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方法研究10篇
时间:2022-09-29 10:20:23
导语: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方法研究10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1前言
随着各学科新的课程标准的正式颁布,新的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也进入实施阶段。国家新颁布的《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是国家对化学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新课标以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宗旨。然而,目前在化学教学中还存在各种问题,如:学生缺乏学习的兴趣,主体地位显示不够,而且课堂教学主要还是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等。笔者认为支架式教学策略可以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支架式教学策略在课堂教学中的操作方法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且高效的课堂教学,让学生在实践与锻炼中主动学习、学会学习。本文将根据支架式教学理论解决高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通过案例进行分析。
2支架式教学策略在高中化学课堂的具体应用研究
支架式教学法主要由进入问题情境、搭脚手架、独立探索、协作学习、效果评价等五个环节构成。本文主要结合具体教学案例,从进入情境、搭建脚手架、探索认知和效果评价等环节具体分析支架式教学策略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从而提高高中生学习化学的能力及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在具体实践中结合“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中的“乙醇”教学,探讨该策略在化学课堂上的应用。情境进入通过创设趣味情境,结合高中化学有机物知识具有的本身特点,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吸引学生全神贯注地投入到化学的学习中,从而在活动中完成任务。在课堂中创设情境是非常重要的。教师通过各种途径创设情境,如鲜明、有趣的化学实验,生动形象的录像片段,鲜活的实物展示,以及生动的教学语言等。本环节中播放视频《生活中的有机物——乙醇》,激发学生对所学习知识的兴趣,以设计问题的方式也就是构建问题支架的方式为中心来揭示活动主题。在播放视频的同时给学生出有关填词的游戏,如:1)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2)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3)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4)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或者可以提供有关酒的典故给学生,如斗酒百篇、白衣送酒等;再比如介绍以茶代酒的由来,分析为什么茅台酒那么受重视等,然后构建问题支架:同学们知道酒到底是什么吗?而它的主要成分又是什么?它又具有怎样的结构和性质呢?情境进入引导探索,教师为学生搭建脚手架这一节的目的是围绕学习主题,帮助学生进一步深入探究学习,建立一个概念框架,这一阶段就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在采用支架式教学进行实验来探究乙醇的化学性质时,建立的概念框架主要是帮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的实验提纲,设计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步骤等。比如“钠和乙醇反应”建立的问题支架。当学生在后面的独立探究或协作学习环节遇到困难时,教师会提出恰当的建议,以利于学生的探究学习顺利进行。当设问句改成陈述句时,问题支架就成了建议支架。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在这一环节中,要求学生系统思考和研究,从而达到理性解决问题。教师在之前的教学中提供了一个恰当的情境,将学生引入新课,接下来就要学生进行自主性探究,鼓励学生参与探究学习。放手让学生自己选择学习方法,自己独立试着去完成教学任务。而这一环节就恰恰体现了建构主义理论的主要观点,即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本节课要求学生在课前自己独立完成关于乙醇的信息收集工作,并初步了解乙醇的性质、结构、特点,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做实验。在整个教学活动中,体现学生的开放性的措施有:1)让学生思考并提问问题,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提高;2)学生组装球棍模型,在组装过程中能够将微观分子模型化,而且也有利于动手能力的培养;3)学生小组自己动手实验,在实验过程中有利于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以及小组协作能力的培养;4)汇报总结实验现象及结果,这个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总结概括能力以及学生的迁移能力。合作学习在高中化学合作学习中,主要基本组织形式就是小组合作,尤其是小组在做实验的过程中,需要互相帮助、协调分工以及对实验进行讨论。在这期间也需要教师的参与,教师需要指导小组进行实验,指出不足并进行改正。
