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环境教育管理论文
时间:2022-07-23 02:41:00
导语:全民环境教育管理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论述可持续发展概念的提出及提出这一概念的意义,并着重阐述了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在我简述我国环境教育的现状的基础上,提出环境教育应突出全民性特点,并着重阐述了开展全民环境教育的意义及其与可持续发展观的结合。
关键词:发展可持续发展环境教育全民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当今地球上发生了不同以往历史的三种影响深远的变化:其一是科技的高度发展和生产力水平的极大提高,在大大增强人们改造自然的能力的同时,也使人类的发展已经到了足以影响自己生存的程度;其二是人口的爆炸性增长使人均耕地迅速下降,地球的载荷能力已近乎极限;其三是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与消耗和污染物质的大量排放,造成大量动植物资源的消失和灭绝,并导致水污染、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酸雨等严重的环境问题。因此,提出了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为促进可持续发展,我国政府制定了环境保护的基本国策。环境教育作为贯彻环境保护这一基本国策的基础工程,是随着环境事业的发展而发展的。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一个多层次、多形式、全方位的具体有中国特色的环境教育体系。
一、发展与可持续发展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必须把贯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始终作为一件大事来抓,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最早源于环境保护,现在已成为世界上许多国家指导经济发展的总体战略。经济的发展,必须与人口、环境、资源统筹考虑,不仅要安排好当前的发展,还要为子孙后代着想,为未来的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决不能走浪费资源、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更不能吃祖宗饭、断子孙路。”总书记在第四次全国环境保护大会座谈会上发表的这段话,对可持续发展作出了精辟的概括。
1995年,在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上,总书记正式提出了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概念。1996年,李鹏总理在八届四次人大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把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科教兴国战略正式作为我国跨世纪发展的两大战略。十六大把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写入了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的基本经验,强调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必须使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可持续发展是一处新的发展观,它强调的是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追求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其核心思想是:健康的经济发展应建立在生态持续能力、社会公正和人民积极参与自然发展决策的基础上。它所追求的目标是:既要使人类的各种需求得到满足,个人得到充分发展;又要保护生态环境,不对后代人的生存和发展构成危害,它特别关注的是各种经济活动的生态合理性,强调对环境有利的经济活动应予鼓励,对环境不利的经济活动应予摒弃。在发展指标上,不单纯用GNP(国民生产总值)作为衡量发展的唯一指标,而是用社会、经济、文化、环境、生活等多项指标来衡量发展。这种发展观较好地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有机地统一起来,使经济能够沿着健康的轨道发展。因此,可以说,可持续发展是人类21世纪初期一种十分明智的选择。
可持续发展还包含了以下几层含义:
第一,可持续发展强调的是发展,把消除贫困当作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首要条件,因为贫困被公认为最大的环境污染。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发展是摆脱贫困的唯一出路。目前,发展中国家正经受着贫困和生态恶化的双重压力,贫困是导致生态恶化的根源,生态恶化又更加剧了贫困。因此,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第一位的是发展,只有发展,才能为解决生态危机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才能最终摆脱贫困、愚昧和肮脏。
第二,可持续发展认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互联系、不可分割,并强调要把环境保护作为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衡量发展质量、发展水平和发展程度的客观标准之一。古代农业社会依赖自然环境,现代工业社会依旧依赖于自然环境,依赖于环境与资源保护,以获得长期持久的支撑能力。这是可持续发展区别于传统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
