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教学策略分析10篇
时间:2022-01-16 10:11:50
导语:高中化学教学策略分析10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第一篇: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策略
摘要:高中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阶段,同时也是让他们通过学习来掌握基础科学知识的时期.在高中化学的教学过程中,很多学生的学习仅仅限于书本中的内容与知识.从而导致了思想僵化,对于知识学习过于死板,因此在考试的时候很难拿到较高的分值.这就是缺乏创新意识的结果,由于化学是一门非常宽泛的学科,其中的内容与化学反应也是种类繁多,仅仅是对书本中的内容进行学习,实在难以达到掌握的要求.因此对于高中学生,在教学的时候要根据教学内容适当的融入创新意识的培养,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提高自己.
关键词:高中化学;创新意识;学生;教学方式
化学作为高中基础教学中重要的一门学科,对学生的创新意识有着很高的要求.化学式与化学反应现象,也是学生在不断地探索与发现中积累下来的.同时在新课标的思想中,创新意识与创新精神,都是高中化学培养的重点目标.因此在这种教育环境大趋势的影响之下,加强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学,已经是势在必行.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通过各种化学现象,来让学生推理判断,并且通过联想来找到其中的规律,从而达到培养创新意识的目的.
一、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兴趣
学习的动力源于兴趣,而兴趣的存在推动了思考.在现阶段的教学模式中,学生想要提高学习效率,同时还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中来.那么就需要在教学中进行巧妙的问答,通过问题来带动学生的思维.那么要让学生在教学问题上感兴趣,就要通过教学环境的创设来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教师在讲解一些实验内容的时候,可以通过具体的实验,来让学生对相关的知识进行关注.比如在讲解次氯酸钙的溶解时,教师就可以结合我们身边的实际生活,让学生来进行理解.比如在水中的溶解现象,相信很多学生在生活中都遇到过相关情况,打开自己家的水龙头,流出来的水都是浑浊的白色液体,但是放置几秒钟之后,就会变得清澈.这就是漂白粉的溶解效应,通过这种现象的演示,学生将会对这种物质产生很大的兴趣,利用学生的这种求知欲望,教师可以将次氯酸钙的其他特性一起传授给学生.虽然化学是一门非常枯燥的学科,但是在教师的兴趣激发之下,学生将会积极的参与到教学中来,并且主动的进行知识的探索与创新.
二、让创造意识深入学生的思维
创新意识的养成,是要靠教师不断的熏陶.所以在班级中定期开展科技活动,是让学生在长时间的熏陶中,形成创造意识的最佳途径.比如通过课外兴趣小组的形式,或者是在班级中开展化学科技黑板报的活动.通过这些课外业余的活动,学生可以不断地对化学知识进行接触与研究.让学生对自己有兴趣的学科内容进行观测与学习,在长期的积累与观测中,学生会对学习的理论知识有更为深刻的理解.此外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观测的结果,对各个小组进行评价,选出每周的化学学习之星.通过这种认可的行为,让学生可以在学习中得到更多的动力.比如教师可以提供给学生一些课题,让他们来进行观察.在小组合作的情况下,来观测金属镁暴露在空气之中会产生什么样的反应.通过观察镁会逐渐氧化变白,这是因为镁是一种活跃金属,很容易就发生氧化反应.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也会仔细的记录其中的关键变化,掌握其中的反应过程.这比背诵一百遍化学公式,更有意义可以让学生对其中的知识充分理解与掌握.
三、积极鼓励的让学生勇于创新
正如很多科学家所说:比知识更重要的是想象力,比想象力更重要的是创新的勇气.在科学的发展过程中,正是有了很多敢于对传统认知说不的勇士,才推动了今天的科学发展.正如那些类似于哥白尼、布鲁诺等先驱,他们敢于创新并且大胆的发挥他们的想象力,才能推动社会的进步.那么学生在学习化学课程的过程中,是否也需要这样的精神呢?答案是肯定的,很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都会形成定式思维.那么这种思维会在今后的学习中,形成对新知识的影响与阻碍.那么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对新知识进行具有想象力的探索.比如很多学生都知道爆炸,是因为可燃物发生了氧化反应,而正是因为爆炸物可以发生急速的氧化反应,才可以发生爆炸.但是很多情况下,面粉厂也会进行防爆措施,这是因为漂浮在空中的面粉,也会形成急速的燃烧,从而形成爆炸.面粉的燃烧,并不是一个氧化过程,但是确实会引起严重的爆炸.对于这种现象学生不能再用以往的定式思维来进行思考,而是要对这种现象进行更多的了解.从而增加见识,让思维变得更加广阔.高中化学最注重的就是知识的掌握,在面对教学时,教师应当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为学生的学习建立一个接近生活的环境.比如,通过学生身边经常发生的事情,来解释化学学科中的知识.或者是通过一些奇妙的科学现象,让学生来对化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有了学习的兴趣之后,才能对化学的知识与内容产生探索的动力.在不断地探索中达到创新科学的思想,形成具有创造力与进取思维的化学学习方式.在高中化学的教学中教师应当具备创新意识,从教学思维与教学内容上,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的培养,与创新意识的训练.通过兴趣培养情境创设等方式,让学生可以在积极主动的状态下参与到学习中来,完成学习并形成不断创新不断进取的思维.
作者:孙洪登 单位:江苏省徐州市侯集高级中学
参考文献:
[1]程宏明.新课改下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培养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4,04:81.
[2]李平.新课改下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探析[J].学周刊,2014,31:163.
[3]刘文斌.浅析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创新和动手能力的培养[J].科技展望,2014,18:58.
[4]李春姬.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创新学习能力的培养[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04,01:64-66.
