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支架式”教学模式探究
时间:2022-06-06 10:47:56
导语:高中化学“支架式”教学模式探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支架式”教学模式为化学的教学提供了新的途径。本文主要阐述了支架式教学模式的设计原则及应用操作。
关键词:支架;教学;原则;应用
支架式”教学模式实施的基础是现在学生实际的学习情况,采用多种措施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使之自主构建知识体系,推动自身更高层次的发展。“支架式”教学由问题情境、搭脚手架、单独探究、合作学习、效果评估等五个环节组成。主要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提高分析、解决、反思问题的能力。进而改善高中化学教学现状,提升教学效果。
一、“支架式”教学设计的原则
(一)以问题为中心的原则
在进行高中化学教学的过程中,采用“支架式”教学要求具有问题意识,只有对教学内容产生了问题,才有可能进行下一步的思考,继而才会涉及思维的创新。所以,提出疑问是开展教学的前提,是新知识、新方法、新思维的根本来源所在。在该教学模式中一项至关重要的方法是问题支架,即对学习实施转变,使之变化为支架问题。进而对支架问题进行分解,分为若干小问题,紧接着学生依靠自身的探究依次将问题解开,按照支架顺序逐步处理下一个问题,开展下一步的学习,在此过程中逐步建立自身的知识架构。
(二)教学设计“情境化”原则
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时候,可以利用之前在支架中获得的学习经验进行应用、模仿,进而组织学习新知识。在教学过程中,要求授课老师首先创设一个学习情境,同时保障学习氛围的轻松、愉悦和民主,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培养其学习兴趣。在情境教学中,逐渐学习新的知识,发展创新思维。
(三)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
切实遵守学习为中心的教学原则,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转变过去陈旧的教学观念,清楚认识到教学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学习。在设计化学教学时,要求教师明确化学教学的切入点,对于班级学生的化学学习情况需要做到清楚的了解,充分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设计教学,脱离学生的教学是没有意义。比如明确哪部分只要学生进行了解,哪部分知识要求着重解释,哪部分要求学生充分吸收掌握。由此组织的教学设计才是科学有效的。根据学生学习的具体情况,设计内容必须很好适合学生的认知情况,有利于开发创新思维,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要求设计内容可以满足学习需要,教师必须保持充沛的教学热情,使学生同样饱含学习热情,具有足够的学习兴趣,可以自主自觉的进行学习。
(四)教学设计观念化原则
树立化学为核心的设计观念。学生必须清楚的了解化学的重要性,树立化学核心意识,奠定了化学学习坚实的心理基础。
二、“支架式”教学模式的应用
“支架式”教学包含五个大环节,分别是问题情境、搭脚手架、单独探究、合作学习、效果评估。文章根据具体的教学实例,从以上五个环节入手对“支架式”教学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的应用策略进行详细的分析,进而帮助学生提升化学问题处理技能,实现学生化学水平的提升。
1.设问题情境
创设教学情境对于“支架式”教学来说至关重要。有利于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带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好地进入学习状态,使学生能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完成相关任务,因此,授课老师应采取各种方式进行情境的创设。比如进行一项效果显著的实验,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观看有趣的视频,也可以进行实物展示,或者使用形象的教学语言等。例如:在学习《化学家眼中的世界》,在课程开始之前教师可以准备与该节课程相关的视频,组织学生观看,通过视频给学生一定的震撼,吸引学生的注意,让学生对化学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使学生知道化学就发生在我们身边,化学很神奇而且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教师还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我们身边的什么东西是和化学相关,我们周围还在发生着什么的化学变化,我们又在日常生活中看到过哪些化学反应。因为这些化学切切实实发生在学生的生活中,有很强的亲切感,所以这样的开始方式可以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的热情,同时也让学生了解到了化学虽然神奇但是并不神秘、不可知,让学生对化学的恐惧心理得到了一定的安抚,为化学的学习开了个好头。
2.搭脚手架
