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课展开探究式教学探讨
时间:2022-04-22 10:57:00
导语:化学课展开探究式教学探讨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伴随着中学化学教学的改革,探究式教学逐渐成为中学化学教学改革的热点。本文就化学教学开展探究式教学的必要性,探究式教学的类型、构成要素、模式以及探究式教学对教师的要求进行探讨。
关键词:化学教学改革探究式教学教师要求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科学探究指的是科学家用以研究自然界并基于此种研究获得的证据提出种种解释的多种不同途径。科学探究也指的是学生用以获得知识、领悟科学的思想观念、领悟科学家们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以探究为本的教育旨在帮助学生学习科学知识、掌握科学方法以及真正理解科学的本质。
中学化学实施探究式教学的原因及作用
化学学习是学习者以获得一定的化学科学经验为核心目的和基本内容的学习活动和过程。这种化学科学经验包括认识经验、动作经验和情感经验。其中认识经验及包括了解具体的科学事实、基本的科学概念和科学原理,还包括建立核心的科学观念和发展对科学事实和概念的理解力;动作经验及包括外显的操作经验,还包括内隐的心智活动经验,既包括试验操作技能、计算技能、符号用语使用技能等基本动作经验,还包括进行有效的科学探究活动和科学学习所需要的过程技能、方法和策略经验;情感经验既包括形成对科学的热爱情感、对科学学习的积极态度,还要包括逐渐建立对科学的本质、对科学与技术和社会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的正确的、辩证的认识,树立对社会和环境负责任的态度。
按照传统的观念,课程实施是知识的传递过程,由此形成的以教师和教科书为中心的课程实施模式,就决定了学生被动的学习地位。且传统的化学课程与教学是紧紧围绕事实展开进行的,这种课程注重对具体事实的学习,教学集中于师生双方对具体事实性知识的孤立传授和孤立记忆,而孤立的事实性知识往往价值有限,这种课程与教学的设计方式使教师在教学中不得不去覆盖课本及教学大纲中大量的学科知识内容,势必大大减少提供给学生用来解决问题和进行高水平思维的时间,也必然助长“填鸭式”和“接收式”的学习方式,无法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和培养学生的深层理解力。显然,这种教学模式既不能使学生成功的获得上述化学科学经验,也不利于学生其他方面的发展。
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指出,化学课程的目标包括三个纬度: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态度情感价值观目标,最终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要实现新课程标准制定的目标,必须通过改变教学的策略和方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来实现。《化学课程标准》将科学探究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它指出: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和解决化学问题的重要实践活动。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激发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增进对科学的情感,理解科学的本质,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初步形成科学探究的能力。为了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要变注重学习结果为注重学习过程,变学生被动地听讲为动手、动脑的主动参与活动,变学生的接受式学习为探究式学习。广泛地应用探究教学、问题解决、情景教学、开放教学、合作教学、实践教学等行之有效的模式,才能真正保证学生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也才能保证新的《化学课程标准》的贯彻实施。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引导学生在质疑、调查、实验、收集、分析和解读数据,推理、判断和反思等探究活动中,既能理解、掌握和应用知识,又发展了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和合作的能力,特别是培养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倡导探究性教学,还将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富个性化,对情感的体验、科学态度的养成、正确价值观的确立,也将会大有裨益。
?探究式教学的类型
在学校环境下的化学学科的探究式教学可以有非常丰富的类型。如:
(1)探究的任务和问题的性质分有:认识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的探究性学习,认识物质组成与结构的探究性学习,认识化学反应规律和原理的探究性学习,以及应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探究性学习等。