第二篇:高中化学教学生活化实践分析
摘要:文章分析了当下传统化学教学的不足之处,强调了高中化学教学生活化的合理性和必要性,认为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应该注意将教学理论和日常生活相结合,具体可以通过举办以生活为主体的化学实践活动、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实现高中化学教学生活化。
关键词:高中化学;生活化;实践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种新兴企业拔地而起,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家的教育水平更应该与时俱进,只有培养出能担负起祖国未来的栋梁,才能实现祖国伟大复兴的光荣使命。化学知识在社会各行各业都是不可缺少的,在祖国将来的发展中,化学的重要性会日渐凸显。综上所述,高中化学教学生活化势在必行。
一、我国高中化学教学现状
(一)重视理论教学,轻视实践操作
长久以来,高中生最主要的学习目的就是能够顺利通过高考,进入理想的大学。也正是这个原因,现如今,高中化学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着重讲解理论知识和解题思路,以及如何应付考试等,忽略了义务教育的初衷。义务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出能够肩负起祖国伟大复兴的优秀人才,提高国民素质,而不是创造出一群只会应付考试的学生。对于大部分高中生而言,化学仅仅是高考所要考试的众多科目之中的一个,在他们的意识当中生活与化学唯一相关联的仅仅是化学试卷上的分数[1]。
(二)着重对习题类型进行归纳,忽视对问题的背景的关注
在高考的大环境之下,成绩无疑是让所有高中生关注的焦点。为了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化学成绩,资深的化学教师就会将往届的化学高考试题进行归纳汇总,找出共通的知识点,让学生反复练习,从而让学生达到熟记所有题型的能力。几乎所有的高中教师都是重视对习题类型的归纳,而忽视对问题背景的关注。把知识和现实分离开来,迫使学生丧失了对现实问题的考虑。
(三)着重现象记忆以及试验原理,忽略学生的实验体验
化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践,现有的化学知识都是化学家通过无数次的化学实验总结出来的。而由于一部分学校教学设施的不完善,使得高中教材要求的化学实验只是纸上谈兵,教师对学生进行实验过程的讲解,而实验操作则一笔带过[2]。
二、高中化学教学生活化的实践分析
(一)举办以生活为主体的化学实践活动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偏向于功利性的教学方式,让学生通过大量习题练习和记忆来理解化学知识,这种方式无法让学生感受到化学知识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无法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学校应当适当地举办以化学为主题的实践活动,把化学知识和生活实践相结合,让学生从与自己生活息息相关的现象中探索出化学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例如,教师可以在班级黑板上设计一个“化学小常识”宣传角,让学生在课余时间搜集、整理与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化学知识资料,每日更新,供学生学习、探讨。教师在上课时可以就其中学生不理解的问题进行耐心讲解,拓宽学生的化学知识面,激发学生的探索欲。还可以举办一些化学文艺活动,可结合实际生活中发生的一些与化学有关的神奇现象,如“鬼火”“字可用毛笔蘸稀硫酸写在纸上”“粉笔炸弹”等,编成情景剧、小品或魔术,在活动中呈现出来,增加化学学习的趣味性。此外,鼓励学生利用假期时间参观附近的或知名的化工博物馆,亲自感受化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发展和重要作用。总之,适当地举办化学主题的实践活动,不但能够达到高中化学教学生活化的教学目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增强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3]。
(二)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化学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传统教学方式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高中化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采用把化学知识与生活进行结合,通过列举学生切身体会的生活现象,达到吸引学生兴趣的教学目的。例如,在讲授如何提高化学产品的产率时,除了要讲解例题中的化学知识外,还应该讲解例题所包含的生活背景,如提高化学产品的生产率,是为了在等量的消耗中,得到尽可能多的产品,以增加利润。传统化学教学忽略了化学知识和生活相结合意识的培养,造成了学生对化学考试得心应手,对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化学现象却束手无策的现象,高中化学教师采用把化学知识和生活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还能够打破这一局面,启发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学习能力[4]。
三、结语
高中化学教师应该运用自己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生活阅历,将理论知识和现实生活融合在一起,探索出切实可行的高中化学教学生活化的教学方针,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创造思维。
作者:李魁炳 单位:广东省河源市龙川一中高中部
参考文献:
[1]谢倩.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探究[D].开封:河南大学,2013.
[2]张润霞.高中化学教学的生活化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
[3]姚少祥.浅谈高中化学教学生活化的实践与思考[J].新课程•下旬,2016(5):99-100.
[4]李先云.高中化学教学生活化的探究与实践[J].关爱明天,2015(3):89-90.
第三篇:高中化学教学生活化策略探讨
摘要: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要能充分注重教学模式的优化,只有在教学模式上得到了优化,才能有利于教学效率水平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才能提高.将生活化的教学模式在实际教学中加以科学应用就比较重要.本文主要就高中化学教学的问题和生活化教学策略实施作用加以分析,然后结合实际对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策略应用原则和优化策略详细探究,希望能通过此次理论研究对高中化学教学水平的提高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关键词:高中化学;生活化;问题
高中的化学是学生学习的重要课程,通过在化学教学方面的教学效率得以有效提升,对学生的全面素养的提升就比较有利.生活化教学策略的实施,对学生的化学知识结构的优化比较有利.通过从理论上对高中化学教学的生活化的教学加强研究,就能促进实际教学水平的提高.
一、高中化学教学的问题和生活化教学策略实施作用
1.高中化学教学的问题分析
从当前的高中化学教学的现状来看,还有诸多方面的问题有待解决.这些问题主要就是在实际教学中,一些教师没有将教学和实际的生活相联系,这样学生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局存在着很大的学习困难.对化学知识的理解比较困难.还有在具体的教学中,没有注重教学目标的科学化设置,这就造成了学生在学习中没有目标.另外,高中的化学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在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下,教学的方式也没有及时性的优化.在化学课堂中还是采用的灌输式教学方法,这样就会对整体的教学效率提高有着阻碍.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对高中化学教学的方式方法的应用不恰当,就必然会影响教学质量的水平提高.
