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为本”视角下高中化学有效教学策略探讨
时间:2022-03-29 09:49:30
导语:“以生为本”视角下高中化学有效教学策略探讨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新课程强调,高中化学教学应以生为本,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注重师生互动.只有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兴趣;情境;师生互动;合作学习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如何提高教学有效性成为目前教育界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就高中化学教学中如何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教学有效性进行探讨.
一、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1.将化学史融入教学中.“化学可以给人以知识,化学史可以给人以智慧”.这强调了化学知识学习过程中渗透化学史教育的重要性.课堂教学顺着化学史进行知识讲授,能够激发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好奇心,科学家发现规律的过程更是对学生精神的激励,给学生带来化学知识、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多位一体的熏陶.例如,在讲“元素”时,笔者从多个维度渗透了化学史,丰富了学生对元素的认识.(1)从古代的元素观讲起到波义尔的元素概念;(2)从道尔顿的原子学说讲起到阿伏加德罗的分子理论;(3)从单质的概念→同素异形现象→原子结构理论.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对元素概念的演变过程有了深刻理解.
2.将生活化实验引入教学中.化学教学离不开实验,化学教学更扎根于生活,因此课堂教学应尽可能地将生活化实验引进来.在教学实践中发现,注重生活化实验,能够激发学生设计化学实验的兴趣,看似在玩,其实学生动手、动脑,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升.例如,在讲“原电池原理”时,笔者课前要求学生从生活中找材料,如芒果、番茄、土豆、硬币、铜丝等,自己制作一个简易的水果电池带到课堂中.学生都很感兴趣.笔者看到学生带来的一件件作品,他们是有亲身经历的,提出讨论性问题:是不是所有的水果都能做电池?有没有不成功的经历?要做成水果电池,你觉得要满足那几个条件?这些问题,学生有亲身体验,讨论变得格外热烈,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体现.
二、注重课堂教学中的多维互动
1.创设民主和谐的氛围.实践经验和理论研究表明,平等、和谐的课堂心理环境,能够给学生成功的体验,有助于学生树立学好化学的信心.民主、和谐不是喊在口号上的,而是需要教师心中装着学生.(1)教学不能凭着教师的经验出发,而应该从所教学生的具体认知和习惯的实际出发,准确把握教学的起点.(2)教学不应该只关注部分学生,而应该充分考虑学生间存在的个性差异,多层次设置问题,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化学习,给学生留足自主思考和相互交流互动的时间与空间.(3)教学不应该只有学生解决教师的问题,也应该有教师解决学生的问题,还应该有学生解决学生的问题.
2.注重教学问题的精心设计.教学不应该是单向的灌输,应该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多通道的交流与互动.如何实现呢?教师可以借助于问题来搭建多维互动的桥梁.例如,在“Cu与浓HNO3反应”实验教学中,由于实验产生的NO2容易造成空气污染,所以笔者和学生一起探究减少污染的实验装置和实验设计.为了激活学生的思维,提高其课堂参与度,笔者设置如下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顺着学生的思考,继续追问与学生互动,帮助学生有效拓展思维.问题1:如果想及时停止该反应,根据前面所学知识,你能想到什么方法?从学生的已有认知出发,他们提出来的方法有如下三种:①加水冲稀;②用水冷却试管;③将Cu取出.新的问题生成了:这些方法都有效么?学生间的交流讨论由此展开.在交流中,学生发现①、②是违背实验原则的,于是可行的只有方法③.追问:如何将试管中的铜片取出?学生间的讨论进一步展开,讨论中学生想到了对实验进行改进:用铜丝代替铜片,其中铜丝的一端绕成螺旋状伸入试管底部与浓HNO3接触,另一端伸出试管的外部.通过这样的改进,只要将铜丝拉出即可立刻停止反应.问题2:将一根铜丝插入微热的稀HNO3中,在液面上观察到红棕色气体,这是为什么?如何才能观察到无色气体?引导学生讨论得出:在插入铜丝之前,加少量NaHCO3固体,以排出空气.问题3:当一定量的浓HNO3与过量的铜丝反应后,再往试管中加入盐酸能否反应?让学生分析推理,然后验证自己的结论是否正确.在这个案例中,实验出现的现象一次又一次否定了学生前面的猜测,教师在适当时间提问学生,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经过学生动手动脑,创新改进,深入探究,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作者:张文俊 单位:江苏省西亭高级中学
参考文献:
陈二伟.构建学生自主的课堂教学环境[J].教育与管理,2002.6.
- 上一篇:镇党风廉政建设社会评价工作报告
- 下一篇:乡镇精准扶贫工作情况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