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化学教学阅读培养

时间:2022-04-22 10:58:00

导语:浅谈化学教学阅读培养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浅谈化学教学阅读培养

摘要:阅读是人们获取知识、技能、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途径。良好的阅读习惯、高效的阅读方法,能使学生终生受益,阅读时要重视文字叙述,但更要重视表格、插图;要重视普遍性,但更要重视特殊性;要重视结果,但更要重视过程。

关键词:阅读障碍阅读能力

阅读是人们获取知识、技能、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途径。良好的阅读习惯、高效的阅读方法,能使学生终生受益。但是,我们在日常教学中往往忽视了化学阅读能力的培养,久而久之,会构成学生的阅读障碍。究其原因,本人认为存在以下几点:

1、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是造成阅读障碍的前提因素。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在日常的阅读实践中逐滴积累而成的,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应有目的、有意识地指导学生进行阅读。长期以来,我们一直认为阅读是文科的专利,错误地将阅读拒之化学课堂教学的门外,或者只是肤浅地让学生花个几分钟时间了解一下化学史或章节中出现的表格,而忽视了阅读在化学课堂教学中的作用,过分地注重帮学生将所有的知识“理解深、理解透”,然后“讲深、讲透”,讲得“清清楚楚”,“脉络分明”,试想在课堂上已经搞得清清楚楚的学生,还会在课后去阅读教科书吗?学生的自主阅读行为,就在这种不知不觉地教的活动中被慢慢地剥夺了,学生的阅读能力被慢慢地钝化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被慢慢地挫伤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就这样慢慢地失去了。就这一点,本人认为很多学生畏惧做信息题就跟他们读不懂信息题里所表达的意思有很大的联系。

2、化学语言的高度抽象性与模糊性致使学生容易形成阅读障碍。这一情况在高一阶段表现得特别突出。在初中,学生接触到的物质都是形象的,具体可现的,而一到高中,他们原来固有的思维就要发生质的飞跃,一下子由形象思维过度到抽象思维,连转圜的余地都没有。例如高一化学一开始就触及抽象程度较高的化学语言——氧化还原反应、物质的量、元素周期律等,由于学生还来不及适应这种变化,因此,学生感到高中化学很难学,一开始就产生了畏难心理,使学好化学的信心受挫,进而产生阅读障碍。

3、教材内容的描写过于简单与化学事实的过于庞杂、化学概念内涵的过于隐蔽使学生混沌、困惑。不少学生反映“看看书,很简单,做做题,很困难”。确实,教材在编写上是考虑到学生的可接受性,力求简单、通俗、易懂。但所例举的化学事实有限、分散且例外的情况较多。例如,在电解原理中详细地介绍了电解氯化铜溶液,从中学生得出离子的氧化性、还原性的大小顺序,但是书本上很快就介绍了铜的电解精炼和电镀铜,就涉及到了活性电极的原理,所以教师在分析电解原理的时候,必须补充活性电极等内容,而这些又是书本上没有提到的,这样就容易使学生产生看书无用的想法,久而久之,阅读就变得越来越少,越来越不受重视。

根据以上原因,本人认为应在日常的化学教学中加强阅读能力的培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培养兴趣,乐于阅读

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动力。化学课本肯定没有小说、连环画那么轻松有趣,致使一部分学生认为课本枯燥、味如嚼蜡,越学越糊涂,从而产生畏惧、厌烦情绪,根据学生出现的这些问题,本人在课堂教学中充分注重阅读兴趣的培养,可以充分利用书本上的“资料”,也可以自己从找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例如,在布置学生阅读《氯气》一节时,可先给学生讲一讲下面的史实:1915年4月22日,德国军队在比利时战场第一次大规模使用化学武器——氯气,导致英法联军1.5万人中毒,5000人死亡,有了这样的描述,学生阅读的兴趣一下子就上来了。

二、夯实基础,传授读艺

阅读时要重视文字叙述,但更要重视表格、插图;要重视普遍性,但更要重视特殊性;要重视结果,但更要重视过程;阅读方法大致有精读、泛读、快速阅读、细读等几种。这些方法在学习化学过程中均会用到,需要给予学生一定的指导。