2.高中化学教学生活化教学策略实施作用
将生活化教学策略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加以应用,就有着诸多积极作用发挥,能对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得以有效激发.学生在兴趣的基础上进行学习,才能将学习的主动积极性得以有效发挥,在整体的学习水平上才能有效提高.生活化的化学教学对学生的学习共鸣也能有效激发,从而使得整个学习的氛围能得以优化.另外,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的生活化策略的应用,对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也比较有利.生活化的内容在课堂上的呈现,就比较有利于学生的实际问题的理解.例如三聚氰胺的相关内容讲述过程中,就可将毒奶粉事件通过多媒体技术进行呈现,让学生认识到化学知识的学习和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策略应用原则和优化策略
1.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策略应用原则分析
对高中的化学教学过程中,通过生活化教学方法的应用,要能注重相应的原则.在这些原则的遵循下,对学生的学习效率水平的提高才能起到积极作用.要注重将主体性的原则得以充分遵循,生活化的教学策略的应用要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中心,要能为学生营造平等以及民主的课堂氛围.只有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得以充分重视,才能有助于学生的学习效率水平的整体提高.再者,对生活化教学策略的应用,还要能将情景化的原则充分重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生活化的教学策略应用,要能在情境的创设下,让学生主动的进入到情境当中,从而才能将学生的主动积极性得以充分的调动.这样就能将学生的学习效率水平有效提高.
2.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策略应用
对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策略的实施,就要能充分注重教学目标的科学化设置.通过科学化教学目标的设置,就能使得学生学习过程中有明确的目标.这样才能将学生的学习动力得以有效调动.只有在教学的目标上得到了明确化,才能将后续的教学措施科学的实施.高中化学教学中有着诸多的实验内容,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就要能充分的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只有这样才能将学生的学习水平得以有效提升.生活中涉及到到化学知识的内容比较多,在实际教学中就要能充分注重和生活取得联系,让学生在和生活相结合的情况下学习化学知识,这样对学生的共鸣的促进就比较有利.例如:在具体的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在教学中对臭氧的相关内容讲解中,就可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对雷雨后的天空以及自然环境的感觉的体验进行思考,雷电能够将氧气转化为臭氧,在和生活紧密的结合和,就比较有利于学生对实际化学知识的学习了解,以及在学习的兴趣上也能有效激发.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将教学方式进行优化.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对新技术的应用,促进教学水平的提升.在当前的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下,就能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到激发的作用,通过多媒体技术能将化学知识动态化的呈现,也能在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下方便学生理解抽象的化学内容.在对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过程中,教师也要注重将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和学生的实际生活取得联系,只有在这些基础层面得到了重视,才能对化学教学的效率水平的提升起到促进作用.总而言之,对高中化学的教学中生活化策略的实施,就要能从多方面得以充分注重,将生活化的措施科学化的实施.此次主要从理论层面对高中化学教学进行了探究,希望能在此次的理论研究下,对高中化学的教学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在新课程标准的进一步实施下,加强生活化的教学措施的实施,也和新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相适应,对学生的素质教育的目标实现比较有利.
作者:曹杨 单位:江苏省徐州市铜山中学
参考文献:
[1]王贵军.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有效途径分析[J].学周刊.2015(20)
[2]黄亚伟.浅谈高中化学教学生活化的实践与思考[J].化学教与学.2015(01)
[3]展君梅.试探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4(32)
[4]程志宝.试述实施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有效途径[J].科技资讯.2014(28)
[5]杨艳红.源于生活,寓于生活,归于生活———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策略探究[J].新课程(中学).2014
第四篇:高中化学导学案学习方式探讨
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化学教师在应用导学案模式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在学习方式上依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严重影响了教学工作的进一步开展。这就迫切地需要对导学案学习方式进行进一步的规范,以便充分发挥导学案学习方式的作用和优势,并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意见。
一、高中化学导学案学习方式的误区分析
(一)化学导学案的顺序、条理混乱
很多高中化学教师并没有深刻地理解学案导学教学方法的内涵,在对导学案进行编制的过程中,缺少一定的顺序性和条理性,导致设计出的导学案根本无法发挥其真实的效用,不能起到提高教学质量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作用。编制导学案时,一些化学教师并没有综合性地分析化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化学知识水平,导学案的设计工作过于盲目,使学生陷入导学案学习方式的误区。
(二)化学导学案的编制与教材脱离
高中化学教材是编制和设计导学案的关键依据,然而很多教师在设计过程中并没有将化学教材与导学案整合起来,使得制定出来的导学案与教学内容不匹配,不仅不能提高高中生的学习效率,还会影响学生把握教学内容,影响学生对重难点知识的理解。对导学案教学模式的认识偏差、专业教学能力不高等因素都使得教师编制的化学导学案与教材相脱离,教师只是根据构思来开展导学案设计工作,并没有充分地考虑实际教学状况,这就严重影响了教学工作的有序进行。
(三)化学导学案的引导性并没有发挥出来
作为一种特殊的化学课堂导学模式,学案导学必须要发挥引导性的作用,指导学生对课堂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整理和归纳。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化学教师设计的导学案缺少相应的引导性,如没有设置引导性的教学问题、教学练习题,只是形式上地开展化学导学案教学,布置大量的作业,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开展教学活动,不能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导致学生的学习效果不佳。
(四)知识化的导学案不利于实验教学价值的体现
实验在高中化学课程教学中占有较大的比重,也是导学案编制、设计工作的一大重要内容。就目前化学教师设计的导学案来看,并没有认识到化学实验的作用,未强调化学实验的价值,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化学教学效率的进一步提升。教师编制的导学案普遍存在知识化的问题和误区,即导学案主要针对是理论性的化学知识,并没有融入化学实验,可见设计得不够科学、合理。在降低化学实验价值的导学案教学模式下,学生根本无法养成良好的化学学习习惯和思维。
二、消除高中化学导学案学习方式误区的对策
(一)规范化学导学案的编制格式
