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学习思维管理论文

时间:2022-07-23 10:41:00

导语:化学学习思维管理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化学学习思维管理论文

【摘要】通过对初中学生化学学习思维障碍的调查、分析,探讨克服化学思维障碍的方法。

【关键词】

初中学生在开始学习化学知识时,出于对新学科的兴趣和受到“新鲜热闹”的化学实验的吸引,往往学习热情高涨,成绩良好。但在接触到原子和分子、原子结构和化合价等抽象概念后,相当一部分同学开始出现学习困难----难以清晰准确的把握各种概念,不能综合运用各概念解题,使得新教材第四单元“物质的构成”成为初中化学学习的第一个重大分化点。因此,分析初中学生化学学习障碍的成因,谋求有效的跨越化学学习思维障碍的解决之道,成为初中化学教学的首要任务。

一、化学思维障碍的主要表现形式及分析

1.3.1用其他学科的思维模式取代化学思维把其他学科的思维方式方法一成不变地迁移到化学上,对于化学原理、定义和规律只满足于形式上的理解和运用,而对具体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缺乏本质的认识和理解;或依赖于以死记硬背为特征的知识点的积累,不会联系对比,缺乏归纳概括能力,因此不能形成良好的化学认知结构。1.3.2思维混乱无序思维混乱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概念模糊,不能进行正确的推理。另一方面是由于记忆的知识没能形成知识网络,可辨别性、可利用性差,不能同化新知识。1.3.3思维呆板僵化习惯于从某一角度,用某一种思维模式想问题,缺乏灵活性,变通性,面对稍复杂的问题就束手无策。1.3.4思维迟缓滞后抓不住事物之间的本质联系,知识得不到升华,思维过程不能简化,思考问题不能摆脱中间环节,缺乏跳跃性。1.3.5思维肤浅空泛只从事物的表象上、形式上思考问题,缺乏想象力,不能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进行抽象的逻辑思维。2克服思维障碍的对策2.1理清知识思路,缔结合理知识网络教会学生构建化学知识结构,要求并帮助学生做到应当会的和应当掌握的知识或技能一定要及时掌握,做到:2.1.1准确掌握概念、原理、定理、定义和重要事实2.1.2对比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如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氧化剂还原剂等,都可列表进行联系和对比。区别相似、相反概念间的异同点,使学生形成较清晰的局部概念体系。2.1.3将知识系统化、整体化结构化系统化的知识才是真正的知识。对于化学的学习应是宏观把握,微观掌握。抓规律、记特殊。引导学生对知识概括归纳,构建知识块、知识链,形成网。2.1.4以简驭繁学习繁难知识,解决复杂问题,必须在基础知识上下功夫,努力寻找知识和思维的转化点。一方面将繁难知识转化分解为简单的基础知识,把复杂问题简单化,另一方面从训练常规思维出发,用一般方法解决繁难问题。2.2诱导思维、激励思维、启发思维2.2.1多方设疑诱导思维

思维源于疑惑,有疑则思,有思则进。因此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精心设疑,围绕有关教学目标设计一个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由浅入深,层层推进的问题程序,使学生的思维从表象到本质向纵深发展。例如,讲电解原理时,做完电解氯化铜溶液的实验后提出:a、通电前,氯化铜溶液里有哪些离子?其运动情况如何?b、通电后,溶液中离子的运动情况有什么变化?c、两电极表面上的不同离子哪个易放电?发生了什么变化?d、综合两极的电极反应,总的反应是什么?通过以上的层层设疑,学生则不难了解电解的基本原理。2.2.2巧用实验激活思维化学实验以其多变的实验现象吸引着学生的注意力,刺激着学生的感官,使学生精神振奋,思维活跃。例如:在讲钠的性质时,将一小块金属钠投入盛水的烧杯中(滴有酚酞)。当学生看到一系列实验现象后,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并感到困惑不解:金属钠为什么会浮在水面,且熔成球状?小球为什么会在水面上不停地四处游动,还会发出丝丝的响声?为什么溶液会变成红色?此时学生正处于一种愤悱的心理状态,急待弄清发生这些现象的原因。这时教师只需稍加点拨,就可以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为学生深刻理解本节知识创造了条件。2.2.3解题过程启发思维学生的思维能力是由基础知识、智力以及解题技能三者构成的有机整体。当学生因某种因素不能判别当前的课题与已有经验的关系时,教师若能在学生已知与未知之间架起适当的“认识桥梁”,唤起学生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知识,与当前景象关联起来,问题则可顺利解决。如讲完一题后,再对题目进行变化:增减已知条件、改变设问角度、多问几个为什么、改变化学过程,启发学生积极思考,鼓励学生敢于提出不同的看法,就有可能将思维引向更深的层次,起到一题多练,一题多得、触类旁通的作用。2.2.4熟悉掌握科学思维方法,不断优化思维品质思维品质直接影响化学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教师要教会学生常用的思维方法和技巧,使学生养成勤思、善思、深思的良好习惯,以促进思维品质的优化。2.2.4.1灵活迁移应用是认知的最终目的。如何达到会用呢?这就需要学会迁移。教师应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考察所学知识,努力用已掌握的知识,深入浅出地解释新知识,尽可能多地设计一些新的应用情境,让学生能在这些情境之中应用刚学到的知识,让知识在迁移过程中得到强化。如,NH3与NO2能否发生反应,从课本中找不到任何依据,但通过思维,便能迅速迁移到反应可以发生的依据:H2S+SO2———SHCl+HClO———Cl2即同一非金属元素的正价化合物与负价化合物间可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归中反应,生成该元素的单质。2.2.4.2发散思维发散性思维是学好化学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发散思维多在习题教学中加以培养,可从以下几方面切入:①通过对习题条件的改变,培养发散思维的变通性,克服思维定势;②对题目所涉及的结论进行发散,即改变设问与结论的关系,培养思维的流畅性.③对习题的解法,进行全方位的发散,即一题多解,多题一解,特别是一题多解,能训练思维的广阔性;从多解中选出最优解,对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创造性非常有效。2.2.4.3创造思维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和方面思考,教会学生从分析到综合、从综合到分析,全面灵活地进行综合分析。如何消除学生思维障碍,提高其思维品质,是摆在我们每位化学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长久的课题,我愿意继续认真地深入研究和探索,在教学实践中不断优化消除学生化学思维障碍的途径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