(1)精读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化学用语-——夯实基础。化学概念的形成和掌握,直接关系到学生“双基”的掌握与能力的培养。概念是客观事物及其本质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它具有逻辑性、概念性、抽象性等特点。阅读化学概念时,主要抓关键词,引导学生剖析词义,最终要达到“读到字缝里去”的境界。例如在燃烧热和中和热这一节中,我让学生认真阅读“在101KPa时,1mol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放出的能量,叫做该物质的燃烧热。”“在稀溶液中,酸和碱发生中和反应而生成1molH2O这时的反应热叫做中和热。”学生在学了热化学方程式以后再接触到这些内容,基本上能够自己理解这两块内容。

(2)泛读化学“资料”、“阅读”、“讨论”-——拓展视野。在化学教材中,设置了很多了“资料”、“阅读”、“讨论”,这些内容从考试上来说一般是不作要求的,所以很多老师一般都一笔带过,或者让有兴趣的同学自己阅读,当然老师不重视,学生也就不了了之。但是本人认为,多阅读这些内容,对于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很大的作用。

(3)细读图表数据、分子结构、探究过程-——捕获信息。化学课本中的表格十分重要,它给我们提供了大量的数据、材料,而这些数据、材料往往是说明化学概念、原理的重要依据。化学课本中的插图则由于简单明了,突出重点,比起实物来往往更能使人一目了然,从而更能使人容易理解所学的化学知识。所以,在课堂教学中,一定必须指导学生认真仔细地阅读课本中的各种表格、插图,学会从中捕获信息。例如在学习烷烃的物理性质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充分阅读“表5-1几种烷烃的物理性质”和“表5-2正丁烷和异丁烷的某些物理性质”,学生在仔细阅读之后,就能得出烷烃随着碳原子数的增加,在常温时状态、熔点、沸点、相对密度等方面的递变规律,还能得出当碳原子数相同的时候如何来比较熔沸点。而让学生自己从表格中得出结论,不仅印象深刻而且又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

三、培育阅读心理,形成阅读习惯

为了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精心设计是必要的。主要有:

(1)带着问题阅读的习惯。这些问题可以是老师提出的,也可以是学生自己提出的,带着问题阅读可以提高阅读的针对性,从而提高阅读的实效,而且因为问题的存在学生就会思考,实践证明,没有思考的阅读是没有任何效果的。只有一边阅读,一边联系地思考,才能弄清所读的内容。

(2)读写结合的习惯。俗话说:拳不离手,曲不离口,作为学习的两种重要手段,读、写一定要有机结合。例如在阅读化学现象的时候,加以书写化学方程式,对学生基础知识的巩固肯定很起到很大的作用。

(3)读解结合的习惯。解题,是了解学生掌握知识、技巧能力的好方法。经常有学生反映听老师讲例题时觉得很清楚,可一到自己做题便又觉得无从下手,如果学生有读、解结合的习惯,这个问题便不复存在。读解结合可以是读例题与解题相结合,读笔记与解题相结合等等,通过读例题、读笔记可以给学生提供多次的复习机会,。

四、在阅读能力的培养中应注意的方面:

(1)做出简要的标记或笔记

对重要的概念、论述以及关键的字、词、句等,要学生以勾、画、圈、点等方式做出必要的标记,或者写出简要的读书笔记,以加深理解和记忆。

(2)控制阅读的时间和节奏

对每节课中阅读所用的时间,一般安排为老师阅读时间的1.5~2倍。在课堂上根据学生阅读情况,特别是后进学生的阅读速度随机进行调整。

(3)阅读中注重思考

阅读的过程也是一个思维的过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所以阅读的时间中应包括学生思考的时间。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自学能力显得越来越重要,而阅读能力的培养与自学能力的形成、提高,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在平时的阅读训练中,既要重视阅读习惯、阅读技巧的培养,也要重视阅读效果的反馈,要使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如可布置一些章节小结的作业,这样学生必须认真阅读课本,并对教材内容进行再加工、整理,以求事半功倍的效果。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意自见。坚持不懈的阅读能力培养将使学生从“学会”转变为“会学”。

参考文献:

1、曹洪昌《化学教学艺术与研究》

2、路海东《学校教育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