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课堂成就高效教学论文

时间:2022-07-30 06:40:00

导语:和谐课堂成就高效教学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和谐课堂成就高效教学论文

摘要:有效的化学课堂,应该是和谐的;真正的学生发展,应该是学生的自主发展。追求和谐是我们每位教育工作者的目标。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深深感受到,在减负高质的新课程标准的课堂要求下,我们更要注重课堂艺术,创设和谐的课堂,让学生感受快乐化学,已成为现在课堂教育的新方向。师生之间的互动和谐、现实生活与新授知识之间的和谐已成为学生掌握知识的关键。

关键词:和谐课堂教学效率

时下,“构建和谐社会”这一说法比较热门,其实“和谐”并不是一个新生的时髦事物,而是一个古老的话题。我国古代思想家孟子曾提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认为:整个天是一个和谐。和谐,原属美学范畴,是指事物和现象各个方面的配合,协调和多元化的统一,心理学家认为,和谐是真善美的统一,是人和事物存在的最佳表现形态,和谐能产生美,产生最佳效益。

社会如此,课堂教学也如此。传统的教学,受东方文化的影响,课堂教学偏重知识、偏重考试题目、偏重分数,“不和谐”充斥着我们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各元素间结构欠合理,关系欠和谐,影响了学生的全面、自主发展。对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教学理论,摆脱传统教育教学模式,从单纯的注重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把知识学习、能力培养与情感体验有机结合起来是非常必要的。针对化学学科特点,构建和谐课堂,笔者认为应着重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建立新型的人际关系,是构建和谐课堂的前提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在实施和谐课堂的教育过程中,建立新型的人际关系尤为重要。在课堂教学中新型的人际关系包括如沐春风的师生关系和团结互助的生生关系。

(一)如沐春风的师生关系是指师生在知识、人格、精神、道德等各层面展开交流,通过师生在知识、情感、道德、灵魂等各层面的广泛、深入的交流与“共鸣”,最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事实证明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建立,有助于开启学生智力和美好的心灵,有助于激发学生追求真理的动力。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首先要施之以爱。爱是教育工作的前提、基础、源泉。给学生以爱,才能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才能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不但要爱学生,还要知道怎样去爱学生,更要知道怎样去赢得学生的爱。教师爱学生,主要落实在“尊重、关怀和理解”六个字上。尊重学生,就是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怀则要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心和爱护。理解学生要求教师把学生当成知己。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其次要在师生之间树立民主平等思想。实现师生民主平等,教师要放下架子,融入学生之中,给人一种亲切感,如果学生怕答错问题被老师批评而不举手或站在那里有话不说,那么这常常是由于教师居高临下,使学生产生畏惧心理而造成的,如果老师在课堂上多一些微笑,多一些鼓励的话语,多主动与学生进行沟通,坚持“无错原则”,那么,课堂上必然会出现积极举手、各抒己见的场面。只有这样学生才会主动地、积极地参与学习过程,而不是被动地、消极地成为接受知识的容器。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还要求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教师个人素质的高低,不但影响教师教学水平的发挥,在师生关系上,更是决定了学生对你的态度。最调皮的学生对于德高望重、德才兼备的教师总是十分尊敬甚至崇拜。

(二)团结互助的生生关系是指学生之间的平等、互尊、合作、竞争的学生关系。一直以来的传统教学中,往往能力强的学生易产生骄傲情绪,自以为不错,轻视能力弱的学生,在课堂中抢着答,不听别人意见;差生想到自己基础差,就觉得抬不起头来,在课堂上怕发言,怕引起别人的讥笑。导致差生羞于向优生请教,优生不屑帮助差生,生生之间不融洽。要改变这种现象,就必须建构团结互助的生生关系。

首先学生要学会互相尊重。当同学发言时,耐心听,虚心学习,当发言同学想不起来时,学会耐心等待,不忙着站起来说:“我来,我来!”给他以想的时间,给他以说的勇气。其次营造合作氛围,完善和谐课堂。和谐的课堂气氛不是靠几个好学生的呼应,而是靠全体学生的共同参与。在课堂教学中往往成绩好些的同学比较主动积极,成绩稍差的同学时常表现得比较被动。如何调动起这部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变得平等和谐呢?教师应以尊重和真诚对待每一个学生,让他们在平等的基础上合作学习,促进彼此之间关系的和谐发展,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二、创设真实的问题情景,是构建和谐课堂的关键

教学与活动是不可分割的,知识的根本是从实践中来,让学生从自己的实际活动中体验知识的产生、积累与发展过程。“发现一个问题远比解决一个问题重要得多”,思维总是从疑问开始的。在教学中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不仅可以使学生对学习的对象产生注意,增强学习针对性,在心理上形成一种预期,由此激活与学习新知识有关的原有知识,而且可以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对整个的学习活动起到积极的定向作用。只有在真实问题情景中学生才能使自己的知识体系和自己的潜能和谐发展。

