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适合教育的思考
时间:2022-05-26 10:48:06
导语:高中化学适合教育的思考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在新兴起的“翻转课堂”等教学模式的冲击影响下,怎样更好地汲取“翻转课堂”的精华,让其本土化,更好地为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翻转课堂;适合教育;化学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教育要“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适合教育,就是学生所接受教育的管理体系、教育教学理念、教学思路和手段正好适合于他的思维方式与接受能力,使其能力得到最大程度的激发。
一、关于适合教育的本质问题
适合学生的教育,就要关注学生的差异,尊重学生的情感,释放学生的潜能,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教育专家冯恩洪在《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中说:“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享受教育,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让学生享受适合自己的教育,教育不仅要创造适合教育的学生,教育更有责任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要尊重教育的客观规律和自身逻辑,适合于学生的认知规律、成长规律、发展规律。从素质教育的视角看,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兼顾学生的共性和个性,注重人的个性发展是素质教育的明显特征。
二、关于翻转课堂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抬出,学样教育要改变教学内容过于领先书本及知识“难、繁、偏、旧”的现状,关注学生学习的兴趣、爱好、动机、经验及情感,加强课程教学内容与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培养学生掌握终身学习必备的知识和技能。我国课堂教学发展经历了传统教学、多媒体教学、数字化教学三个阶段的变革,但对教学过程涵义的理解是一致的,定义为教学过程是教师有计划地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翻转课程与近几年兴起的“慕课”、“微课”、教学模式一样都是基于当前网络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数字化教学的一种教学模式。翻转课堂也被称为反转课堂或是颠倒课堂,主要是将传统课堂教学过程中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的过程颠倒,知识传授通过信息技术的辅助在课前完成,知识内化则在课堂中老师和同学的协助下完成,也即是说,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通过课堂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在课后通过复习及练习将知识内化,翻转课堂的模式中,知识的传授是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教师提供的课程资源,学习得到新的知识,并带着学习的新知识及过程产生的疑问通过课堂上与教师及同学间的探究完成知识的内化。翻转课堂在国外发展已经形成一定的规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如可汗学院的可汗学院频道,美国科罗拉多州落基山的林地公园高中乔纳林.伯尔曼和亚伦.萨姆斯在化学教学中成功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美国高地村小学的“星巴克式教室”等。与国外翻转课堂相比,国内的翻转课堂教学实践比较少,有深圳南山实验学校将翻转课堂本土化,成为国内实践翻转课堂的教学基地。而相关翻转课堂的理论研究较多,如清华大学信息化技术中心的钟晓流,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的曾贞等。
三、几点思考
传统课堂教学,几十个学生,一个老师,一节40或是45分钟的课,既要注重知识的传递,又要关注到学生的个性差异,明显难以实现,相较于传统的课堂教学,“翻转课堂”模式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在学习中占据主动地位,更加能依据其个性进行安排,再者课堂的时间更加注重探究及交流,教师更加能注重学生的探究情况,并依据探究情况进行及时提问及总结,更加适合差异化教学和个性化教学的一种教学手段。翻转课堂模式使得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但同时,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翻转课堂模式下,新知识的传授是通过信息技术手段的支持,一般情况下通过电脑、平板、手机等作为媒介,那么,怎么样才能保证学生在课前能认真学习,将注意力一直保持在教学终端上,直到学习结束,否则,再好的教学内容,都无从谈起,后续的课堂内化也无法进行。要做好翻转课堂,对于初接触的老师来说,无疑其工作量较大的一项工作,从教学资源的选择,到视频的录制,资源的信息化,单靠个人的工作显然比较难以实施,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团队的合作便显得犹为重要。尽管有不少的教育工作对这种新兴的教学模式怀疑甚至反对,笔者也相信翻转课堂不可能直接取代现行的课堂,但笔者更加相信,这些新兴的在线教育如“慕课”、“微课”等教学模式教学手段将长期的影响我们的教育。怎么样将“翻转课堂”这种新兴的教学模式本土化或者汲取其中的精华,转变成能适合我们现行的教学模式,更好的为我们所用,让教师学生更加享受这种适合教育呢。在化学教育中,笔者认为,有几个方面值得我们学习及思考:
1、精心设计的自主学习任务