对导学案的编制格式进行规范是确保导学案教学模式效用得以发挥的关键所在。依据制定的编制格式,化学教师可以设计出高效的导学案,积极地引导学生参与化学教学活动,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在编制化学导学案时,应与新课改教材相吻合,并强调化学教学的重点、难点,在学案的指导教学下,锻炼高中生的化学思考模式,帮助高中生养成良好的化学学习习惯。由于化学导学案结构相对多样化,但都拥有相同的教学目标,所以必须要严格遵守教学大纲来编制导学案。
(二)结合教材和教学目标设计化学导学案
化学教师利用导学案教学模式开展化学教学活动,必须深刻地理解化学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并在此基础上编制出目的性、针对性较强的导学案,以提高化学教学质量。在编制时,教师应参考和结合化学教材,以教学目标为导向,将重点教学内容全面渗透、融入导学案的编制工作中,循序渐进地落实各项化学教学工作,提高学生的化学学习成绩。教师也可以将一些生活化的化学知识整合到导学案中,以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构建良好的教学情境,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化学导学案要突出思维及知识的形成
设计导学案的根本目标就是对高中生进行引导,激发学生学习化学课程的兴趣和积极性,锻炼学生对化学知识的自主探索能力,提高高中生的化学学习成效。教师在编制化学导学案时,首先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围绕学生开展相应的化学教学工作,激发学生探索和钻研化学知识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化学思维能力。其次,教师编制的化学导学案要突出思维及知识的形成,设置一些具有引导性的化学问题,借助问题来锻炼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利用讨论交流、主动探索、构建知识体系和提升小结等方式,使学生切实地掌握化学知识。最后,教师要结合相应的练习题,让学生体会学习化学知识的快乐,使他们利用学到的化学知识来解决各项问题。
(四)强化化学导学案的实验教学价值
为了有效地消除化学导学案学习方式的误区,化学教师还要重视实验教学,巩固和扎实学生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化学综合素质。导学案的设计必须要涵盖化学实验这一重要的内容,鼓励学生利用实验对结论进行验证和分析,通过实验设计和思考的方式,体现化学导学案的实验教学价值,从而改善化学课堂教学质量。
三、结语
针对当前高中化学导学案学习方式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化学教师必须要正确把握导学案教学模式特点和内涵,科学地分析导学案教学法的利弊。此外,教师还应结合教材和教学目标设计化学导学案,规范化学导学案的编制格式,强调学生思维及知识的形成,并突出实验教学价值,从而高效完成教学任务。
作者:保建芬 单位:贵州省兴义市顶效经济开发区中学
参考文献:
[1]陈俊英.高中化学使用学案导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化学教育,2012(08):34-45.
[2]冯春霞.谈高中化学教学实施“导学案”策略[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03):11-33
第五篇:高中化学实验探究式教学模式分析
在科技高速发展、变化的背景下,对人才的综合素质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教育尤其是高中教育也应该与时俱进,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要注重学生实践探究、操作与创新等能力的培养。高中化学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化学教师应积极利用探究式教学模式来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全面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
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指导下,高中生化学教学要求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目的。因此,教师应积极树立全新的化学教育理念,积极采用探究式教学模式来设计各项化学教学活动,让学生获得更多自主探究、实践操作的机会。同时,在开展实验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全面激发起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此来加强自身的实践操作能力,让学生能够更轻松、自由地掌握相关化学知识。此外,教师也可以在授课中及时注意总结学生试验操作、探究中的问题,并做出针对性的指导,构建高效化学课堂,这样在设计、组织探究性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实际教学水平也能够得到显著提升[1]。
二、注重教师引导作用的发挥
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及具体学习情况,对学生实施积极引导,以此来确保学生在实验学习、探究过程中可以始终按照正确思路来进行。比如:在讲解“保护生存环境”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在正式开展实验教学活动前,为学生提供一些思路,如大气质量的改善、垃圾资源化等,然后将学生划分成几个小组,并为每个小组提供含有铅、臭氧层的试管,以及二氧化硫、二氧化碳的试管等,指导学生严格按照相关规范进行实验,并对化学反应认真观察,对化学结果的产生、变化做出全面分析并探索出妥善的解决策略[2]。最后,还应组织各小组对本组得出的结论、相关论据进行简要阐述。通过采用探究式教学模式设计教学活动,不仅可以让学生对化学现象产生的必然条件、反应有进一步的认识,还可以让学生更科学、灵活地掌握与应用化学知识。
三、加强学生实践探究
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多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引导学生在实践操作过程中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并且能够在探究中掌握更多的学习技巧。比如:在学习“金属的附属与防护”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先为学生讲解本节课的重难点内容,以及实验操作中需要注意的事项,然后让学生严格按照实验步骤、方法来进行准确操作,当学生在实验中遇到困难时,教师应鼓励其积极的通过实践来解决问题。如在上述试验中,通过探究学习学生就可以轻松地发现表面有水、氧气、二氧化碳的金属更容易生锈,而铜得到碱式碳酸铜、铁可以得到铁锈,之后再对这一现象做出进一步分析与探究,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与校正。通过采用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还能够更好地锻炼、发展学生的分析、理解与实践探究能力,加深学生对化学现象的认识,使学生能更准确地把握化学反应产生需要的条件及其变化规律[3]。
四、强化多媒体的运用
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对于一些特殊的实验,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幻灯片来演示整个实验过程,这样学生就可以更好的观察实验过程,为之后的实践操作奠定基础。比如:在讲解“物质的分离与提纯”的相关内容时,由于这部分内容相对比较微观,为了让学生对相关的化学反应能够有更透彻的理解,教师就可以利用现代化教学设备,精心制作相关课件,为学生呈现出实验过程,这样学生在认真观看之后再做出深入探究,积极主动地提出问题,并与师生一同分析、解决,从而能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采用这种教学方式设计相关教学活动,不仅可以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也能够让其对所学知识有更好的认识,从而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综上所述,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应正确认识到,利用探究式教学模式设计相关教学活动,不仅有助于全面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有助于推动高中化学教育事业的创新与发展。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利用这一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更多独立思考及探究学习的空间,使高中化学教学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作者:张栓岐 单位:宁夏育才中学
参考文献:
[1]杨宏伟,侯千金.高中化学实验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施[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8):132-133.
