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化学生涯教育实践策略
时间:2022-03-09 03:40:07
导语:普通高中化学生涯教育实践策略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一、普通高中生涯教育的内容与目标
美国教育总署对生涯教育界定为:“生涯教育是一种综合性的教育计划,其重点放在人的全部生涯,即从幼儿园到成年,按照生涯认知、生涯探索、生涯定向、生涯准备、生涯熟练等步骤逐一实施,使学生获得谋生技能并建立个人的生活形态[1]。”综合美国、日本、中国台湾等地的生涯教育研究,我们可以看出:“生涯教育追求一种连续不断的教育过程,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系列教育活动。生涯教育包含生涯认知、生涯探索、生涯发展等环节[2]。”生涯教育体现了终身教育理念,其中既包含了如何做好学业、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也包含了对非职业活动进行设计和规划的教育。目前,我国本土化的中学生生涯规划,主要是学业生涯规划指导。具体包括培养生涯意识、学业分科定位、学业潜能评估、生涯素养成长、生涯目标体验、志愿选择定位等。通过生涯教育帮助学生确定未来的专业选择、职业生涯发展的方向,制订大学与专业目标,以及文献标识码:B根据此目标确立学习目标、学习计划,并采取行动落实计划、实现目标。当下,一线教学的实际情况是:学校升学压力大、学科课时紧张,各级领导对生涯教育重视不够、家长理解不透,教师的专业培训缺乏、没有找到合适的途径等。在高中各学科,包括化学学科在内开展生涯教育的情况并不乐观。
1.转变教育观念,重视学科生涯教育。目前,很多一线教师不清楚很多概念的内涵,如学涯、职涯与生涯,生涯教育与职业规划等。他们往往错误地认为生涯教育要在大学进行,在高中各学科包括化学学科,开展生涯教育均为时过早。事实上,《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已对生涯教育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并给出了指导建议。在“关于课程方案”中提出:我国普通高中教育的“任务是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为学生适应社会生活、高等教育和职业发展作准备,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3]。在必修课程设置的五个主题中,“主题5:化学与社会发展”的情境素材建议中更是明确指出:教师应选择“与化学有关的职业及其与化学科学领域的关系”[3]设计教学过程。所以,高中化学教师必须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明确担负生涯教育的职责,努力提高自身生涯教育的水平,这是开展学科生涯教育的前提。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仅注重学科知识的传授,并且要有意识地将生涯教育的理念融入化学课程之中,实现化学课程教学与生涯教育的有机融合,帮助学生客观认识自我、创造自我,了解学业、职业信息与社会环境,强化生涯意识,培养学业、职业规划能力。新生人学的第一节化学课,笔者设计为“学好化学能干啥?”第一部分,通过“学了化学能干啥前途广阔任通达”的微信热帖,介绍那些化学专业出身的名人,包括多位大学校长林建华、邱勇,中科院院长白春礼,神探李昌钰,经济学家成思危、温元凯,直到撒切尔夫人、默克尔和……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化学的未来发展是有无限可能的。第二部分,通过曾任美国化学65会会长的R.布里斯罗的力作《化学的今天和明天——一门中心的、实用的和创造性的科学》,为学生展示化学对现代文明生活所做的巨大贡献,从衣食住行、医药健康、环境保护、化学合成等方面展现化学的魅力。第三部分,通过“教授带你‘逛’专业”,帮助学生了解大学阶段的化学有哪些专业分支、各专业的大学排名、各专业的核心课程、未来深造和就业方向等。第四部分,教师与学生分享高中化学的课程结构、高考化学考查方式与考试内容、高中化学的学习方法等。这样一来,一方面加强了学生对化学学科的整体了解,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学习源动力。另一方面开拓了学生的学业、职业视野,有利于学生在进人高校后,选择化学作为进一步深造的专业方向以及职业方向,对提高学生化学学科的生涯意识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2.潜心教学设计,融合生涯教育目标。不可否认,很多化学教师在一线教学中都或多或少地渗透过生涯教育的内容。但由于渗透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随意性,并没有制定具体、明确的生涯教育目标,所以无法评价最终的教育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一方面要以发展学生的化学学科能力为主,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构建;另一方面要关注并发展学生的生涯能力,促进学生生涯素养的形成。