专业学生所选用的分析化学教材为人民卫生出版社的分析化学第二版,其分为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两个部分,共28个章节,课程内容较多。化学分析部分的主要内容为定量分析,其包括重量法、酸碱滴定、配位滴定、氧化还原滴定和沉淀滴定。仪器分析主要内容为利用先进的仪器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虽然经典的化学分析部分在整个分析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但不可否认,随着科学技术的更新换代,传统化学分析的应用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复杂体系的分离分析工作更要依靠先进的仪器检测来完成。无论是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食品药品检测还是各大医院的检验检疫,仪器分析都具有相当大的优势。尤其是分光光度计、液相色谱、气相色谱、气液质谱联用更是现代分析技术的主流。不难看出,仪器分析在整个分析化学教学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教材选用一般都是成熟、经典的内容,但由于专业自身的特点,分析技术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快速发展,这就使得理论教材的内容有时很难跟上实际应用的需求。例如仪器分析教材中第四章节介绍了荧光分析方法,但是近年来出现了免疫荧光等一系列新型的检测方法。因此如何使教学内容与现代分析技术的快速发展相挂钩,如何让理论学习与实际运用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做到“医教相融”是分析化学专业课程教学中所面临的问题之一。1.2教学形式相对单一,学生学习积极性不足。分析化学作为一门基础的专业课程,其知识点抽象,概念性过强,一直存在“难教难学”的特点。目前分析化学理论课教学主要采用传统讲授式教学方法,教师是课堂的主体,学生以被动接受为主。这种讲授式教学方式,使教学内容显得枯燥乏味,且学生容易产生依赖心理,学习的主动性相对较低,其学习的动力就是最终通过考试[5]。因此,大部分学生以套公式、背定理来解题,虽然可以应付考试顺利过关,但考后很快就忘掉。这种传统授课方式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其学习的潜能。分析化学实验课内容的设置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实验原理的介绍、教师对实验内容的演示及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大部分学生对实验内容并不会进行预习,在进入实验室后,就按照老师给的步骤,按部就班地完成实验,结合书本及PPT上的内容完成实验报告。这种授课模式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非常有限,遇到实际问题时不善于思考如何解决。这种人才培养的方式与现代社会的要求相差甚远。

2教与医融通教学理念在分析化学教学中的可行性及具体实施

2.1教学内容上实现医教融通。前面提到,分析技术及仪器快速发展,但是我们的专业课教材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每年随之改版。如何在现有教材的基础上,让课堂教学与社会发展需要相吻合,做到“教学”与“医”的融合,这就要求我们专业教师首先在教学内容上进行优化和改革。目前专业教师多毕业于普通高校,毕业后直接进入教育系统,缺乏相应的生产实践经验,因此也很难对教材中的内容进行实质性的优化和改革,已有的课程项目改革也多局限于教学形式上的一些改进。虽然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越来越得到重视,但是理论上教与医的融通一直未落到实处。上海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在全院开展医教融通为指导思想的教学改革,院院合作是其重要的具体实现形式之一[5]。以此为契机和平台,在学院与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质量监管部门及当地制药企业相合作的基础上,鼓励青年教师走出去,深入到生产实践中,了解及熟悉常用的各种检测指标,检测标准及检测方法等。通过实践及培训,对现有的教学内容进行修改,是弥补教材重要内容缺失的一种措施。同时鼓励青年教师参与临床继续教育项目,将临床案例引入教学,使教学内容多样化的同时实现医教融通[5]。在生产实践的基础上,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设计医教融通的结合点。这些知识融通点的引入,不仅打破了“教”“学”与“医”间的瓶颈,同时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改善了分析化学在学生心目中枯燥乏味的印象,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2.2教学思路上实现医教融通。除了增加青年教师的生产实践经验外,还应打破教师固有的教学思维,活跃教学思路。在医教融通的理念下,成立了青年教师研习社。青年研习社是由不同专业背景的教师组成的群体,定期举行学习活动,包括主题式教学经验分享、自主读书会、教材研讨、教学观摩与研讨等,紧密联系行业热点问题[5]。研习社是青年教师相互之间交流及学习的重要平台,其打破了原有课程间的孤立,使青年教师之间可以进行跨学科的研讨,拓宽了教学思路。如有毒有害物质的检测与该类物质的药理作用密切相关,这就与药理学紧密联系;原料药及辅料的质量分析与药剂学密切相关,因此教师必须具有更宽的知识背景,突破课程壁垒,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素养,实现跨学科内容的创新和融合,促进医教融通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整体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逐步形成中医思维。2.3教学目的上实现医教融通。在医教融通的思想指导下,明确认识到分析化学教学目标不仅仅是专业知识上的讲授,更是科学态度及科学作风的培养。上海中医药大学药学及中药学专业的学生将来很有可能从事医疗相关工作,只有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和严谨的科学态度才能胜任未来的工作,保障人民群众的用药安全。因此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应对学生做出严格规范。例如理论课上要求学生准时到课堂,培养其严格的时间观念。实验课上及时记录原始数据,不能随意篡改数据及原始记录,实验过程中保持台面的整洁,不随意乱拿实验器具,培养学生严谨踏实的科学作风。分析化学实验中的试剂处理必须严格按照要求进行,不能随意将试剂倒入下水槽,应按照要求倒入指定的废液桶或者进行回收,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及应有的责任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把培养优秀的中医药人才作为最终的教学目标,而不仅仅是简单专业知识的传授,真正做到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与“医”相结合相融通。2.4教学形式上实现医教融通。传统的讲授式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中占主导地位,学生多为被动接受。医教融通教学模式下,由于授课内容上融入了“医”的内容,在教学形式上可以更好地运用案例式教学,问题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将枯燥复杂的教学变的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及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在实验教学中,将原有的纯实验室教学与基地实践教学相结合。借助学院现有的“院院合作”等平台,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鼓励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园,深入到生活生产中,真正做到“学”与“医”的融通。切实提高学生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

