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区别原电池和电解池
时间:2022-02-07 09:38:37
导语:如何区别原电池和电解池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化学在高中阶段的所有科目中属于基础类科目,在我们高中生的整个学习水平的提高上占着非常关键的地位。要想学好化学首先要有非常强的逻辑能力以及实践能力,而很多学生在这两个方面的能力明显不足,导致不能学好化学基础知识,在化学成绩的提高上也是缕缕失败。
关键词:原电池概念;电解池;化学;化学区别
从研究调查的结果来看,之所以很多同学的化学成绩不理想是和学生本身掌握的知识体系不够完整有密切的关系。就比如我们的很多同学会对化学中提到的原电池和电解池的概念相互混淆,不能很好的理解其含义。想要正确的区分开并完全掌握原电池以及电解池的概念和知识点,就必须利用虚拟的操作实验等辅助理解,并且通过系统的学习对其正确的书写方式、实际应用等掌握熟练。
1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具体分析以及探究
1.1原电池的理论基础。原电池的运作理论基础:其本质上来说是一种典型的散发热的还原氧化概念。原电池中电子发生转移的根本原因是还原成分在负电极上失去了电子所导致的还原氧化,并不是因为氧化与还原成分的相互摩擦产生的。失去的电子由外部线路运输到正电极上,在正电极上也氧化成分发生反应,从而使还原成分和氧化成分直接的电子发生移动。但是正负电极间的液体含有离子成分仍然依照固有的方向进行运动和外部线路中电子依照固有方向运动形成的电路形成闭合的状态,使正负电极产生的电子一直规律的运动,从而形成稳定的电流,将化学能量成功的转变为电力。1.2原电池的基本构造成分。原电池的基本构造:第一,由两类不一样的移动性金属材料或者是别的类型的导电材料比如氧化物类材料或者不是金属的材料来组成电极所需材料;第二,正负电极的外部需要有连接线路进行连接,以使电路呈现闭合的状态;第三,正负电极必须经过电解质液体的传导。只有满足了上面三个必要条件,可能够组成原电池。1.3电解池的辨别和产生反应的类别。电解池其根本工作原理是将电能量转变为化学能量的设备。电解池也有两级,分别是阴极和阳极。电解池在连接安装时,应将电源的正电极连接在电解池的阳极上面,会使电解质液体里的阴离子失去电子产生氧化;将电源的负电极连接在电解池的阴极上面,会使电解质液体中的阳离子失去电子产生还原。
2区分和认知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实际教学中出现的疑难要点
近年来的高考试题提高了对于原电池和电解池工作原理的区分等知识的试题数量和难度,这方面的考题内容涉及较为广泛,主要针对的知识点为对原电池工作原理的了解和认知、电化学腐蚀类和化学腐蚀类的区别与了解、电解池工作原理的了解与实际应用分析。之所以很多学生会觉得这方面的考题会比较难,没有把握,是因为高考试题对于这方面知识的考验不光是停留在教科书阶段。针对于这种教科书与现代实际科技项目相结合的考试类型,不但要考察学生对于课本知识的掌握程度,更考察学生的灵活思辨能力,所以,必须要在真正理解原电池和电解池工作原理的同时,学会辩证思考,并了解其在社会发展之中的具体应用实例。
3原电池和电解池正确的书写方法
化学电池的工作原理其中就是利用通过电解质液体失去的电子的移动,产生的自主性还原氧化,并且通过外部线路形成闭合性的线路,从而形成的将化学能量转化为电能的工作。因此,书写电解池和原电池的正确方法要依照以下几点基础要求:第一,保证原子量相同的原则:原子的数量在化学式两部分的数量是相同的;第二,保证电荷量的相同原则:电荷的数量以及电性的数量在化学式两部分的数量是相同的;第三,保证电子数量相同的原则:正电极中得到电子数量的总和要和负电极中失去电子数量的总和相同;第四,遵循现实性的原则:书写的化学式必须要建立在现实的基础之中,不能抛离现实。
4高中电化学科目中关于电解池和原电池的实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解答
在针对于电解池和原电池的教学之中,不能只让学生靠死记硬背去记住化学方程式,反而忽略了让我们真正掌握其包含知识点的能力。如果没有真正的了解和掌握其知识和区别点,就很难在考试试题中灵活的运用这方面知识解答问题,不能够灵活思辨。之所以很多学生不能够很好的区分电解池与原电池,跟学生不能真正了解其含义以及学习的系统知识跟不上步伐有特别大的关联。
5结语
结合上文所论述的内容,区别电解池和原电池的关键还是在于是否真正的了解了其含义。想要得到真正了解的目的,除了掌握教科书上的内容,还需要学会灵活思辨,多了解其在社会中的具体应用实例。也要结合实践性的实验操作,更加形象的去学习,以帮助我们的同学更快速的认知电解池和原电池的根本知识。
参考文献:
[1]胡国生.高中化学教学中关于原电池与电解池的综合分析[J].理科生教学与研究,2015(03):220.
[2]马世忠.化学教学中原电池与电解池的综合分析[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2(02):81.
作者:程瑜 单位: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
- 上一篇:高中化学知识与生活研究
- 下一篇:高中化学“三误区”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