这个过程能够促进师生、生生互相交流,最后通过教师对整个团队成果的评价,共同达到学习目标。在合作学习中有以下活动。1)对学生分组,每一组说出乙醇的物理性质以及用途。小组之间根据生活常识进行讨论,能够提高学生的协作探究能力。2)进入到乙醇结构的学习中,可以让学生采用小组组装球棍模型并进行课堂展示的方式对乙醇可能的断键位置做出推测。3)进入到乙醇的化学性质的学习中,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进行第三环节所要求的自主探究的实验,与老师、同学进行面对面的、在线的交流。掌握了乙醇的化学性质后,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思考讨论典型例题。效果评价效果评价是高中化学学习过程的重要环节。
在评价时应充分考虑新课标对于高中化学学习的要求,看师生是否按照新课标的要求来完成学习任务。如何评价、评价什么、在评价中应注意什么是进行效果评价的关键。因此,在评价时应该依据新课标对高中化学的要求,进行学生自评、互评,小组评价,教师评价等。在评价时,要注意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过程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评价的主要内容有:1)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2)学生与学生合作学习过程中每个人参与讨论、操作过程的程度,合作过程中所表现的沟通能力,为小组所做的贡献,遇到问题时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是否虚心听取他人有价值的建议;3)学生对所学知识是否真正建构起自己对于乙醇学习的知识,通过总结性评价,对学生进行课后检测、试卷检测等来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以及是否对所学内容有了牢固的掌握。
3总结
通过支架式教学方法,尝试运用支架式教学策略进行教学,通过将学生引入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搭建脚手架,指导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探究之后进行团队小组协作学习,通过效果评价,取得不错的成效。这样既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能够运用自己之前所学的知识将新知识同化,又能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在本文研究中,通过课堂教学实例,并且运用行动研究方法,展示了建构主义理论下支架式教学策略对于高中化学教学改革带来的作用。新课程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实验探究,从而获得更多的操作、体验机会,自主建立并不断完善认知结构。当然,也不能放弃教师的作用。只有将两者的地位、作用定位好、发挥好,只有在双方的合作中,教学活动才能更加有效地进行下去。本文的目的就是要通过介绍支架式教学策略在当今新课改的背景下对高中化学教学的作用,让教师更加了解支架式教学方式,在化学教学中更熟练地运用支架式教学策略,从而更加有效地提高化学学习的成效。
作者:邢慧慧 杨珊珊 单位:山东师范大学传媒学院
第二篇: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新调整的探究
一、调整思路,转变旧有的课堂教学观念
人类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都需要新的思想观念来推进其不断前进,观念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教育教学活动的终极使命,其实是促进新观念的产生,不局限在旧有的观念上。学生在不同的年龄阶段与学习阶段上应该具备不同的思想理念,因此老师在教学活动中首先应该客观面对学生的生理与心理阶段,倾听学生自己的思想理念,同时又要调整自己的教学理念与学生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教与学的结构图。例如在溶液配制一课中,第一步,将实验的具体步骤讲给学生,同时要列出配制过程需要注意的几个关键点,提醒学生要根据课本要求展开配制实验,可谓目标明确、结构严谨、层次清晰。虽然通过这几步能够使实验课堂更加有序,但是却影响了课堂气氛的活跃性,老师无法参与到学生活动中,同时就连平时课堂活跃度最高的学生也只是埋头于实验过程的记录。很明显虽然学习任务完成了,但是学生对于化学课堂的兴趣却没有培养起来。主要原因就是因为整个课程设置完全忽视了学生的自主性意识与需求,一味强调知识的传授和落实。为了改变这一局面,在接下来的实验课中,笔者先引导他们发挥自主性找出问题,并根据自己的看法制定出解决问题的方式。比方说,在转移溶液时用玻璃棒移液体,他们发现液体会溅出容器,同时这种方法又增加了实验操作的难度,有的学生发表观点:是否可以用漏斗代替玻璃棒移液?认为通过这种方法能够防止液体溅出容量器。但是他没有考虑到漏斗的一些不利因素。在笔者的引导之下,其他同学也提出了他们的看法:有的提出应用分液漏斗,有的说要加铁架台增加稳定性,也有人认为应该注意要对漏斗进行定期的洗涤等。对于学生的观点,笔者没有给出明确的肯定或者否定,只是提供相关的仪器,让他们自己尝试着去发现最好的方法。而且随着验证的深入,他们从中发现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对溶液配制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让笔者看到了他们身上不断探索的精神与热情。
