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综合能力重在平时训练
时间:2022-04-22 08:57:00
导语:化学综合能力重在平时训练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考上理想大学,是每一位高中学生的夙愿,引导学生实现这一美好愿望是高中教师的重要教学目标。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的命题范围将遵循中学教学大纲,但不拘泥于教学大纲,这句话着实令高中师生难以把握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的命脉。如果还沿袭传统教学模式,虽然教者殚精竭虑,学者努力有加,搞得师生精疲力竭,但临近高考却还收不到“胸有成竹”的效果,依然心中无数,忐忑不安。其原因何在?
主要在于平时重视理科综合解题思路训练不足,单凭最后冲刺,是难以让学生掌握解题的思想与方法。如何进行理科综合思路训练,培养解题的技能技巧呢?贵在平时。
一.夯实理科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应变能力
理科知识储备是开拓理科综合思路的重要条件。由于随着思维的伸展,要不断地从大脑的储备库里提取相应的知识,如果大脑里没有储存下这些知识,思维线索就会中断。如果平时不断地整理、加工,浓缩大脑里储存的知识,提高概括水平,使知识变活、变精,就有利于思维的纵横伸展,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在夯实双基的同时要以不断变化和相互联系为基本特征的辩证自然观来分析和处理问题,找出理科之间的衔接点,随时渗透综合,使其交织成网便形成知识系统。这样在遇到问题时,才能应用知识网络挖掘隐含条件,产生有条有理的联想,经过筛选、比较、判断、推理,形成脉络通畅的思路。
例如在总结性复习课中对分散在教材各处有关原子的知识,先让学生自学整理,然后在复习课中归纳和延伸。例如:在进行原子有关知识复习时,从原子结构,变化和应用三方面归纳和延伸。从原子的结构可知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原子核又可分为质子和中子。质子的作用是决定元素的种类,中子决定同位素;核外电子的排布与变化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发生的变化方式有原子核衰变,电子转移和电子跃迁等,变化过程依然遵循质量守恒定律,电荷守恒定律和动量守恒定律等。应用中延伸到元素周期表的位置、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三者关系,简介放射性同位素的应用,如基因突变等。使学生归纳总结过程中对原子是化学变化的最小微粒有更深的认识。这样在复习课中随着知识的整理和综合,能力必然得到发展和综合。
二.注意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提高应试能力
创造性思维是人的重要智力品质,其核心是发散思维和集中性思维,在创造活动中往往交替进行,互相补充。即:一般具有创造性思维的人在面临错综复杂的情况时,不是感到焦虑和不安,也不急于作简单的解释和结论,而是认真分析该问题所处的条件、背景,顺利而迅速地在头脑中产生丰富的联想,提出几种可能的方案;然后对每一方案分别进行论证和试验,达到“学林探路贵涉远,无人迹处有奇观”的境地。平时我们应通过典型例题,练思路,练技巧,着力创造能力的开发。
1.一题多解,拓宽思路
采用一题多解的方式训练学生,多种方法全方位多角度去认识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一路不通,另辟蹊径,认真挖掘题目内在潜隐,排除路障干扰,让思路畅通。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联想汇集有关概念、公式、定律、原理和方法(如差量法、平均值法、守恒法、极端法、估算法、逆推法等),将知识网络化、规律化,达到开发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同时,多解的目的在于优化方法,突出思维的创造性。例如:t℃下在一密闭容器中充入4molN2O5发生如下反应:
N2O5→N2O3+O2
N2O3→N2O+O2
测得达到平衡时O2为4.5mol
N2O3为1.62mol,则平衡时,
N2O__为mol,N2O5为__mol。
分析:此题有着眼于反应过程分析的常规解法,也有抓住连续反应中各组分组间的变化量关系,采用待定系数法,对方程式进行合并和直接配平来求解。但如果紧紧抓住平衡前(始态)和平衡后(终态)两种体系所含气体的元素组成特点,化学式中的原子配比关系和元素的价态变化等特征采用元素守恒法、化学式原子配比法、电子得失守恒法等方法进行整体思维就更加灵活了。比如由电子得失守恒法,则有:平衡前后N与O两种元素的价态变化特点为:
2+4e→23