第三,可持续发展还强调代际之间的机会均等。指出当代人享有的正当环境权利,即享有在发展中合理利用资源和拥有清洁、安全、舒适的环境权利,后代人也同样享有这些权利。这一代人不能滥用自己的环境权利,不能片面地追求自身的发展和消费,而剥夺了后代人理应享有的发展和消费的机会。这一代人要把环境权利和环境义务有机地统一起来,来维护自身环境权利的同时,也要维护后代人生存与发展的权利。
第四,可持续发展呼吁人们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要求人们在生产时尽量地少投放、多产出,在消费时要尽可能多利用、少排放。因此,必须把过去那种靠高消耗、高投入、高污染和高消费来刺激经济高增长的发展模式,转变为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来促进经济增长的新模式。因为只有大量先进的、清洁的生产技术的开发、应用和普及,才能使能耗、物耗大幅度地下降,才能不断地开拓新的能源和新的原材料,也才能实现少投入、多产出的生产方式,进而减少经济发展对资源和能源的依赖,减轻对环境的压力。
第五,可持续发展要求人们必须彻底地改变对自然界的传统态度,建立起新的道德和价值标准,把自然界不再看作是被人类随意盘剥和利用的对象,而看作人类生命的源泉和价值的源泉。人类必须学会尊重自然、师法自然、保护自然,把自己当作自然界中的一员,与之和谐相处。如果说哥白尼发现了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在文明史上具有伟大的变革意义,那么,我们现在也应该承认人类不是自然界的中心,同样具有伟大的变革意义。
二、全民环境教育
我国的环境教育可归纳为四大部分:其一是学历教育,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中等专业学校环境专业培养了多层次的专门人才,以满足环境事业对人才的需求;其二是岗位培训和专业教育,主要是对在职环保人员进行培训,提高环保队伍的总体水平;其三是正规学校的普及教育,通过在高校非环境类专业、中小学、幼儿园开展环境教育,培养、提高青少年、儿童的环境意识;其四是社会环境教育,主要是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环境保护学习班、交流会以及新闻媒介宣传等,增强公众的环境意识和参与环保的自觉性。其中正规学校的环境教育和社会环境教育两个部分相对更为薄弱,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保护和改善环境不仅仅是靠专门从事环境保护的工作者,而是要靠广大人民群众。环境教育应促使人们对环境及国家对资源的利用采取一种积极的行动方式,应在不同层次以及正规和非正规的教育中,向所有人,包括儿童、青年人和老年人进行环境教育,现在传播媒介应利用各种手段为环境教育服务。
全民环境教育应该抓住薄弱环节,针对不同的教育对象、选择适当的内容、辅以合适的形式、方法将全民环境教育落到实处。
各级党政领导处于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如土地利用方式,城乡建设规划的实施和各种大中型工程建设等的决策地位,其环境意识直接影响到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所以,在加强对各级党政领导的环境教育时,应把可持续发展观放到较为主要的地位,使他们认识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这样有利于在快速发展经济的同时,能较自觉地保证对环保的投入,并在新建、改建工程项目时,积极推广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无污染的清洁生产工艺。
对企业领导的环境教育要以国家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为重点,使其真正认识到企业环境保护的直接责任,并理解接受绿色标志产品、清洁生产、生态工业等对经济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重要意义,使其在企业改革中尽可能自觉地采用无污染、少污染的工艺技术,朝从根本上消除污染的方向努力。
我国农村的环境形势也越来越严峻。农药、化肥、地膜对土地的污染,乱砍乱伐、水土流失以及乡镇企业的快速发展,都已成为农村环境生态破坏的重要原因。因此,农村环境教育是全民环境教育的一个重要部分,也是一大难点。提高广大农民的环境意识、增强农民对保护环境和资源的责任感,是一项长期而紧迫的任务。农村环境教育需要环保部门和农业部门等协作,结合农村经济发展和人体健康向农民传播环境知识,结合农业技术推广、扫盲教育、中小学教育等,着重引导农民发展生态农业,防治乡镇企业污染,以保护和恢复农村生态环境。
环境保护知识是学校环境教育中需要加强的重要环节,是教育学生将自己从学校环境教育中获得的环境保护知识和技能通过家庭生活、社会调查、社会服务等方式向自己的家人、朋友、社会各界传播,使环境教育渗透到社会的每个角落。
三、结语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贯彻实施是关系人类生存发展与延续的一件大事,环境保护是造福子孙后代的事业,二者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环境教育是环境保护事业的基础工程。把可持续发展观贯穿到环境教育的过程中,对全民进行环境教育,则可促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贯彻实施,自身得到发展又能造福子孙后代。
参考文献
1、张盼月、浅论全民环境教育的特点,上海环境科学
2、论可持续发展与城市发展战略,上海环境科学
3、潘天声,加强环境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安徽日报
4、唐有祺、王夔,化学与社会
5、,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 上一篇:多媒体课堂教学分析论文
- 下一篇:化学元素概念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