[2]慈宗理.高中化学实验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施[J].读书文摘,2016(14):56.
[3]刘冬干.高中新课程激励探究型化学课堂教学模式实施与评价的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5(2):98.
第六篇: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有效性探究
摘要:化学实验教学是当代素质教育的一个重点教学内容,化学教学中对化学的产生与发展需要以化学实验作为检验的依据。高中化学教学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理性思维,也对学生的动手能力提出了要求,面对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我们需要从实际上对高中化学实验教学进行调整。本文将根据我国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对其提出相应的改革调整方案。
关键词:化学实验;素质教育;教学改革
一、我国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
我国化学教学在近年取得了较大的发展,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行与实施,我国教育者对当代高中生的化学实验教学提出了进一步的发展建议。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培养了学生对化学学知识的掌握与理性思维的培养,长期以来,我国的化学教学一直以理论知识为主,实践教学的开展空间依旧很大。化学学的现象不仅需要学生的感性思维对其进行分析,也需要学生运用理性思维进行实际的实践活动。在化学实验课程逐渐开展的过程中,学生接受化学知识的方式不再单一化,教师对学生的教学指导趋向于具体实践,同时,化学实验教学的开展极大的吸引了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首先,我国当代化学实验教学的开设情况不太乐观。许多学校对化学实验教学均有开展,但是大部分学校开展的实验教学课时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许多教师对化学实验教学采取较为轻视的态度,很少组织学生进行实际的实验。有的教师甚至认为实验教学对学生的学习并没有什么帮助,学生的动手环节并不重要,只要理论知识过关即可。在部分教师的教学背景下,学生作为教育的被动者,只是对知识死板的记忆,缺乏自己的理解。学生的理论知识是实验教学的基础,这并不意味着实验教学是可有可无的。实验教学的开展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但学生的动手能力在试验教学中得以提升。其次,学生的化学实验动手能力较弱。在应试教育制度下,许多学生的动手能力较弱,对化学实验的操作出现了许多原则性的问题,这些问题来自于学生的生活经验较少。学生的操作能力决定了教师对实验课程开展次数的课时安排,在较差的实验操作下,教师的课程开展出现了障碍。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需要在生活中逐渐的培养,独立的完成实验并描述现象才能保证课程的正常进行。在学生的动手能力较弱的情况下,许多教师不得不将学生应当参与的实验过程转化为教师代替学生进行实验,这就再一次降低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学生的积极性需要以实验为基础进行培养,实验的趣味性可以培养学生对化学学习的积极的心理情感体验。最后,学生的评价体制不健全。当代教育的评价方式主要以考试为主,对学生进行统一的测评,这样的评价导致教师对实验教学产生了消极的思想。当代高中生的课程结构较为单一,学生接受的实验课程均由学校安排,学生对课程缺乏选择,不能够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化学知识并进行实验。学生的个人特点与兴趣取向收到了较大的忽视,这导致学生的观察能力较弱,动手环节也处于懒散的状态。学生的综合能力与素质需要教师进行培养,在死板的教学模式下很难真正实现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个人发展。
二、有效的开展我国化学实现教学
化学教学培养了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要求学生将感性与理性相结合得出与实际最相近的结论,而化学实验作为化学教学的一个重要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了动手实践的机会,在试验的过程中,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与表达概括能力都将有所提高。实验的过程不仅是化学学习的过程,也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与实际情况,对我国当代高中生化学实验教学提出几点建议,以期我国化学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第一,化学实验教学应当转变学生与教师的位置,以学生为主。学生应当是教育的主体,决定着教学的进度与安排。在我国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实际教学中,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对于知识的学习需要学生主动进行思考与探究,被动的学习对学生的学习习惯等都将产生消极的影响。学生需要主动地进行大量的实践活动,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对学生进行演示教学是需要引导学生积极的观察实验产生的现象,并对产生的现象进行描述与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与分析能力。教师的地位转变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与能力的培养。第二,教师不断的提升自我能力,引导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学习。教师的能力需要与时俱进,在知识不断地更新过程中,化学实验也不断地更新,教师自身能力的提升更有利于学生对化学学习兴趣的培养。高中生的教育需要运用较多的方法帮助学生尽快的掌握知识,对新的教学方法的研究与学习是当代教师不能忽视的自我提升。教师需要对学生的能力与习惯进行培养,加强当代化学教学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吸引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第三,当代化学实验教学需要多元化。科技的进步促进网络应用到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将教学内容与多媒体的结合更生动形象的向学生展示了化学学的魅力,同时,多媒体教学的应用也方便了教师的教学过程。将知识与先进的科学技术相结合,促进了学生对化学知识学习的欲望,也丰富了学生学习的内容。面对一些学生在实验室无法操作或具有极高危险性的化学实验,教师可以利用图片、视频等方式向学生展现。在多元化的教学环境下,教学模式不再僵化,学生对知识的运用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开拓了学生学习的思路。只有在多元的教育环境下,学生才能真正做到全面发展,符合时代的要求。化学实验的开展不仅可以在实验室进行,也可以出现在生活中,利用校园的资源创建化学实验角,不仅可以避免学校的资源浪费,也为学生的化学实验提供了便利。
作者:张源标 单位: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五华中学
参考文献:
[1]周卓娜,高中化学实验改进的探究与实践[D].湖南师范大学,2013(12)
[2]吴琦,新课程中的高中化学实验研究[D].扬州大学,2004(06)
第七篇:高中化学平衡教学策略研究
高中化学教学在整个化学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也是化学教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到目前为止,高中化学教学的现状为: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也累,学生在课堂上似乎听懂了老师教授的化学概念,但却并不能利用化学课中学到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一、化学科目平衡教学的概述
高中生的知识在某种程度上缺乏相关的实践经验,所以容易被表面的现象迷惑,最终对事物形成模糊的概念,导致学习效率降低。在化学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经常会遇到相同的问题,一个是化学反应速率的问题,另一个是化学平衡问题。化学平衡是高中化学三大基础理论(物质结构理论、电解质溶液理论、化学反应速率与平衡理论)的难点。在进行化学教学活动过程中,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头脑里都不应该是一片空白,在以往的教学实践与日常生活中,学生已经形成了对教学的看法与认知,以及基本的思维方法与看待问题的基本看法。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以适当的指导和启发,学生对于掌握学科概念效率就会大大加强,而在接受正规教育之前,如果学生对学科概念的认知具有一定偏差,便会对学生正确掌握科学概念,形成科学认识造成一定的障碍。事实证明,学生对学科的认知偏差是存在的,学生的学科概念偏差不仅存在于化学科目中,同时也存在于其他科目中,在教学中,教师既要转变学生对于学科认知概念的偏差,也要进一步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科目。
