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课程整合管理论文

时间:2022-07-23 01:26:00

导语:化学课程整合管理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化学课程整合管理论文

21世纪,人类将面临文明史上的又一次大的飞跃,即由工业化社会进入到信息化社会。21世纪的竞争是经济实力的竞争、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取决于教育。为此,世界各国对当前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都给予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国内已将信息技术课程列入必修课程,并要加强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的整合。“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是我国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它与传统的学科教学有一定的交叉性、继承性、综合性,并具有相对独立特点的教学类型。为此我们必须改革教学方法,达到课程整合的目的。

一、结合社会活动,引导学生主体参与

“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在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中,要强调学生的主体性,要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学生被看作知识建构过程的积极参与者,学习的许多目标和任务都要学生主动、有目的地获取材料来实现。同时,在课程整合中,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和咨询者,教师的主导作用可以使教学过程更加优化,是教学活动中重要的一环。最佳的教学效果需要主体参与过程与活动过程同步,保证每个学生在教学中的最优发展。教学活动是复数主体活动,很可能造成个体的盲从。主体参与可以使教学的集体目标转化成个体学生的意向,可以使群体的教学活动转化成个体学生的自觉行为,这种转化实现了教学活动“对象的具体化”,从而达到以活动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目的。

2001年十月,宁波举办第五届国际服装节和第十届金鸡百花奖。结合这次社会活动,我在九月中旬给校信息技术兴趣小组的学生布置了一个任务:为宁波的这次双节进行义务宣传。当我向学生提出这个任务时,他们兴趣浓厚,跃跃欲试。我先让学生回去想一想,你怎样利用计算机来为这次双节进行义务宣传?请你明天告诉老师。第二天一早我就得到了许多好的点子:为这次双节设计一幅电脑宣传海报;做一张双节的电子邀请书邀请亲戚朋友来参加活动;将校刊《柳芽儿》十月份那一期做成双节特刊;设计一个介绍宁波风貌和有关双节准备情况的网站等等。于是,我把学生分成了四个小组,分别来完成这几个任务,时间是每天中午和每星期的兴趣小组活动时间,用两个星期来完成这次义务宣传活动。在此活动期间,我给学生提供了一些关于双节介绍的网址、文字、图片资料,其余则让学生充分发挥想像和创造,利用已学过的信息技术知识、写作知识和美术知识等等,通过老师的指导、小组成员的共同协作来完成任务。在整个活动中,学生的主体性得到较大的体现,十分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同样,教师通过整合的任务,发挥了自己的主导作用,以各种形式、多种手段帮助学生学习,进一步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利用网络优势,丰富课堂教学

网络在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通过网络优势,可以使我们的教学变的更加丰富多彩。

1.基于校园网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信息素养的培养

①以班为单位进行年级内的“网络与我”板报制作评比。内容可以谈自己的学习体会、网络运用方面的知识技能、如何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用好网络、作为小学生的我们该以什么态度来面对网上的一些不健康的内容等等。由于板报的内容需要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去搜集,信息获取后还需进一步的加工、处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新精神可以得到很好的培养。

②成立网页制作小组,让学生制作个人主页,在年级内开展个人主页制作评比活动,激发学生制作网页的兴趣。

③开展班内、年级内的“网络知识竞赛”活动,培养学生探索和驾驭知识的能力。

④学以致用,在班级内大力提倡学网络、用网络活动。比如鼓励学生上互联网上去收集与每月板报主题相关的图片、文章,以E-mail的方式发送给老师。同时调动班干部的积极性,收集好全班同学的E-mail地址,打印出来,方便学生之间的联系,对于即将毕业的六年级学生来说,这一举措特别受欢迎。

2.基于Internet的网络应用,使学生在计算机文化综合应用的熏陶中提高信息素质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不但要从学习者学习信息技术的层次培养他们的信息素养,而且要从学习者应用信息技术的深层次培养其信息素养。基于Internet的网络为学习者营造了优良的信息化环境,同时也创造了浓郁的信息文化氛围。比如,可以让学生通过雅虎中国、新浪少儿等有名的“搜索”引擎网站,查找自己需要的资料,学会网上在线自学,提高学习能力;让学生通过网上聊天室留言本、E-mail、BBS等方式与他人交流沟通,向他人寻求帮助,探讨学习和生活上的一些问题;让学生网上冲浪,浏览一些专题或个人网站,以此来发展个人的兴趣和爱好,拓展视野。

三、布置研究性任务,鼓励学生积极学习

研究型课程中的整合任务,一般不是教材中的内容,而是课后延伸,甚至是社会现实性课题,如环境保护、旅游等问题。课题的设置要考虑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年龄特点,采用循序渐进的原则。小学低年级以生活实践性的活动为主,小学高年级以社会综合课题学习为主。

研究型课程超越了传统单一学科学习的框架,它按照学生认知水平的不同,将社会生活中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以主题活动的形式来完成课程目标。学生在主体性、探索性、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将多个学科的知识、学问性知识和体验性知识、课内与课外、学校与社会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身心和谐统一地发展。

从研究型课程的特点看,更加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的过程性。在整个研究的过程中,从研究方案的形成、方案的实施,到最后任务的完成都由学生自主完成。

在实际教学中,我针对五年级学生已掌握一定上网知识的特点,在课堂上设计了一个“网上游宁波”的任务。我给学生提供了浏览的网址:,让他们利用网站中的“旅游”栏目去寻找宁波的景点,并把你认为非常不错的景点用WORD或POWERPOINT等软件做成完整的作品推荐给同学、朋友或父母。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仅对学生选题、收集和分析资料的方法等进行一般性的指导,其余的操作则由学生个别或协作来完成。整个教学安排如下:

教学目标:

1.在任务引导下,利用各种资源(包括网络),收集相关资料。

2.信息分类整理、加工处理。

3.找到宁波优秀的旅游景点,写出景点介绍或制作成幻灯片,进行交流。

4.引导学生通过亲身体会,树立远大志向,建设美好宁波。

学生必备技能:

1.利用互联网查找并下载有关的图表和文字资料。

2.信息分类整理的基本方法。

3.基本的写作技能。

4.PowerPoint或Word的使用。

课前准备:

1.教师只起组织、指导的作用,一般不为学生准备材料。

2.除了布置任务和最后的交流评价,整个研究过程基本在课外进行。

评价重点:

1.课题研究计划的可行性、研究方法的有效性。

2.每位学生的参与程度、协作意识。

3.作品是否切合主题,内容是否丰富、合理、有创新。

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不但掌握了信息技术的基本操作能力,信息分类整理能力、写作能力等等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很好地实现了课程整合的目的。

课程整合的路还很长,还需要我们在将来的实际教学中不断地实践和摸索。我相信,通过课程整合,能够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使我们的教学更加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