(2)按探究环节的多少分:有比较完整的探究和局部的探究。
(3)按探究的自主和开放程度分:有自主探究性学习和指导探究性学习,教师的讲授、启发、指导、演示等都可以根据需要融合其中。
(4)按探究所依托的经验类型分:由概念理论型探究、元素化和物型探究、方法策略技能型探究以及综合性探究。
(5)按探究活动的形式、途径和方法分:有试验探究、调查探究、讨论探究。
(6)按探究开展的教学时间和空间分:有课内探究、课外探究及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探究;单课时的探究、连堂课的探究及单元的探究等。
(7)按学生进行探究的组织形式分:有学生个体探究与小组合作探究等。
?探究式教学的构成要素
探究式教学一般有五个基本的构成要素:
(1)提出问题:学生围绕科学性问题展开探究活动;
(2)收集证据:学生获取可以帮助他们解释和评价科学性问题的证据。创设可探讨的情景或环境;
(3)形成解释:学习者要根据事实证据形成解释,对科学性问题做出回答;
(4)评价结果:学习者通过比较其他可能的解释,来评价他们自己的解释;
(5)交流发表:学习者要交流和论证他们所提出的解释。
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探究环节可多可少,不能机械地照搬。
探究式教学的模式
探究式教学以探究问题为载体,它根据《化学课程标准》或教师设立的问题为教学的出发点,引导学生科学探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完成对问题的探究和寻找处理方法。目前存在的教学组织模式有:
模式一:“问题模式”
(1)(课外)教师设置有关问题,学生分组查阅收集相关资料。(2)(上课)学生分组汇报收集材料、处理问题的情况。(3)师生讨论分析处理问题的可行方案。(4)对知识的整合,构建学生自己的知识网络。
模式二:“自学模式”
(1)(上课)学生阅读教科书相关内容。(2)学生在课堂上做针对性练习,并随即提出有关问题。
(3)师生或生生讨论分析问题前因后果。(4)在教师指导下归纳总结,完成教学目的。
模式三:“论文模式”
(1)(课外)教师根据教学需要布置专题论文,学生分组或个别完成。(2)(上课)学生阐述并论证自己的论文。(3)教师根据学生的论文提出自己的置疑。(4)师生共同分析论文的可行性,完成教学要求。等等,(其中包含必要的实验证实)都力图体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理念,其教学过程不仅仅局限于课堂的45分钟,其思路包含6个基本步骤:提出问题;收集相关材料;提出假想;验证和推论;发现规律,得出结论和综合应用。这里要注意的是,不管哪一种探究式教学模式,教师的地位和作用不是削弱,而是更加重要和关键,对教师的要求也更高。可以允许出现不同的探究式教学模式,要因地制宜,实事求是,不可能千篇一律,生搬硬套,探究式教学才有真正意义。
探究式教学对教师的要求
开展探究性教学,课堂是探究性学习的主阵地。探究性学习贯穿于全书的各个章节和设置的各个栏目之中,因此在教学过程的组织和实施中,应该时时不忘探究,但首先要把教材规定的探究活动做好。要做到这些,关键在于教师。教师要适应探究式教学,应注意以下三方面:
2.1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观,确立适应探究式教学的新理念
传统的教学观,以学生掌握已有经验为主,只注重学习结果,不重视科学探究方法的培养,不重视构建知识的过程,实验设计多为验证性实验,缺少研究性实验,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技能。探究式教学理念,注重以人为本,科学探究,实践创新,持续发展;注重对科学探究方法的培养,注重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与传统观念比较,更注重方法与过程,更突出实践与创新。
2.2改变传统的“教师中心”观,确立新型“学生中心”观
传统的化学教学,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是课堂教学中心,学生以教师传授的知识为主,被动构建与教师相同的知识网络。探究式教学,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让学生有多种机会在不同的情境下去应用他们所学的知识,根据自身行动反馈的信息来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案。教师通过对问题的设计、指导和协助学生探究问题,把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运用到化学学习中来。
2.3加强学习、研究,扩大综合信息的收集与处理的能力化学信息不断丰富与更新,化学理论也不断创新与发展,现代科学技术,把知识的发展与更新推向高速公路。“—支笔一本书过日子”的教师已不再适应现代教学的发展,不会运用现代技术手段收集与分析处理有关信息,将永远赶不上时代的潮流,也很难胜任化学教师职业。教师只有充分利用各种手段,努力充实和完善自我,扩大交流与合作,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重视教学科研,才能适应探究式教学的需要。
?在探究式教学的各构成要素中教师该如何做
在探究式教学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师应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以管理者、促进者、咨询者、顾问、参与者等多种身份参与到教学中,教师的作用始终体现在“导”字上。
