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学习管理论文
时间:2022-07-24 07:06:00
导语:信息技术学习管理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学习方式是学科教学的核心。笔者在《网络科技时代?信息技术教育》2002年第1、2期分别发表过《课程整合的内涵与功能》、《课程整合的操作策略》两篇拙作。本文将探讨信息技术与学习方式的整合,试图进入学科教学的核心——讨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将课程整合的研究引向深入。
一、信息技术与学习方式的整合
信息技术与学习的整合,是指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教学中运用,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和交流方式,实现了真正意义的数字化学习。信息技术与学习方式的整合,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信息技术促进他主学习向自主学习转变
根据学习者对学习的控制程度,学习可分为自主学习和他主学习。自主学习一般是指个体自觉确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选择学习方法、监控学习过程和评价学习结果的学习,体现了人的主体性、能动性和独立性的一面。他主学习则与之相反,是由他人(教师)确定教学目标、教学步骤和教学过程并进行测评的学习,体现了人的客体性、受动性和依赖性的一面。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学习方式由他主学习向自主学习的转变。网络课程提供了丰富的课程资源,加上互联网本身具有信息资源庞大、易于查询和便于检索等特点,给学习者构建了一个能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进行意义建构和创新的学习环境。在这种学习环境中,学习者不依赖或很少依赖教师和他人,而是独立自主地开展学习活动,没有外界的压力和要求,没有直接的社会监督,学习成败取决于自己的主动探索、积极自我监控程度。学习过程可以随意进退,可以随意获取其他与学习无关的信息,甚至学习没有固定的路径。学习的全过程都是开放的,体现了主动性、独立性和开放性的特点。
2、信息技术促进个别学习向协作学习转变
就组织形式而言,学习可以划分为个别学习与协作学习。协作学习是指学习者为了完成某个共同任务,在明确责任分工的基础上以小组或团队的形式进行的学习。小组成员的协同工作是实现学习目标的有机组成部分,学习者个体的活动之间是一种有机的关系:一方面学习者需要独立完成自己的工作,另一方面要与其他学习者保持融洽的关系、相互合作的态度,共享信息资源,共同担负学习责任,完成学习任务。个别学习则是指个体独立进行的学习,其不足之处是缺少交流和合作。
信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促进了个别学习向协作学习转变,并使协作学习在协作手段、方式、环境、范围、程度和水平层次上都发生了变化,具体表现为:
(1)便于学习者之间更好的交互,提高沟通效率,进行更为有效的信息组织。通过网络,学习者可以实现范围更广、质量更高的协作学习。
(2)使学生的分组方式更为灵活、多样。学生不仅可以在班集体内自由地进行组合,而且可以与网络上的其他学习者协作交流。
(3)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学习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有助于学生适应校外学习和现代远程学习,培养终身学习的素养。
(4)可以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作用。在借助于网络的协作学习中,教师更多的作用是学习向导和学习监控者,而学生可以充分地发挥学习的能动性。
3、信息技术促进了接受学习向探究学习转变
按学习的内容的呈现形式,学习可以划分为接受学习和探究学习。在接受学习中,学习内容是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呈现出来的,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在探究学习中,学习内容是以问题形式直接呈现出来的,学生是知识的探究者。
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促进了接受学习向探究学习转变。基于信息技术环境的探究学习,在发现问题、协作探究、探究成果的展示和探究评价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具体表现为:
(1)网络资源特别是互联网上丰富的信息资源,包括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科技、教育和生活等各个方面,应有尽有,有利于学生发现和提出一些既具有研究价值、又适合学生进行研究的问题,如地球沙漠化问题、沙尘暴问题、空气污染问题和水污染问题等。
(2)在探索和研究阶段,则更要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的功能和作用:一是学生要上网查找、收集研究的文献资料。二是利用网络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进行协作、交流。这一过程需要计算机网络提供通信的工具和交流的环境。
(3)学生以计算机多媒体作品演示或制作、多媒体网站等形式展示研究成果,并收集反馈意见,以便进一步修改和完善。
