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会”在中学化学教学的作用
时间:2022-04-14 10:49:39
导语:“四会”在中学化学教学的作用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基于初中化学学习具有启蒙性、基础性的特点,通过具体实践探索、经验总结,提出初中化学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会听、会学、会思、会考的策略,并结合具体事例加以阐述。
关键词:“四会”;初中;化学教学
初中是学生叩开化学殿堂大门的重要阶段。首次走进化学的世界,学生除了好奇、欣喜、求知欲,同时也感到迷茫、无从下手。倘若不能对学生的化学学习给予充分的引导、指导,必然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从而打击积极性,降低学习信心,最终导致化学学习失败。因此,教师如何帮助学生学会正确的学习方法、有效进行化学学习,直接影响到化学教学的成效。笔者就此问题进行了多年的探索与实践,总结出“四会”(即“会听、会学、会思、会考”)策略。实践表明,该策略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1会听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提高学生课堂听课效率无疑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如何最大限度提高学生听课效率,则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如何听课。会听指学生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学会自主提炼知识点,听懂听会。
1.1激发学习兴趣,引导主动探究
布鲁纳认为,新知识的获得是一种积极主动建构的过程。[1]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一个积极的探究者,教师的作用是要创造一种学生能够独立探究的情境,而不是提供现成的知识。因此,教师在充分展示自己的教学技能的同时要关注学生,结合学生实际,让学生乐于听课、专心听课,积极主动地去探究。以《溶液》为例,该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联系,教师通过课堂实验、探究、讨论、课外实验等来激发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通过对溶解度曲线内容的探究,学习数据处理的方法,了解不同数据处理方法的作用,体验得出数据的过程,体会数据处理的意义;及时通过中考题的实战演练,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再如,在《铁的生锈》教学中,我先让学生回家观察家里的铁制品,哪些生锈、哪些不生锈,向父母咨询防止铁制品生锈的方法,尝试分析铁生锈的原因。课堂上组织同学交流、讨论各自的想法,并引导他们设计实验方案加以探究。这样,学生经历了生活现象、假设、实验设计、检验等探究的过程,既提高学习兴趣,又增强了对知识的理解,同时提高探究的意识和能力。
1.2明确教学导向,梳理知识要点
以初中化学新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溶液》为例,该内容涉及化学计算,对学生而言具有一定的难度。如何针对学生的学习困难,提高听课效率?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发现:将中考真题贯穿于课堂教学,可以提高课堂效率,有效降低学习难度,提高学生听课效率。在教学过程中,将新课程目标与中考导向相结合,按题型进行分类,对考点进行梳理,主要分成:溶液的形成、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及溶解度曲线、溶液质量分数计算、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通过教学,让学生清楚该单元在中考中的重要程度(占6-10分)、题型(主要是选择题、填空题、实验题和计算题)和考试热点(溶液的定义及其判断,溶解度曲线的应用,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对知识点进行梳理,有利于教师进一步明确课标,准确把握中考考点,突破教学难点,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分类,建构知识框架,提高听课效率。
2会学
会学指学生要掌握化学学科的基本学习方法,学以致用,为自主学习打下基础。真正的学习是意义学习,即学习者的身心都参与进学习,是由学习者内心生出的欲望。[2]因此,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转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的观念,鼓励学生学习,增强学习驱动力。其次,老师还要教会学生“如何学”。不同的内容会有不同的学习方法,教师帮助学生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例如,《物质构成的奥秘》单元中化学基本概念较多,涉及分子、原子、离子、元素、化学式、化合价、相对原子质量和有关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等。其中原子的构成、离子的形成、核外电子排布观念等内容比较抽象,学生没有相关的直接经验,而感性知识认识还不充分,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在教学中,笔者引导学生学会从认识宏观物质进入对微观粒子的探究。通过用橡皮泥捏造各种粒子模型,使分子、原子的概念能够变得直观;通过学生分组扮演分子的破裂和原子的重新组合,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通过班级排座位来形象比喻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通过自编自唱顺口溜口诀熟记常见元素的化合价等方法,化难为易。通过这样生动形象的学习方法,学习效率会逐渐提高。此外,引导学生学会“怎样用”所学的知识。例如,在学习《水的净化》之后,学生已经了解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净水方法,通过比较各种方法的优缺点,知道“过滤”是操作简单且净水效果较好的方法。引导学生如何运用“过滤”的原理、选择生活中哪些常见的材料制作简易的净水装置?学生通过思考、尝试,利用空塑料瓶、单孔塞、导管、吸附材料(活性炭或木炭)、过滤材料(棉花、纱布、石英沙、小卵石等)作为原材料,自制“净水器”。在此过程中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解决实际问题,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增强问题解决能力。