(1)应把握好“导”的度
“导”主要体现在对讨论问题的大方向的把握上。学生遇到困难时给予及时的指导;方向出现明显偏差时,给予及时地纠正;讨论出现纪律问题时及时进行管理等。
(2)教师对“导”应有充分准备
教学的目标之一是让学生在主动过程中进行知识的意义建构,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前收集并筛选出大量的、可供学生参考的资料。
探究式教学任务的完成,关键还在于教师对课堂的调控。下面根据上述提到的探究式教学的构成要素,简要探讨教师在各构成要素的做法及注意事项。
备课
(1)挖掘认知途径!是实现探究式教学的前提课堂教学要以学生认知为主线开展教学活动,要挖掘不同的认知途径,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知识、能力、情感三者兼得,这既是值得教师认真研究的问题,也是探究性式教学开展的前提。教师必须依据学生实际、课时安排以及要侧重培养学生的哪些能力(情感目标)等因素来选择具体实施的认知途径。
(2)把握化整为零!是实现探究式教学的关键依据知识目标选好认知途径后,要把探究的课题化整为零,分化成几个认知单元,使交给学生研究问题的难度恰到好处。
教学过程(1)提出问题即创造问题情境,使学习者积极投入到问题探究之中。“问题”是指对教学单元进行教学目标分析,根据学习者现有的经验,对当前学习对象,具有不确定性而难以理解的基本内容,即认识客观世界的矛盾。根据认知理论,化学课堂教学应该是以不断地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方式来获取新知识的思维过程,解决问题首先要提出问题,问题的提出通常依赖于问题情境的创设。“问题情境”是指当前探讨的学习内容与学习者原有认知水平不和谐、不平衡而又急需通达解决的心理状态。无论是在教学的整个过程,还是教学过程中的某些微观环节,教师都应十分重视问题情境的创设。
创设问题情境通常要具备三个条件:
一是学习者能否在先前经验基础上觉察到问题的存在;
二是探究内容对学习者来说一定是新的未知,经过努力是可掌握的;
三是能否激发探究者的认知冲突、需要和期望。
创设问题情境的策略:
A)方向性策略:要求教师通过情境把问题问到“点子上”,所提问题能反映“干什么”。从而使教学目标明确,整个课堂有的放矢。
B)科学性策略:要求教师通过情境把问题问到“关节眼”上,即所提问题反应“为什么这样提”,也就是问题的提出必须科学、正确、清晰,不能含糊其辞、模棱两可。
C)层次性策略:问题情境的设置要有合理的程序和阶梯性,要善于把一个复杂的、难度较大的
课题分解成若干个相联系的子问题。同时不同的班级、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不同,因此在进行教学情境设计时,应该依随学生思维水平而有所区别。同时还针对学生实际,学生基础差一些的,可以多铺垫一些,问题细一些,采用“小步走”的方式,从而使问题的提出,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近及远。
(3)收集证据以往问题的解答全由教师包办代替,得出的结论由学生被动地接受后死记硬背,
造成学生只知其然,而无法培养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在现代教学中,教师应在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情况、学生的外界交往的能力的基础上,,尽可能创造机会引导学生在边学边探中解决问题,让学生亲自动手、动脑、互相合作,利用各种方式方法合作探究,即开展探究式学习活动。
设计和开展探究式学习活动注意事项:
A.好的学习活动和学习任务应当首先使学生感兴趣、愿意做。学生最感兴趣的问题是最有驱动性的,但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往往带有随意性、生活性的个性特点,且关注学生,结合生活、结合社会的大多数问题情境远比学生所需的问题复杂的多,因此在设计具体的学习任务和学习活动是既要充分关注学生的兴趣所在,又要处理好学生倾向与教学目标之间的关系,应该兼顾二者的有机结合。
B.学习活动和学习任务要具有诱发性。具体表现在:学习任务和学习活动本身既不能让学生觉得无从下手,也不是学生仅靠简单的回忆或知识再现就能完成的;它要有一定的难度,能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但又能激励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的精神,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启发解决问题的途径。