二、积极改善师生关系
长期以来,课堂教学活动一直以一种“老师教,学生听”的面貌呈现在我们面前,在这种模式之下形成的师生关系往往是一种类似于从属性的关系,课堂教学内容大都以老师为核心点展开,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直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状态,缺乏活力与主动,更不用说对学习的热爱与兴趣了。在这样的课堂教学氛围中,不仅学生学得累,学得盲目,就是老师也会产生对工作的厌恶情绪。新课标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化学教学必须要针对这一现状,采取有效的措施,从根本上转变传统教学活动中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关系。成功的化学教学必须从营造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入手,进而建立新型师生关系。主要表现在:首先,教学民主,平等对话。在教学领域体现民主精神,创造民主平等的条件,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课堂教学既是学生的认知过程,更是思维活动的过程。采用民主的教育方法,调动师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主精神,要求学生能主动地设计、管理自己的学习,积极探索与创新。这也要求老师把学生置于主体地位,成为课堂的主人,使学生得到和谐的全面发展。其次,多元开放,激励创新。老师用亲切的富有激励性的言语提问,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让学习成为一种享受。如“请问你有什么办法解决这个实验出现的问题?”“请说说你自已的感受,让我们一起来分享你在化学实验中的发现。”“试一试,再试一试这个实验!”在这种极富“爱”的语言的激励下,师生关系会变得和谐,同时也激励了学生的创新精神。最后,立足发展,和谐共进。化学课堂教学中,老师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认真挖掘教材的内涵,找准教学切入点,让化学教学与生活联系、顺势而导,让师生在课堂、生活中交流化学与学习的成果,形成师生之间和谐共进的关系。如:课堂上学习燃烧的基本知识后,引导学生联系厨房烹饪操作中:终止燃烧有哪些方法?还可分析煤块为什么要做成蜂窝状,煤炉为什么设计上下两个通风孔,如何调节炉火的大小,如何预防煤气中毒等。
三、积极改变教学方法
从上文所述我们可以发现,在以往的教学活动中,我们最常见的情形就是老师站在讲台上竭尽全力地讲述,学生在下面有一搭没一搭地听着。整个教学活动的效果与课程进度都取决于老师讲什么,用什么方法讲的。只要能够答题做卷,学生真正学会了多少东西,会应用多少东西,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自身都不会太重视。在新课改下,高中化学老师应该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在此基础上,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做好教学工作。
1.做好预习,事半功倍
老师应该引导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形成良好的预习习惯。为此,老师可以根据整个教学活动的进度和教学的内容,为学生制定出一个普遍使用的预习计划方案。通过设置问题的形式将各项要求提给学生。所谓问题就是思考的动因,是探究问题的起点。老师不但要给高中生提出能启发他们思考的问题,同时更要引导他们掌握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只有通过积极思考才能找到具体的方案。在学生思考的过程中,老师应该给予及时的肯定与鼓励,鼓励学生勇于提出疑问。在课前预习的过程中,通过问题的设置能够帮助学生对将要学习的内容有一个大体上的了解,对于所要学习的知识体系有一个思路清晰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开展教学活动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堂知识,并从中发现问题,不但能够提高教学效率,有利于教学进度的加快,同时也能够提高他们自身的学习效率。同时,高中生还可以将预习中所发现的新问题记录下来,在课程进行的过程中,能够掌握合适的时机,提出有针对性有价值的问题,达到所学内容的进一步巩固。
2.设置问题情境,引导高中生质疑