二、化学平衡中常见的问题研究
化学平衡中经常会出现一系列问题,学生遇到的问题值得教师与学生共同研究。问题一: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在教师教学的过程中,将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常见因素(如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进行整理与归纳,学生如果在这方面学习中出现问题,从根本上讲是对化学反应本质理解不够。因此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理解活化分子、普通分子、有效碰撞概念。只有清晰了解相关的概念,才能将上述影响转化为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数的多少,发生有效碰撞的机率,进而使得反应速率发生改变,学生学习途径和方法改变,最终形成正确的理解。问题二:学生对可逆反应认识不清晰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应该区分可逆反应与完全反应的区别,可逆反应的特点是反应物和生成物同时存在,平衡的建立过程可以从正向、逆向或者两边同时进行。应该严格落实可逆反应中起始量,消耗量,剩余量三段式规范讨论,在剩余量不可能为零的情况下,进行正向逆向讨论,最终全面理解平衡的概念。问题三:对正逆反应速率v(正)、v(逆)、不清v(正)表示反应物的消耗速率或生成物的生成速率;v(逆)表示反应物的生成速率或生成物的消耗速率,由此会直接导致学生对达到平衡的标志v(正)=v(逆)理解的困难。教师首先应该分析平衡,启发学生理解离开具体的物质的v(正)=v(逆)毫无意义,之后再理解物质的生成与消耗,v(正)=v(逆)的意义会异常清晰。最后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讨论、质疑,教师启发得出结论:化学平衡状态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里,正反应和逆反应的速率相等,反应混合物中各组成成分的浓度不再改变。问题四:如何理解化学平衡及平衡达到的标志v(正)=v(逆)教师通过向学生提出概念理解的要求,化学平衡是浓度保持不变的状态,最终指出化学平衡状态是在一定条件下建立的。凡是能够直接或者间接推导出v(正)=v(逆)这个结论的都是平衡达到的标志,学生通过自我训练和纠错,最终实现对概念的理解。
三、学生在化学学习中普遍存在迷失概念的情况
1.平衡移动的判断。平衡移动是化学学习中的难点,只有充分掌握了对平衡移动的判断力,才能实现对化学科目理论部分的初步理解。
2.浓度、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浓度、温度与压强在一定程度上会对化学的平衡产生影响,但是学生在判断化学平衡的过程中,也要思考其他因素的影响。
3.压强的影响:主要包括缩小气体体积,体积不变充入惰性气体,二者对平衡的影响不一样。
4.外在条件对各种平衡的影响。如对化学平衡、电离平衡、水解平衡、沉淀溶解平衡的影响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如果能够在化学平衡概念教学中引导学生理解概念,并运用概念解决实际问题,最后达到对概念的全面理解,从迷失概念转变成让学生获得相应的学习成效,让学生通过自我问题的诠释与自我引导加快对概念的认识。这样,我们的概念教学岂不事半功倍?总之,教学中教师要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一切以学生为中心,从而实现学生从知识到能力的全面提升。
作者:王传安 单位:江苏省滨海中学
参考文献:
[1]周小凤.高中化学平衡教学策略的研究[J].山东教育,2005(Z5).
[2]陈志刚.高中化学平衡教学策略的研究[J].数理化学习,2011(12).
第八篇:高中化学教学中合作学习的运用
摘要:高中的化学是一门具有很强研究性的学科,因而,在化学教学中老师需要安排丰富的教学活动从而来加强学生对课堂的参与性,让学生从活动中运用、理解、感知和体验所收获到的化学知识,显然这样会提升化学教学效果。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团队合作学习的作用非常重要,老师会通过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设立明确的学习目标表现自己的课堂主导地位,可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通过思考、探讨和交流共同完成学习目标,这样的学习方法须由学生自身参与才能完成,教育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文章从三个方面来简述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运用团队学习的教学方式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合作学习;高中化学;交流探讨
一、小组协作学习涵义
开始,教师了解分组的科学合理的形式,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合理布局,使性格内向的学生和欢快的学生提供一个合理的搭配,让每个团队可以使学习和合作都充满活力与生机,同学间的相互帮助,这将逐渐感染到每一个学生,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外,在高中化学教学小组,互相学习,教师必须了解小组协作学习的方向,对其中的问题必须有较为细致的研究。然后,利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来提高学生的各方面素质,过于简单、单调的学习目标是很难实现小组合作学习的预期效果,学生要全身心投入学习。规律性和研究高中化学知识都很强,特别是一些化学实验现象,甚至在教室课堂上,教师在解释这些化学知识时是非常详细的,很多化学实验,也可以让学生完成明白只有大约一个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团队一起工作,讨论加强学生的感知和体验的完成,使学生真正理解有效利用化学知识的方法。并设立学习目标很强的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思维,最终让学生了解所需的知识,也让学生养成合作学习的习惯。
二、强调教师在小组合作中地位
新课程教学中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路,但是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要注意不能一味以学生为主导开展教学。要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首先把教师作为教学的主导地位开展教学活动。可是,目前有部分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理解出现误区,希望学生通过自己的能力进行探析,但是没有在学生出现问题时及时指出,也没有对学生进行相应的指导。且造成小组合作学习常常出现错误的局面,不仅仅没有收获到小组合作学习的预期效果,还浪费了很多的教学时间,所以这就需要教师发挥出指导的作用。小组合作可以让学生的思路更加清晰,教师要充分解决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问题,体现出教师的指导地位。
三、鼓励学生进行交流
合作学习是加强对学生和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教师需要促进学生在团队中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需要选择自律的良好意识,责任到学生的意识强,作为团队的领袖,然后由组长带领小组成员来探索问题,探索和思考,促进该组的多个成员发言,不管错误的结果,引导学生互相帮助,互相尊重。教师必须改变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一个交流与合作的机会,使学生能体验到实验模型,总结测试,验证实验,探索实验,让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大脑,而积极探索化学知识的奥秘。
四、结论
综上所述,小组合作学习之中,大部分的教学活动可以说都是学生自己参加完成的,老师的任务是在一旁引导学生。学生参与小组中自主建设、相互探讨、自主参与,所有的学生一起,用自己的知识来完成化学老师设定的任务,用这种方式可以使学生找到化学知识间所内联系,还可以测试自己的实际学习情况,在小组中探索互助的学习氛围的形成,可以促进学生共同提高。
作者:张思宇 单位:沈阳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娄挺.基于合作学习理论的高中化学教学实践研究[J].吉林教育,2008(25):41.