自主学习任务是翻转课堂中一个重要的组成产,由于缺少了教师面对面的这种驱动力,那么精心设计自主学习任务便成为自主学习中相当重要的一个部分,好的学习任务设计,不仅能起到驱动学生向前学习的动力,同时也会使其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成就感及荣誉感。自主学习任务的设计,一是要注重其可操作性。问题是自主学习的向导,所有的学生面对问题,都不会觉得自主学习无从下手。二是培养基于理解的举一反三能力。问题往往反映概念、原理、方法,从解决问题入手,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概念、原理和掌握方法,具有举一反三的意义。这种自主学习任务的模式,与传统课堂中所用的“预习”有点类似,只不过,传统课堂的“预习”基本其内容局限于课本,且其操作性及目的性不强。
2、碎片化和结构化课程
传统课堂教学会以10分钟、15分钟等量级时间来度量完成一个环节或是一个知识点,这种情况在面对面的情况下是可以实现的,但如果将之搬到教学终端上,则往往会难以取得较好的效果,人的注意力在非接触条件下,往往更容易被分散,当较长时间对着同一画面往往会产生注意力分散。但我们也知道在看电影时,1个小时,甚至2个小时的电影,我们往往能注意力非常集中的去关注在屏幕上,那是因为,电影不断的通过镜头的切换来吸引人们的注意力,在1至2秒钟之中已经切换了好多个镜头。课堂的学习当然无法像电影一样不断的切换镜头来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作为教师来说,也不可能像制作电影那样去制作自己的课堂,电影的这种镜头语言的表达方式,却是我们学习的模式。我们可以将课堂的知识更加碎片化,用非常短的时间来完成一个知识点的学习,并在过程中利用信息技术的支持,利用图片、动画、色彩等多种方式来吸引学习的注意力,使学习能保持注意力在学习终端上至任务完成。只有将这些知识点碎片化之后,才能更好的将之形成一个整体的结构。
3、校本资源的开发及跨学科合作
化学学科作为自然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标的理念中,强调要由生活走向化学,由化学走向社会,由生活走向化学,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关注人类面临的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且化学的学科特点,使校本课程的开发更加重要。不同学科有着不同的特点,但也有其共通之处,学科课程理念与校本课程开发理念有着共通之处,如:努力开发课程资源,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在人类文化背景下构建学科课程体系,充分体现课程的人文内涵等。因此,在校本资源的开发上,跨学科的合作也成为可能。跨学科的校本资源开发,对教师来说可以减少工作量,开成一个团队的力量;对学生来说,使得同一问题同一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入更加综合,是其综合能力培养的一个体现。
4、更加注重二次备课“二次备课”
在不同的阶段有着不同的理解,基本上来说,一般包含了以下的四种形式:在集体备课后根据本班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的二次备课;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后的二次备课;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二次备课;课堂教学后的教学反思,基本上,二次备课贯穿于教与学的全过程,其中,二次备课有着质变的,是课堂教学过程的二次备课。传统教学课堂中,教师的教学环节及任务,使得教师基本上没有进行“二次备课”的时间和空间。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学习的主体完全成了学生,打破了传统课堂教学环节的设计,转而变成了内化的过程,因此在课堂中,将会产生更多的生成性资源,也为教师进行“二次备课”提供了充分的时间和空间,且在每一次课的课堂中的生成性资源也是变化的,教师应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变化情况对课堂教学作适时的调整,这对教师在知识的广度及深度有了更一步的要求。在这种课堂教学过程“二次备课”过程:第一、要及时抓住课堂的生成性资源,在翻转课堂的模式下,课堂中的每个学生不是一个只用来装知识的“仓库”,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活生生的客体,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特点,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思考,课堂由于存在这些不断变化、不断思考的学生,课堂是变化的、生成的、动态的,那么就要教师能及时解决预设的和生成的资源之间的矛盾,及时调整,及时的进行组织及探究\研讨,行动及语言都应该到位,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第二、目标明确。每堂课都有教学目的和教学目标。教师作为课堂引导者,对某节课的教学任务及学习目标都应该心中有数,课堂中的二次备课,也是朝着这个目标前进的,那么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二次备课过程要不断修正,不断引导学生向目标一步步迈进。没有目标或是目标方向错误的“二次备课”不仅没有效果,而且会起到反作用。
四、结语
任何一种教学的方法或是模式都要适合学情,要因课、因人而异,没有一成不变的,只能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时因地而异。盲目固守“传统”,必然会被淘汰,但直接的复制作为“创新”也会生产“水土不服”,传统重要,创新同样重要,只有不断的通过调整不断的学习,紧跟上时代的步伐,汲取新时代的精华,内化成所本身所需要的营养,才能真正做到适合教育。
作者:赖鹤鋆 林翠霞 单位:1.韩山师范学院 2.揭阳华侨高级中学
参考文献
[1](英)斯蒂芬.哈格德,慕课正在成熟[J].教育研究,2014(5):92-112.
[2]王怀选.论适合教育[J].科学教育,2011(4):33-34.
[3]郭霞,牟长洲.基于适合教育理念优化配置课程资源[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3(3):186-187.
[4]何克抗.从“翻转课堂”的本质,看“翻转课堂”在我国的未来发展[J].电化教育研究,2014,(07):5-16.
[5]黄阳,刘见阳,印培培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的几点思考[J].现代教育技术,2014,(12):100-106.
- 上一篇:高中化学培养学生科学精神研究
- 下一篇:高中化学学习难点与突破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