3医教融通为特征的分析化学教学的实施情况与成果评估

3.1教学效果的评估。单纯从理论课的考试成绩来看,医教融通为特征的分析化学教学在分数上并没有显著性的优势,其与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分伯仲。这个结果提示我们,在现有的考核体系下,医教融通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不分上下。但是医教融通的教学效果不能简单通过期末考试成绩来评价,应该结合多种方式进行全方位的考核。医教融通教学不仅仅提升了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还涉及了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创新能力,以及之后走上工作岗位后的胜任能力等,所以应该从多因素全方位的角度来考察。同时评价的主体也不应局限于专业教师,家长、学生本人都可以作为评价主体。这个结果提示我们,虽然医教融通为特征的分析化学教学在提高学生期末成绩方面没有明显优势,但我们不能因这一项考核指标而否定其教学成果。3.2学习积极性及自主性评价。我们以问卷形式对医教融通为特征的分析化学教学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98%的学生乐于接受该模式,94%的学生认为有必要其他专业课也进行医教融通的教学改革。学生普遍认为,在医教融通教学模式下,学习兴趣得到提高。①93%的学生认为,医教融通教学中引入的案例能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其学习积极性,有助于学习和理解某些抽象及理论性强的知识点。②由于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引入了“医”的理念,使学生的学习目的更加明确,不再是仅仅为了应付考试而学习。88%的学生提高了对分析化学重要性的认识,激发了学习的内在动力,尤其是自主探索的学习。3.3学生情感素养的评估。医教融通为特征的分析化学教学模式无论在理论课还是实验课教学上都很好地解决了“教学”与“医”脱节的问题,实现了“全员育人”的教学目标。在传统的教学课堂中,基本上由教师在唱独角戏,无论是“教”还是“学”的过程,都很少有机会直接参与到生产实践中去,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调查显示,86%的学生认为在医教融通的教学模式下除更好地学习了分析化学专业知识外,更培养了其责任心及使命感。医教融通使“教学”的过程与“医”紧密相连,更加稳固了“教—学—医”三者间的关系,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研以致用”,为提高学生的职业胜任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夯实了基础。

4结语

医教融通是响应国家培养高层次中医药人才、满足社会发展需要而产生的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中取得了良好效果。该教学模式紧密围绕“医”的融入与渗透,对原有的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优化,真正做到了“教学”与“医”的融通,将专业知识用于生产生活,让高等教育更好地服务社会。医教融通目前仍处于尝试阶段,尚存在一定不足,有待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人才发展“十三五”规划(国中医药人教发〔2016〕39号)[R].2016.

[2]段琼.高职院校分析化学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成功:教育,2012(22):86-87.

[3]王艳丽.高职院校分析化学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才智,2013(24):65-66.

[4]朱靓贤,沈岚,夏瑜桢,等.以医教融通为特征的教学研究组形式的创新与实践[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7,25(23):10-23.

[5]胡锴,龚海燕,崔永霞,等.医学院校分析化学教学方法探析[J].科技创新导报,2016(7):148-151.

作者:张莉 王新宏 安睿 尤丽莎 单位:上海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