高中阶段,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比较抽象、晦涩难懂的知识内容会不断增多,所以学生的学习难度会越来越大,长期以往将会打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影响学生学习这门学科的热情与积极性,使得学生产生一种厌学心理。那么如何才能改变这一状况?我们必须要从课堂教学活动着手,调整课堂教学问题设置模式,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把生涩的问题兴趣化,把抽象的问题形象化。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化学老师在备课的时候要对教学内容进行精细化处理,把教学内容结合高中生的理解层次进行问题分解,注意问题的层次性,使得课堂提问能够达到层层攻破,不断深入的效果。合理地利用提问环节,注意层次性,引导他们形成解决问题的正确的思维模式,让他们从解答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到逐个攻破难关,从简单到复杂层层深入的成就感。有助于提高高中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化学课堂教学活动更加有序化,更加趣味化。
3.优化课后练习
在课程教学工作完成以后,要有针对性地选择课后练习题,通过适量的课后练习题来帮助学生达到巩固当天所学的基础知识的作用。这样学生才能将已经学过的知识进行一个系统化的梳理,从而达到系统的知识结构的形成。总而言之,课后练习题能否发挥出巩固所学知识、促进新的问题的产生、梳理知识体系的作用,最关键的是要看老师在布置作业之前是否已经对当天的课堂教学工作有了一个系统的总结分析,在练习题设置的时候是否考虑了学生当天的学习情况与各个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好的课后练习能够起到及时巩固提高的作用,相反,如果课后练习题设置不当,不但不利于学生课堂所学知识的巩固,同时还会增加学生学习这门学科的心理负担。因此,老师在完成当天课堂教学之后,还需要考虑课后练习题的设置,保证课后练习题能够以有限的数量发挥出无限的作用,既能够达到巩固所学知识的作用,同时又不会让学生产生任何抵抗情绪或者是心理上的压力。最后,在进行课程教学的活动中,化学老师还应该注意培养高中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引导他们形成灵活多变的思维模式,帮助他们形成健康、科学的知识认知体系,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具备开拓探索创新的意识与能力。综上所述,在现阶段的高中化学教学活动中,我们应该紧跟新课程的要求,积极发挥开拓创新的精神,不断进行尝试改造,打造化学高效课堂,在教学活动中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主体新意识与需求,以学生的实际发展作为教学依据,改变一切为了考试的思想观念,打开高中化学教学的新序幕。
作者:黄立秋 单位:百色市靖西县靖西中学
第三篇:提高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一、利用开学第一课,培养学习兴趣
上好新学年的第一节化学课非常重要,根据多年的高中化学教学经验,我总结出几点认识:一是自我介绍,使学生喜欢教师,喜欢化学,对老师有信心,对自己有信心,对学好化学有信心!二是用化学魔术展示化学神奇,激发好奇心。三是介绍化学发展史,让学生认识到化学是人类进步的关键。四是了解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五是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强调学习化学要做到五会:会看、会说、会想、会练、会操作。这时学生可能会热情高涨,甚至都跃跃欲试要学好化学,但一位好教师在教学中要有预见性,充分指出学生容易出现的误区和要避免发生问题。
二、利用多媒体教学,提高化学实验的效率
在新教改的倡导下,各学科有效整合,把高科技信息技术应用到化学实验课上,有效地补充了化学实验课的不足。利用学生的感官刺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重点知识更直接地传授给学生,增加学生掌握知识的扎实性。按照教学大纲,往往实际教学中,教学任务繁重,不少时候是挤占实验课节,怎样在有限的实验课中把学生应掌握的实验原理传授给学生,多媒体教学可以省时、省力、便捷、安全,而且直观地展示化学实验原理,使学生得到第一手感官材料,掌握实验操作技能。
三、通过教学环节,渗透教学方法
1.运用系统的观念。例如高中化学必修1的教学,首先,让学生通过看目录理解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的两节内容分别是:第一节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中重点学习混合物的分离和方法、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中重点学习微观粒子与宏观物质之间的关系。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三节内容:第一节物质的分类中重点学习分类的基本方法;第二节离子反应中重点学习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及正误判断、离子共存等;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中重点学习氧化还原反应的定义、氧化剂、还原剂等基本定义、用线桥法表示电子转移方向、配平、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比较等。这样,学生能从系统层面理解教材,把握知识系统。一张大的概念图框架构成后,要进入每一节课的具体学习,在每一节课的教与学过程中要有不同的方法和特色。
2.重视“导课”。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一节好课的开始要起到承上启下、激发学习兴趣等作用。例如,“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第2课时)”(必修一),我采用故事导入方法如下:利用多媒体播放一段《三国演义》电影片断,教师提问:“哑泉水”为何能致哑,万安溪安乐泉水又为什么能使将士转危为安呢?从而激发学生好奇心,引入新课。