2+8e→2
2-4e→2
故可设N2O的平衡量为xmol,根据电子得失守恒列式:
1.62×4+8x=4.5×4,
解得x=1.44mol。此题其它解法略。
在训练过程中选出方法新颖、运算简单、概念清晰、思维能力强的解法,加以推广。
2.一题多变,同中求异
采用一题多变的形式,训练学生积极思维,向广处联想,向深处钻研,由此及彼,触类旁通,提高学生思维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多变”指同一题目的各种条件之间有不同的关系,解决问题时,既可改变问题,又由于每个问题都有它自己最基本的数量关系,根据它们的关系,可以把问题与条件变换,即变化因果关系;还可以变化梯度,即题目之间,既有一定联系,又一题比一题难度大,要求高。变化梯度的训练适应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的趋向。据文理科测试题的组合将分成几个小题设问,前面小题的解题思路与方法一般是为解后面小题作铺垫,内容暗示作用,在知识内容,解题技巧,思维能力的检测有明显的层次性,有一定难度。平时要加强该方面的强化训练。例如:将PH值为2的盐酸与PH值为12的烧碱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的PH值为:(A)<7(B)≤7(C)=7(D)≥7(E)>7(F)无法确定。本题答案为(C)。如果将题中的强酸与强碱分别改为弱酸与弱碱呢?若将题中的盐酸该为0.01摩/升的酸溶液,情况会如何呢?这样一改,原题就变化出五种:(1)PH=2醋酸与PH=12的烧碱等体积混和;(2)PH=2的盐酸与PH=12的氨水等体积混和;(3)PH=2的某酸与PH=12的烧碱等体积混和;(4)PH=2的盐碱与PH=12的某碱溶液等体积混和;(5)PH=12的烧碱溶液与0.01摩/升的某酸溶液等体积混和。这五种方式混和后溶液的PH值依次为上述原题选项的(A)(E)(B)(D)(F)。这样训练,既强化了有关酸碱中和溶液PH值的求法,又复习巩固了关于弱电解质、电离度、盐类水解、中和反应等知识,可谓一举多得。
三.删繁就简,精讲引导
思维的重要通路——删繁就简。化繁为简的过程中分析的过程,它是将研究对象的整体分解为各个部分,各个方面、各个因素、各个层次并加以考察的认识活动。面对纷绘复杂的鉴定对象,更善于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抓住事物的本质去分析。常用的分析方法有定量分析、定性分析、因果分析、可逆分析、系统分析等,以求得对事物复杂性的充分暴露,进而达到对于对象的更深一步的认识。这一能力的开发,从根本上讲,决定于教师平时的引导。教师讲课必须掌握少而精的原则,讲要讲到点子上,即讲重点和难点、疑点、知识点和考点等。教师讲课要采用启发式的方法,把精力用到引导学生学习上。做到:导以思维,导以方法,导以系统,导以规律。讲课时,思路清新,逻辑性强,并经常用比较、分析、综合、归纳的方式,使知识系统化、网络化、规律化。如讲解元素化合物知识,要抓住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存在,制法和用途等,按这样思想去教去学,便会事半功倍。这其中更重要的是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正确认识物质结构、性质、用途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创造性地进行发散思维,探究新的知识领域。教学过程是双边活动,课堂上要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教师必须抓住要害问题,巧问善引,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情趣,调动学生思维积极性。例如:下图是验证水生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实验装置图,锥形瓶中放入天然水和新鲜水草,瓶口用带有导管的橡皮塞塞紧。一段时间后,V形管左侧管内液面的高度变化和锥形瓶中液体的PH变化分别是()图略
A、升高、升高B、升高、降低
C、降低、升高D、降低、降低
分析:本题设计新颖独特,串联物化生知识:水草进行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产生等体积的氧气,酸性减弱,PH值升高,同时光作用下气体受热膨胀,使有色液体左低右高。
总之,通过平时理科综合思想的训练,使学生逐步掌握思维的方向和方式,在联想中求流畅,在究因中求变通,在寻异中求独特,进行发散思维,提出新设想,进行集中思维找出最优方案,培养解题技能技巧,提高思维素质。
- 上一篇:融资体系和中小企业融资问题诠释
- 下一篇:计算机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运用与思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