[2]冯峰.高中化学合作学习的探讨[J].商业文化(上半月),2011(05).
[3]姚斌.浅谈新课程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自主合作探究学习[J].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研究),2011(10).
[4]叶锡华.探究式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西江教育论丛,2006(2):51-54.
[5]顾卫东.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合作学习[J].计算机教与学,2004(12):59-60.
第九篇:高中化学自主学习评价体系的构建
摘要:当今的教育制度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的全方面发展,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材施教,不千篇一律的要求学生,不以考试成绩的高低给学生定性,而是考虑学生发展的方方面面,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综合多种情况对学生进行评价,本文围绕“基于多元智能理论下高中化学自主学习评价体系的构建”这一主题展开探讨.
关键词:多元智能理论;高中化学;自主学习评价
多元智能理论是由哈弗大学的教育研究院中的心理发展学家霍华德•加德纳在1983年提出的,多元智能认为几乎每个人都是聪明的,但是每个人的聪明的范畴和性质却又是不相同的,这种差异在以往的教学中往往被教师们所忽略而只在乎学生的成绩的好坏,也就是学生读与写的能力的培养,但是如果利用好这种差异并且注重每个学生的不同方向的综合培养将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下面本文就着重论述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所构建的高中化学自主学习评价系统.
一、转变传统教育观,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传统的教育观认为,课堂上表现好,考试成绩好的学生就是好学生,而学生们在音乐、美术、体育上所表现出来的潜能则被认为是不务正业,所以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育观,不要只用一种标准去衡量学生,要认识到每一位学生都是有自身潜力的天才,只是有待教师去发现与培养.在教学中,考虑到这种差异性,因材施教,找到学生的智能优势和智能弱势帮助学生找到更为合适的学习策略与方法.在高中化学的教学中,学生所表现出来的优势与弱势还是较为明显的,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通过大量的实验总结出一些定理与方程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不能够兼顾化学学科的各个方面,有的学生的化学基础较为扎实,记忆力过人,而有的学生在方程式配平上有过人的天赋,有的学生在解题方式上往往另辟蹊径,创新能力较为突出,所以综合这些方面的优势与弱点,教师可以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促进学生潜能的开发,促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够成为最优秀的自己,并且在自己所擅长的领域中发挥中不俗的效用.在转变教育观的同时,也要注意到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自主学习才是学生学习的最佳途径,要尊重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不能够再遵循以往的以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规则,要逐步把课堂的主导地位移交到学生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可以积极主动的进行化学探究,在学生能够依照自己的意愿去学习的过程中,进而发掘出学生所潜在的天分.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自主学习
我国传统的教学模式基本上是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要形式,在这种束缚学生个性发展的课堂中,学生无法自由发挥自己的能力,并且还辅以非常枯燥乏味的“题海战术”,忽视了不同学科或能力之间在认知活动和方式上的差异,伴随着这种教学方式,学生很容易失去学习的兴趣,失去学习兴趣之后,会大大降低学生的学习效率,也会给教师的课堂教学带来不小的阻碍,所以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他们乐于学习,就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教学手段可以很好营造化学课堂氛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与学生的学习质量,更可以很好的为学生带来学习的动力.比如可以进行小组合作的方式,对班上的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组,为每个小组布置任务,让学生们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也完成对知识的吸收学习与运用,并且小组学习虽然是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但是也是相对独立的学习过程,高中的学生已经形成了相对有自我意识的思维逻辑,每一个学生为了小组的集体利益都会去对问题进行积极的思考并且与组内成员进行交流,会产生更多的思想碰撞从而达到创新的作用,也会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意识或者无意识的发挥自己的所长,在长期的这种学习模式下,学生也会逐步发现自己的优势与别人的优势,对比之下,也可以发现自己的弱点,在学生进行小组学习时,教师也可以从旁观察与指导,观察每一个小组中问题解决的进程,并且仔细记录学生的分析想法与过程,肯定学生的闪光点,帮助学生完善自己所提出的观点,让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很好的激发他们对学习化学的兴趣.还可以组织学生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进行丰富有趣的实验,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让他们能够自己提出猜想并且通过实验证明自己的观点,解答学习中的疑惑,让他们在做实验的过程中感受到化学的魅力,改变他们对于化学这门学科的传统认识,让学生能够自主学习,乐于学习.