努力做到不断探索实践,具体到每章、每节、每课时的设计,都发掘出对于学生生涯发展的着力点,即“学生在认识自我、联系社会甚至生涯决策等方面需达到怎样的程度”[4]。如此明确地将生涯目标纳人教学目标后,整个教学过程要据此目标展开。这是在学科教学中,系统有效渗透生涯教育的保障。例如,笔者将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三章第三节“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1)学科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运用学习过的金属的相关知识,认识铝、铁的广泛用途;知道合金材料的性质与其成分金属的差异;知道废旧金属材料属于可回收垃圾;知道合理应用我们身边金属材料的重要性。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体会实验设计、实验操作、讨论交流、总结分析等方法步骤;通过实验和研讨,了解金属性质的研究方法和分类垃圾桶的使用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生活中常见材料的实验探究,激发学习兴趣;通过分析如何善用身边的金属材料,巧用材料不同性质,树立正确对待生活中的材料的意识;通过小组互助实验,增强团队合作意识。(2)生涯发展能力目标。认识自我:通过小组内交流研讨的过程,帮助学生进行自我探索,对自己在团队里表现出的性格、特质、能力倾向和价值观念等,有比较客观的认识。联系实际:通过锡纸、利乐枕、巧克力皮、泡面桶盖、可乐罐等日用品了解到金属铝在生活中的应用,增进学生对材料相关职业需求等外部信息的了解。生涯思考:通过设计并分享自己20年后的名片,帮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业、职业愿景、性格特点等,思考自己的生涯发展。生涯能力:通过对不同材料的选择、实验方案的选择、实验条件的控制,使学生感知决策的重要性,发展学生生涯抉择的能力。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多元智能特点和人生价值期待,不断探索最优的方式服务社会,贡献国家。3.钻研教材内容,挖掘生涯教育素材。高中化学教材是化学学科信息传播的主要方式。教材既是学生未来专业学习深造、职业方向选择必需的基础知识,又是教师进行学科生涯教育的最基本依据。准确把握教材,深人分析教材,发掘教材中生涯教育的素材,是有效设计并实施学科生涯教育的前提。将学科知识与生活、职业、社会联系起来,也能够拓展学科教学的深度和广度。既可以引导学生不再单纯重视知识的掌握,而是尝试与生产实践和生活实际相结合,让知识不再枯燥,还能培养学生的生涯意识,发展学生的生涯能力。如化学必修1第28面的“科学视野”,向学生介绍了胶体的性质与应用。教师可以选择让学生分组查阅资料,在课上以交流分享的方式完成。这可以发展学生获取信息、筛选整理信息以及交流表达的素养。笔者的学生获取的资料非常丰富:农业生产方面,土壤的保肥作用;医疗方面,将药物的磁性载体制成胶态粒子,在磁场作用下直达病灶提高疗效。血液是血球分散到血浆中形成的胶体分散系,所以不同血型的人不能相互输血;而血液透析、血清的电泳等均利用了胶体的性质。工业生产方面,制有色玻璃、水泥厂除尘等,冶金工业上的选矿,塑料橡胶及合成纤维制造等都与胶体化学有关。日常生活中,做豆腐、制果冻肉冻、明矶的净水等均是胶体性质的具体应用。同时,由于纳米粒子的尺寸与胶体粒子的大致相当,胶体化学原理在纳米科技领域应用非常广泛。如此结合生产生活实际,能够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素养,将学业职业信息、未来发展目标等相关生涯教育主题融合起来,让学生看到知识对于自己未来发展的重要性,激活学科知识的价值,培养学生职业兴趣和职业意识,教师可以结合学科特点,培养学生的职业理想和人生规划意识,为学生注人更强的生涯发展动力。4.创设模拟情境,提高生涯教育实效。“教学情境,就是以直观的方式,呈现出书本知识所表征的实际事物或者实际事物的相关背景。”新课程课堂教学中特别重视情境创设。高中化学课堂的情境创设在体现学科特色、紧扣教学内容的同时,更要注重回归生产生活实际。我们知道,生涯发展素养不仅包含知识运用的能力,也包含站在怎样的角度理解问题、处理问题的思维方式。将生涯教育融人化学学科教学之中,最有效的做法是根据化学学科知识,创设生活或未来工作的情境,采用角色代人法,引导学生站在不同的职业身份的角度思考问题。比如在学习了化学必修1的第四章第四节“氨硝酸硫酸”之后,笔者介绍:黑化集团前身是黑龙江化工总厂,位于齐齐哈尔市富拉尔基区,始建于1958年。“二五计划”期间,在黑龙江省逐步向重工业主体和农业基地转型中,该厂为国家提供了大量工农业生产所需的机制焦炭和化肥。如果我们现在要投资建设一个制取氮肥的化肥厂,该如何规划?包括建厂选址、原料获取、生产过程、储运销售等环节,各环节要注意哪些问题?哪个环节最关键?你喜欢从事哪项工作?