(4)计算机的数据采集、存储和处理功能,为探索、研究过程和结果的记录评价提供了科学、准确的依据。既能对结果进行评价,也能将评价引入探索过程,进行多元化的评价。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接受学习退出主导地位,而探究学习的特征得到彰显。
4、信息技术促进适应性学习向创新性学习转变
计算机网络技术环境和资源使教师有条件发现和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实施因材施教、超越传统课堂教学中的适应性学习,使教学充满活力和创造力,促使学生的个性发展。个性的发展引发创新性,个性化的学习就是创新学习。信息技术促进了学习方式由继承性、适应性学习向创新性学习转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信息技术和学习方式整合的策略
1、实现信息化环境和资源的统一
实现信息化环境和资源的统一是信息技术优势的具体化,是实现信息技术与学习方式整合的基本条件。实现信息化环境和资源的统一,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主要有:
一是资源分散的问题。目前的教育应用软件往往从单一学科、单一功能角度进行设计,各学科、各功能之间不能相互结合,而且分散于各个地区、各个学校和各个学科中,无法实现资源共享。
二是资源可用性不高的问题。目前大部分学校仍将目光放在“收集更多资源”上,资源的内容和质量于教学实际需求还有一定差距,造成资源的可用性不高。
三是资源的更新问题。由于目前的教育应用软件多采用固化的方式,当教与学发生改变时,原有的资源库结构会变得不适用。解决方案是:通过统一的区域性资源系统管理平台将分散于各个地区、各个学校和各个学科的学习资源整合在一块,实现资源共享;从教学的整体出发,结合网络学习的特点,提供适合实际应用的资源;利用开放式的资源库结构动态调整设置的功能,实现随时调整和更新。
2、实现主体性和主导性的统一
要把信息技术的优势转化为促进学生学习的优势,就要发挥学生和教师两方面的主动性,实现主体性和主导性的统一。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除了得到本地教师面对面的指导,还可能通过网络于远程的专家、教师进行对话,从而获得对课程学习的帮助。
但根据调查,目前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普及率还比较低,而且水平差异很大,能掌握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人数比率不到10%,懂得利用计算机及网络技术进行教学的教师就更缺乏。因此,对广大中小学教师进行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是当务之急。
要提高学生的网络学习能力,关键要普及信息技术教育,提高信息素养:面对非常丰富的可用知识、资源,知道哪里有特定的知识;具备搜寻、选择和收集知识时的筛选能力且具有判断力;知道面对所需知识时应用的情感和态度,有丰富的知识加工经验;知道如何把已经掌握的知识用较好的方式表达出来等等。在知识海洋里高效率地找到自己所期望的知识内容,需要有两个前提:
一是学习者要有专一的求知欲望,有较好的心理素质。其中刻苦学习的意志培养,依旧是学习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学习任务。
二是学习者要有必要的技术把握,尤其是要熟悉搜索路径和获取方法。不具备前者,就会在五光十色的信息面前迷失方向;不具备后者,就会在信息的大海中手足无措,糊里糊涂地浪费大量时间,汲取不到自己所需的特定知识。
3、实现自主性和协作性的统一
实现信息技术和学习方式的整合,既要以学生自主学习为基础,培养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又要培养学生的协作学习能力,促进学生认知、情感、态度与技能等方面的和谐发展。在自主发展和协作发展的基础上,促进学生探究能力的发展。
4、实现多种学习方式的优势互补
实现信息技术与学习方式的整合,并不意味着以一种学习方式彻底否定另一种学习方式。因为任何一种学习方式都是客观存在的,也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例如:强调探究学习旨在通过让学生亲历并体验探究过程,在深入思考和交流讨论中获得感悟与深入理解;但它并不排斥接受学习方式,接受学习对于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也是有效和必要的,因为学生所需的大部分知识不可能通过探究学习获得,而是通过直接的接受学习获得。信息技术与学习方式的整合,力求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实现多种学习方式的优势互补和学习方式的最佳组合状态,以求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参考书目:
1、盖乃诚:《“主动、探究与合作”,灵丹妙药?》,载《中国教育报》,2002.9.21
2、肖川:《新课程与学习方式变革》,载《中国教育报》,2002.6.1
3、赵建华、李克东:《协作学习及协作学习模式》,载《中国电化教育》,2000.(10)
4、谢舒潇、李景培:《网络环境下基于问题的协作学习模式的构建与应用》,载《电化教育研究》,2002(8)
5、王奕标:《现代教育技术与研究性学习的整合研究》,载《中小学电教》,2002(8)
6、余文森:《简论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载《课程?教材?教法》2002(2)
(作者单位:1广东省电化教育馆
2广州大学桂花岗校区教育信息技术系)
- 上一篇:校本教研思考管理论文
- 下一篇:资源管理平台管理论文
精品范文
3信息简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