三、构建多标准衡量尺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人都不同程度地拥有相对独立的八种智力,而且每种智力有其独特的认知发展过程和符号系统,在这种理论的指导下,再结合高中化学的教学特点,可以因此很好的制定出符合高中化学学习评测的标准.传统的评价往往是教师根据学生在课堂中的而把表现进行的,并且更多的是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与作业练习的正确率为主,这种评价方式过于片面单一,不能够帮助学生很好的了解自身的学习情况以及接下来自己该加强哪些方面的练习,在多元智能理论的指导下,可以让不同的人从不同的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比如在教师评价之后,还可以分小组让学生对组内的同学进行评价,他们日常相处的时间较多,在学习交流的过程中也更能够发现他人的长处,因此在评价中有一定的可取性,也可以让学生进行自评,看看他们对于自己的表现是一种什么样的态度,综合三方不同的意见可以得出对一个学生较为全面的评价.而在评价的标准上,则更要进行精心设计,比如教师的评价中可以着重表现学生课堂听讲情况,作业完成情况等等,而在同伴的评价中可以着重表现此学生是否能够积极主动的与他人交流,能否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以及在课下的学习态度等等,而在自我评价中可以让学生对于自己的学习态度做出评价与反思,以及觉得自己所做的不足的地方,以此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总之,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每一个学生在合适的教学方式下都能够成为优秀的人,所以多元智能理论的指导方向是正确的,具体看教师在课堂上如何运用这一理论,帮助学生得到更好的成长.
作者:蔡小颖 单位:江苏省宿迁市文昌高级中学
参考文献:
[1]杨碧金.浅谈多元智能理论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时代2014年16期
[2]朱红兵.多元智能理论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刍议———均衡高效课堂形成策略研究[J].文理导航(上旬)2015年05期
第十篇:高中化学教学实践探索
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化学课程的难度不断加深,课程的抽象性也不断增强。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应用动机激励策略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
一、以情境为引入吸引学生兴趣
以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入手点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开展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巧妙地设计学习情境,以兴趣为动机,以情境为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如在金属钠一课的教学中教师设计“用水点燃灯”的小魔术,在进行实验前,教师在酒精灯内放入一块金属钠。在课堂展示时,教师用胶头滴管取一滴水滴在酒精灯上,学生发现酒精灯被点燃。通过一个简单的课堂小实验,学生能产生认知小矛盾,进而顺利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金属钠。以魔术为情境的教学模式更能够吸引学生,提高学生探究能力。再如,在进行食品中的有机物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可以设计生活场景:在进行教学前,首先准备一张白纸,然后用一个黑色的小喷壶向白纸上喷洒液体。一段时间之后,学生看到纸上出现了“早上好”的字样,一段时间后字迹消失。教师向学生解释淀粉遇碘变蓝的原理来引入本节课的教学。以生活场景为引入的情境教学方式拉进了生活与化学之间的联系,能够为教学课程和课堂趣味之间铺就一道交流的桥梁。
二、以问题为动力诱导主动质疑
问题引导法是动机激励的一个重要策略,求知欲是学生主动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之一,当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产生强烈的探求欲望,在教学过程中巧设问题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使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克服困难的喜悦感。如在教学乙醇一课时,在学习了乙醇的发展历史和物理性质等基础知识后,以问题引导法为基础来进行乙醇化学性质的学习。教师提出的第一个问题是通过乙醇的化学式来写出它的结构式。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对于有机物结构式的书写方式有了一定的掌握,因此很快写出了两种结构式,分别是CH3-O-CH3和CH5-O-H。接着引导学生对思考第二个问题,即根据同学们书写的结构式,采用什么实验能够确定乙醇的结构式。学生通过思考后发现如果第二个结构式中存在-OH,思考可以检验-OH的方式来确定准确的结构式,然后教师提出第三个问题:如果乙醇中存在-OH,-OH的化学键较为稳定,该采用何种方式来检验。学生想到了在无机化学中进行的钠与水生成氢气的实验,设计钠与乙醇反应的实验。在进行完以上过程后,教师引出乙醇分子的两个组成部分———乙基和羟基。在教学过程中,通过问题引导,学生的思考不断深入,探究出乙醇的结构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提高了课堂效率。
三、以合作为平台重视交流体验
高中阶段的学生思维活跃,对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比较认同。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巧妙地使用合作交流能够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同时使学生在合作的过程中领会多样的思维方式,在思维不断碰撞的过程中收获成长。如在教学氯水成分时,教师采用分组合作的教学方式。教师提出的第一个问题是:分析新制氯水和久制氯水的区别,在合作交流前教师先进行分组并向学生介绍如何正确嗅闻有毒气体并提供给学生必要的实验器材。在交流合作的过程中,小组成员积极思考并讨论交流,学生提供了判断两种氯水的一个思路,即从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两方面来对氯水进行分析。在分析两种氯水的物理性质时,学生通过观察颜色、气味等方式来判断。在研究化学性质时,学生对于氯水中的离子成分进行了分析,并根据离子成分设计了相应的化学实验。每个小组均能够确定两种液体中都有氢离子和氯离子。教师引导学生写出氯水解生成次氯酸的化学式,并让学生设计实验验证次氯酸的漂白性。学生确定了氯水中的主要元素,但是没有学过有关于次氯酸根的验证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同学们采用排除法的方式确定了引起氯水漂白作用的物质是次氯酸。小组合作探究能够为学生提供多条解决问题的思路,合作激励动机也是化学教学中经常应用的教学方式之一。
四、以作业促进自我提升
课后作业是一种反馈教学的方式,也是化学教学过程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通过作业学生能够了解自己的学习成果,及时认识到自己学习中所存在的问题。通过作业反馈,学生能够及时查漏补缺,增强自己的行动力和上进心。如学习完“物质的量”后,教师给学生布置的作业是复习物质的量的内容,默写出一张本节课的课程结构图。教师通过合理地布置课后作业,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不断改进。本文对于动机激励法在高中化学教学的应用进行了探究,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特点,不断完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提升教学效率。
作者:蔡新刚 单位:江苏省丹阳市第六中学
参考文献:
[1]李端群.基于动机激励的高中化学教学设计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3.
[2]王娟.高中生物课堂动机激励策略教学初探[D].扬州:扬州大学,2014.
[3]于湛慧.运用适当评价与及时反馈激发中学生化学学习动机的策略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4.
- 上一篇:辅助性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 下一篇:高中化学课堂高效教学模式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