3.课堂结束语。在课堂教学中的精准结束语,能够起到“画龙点睛”作用,使听者心理会产生极大的期待,将课堂教学引入一个新的高潮。例如,在讲述氧化还原反应时,我是这样结束课的,“同学们,我们认识了氧化还原反应的定义,那么如果是氧化还原反应,那它又有哪些知识我们需要认识呢?且听下次课讲解”。
四、依托记忆规律,培养巧计速记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把基础知识保存在学生的记忆里”。记忆在学习中是非常重要的,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要研究记忆的方法和技巧及记忆规律。
1.装置图记忆法。多年的经验告诉我,图文并茂是记忆诀窍。例如,蒸馏装置图的记忆最好是先从下依次是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蒸馏烧瓶、支管、温度计,左到右依次是冷凝器、牛角管、锥形瓶。
2.联想记忆法。像形联想记忆,是指把所需要记忆的材料同我们平时常见的某种具体可感的实物或图形等联系起来,借助形象思维达到记忆的目的。例如,碳元素符号:C,学生爱喝的可乐是碳酸饮料,所以碳———C;铜元素符号:Cu,铜的颜色是古铜色,古谐音cu等。
3.口诀记忆法。简单易记,字字千金。例如,在讲离子反应中难溶物的记忆规律:钾、钠、铵、硝酸盐都能溶于水中间;盐酸盐难溶银、亚汞;硫酸盐难溶是钡、铅;碳酸盐、磷酸盐不多溶,溶者只有钾、钠、铵;碱有钾、钠、氨和钡,硫化物中加镁盐,余者皆是难溶物。总之,教无定法,学无定论。高中化学课的有效教学同时也需要提高教师个人素养,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的学生。
作者:丁善勇 单位:吉林省吉林市双吉中学
第四篇:探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教师要坚持生本教育理念
教师理念的改变是提高有效性的前提。生本教育要求一切为了学生,发挥学生主动性,充分尊重学生,鼓励学生主动学习,改变从前教师提问题学生回答的模式,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学生在听课时,产生许多疑问,教师可以利用合作学习的机会,让学生自己预习课本并进行讲解,这样学生的主动性就可以被有效地调动起来。例如:有一道关于高炉炼铁原理的实验,有许多顺序,气体的净化和检验、酒精灯的点燃熄灭等,让学生自己设计问题自己思考,学生设计了许多问题,如“长颈漏斗中的水有什么作用?”“酒精灯的熄灭顺序是怎样的?“”澄清的石灰水是做什么的,两个试管里的是一样的作用还是有区别?”等等,这样学生的学习效率才会提高。生本理念下还要提高学生的兴趣。如果学生没什么兴趣,只是死记硬背化学公式,那效果可想而知。开展一些实验、竞争或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
二、化学教师要改变教学方式
化学里许多知识比较抽象,可能不好理解,教师要联系实际,帮助学生开阔思路。例如:在讲“金属及其化合物”时,拿生锈的铁让学生分析铁锈中的铁是什么成分,怎么可以减少生锈等;用容器装上浑浊的水,然后加入明矾,让学生观察明矾的作用;把生香蕉和熟苹果放进密封袋里,放在教室,让学生观察他们的变化等,不仅使学生学到了化学知识,也得到了生活小妙招。这样与生活相关的实例可以减少学生的厌恶情绪,激发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生活能力。化学教师要注重知识的衔接,要整理知识点,这样可以改善知识混乱的现象,把知识贯穿成体系。例如:在讲“钝化现象”时,铝表面的致密氧化膜可以阻挡铝和浓硫酸的接触,铝在用硝酸汞处理以后会有白毛,这与初中学的制二氧化碳时,不能用硫酸要用盐酸的原理差不多。这样的知识联想,使学生对以前只知道结论不知道原因的知识进行深化,对现在的知识也更容易理解。教师要灵活掌握教学计划,不能按部就班地讲,如果某一节学生反映比较难学,可以多留点时间进行深度讲解。
三、重视试验
化学的基础就是实验,在实验中得出的结果才最真实,记忆最深刻,学生只有通过实验才会明白知识的形成过程。实验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兴趣,学生在实验中会发现问题并在实验中解决问题。但是一些教师为了省时间,省去实验直接讲知识点,即使有实验也是形式,教师在课堂上做学生在下面看,这样做都是不可取的。学生只有在自己动手的情况下才会学得更好,才能理解知识,以后就不会忘,实验比在课堂上反复讲的效果要强得多。教师在实验中要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在生活中寻找实验的工具或材料。例如:用鸡蛋壳代替碳酸钙,把输液管的滴壶剪下封住一端用来代替制滴管,用食醋代替乙酸,用碱代替碳酸钠等等,这样不仅培养学生的节约意识,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使学生更了解化学,学会与生活相联系。