创设真实问题情景,教师应精心设计问题,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设计问题必须注意两点:一是设计问题应能吸引学生,使学生进入所创设的问题情境。问题要“新”“奇”,难度适中。二是所提问题要形成逐步上升的序列,能引导学生向纵深发展。例如在介绍铁的化合物的知识时,课本上安排了制备Fe(OH)2白色沉淀的演示实验。问题:“如何制备Fe(OH)2白色沉淀?”学生设计方案1并动手做实验:将NaOH溶液直接滴入FeCl2溶液中。现象:立即产生灰绿色沉淀,过一段时间后变成红褐色沉淀。学生的好奇心一下子被激发出来,他们产生了强烈的疑问:为何没有见到白色沉淀?此时我们引导学生探究原因:+2价态的铁易被空气中的O2氧化成+3价态的铁。问题:“如何操作才能制备Fe(OH)2白色沉淀?”学生设计方案2并动手操作,将滴管插入试管里的溶液下面慢慢挤出NaOH溶液。现象:滴入后还是产生灰绿色沉淀,过一段时间后变成红褐色沉淀。此时学生炸开了锅,各抒己见:①要用新制的FeCl2溶液;②久制的NaOH溶液中溶解了部分氧气;③液面最好要液封。学生设计方案3并实验:试管中先加入新制的FeCl2溶液,再加入一定的植物油或汽油,然后将胶头滴管插入液面以下,逐滴滴入煮沸过的NaOH溶液。现象:产生白色Fe(OH)2溶液,且保持较长时间。类似如此的教学,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和谐课堂教学才能发挥得淋漓尽致。

三、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是构建和谐课堂的深化

发散性思维是对特定问题进行多层次、多角度讨论和研究的思维方式。由于它具有较强的开放性和创造性,它对于发现和解决问题,形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等方面都具有促进作用。

例如:在高中化学中讲到“如何除去Na2SO4溶液中混有的少量Na2SO3?”时,提出问题后大部分同学都想到“向混合溶液中加入适量的稀硫酸”这个答案。此时教师决不能因为这是大多数人的意见就急着只对这个答案加以评论他的对与错。应当了解其他同学是否还有别的想法,我在上课时就问过:还有其它的意见吗?马上有其他同学提出不同的见解:⑴向混合溶液中加入H2O2。⑵向混合溶液中加入氯水。⑶向混合溶液中加入溴水。⑷向混合溶液中加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⑸向混合溶液中通入O2。⑹向混合溶液中加入HNO3。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中学生自然会主动思考哪个答案对?哪个答案不对?教师组织学生讨论,甚至组织学生到实验室进行实验。使学生在讨论—评议—实验验证的和谐轻松氛围中不仅学到了化学基本知识和实验技能,同时也学到了科学的方法。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锻炼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拓宽了视野,提高了化学课堂效率。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对师生之间在期望、目标、观点上出现的一些不合谐的音符采取一种积极、宽容的态度对待和处理。教师要允许学生存在个性差异,并应当主动地发现学生的“善良本性”,致力于挖掘他的(哪怕是极细小的)优点和特点。教师应改变过去那种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的作风,如果想做到真正地赏识学生的个性与特点,就应该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允许学生说“不”,甚至鼓励他们说“不”,让其充分地“表白”和“暴露”自我,并以此为契机,激发他们的“灵感”,开发其特长和潜能,促使个性自由地发展。

四、回归生活世界,是构建和谐课堂的真谛

许多伟大的发明、发现,都来自于生活和生产实际,由苹果落地进而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由开水壶而发明蒸汽机……。化学教学,其本身就不是单纯的理论教育,它和其他的纯理论学科不同,它以实验为基础,而且大多来源于生活。

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下,如何将生活中的知识与教学活动结合起来,使学生更好的学好知识、学活知识,是我们在新课标形势下构建和谐课堂中必须要深思的问题。公务员之家:

如在《盐类的水解》一课的学习中,我布置了一个在生活和社会实践中以“盐类水解”应用为主题的化学科技写作作业,学生可以自选内容,自拟题目。结果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和自我认知情况做出了各种各样的选择。选择介绍灭火器工作原理的同学,走访了消防队,向消防官兵了解泡沫灭火器的构造和工作原理,学会了泡沫灭火器的使用方法,并且提出能否用固体碳酸氢钠代替其溶液,硫酸铝和碳酸氢钠以怎样的比例反应最合适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同学们不仅运用了水解的知识,还引入了反应速率、溶解度等知识,学生自主完成了知识的迁移。

化学教学要回归生活世界之中,首先要充分挖掘教材,使知识与生活及社会相融合。人教版新课标化学实验教材《高中化学必修(2)》中几乎每一章都体现了化学基础知识与科学探究的融合、与社会生活的融合,把学科知识镶嵌在生活和社会之中。作为教者应该站在新的高度,用新的视角审视教材,教会学生用生活视角引入知识,用科学视角探求知识,用社会视角运用知识,完成“从生活走近化学”,再“从化学走向社会”,进而“深刻领悟知识所蕴涵的生活和生命意义”的学习过程。其次要把教学内容从书本里、课堂上引向学生五彩缤纷的生活世界。指导学生在生活中捕捉、观察、实验,对信息进行查找、分析、加工和有效利用,提高信息素养,学会在生活和实践中发现问题、探求真理、完善知识结构,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

五、反思和评价,是构建和谐课堂的延伸

反思和评价是一种充满生机的教学理念。它既是一种学习过程,又是对一段学习过程的小结,只有不断地反思和评价,才能真正实现学会学习。学习每一节课都要求学生反思这节课自己达到了什么目标,自己在知识与技能、方法以及情感方面有哪些收获和体会,还存在哪些困难等问题。在教师的指导下或通过讨论,使学生对探究活动进行反思,发现自己存在的不足,然后提出具体的建议,改进自己的学习和探究活动,发展自我评价与相互评价的能力。要引导学生对各方面的因素综合考虑,分析学习的得失,找到问题的症结。从而全面理解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研究表明,课堂教学在高兴愉快的情绪中进行,学生的当堂学习效果比一般情绪下的学习效果要高得多。因此,要使课堂教学更加有效,就必须研究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情景等多个因素如何协调相处,使之和谐。和谐既是一种教育教学的指导思想,又是一个动态的优化过程,更是我们中学化学课堂教学所追求的最终目标和最高境界。

参考文献:

《高中化学新课程理念与教学实践》孔令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