你这样选择的理由有哪些?……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关注科技发展的新成果、新动态,从原料供给、生产过程、环境保护、产品销售、交通运输、综合利用等角度提出不同的见解,而且有的学生提到了融资、上市等经营发展过程中的高阶问题。学生的认识在小组内相互讨论、小组间相互评价中不断完善。很多学生根据自己的多元智能特点选出了自己最喜欢、最适合的工作环节和工作内容。如此通过一定的课程介入与教学渗透,将所授知识与学生未来的学业、职业、工作和生活方式相结合,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认识学业、职业发展的需求,培养学生发现自己、积极主动地选择人生的态度和能力。5.开展实践活动,丰富学业职业体验。正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生涯教育讲求拓展可能,知行并进。教师在课堂上的讲述、引导只能给学生提供一部分的理念与信息,对学业、职业的了解仅停留在表层,缺乏深层次的理解与感受。因此,教师应重视生涯教育资源,结合所在城市、学校、班级家长群体等实际情况,发掘并创设机会,引领学生走出课本、深化体验、丰富认知。帮助学生在观察、行动、体验中学习和发展生涯能力。比如,在学习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三章第三节“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时,笔者通过校友联系到哈尔滨工业大学,带领学生走进哈工大材料学院,深度参观了焊接研究所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同时,深人哈工大化学与化工学院,学生走进实验室亲手完成了多组力所能及的实验。笔者班级中家长及亲友团体的不同职业有几十种之多,班主任号召并组织家长成立“家长职业联盟”。如学生W的父亲在703研究所工作,可以提供材料与机械动力类学习资源;学生Z的父亲在自来水公司工作,可以带领学生了解净水全过程;学生S的母亲在哈药集团工作,可以为学生提供药品研发、生产、销售过程的培训等。学生的体验活动,也可以安排在寒暑假期间进行。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寻找生涯体验的机会,前往就近的高等学府、科研院所、公司工厂等实地体验学习。通过与在校学生、教授、研究员、一线工作人员等面对面沟通交流,并亲身实践,学生可以更深人地了解他们感兴趣的专业、职业的基本要求和工作环境。学生在体验活动中,锻炼了意志品质,体验了劳动人民的艰辛,了解了更多的职业知识,增强了职业感受,更有针对性地促进了自己的生涯发展。6.借助科学史料,培养生涯职业精神。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将化学史的故事引人课堂,可以为学生提供最真实、最有说服力的情境。帮助学生了解学业钻研、职业追求、事业精神,激励他们认真学习、勤奋刻苦,努力发展自身的生涯能力。现行的人教版化学教材,在必修与选修中均设有“科学史话”栏目,介绍一些化学家的典型发现及科学史贡献。这是教师渗透生涯教育、培养学生的生涯素养的重要素材。如化学必修1中的“氯气的发现和确认”,讲述了舍勒制得氯气、戴维最终确定为一种新元素的过程。化学必修2中的“苯的发现和苯分子的结构学说”,介绍了凯库勒悟出苯分子环状结构的过程。化学选修5中“碳价四面体学说的创始人”,化学选修3中“第一张元素周期表”“巴斯德与手性”等。教师应当用好此栏目的素材,引导学生学习化学家们重视实验发现的宝贵品质,敢于质疑的科学精神,以及攻坚克难的坚定态度。美国著名学者萨顿在《科学史和新人文主义》中写道,赞美科学所含有的人性意义,并使它重新和人生联系在一起。在化学发展史中,为揭示物质世界的奥秘,发现物质间作用原理与规律,许多化学家往往耗尽了毕生的心血。每一位化学家的人生,都是一条曲折而又闪着智慧光芒的求索之路!门捷列夫、居里夫人、鲍林、西博格、伍德沃德等一串闪光名字的背后是生动真实、发人深省、催人奋进的人生历程。在运用这些化学史料的过程中,笔者经常因势利导,引发学生思考。如勒夏特列能斯特、哈伯等对工业合成氨的研究及不同的结果,可以引导学生讨论“怎样才能在社会发展洪流中把握成功的机遇”和“科学家的良知与民族主义”。而讨论门捷列夫的童年境遇、个性特质、艺术修养是怎样使他成为一位成就卓越的科学家。再如学习居里夫人勤奋求学的过程、惊人的毅力和献身精神可以引导学生思考“选择怎样的追求,才是幸福的生活与人生”……教师是学科教学的主导,是实施生涯教育的核心载体。为更好地在学科教育教学中融入生涯教育,化学教师需要学习一定的职业生涯理论、心理学相关理论和掌握与化学学科密切相关的外部世界信息。教师应当习惯于关注与挖掘典型校友的生涯发展故事,积极了解目前国内国际升学路径、人才培养方式、专业研究方向以及不同行业发展前景等多方面的信息。只有真正了解生涯教育的意义,掌握生涯教育的方法,才能成为一名生涯教育的优秀指导者和传播者。
作者:梁好 单位:哈尔滨市第三中学校
- 上一篇:化学课堂教学探究性实验思考
- 下一篇:微课在高中化学教字的运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