C.学习活动和学习任务要具有易参与性。活动是发展的基础,成功的参与是学生发展的必要条件。学生具有个体参与的性质,即全身心——包括情感和认知两方面——都投入学习活动。因此,具体的学习活动和学习任务要以学生为主体,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亲身实践,成为实践活动和认知活动的有目的的承担着,还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和兴趣指向选择活动,使学习成为以件轻松快的事情。第一:让全体学生参与其中,就必须保证学习任务和学习活动的层次性、难度和表达方式等要适合全体学生的心智发展水平,以保证大多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处于有效的活跃状态,主动投入到集体的或独立的学习活动中,成为个人认知结构建构过程中的积极参与者。第二:学习活动和学习任务要注意个别差异,要留给学生不同程度的自由空间,让学生能够用自己的方式或在教师的帮助下积极有效的学习,最大限度的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要使学生能顺利完成上述探究活动,教师需要运用与学生学习动机相一致的教学策略,创设多种情境,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提供符合教学要求的多种资料和信息,架设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让学生作有意义的选择。信息的载体可以是文字、文献资料、化学实验,也可以是网络资源或师生交流过程的表征。
开展探究式学习,身边的物质是探究式学习的信息源。开展探究性学习,必须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根据课程标准提供的情景素材,深挖教材内容,以身边的物质为切入点,为系统性的探究性学习寻找信息源。实际上,教材中许多演示实验和有关数据表格都值得我们去探究,因此教师很有必要对教材中那些能引起探究的知识进行了认真的梳理。同时化学实验是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实验研究活动是学生分析思考后进行初次探究的重要依据。
D.要注意跟踪调控,把握学生的差异。经上述初次探究,学生获得的只是一些粗浅的认识,要使学生对问题深入认识、系统理解,还需要教师作进一步的点拨,以拓宽其广度,加大其深度。当学生探究时,及时了解学生的探究情况,因人而异地进行针对性启发引导,使其尽可能自由地完成学习任务。点拨时要“点”出问题的关键所在,拨正学生的思维方法,注意学生的认识规律。如讲溶液时,学生在区分是悬浊液或乳浊液时,得出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的结论,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牛奶、豆浆,虽符合溶液的特征,却不属于溶液,教师可适当提示从事物的性质上、粒子的大小上思考。让学生进行二次探究,加强对溶液概念的理解。
(4)评价结果、交流发表:问题解决之后,教师应该以问题解决活动为基础,有意识地指导学生进行反思和概括进行反省性提炼整合。如:将新知识与原有知识联系起来,有意识地提炼出概括性的知识。理解如何应用不同的方法、策略解决问题。同时对学生的积极主动学习和探究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最后教师通过观察、记录和分析学生在各项学习活动中的表现,坚持“求同”与“求异”并重的评价原则,对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精神、实验操作技能、探究能力、分析问题的思路、知识的理解和认知水平、表达交流技能等进行综合评价,在肯定学生的基础上,再比较哪些方法较完善,哪些成果最优秀,这样,既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又能尽可能地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给学生以激励和促进。
(5)知识引申老师可以提出一些有深度的问题,并让学生思考。这需要教师再创教学情境,启发学生整合知识,反思探究过程和方法;变换问题角度与方式,将结论迁移运用于不同的场合,增强思维的发散与集中,以达到知识完全的意义建构。
?课后反思、
根据课堂上及课后学生的反馈,对教学目的、教学设计、教学效果、等诸方面及时进行反思,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科研水平。
总之,通过化学课堂探究式教学的研究课题的开展,教师与学生互相作用、互相促进、共同提高。一方面,教师要在实施反馈、反思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科研水平;另一方面,学生不仅在课堂上思维活跃、讨论热烈,在探究活动的过程中获得了成就感,激发了他们学习化学的热情,而且还把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延续到课外,从而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新课程表准下开展化学探究式学习的实践与探索》刘四方、山艳等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4-5
《探究式教学:化学教学改革的热点》谭应干河池师专学报2002.1223-
《中学化学探究式教学浅谈》任宪章河南教育2004-5
《化学课堂探究式教学的研究》胡冬雪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4.11.1
《探究式教学在化学课堂中的运用》尹玉莲河南教育学院学报2004.313-1
《化学探究式教学过程建构性特征的研究》唐力课程?教材?教法2002-3
《在新课程中如何进行基于核心观念建构的教学设计》王磊、范晓琼等化学教育2005-1
《创设问题情景,激活学生的思维是过程教学的关键》柳世明化学教育2005-1
- 上一篇:小议纳税评估与税源管理诠释
- 下一篇:省客服中心培训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