进入情境之后开始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授课老师开始搭建脚手架。这部分主要是以学习主题为中心,引导学生进一步进行分析探究,构建一个学习框架,在这一环节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导作用。利用支架式模式开展教学实验,进而对乙醇化学性质进行研究,构建框架可以有利于学生对实验进行观察。包含实验提纲、设计思路、解决问题的方法等。在后续的独立探索以及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一旦学生遭遇困难,老师可以进行适当的提示,推动学生开展进一步探究。例如:经过对化学的初步了解,在学习《氯、溴、碘及其化合物》的时候,授课教师可以通过具体的实验,让学生探究化学物质的形式。在本课程中,教师首先分别对氯、溴、碘进行实验,组织学生观察实验,分组讨论在实验中学生分别看到的现象及所能说明的问题,借此我们可以了解这些化合物都有哪些化学性质。因为学生初步接触实验反应,教师必须发挥主导作用,在过程中进行积极引导和鼓励,确保学生保持充沛的热情。
3.自主探究
在这一阶段,引导学生进行系统化的分析和思考,采用理性的方式对问题进行解决。这一环节教师要对学生进行鼓励,引导他们进行自主探究,学生可以采用任何方式独立去完成学习要求。在乙醇一课中学生必须在课程开始之前独立收集乙醇的相关信息,实现对乙醇的相关特点的初步了解。①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同时提出疑问,活跃学生的思维,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②搭建球棍模型,对微观分子进行模型化处理,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其动手实践能力。③学习小组自主组织实验,在此过程中,可以很好的锻炼其操作能力、事物观察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有助于操作、观察、协调能力的提升。④归纳实验结果并进行汇报,在此过程中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锻炼其迁移能力。
4.合作学习
在开展合作学习时,高中化学学习最基本的合作学习形式小组协作。特别是在组织试验的时候,要求组员之间互帮互助、合理协调、科学分工,积极进行讨论。小组合作的过程中要求授课老师也要积极参与,进行实时指导,及时纠正其不足之处,在此过程中,增进师生交流,共同实现学习目标。以《乙醇》这一教学内容为例,首先教师要将学生分组,让各小组讲出自己知道的乙醇性质和用途,组员之间相互讨论,促进协作能力的提升。其次,在学习过程中,可以组织小组进行球棍模型的组装,同时在课堂上展示,进而推测乙醇的断键部位。最后,学习乙醇化学性质的过程中,学生按照老师的指导,开展自主探究实验,和教师、学生密切沟通交流。清晰掌握乙醇化学性质之后,组织学生探究典型例题。再如:《氯、溴、碘及其化合物》一课学习完结之后,需要学生进行知识的应用,利用自己所学知识对现实问题进行解决,学生可以充分利用小组的优势,集思广益,在合作中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方法。
5.效果评价
效果评价在组织高中化学教学时属于非常重要的一环。在进行评价的过程中,必须依据新课程改革下的化学教学标准,审查自己的化学教学过程是否符合标准。在评价的过程中,要采取什么方法进行评价,谁是评价的对象,在此过程中需要关注哪些地方等等都是必须非常清楚。在进行评价时,教师可以先组织学生开展自我评价、互相评价,小组内部评价、授课教师评价等。同时将定性和定量评价有机融合,过程性和归纳性评价有机融合。效果评价的内容主要涉及:①学生自主学习情况②学生之间协调合作的参与程度,沟通表达能力,问题处理能力,是否能够听取他人建议,在小组中作出多少贡献。③学生是否可以利用原有知识进行新知识结构的构建,实施总结性评价,组织课后检测以及试卷考试,通过检测结果来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分析其是否有效掌握了所学的知识。例如,在课程开始,教师可以进行随堂检测,通过检测来了解到学生自学情况;也可以采用从旁观察式评价,在学生实验讨论的过程中,教师从旁观察学生之间的合作、协调情况,及时作出评价。教师可以根据考核评价的结果直观的分析学生对某一章节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对相关知识的应用能力,使得教学活动更具针对性,有利于教师开展接下来的教学工作。综上所述,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施行“支架式”教学模式,改善高中生化学学习现状,能帮助我们提高化学教学质量。
作者:吴为益 单位:兰溪市第五中学
参考文献:
[1]娄进,刘晓敏.探究多彩的化学实验与教学设计.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9月
[2]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的对话.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6月
[3](美)加侬.建构主义学习设计———标准化教学的关键问题.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年3月
- 上一篇:高中化学体验式教学探讨
- 下一篇:合作学习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