3会思
学是目的,思是关键。化学教育中应当注重提高学生独立科学思考的能力,进而逐步建构科学知识、培养科学思维、发展科学情意。会思是指学生要在化学学习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首先,教师必须把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放在教学的核心,摒弃“死教书,教死书”的陈旧观念。其次,注意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启发积极思维。例如将学生“意想不到”的错误设计在课堂习题中,学生在练习中由于受思维定势作用,习惯性采用原来的知识和方法对新问题进行“想当然”的分析和解答,从而导致错误,这一过程中容易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学生在发现错误的过程中,积极思考,纠正错误。第三,引导学生既要理解知识,更要理解知识的过程。多思考为什么、为什么这样、怎么得来的、跟其它知识有什么联系,对这些问题的思考促使学生积极思维活动,迸溅出智慧火花,真正实现知识的意义建构。第四,充分发挥学科特征,训练学生思考的方法。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具有很强的探究性,充分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在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和评价、表达与交流中学会思考。例如《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教学,鼓励学生参与各项探究活动,仔细观察蜡烛点燃前、点燃时和熄灭后三个阶段,准确描述现象、主动交流实验结果。尤其就如下几个方面进行观察与思考:(1)物质的性质,如石蜡的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熔点等物理性质,石蜡能否燃烧、燃烧产物能否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等化学性质;(2)物质的变化,如受热以后状态的改变;(3)物质的变化过程及其现象。第五,注意培养学生学会自我反思。学习反思是学生对自身学习活动进行自我省察、思考,以便及时弥补、纠正、调控,从而更有效地进行学习。它属于元认知的概念范畴。元认知就是人们关于自身认知过程、结果或与它们有关的一切事物认知。反思性学习不仅仅是对学习一般性的回顾或重复,而是深究学习活动中所涉及的知识、方法、思路、策略等。通过反思可以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掌握。例如,在次作业之后,笔者要求学生逐一检查自己作业中做得好与不好之处,对于优点及时总结,形成方法;对于错误,要分析出错的原因、正确的解法以及避免再次犯错的策略。在每章书学习之后,要求学生写本章学习小结,通过绘制知识概念图等方式对本章知识进行整理、联系。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将对自己过去的学习进行系统地检查与思考,查漏补缺,进行自我矫正,提高学习效果。
4会考
会考是指学生在牢固掌握化学知识的同时会灵活运用,举一反三,从容应对各种考试。要让学生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教师要注意帮助学生加强如下几个方面:首先,要具备扎实的“双基”。例如:化学用语准确;化学方程式书写规范(注意配平、沉淀气体符号、反应条件和化学式书写正确);物质的基本知识归纳、记忆(俗名、颜色、性质等);实验现象描述完整、准确等。在此基础上要充分了解考查的重点知识、主干知识、基本技能、学科方法及相关化学科学素养。其次,掌握不同题型的解题技巧。例如:(1)推断题,知道一般的顺推或逆推的方法和思路,快速找到解题的突破口,注意审题、按要求答题;(2)科学探究题,挖掘题目中的隐性和显性条件,与已知实验对比、联系,进一步处理信息;(3)计算题,清楚计算题解题方法及步骤,解答过程完整规范(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设未知量质量为x,列出对应物质的质量关系及比例式,计算带单位,准确计算按题目要求保留小数,最后一定要写答)。第三,掌握答题的技巧。时间分配合理,选择题解题快且准,非选择题需提高审题能力和处理题干信息能力,简答题切中要点,化学用语书写要规范,计算过程完整,字迹工整。因此,需要充分了解中考题型和重点。第四,注意心理调适。进入考场,学会自我暗示,暗示自己“我能行”、“我一定能成功”、“我一定能考出好成绩”等。看到试卷,调整心态,“人易我易我要不大意,人难我难我要不畏难”。看到熟悉情境的题和所谓的“简单题”,不得意,不马虎草率,仔细读题,看是否有陷阱,尽可能拿满分。看到陌生情境的题和所谓的“难题”,不畏惧,不轻言放弃,回顾熟悉的知识,铺设一定阶梯,有分分必争的意识,要尽可能多拿分。
作者:袁东梅 单位:南京秦淮外国语学校
参考文献
[1]李晓丽.布鲁纳学习理论及其对教学工作的启示[J].教育探索,2015(11):5-8.
[2]王大顺.学习理论的发展及其对教学的影响[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26(11):21-23.
- 上一篇:化学教学中培养形象思维能力的策略
- 下一篇:化学教学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