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教学环境教育课程

时间:2022-04-19 04:56:00

导语:初中化学教学环境教育课程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初中化学教学环境教育课程

在中学教学中开展环境教育,是我国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还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由于中学化学教材的内容与环境教育的结合点多,相容性大,联系直接,所以在目前尚未专门开设环境教育课程的情况下,化学教师应该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条件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在中学化学学科课程标准中也指出:关注人类面临的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和决策能力。基于这一要求,中学化学教学过程中应努力使环保教育渗透其中,让化学教学与环保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

一、结合教材内容的渗透点进行环保教育

中学化学教材中,在进行新课程改革后涉及环保知识的内容增加不少,怎样才能把这些内容的教学与环境保护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就应做到适时、适当。如化学必修一(人教版)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第三节“硫和氮的化合物”中关于环境教育的渗透点有:①大气污染物的来源及危害,造成空气污染的原因分析;②SO2对大气的污染、空气中S02的来源及相关工业废气的脱硫处理;③设想除去工业废气中SO2的方法,比较优缺点,写出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④测定本地区雨水的pH值,分析本地区酸雨产生的原因,提出减轻酸雨危害的建议;⑤上网查询我国酸雨的分布、影响、危害和采取的防治措施,了解我国酸雨的现状;⑥设计实验,使NO2尽可能多地被水吸收;怎样利用氮氧化物制得有用的化工产品;⑦根据SO2、NO、NO2的利用和对大气的污染,开展如何评价SO2、NO、NO2的讨论;⑧调查本地区的部分大型企业,了解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污染物及处理措施。

二、结合化学实验进行环保教育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实验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观察到用语言难以表达清楚的清晰的实验现象,增强直观的感性认识,而且能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中学阶段必需做的化学实验中有毒的占一多半,而大多数学校并没有相应的废水处理装置,所以教师(或者教师与学生一起)应该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对部分实验从技术、方法、仪器等方面进行重新设计,力求用最少的实验药品获得最佳的实验效果,最大限度地减少废弃物,例如,中学微型化学实验,就是在微型化的条件下对实验进行重新设计与探索,达到以尽可能少的药品来获取尽可能多的、最为有效化学信息的目标,是一种对常规化学实验的创新性变革。例如,选修四第二章第一节“化学反应速率”部分,课本上用不同浓度的FeCl3溶液与KSCN溶液反应呈现出的颜色深浅来在说明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这是一个典型的试管实验,现象也很明显。在实际操作时,笔者选用九孔点滴板代替试管,不仅利于现象的对比,还大大减少了试剂的用量,在不知不觉中就让学生认识到环境保护就在身边,培养学生“从我做起”的环保意识,促使学生协调发展。

三、在课外活动中进行环保教育

新研究成果,了解新闻热点,并通过一些重大的污染环境的事故进行讨论。除此以外还可以通过办专栏、办展览、专题广播、绿色化学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多种途径扩大环保教育的影响,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环境与发展的关系,认识到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进一步了解国家和地方的环保法规和政策,认识到破坏环境是一种不道德行为,是一种违法行为。

其次,教师可以利用周边地区的化工产业结构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和社会调查活动,如参观造纸厂、水泥厂、化工厂、电池厂,调查周边的水环境、空气质量等等,使学生了解周围的生存环境和环境质量以及污染的原因及对策。这样在进行环境保护教育的同时,还能增强和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当然,教师要能很好地结合本地实际情况,指导学生确立合理的课题并开展调查研究。例如,组织学生对雨水、江水和工厂废水、民用废水的PH值测定并进行比较;搜集资料了解空气质量是怎样评估的,API值与空气质量级别的对应关系,什么是TSP。通过这样一些课外活动,让学生活动在环保第一线,把平时所学的化学知识用到实处,亲身参与环保活动,真真切切体会到环保任务的艰巨性,有利于学生把被动地培养环保意识转为自觉主动培养自身的环保意识。综上所述,环境教育,从每个人做起,使每一位社会成员都树立起强烈的环境意识,人人爱护环境、保护环境、防止环境污染,才能创建一个美好的生活环境,才能拥有一个充满生机的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