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得学生更喜欢钻研科学。如果没有学习兴趣就会造成学习效率低下。学习兴趣是可以培养的,在高中化学学习中也是如此,教师可以利用分组学习、实验学习、协作学习、问答学习、生活化学习、多媒体教学等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建设新型课堂,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另外,化学教师还要建立和谐、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要深入解读教材,认真备课;要注重采用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在合适的时间进行课外活动;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要指导学生养成课前预习,课上多思考、多提问,课下复习,对知识进行巩固的好习惯。无论什么途径、方法都要与实际情况联系起来。教师要注意的是,生本理念是宗旨,把“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只有以学生为出发点,结合实际进行教学,才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作者:黄勤志 单位:漳州立人学校
第五篇: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研究
1知识、情感、态度、价值观综合发展
高中阶段的化学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通过实验还需要重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综合发展。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策略的每一个操作细节都要以教学目标为核心,也就是教学目标需要一定的教学策略才能实现。学生的自主性发展就是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具有独立的主人翁意识,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自觉积极的学习念度,能够在教师的启发、指导下独立探索知识,积极寻求发展的机会,追求最大程度地发挥自身潜能。这就要求教师在对课程标准和教材认真分析与研究及对学生全面了解的基础上,综合考虑教学中的各要素,制定出科学合理并且具有多重性的课堂教学目标,以实现灵活多样的教学策略实施程序,如:探究学习的实施步骤:问题的提出———信息搜集———问题处理———法则性的发现,等等。同时,对于高中化学必修模块的课堂教学耍做到全面而不狭窄、到位而不越位、联系而不加深,注重知识的基础性、能力的层次性和过程的体验性,注重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观点和基本策略的教学,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学习能力,注意教材不同栏目的不同功能和不同教学要求,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关注化学与社会、生活、环境的协调发展,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全面发展。这才是目前教育的意义,作为高中化学教师,就会从化学学科开始,综合培养学生,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巧妙设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质疑即提出疑难问题,激发学生质疑可以集中学生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可以启发思维、发展智力、可以反馈评价,调控教师的教学、也可以引导学生的思考方向,扩大思维广度,提高思维层次,但更重要的在于可以让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如何思考。而作为优质教师就要巧妙设疑,激发学生兴趣,从而提高学习积极性。笔者认为应在重点、难点处设疑。教学内容能否成功地传授给学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本节内容重点、难点的把握。有教学经验的教师往往在备课时就非常注意对重点、难点教学方法的选择,而在重点、难点的教学上恰当的设疑则能起到事半功倍之效。当然,教师此时所提的问题也应当是经过周密考虑并能被学生充分理解的。对教材中重点、难点问题的释疑,教师可以充分运用启发诱导的方式进行;可以从联系旧知识入手进行启发;可以增设同类,对比启发;可以指导读书,让学生进一步深入思考;也可以从直观进行启发;同时,仔细把握教材内在逻辑关系,逐步提问引导也是重要的一环,教学实践已充分证明。启发诱导的教学方法可以有效激活学生思维。发展学生智力。当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恰当地组织问题,人为增加问题的不一致性。从而起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的作用。同时教师还需要鼓励学生主动质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设疑,其另一作用在于让学生学会质疑。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充分肯定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并耐心予以解答。并应以不同的方式肯定并鼓励学生质疑。努力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因为学生是否具有适宜的充分的自信,是影响其活动积极性和效果的必要条件。教师应在教学中强化学生的提问意识,这也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教给学生发现问题的方法,应引导学生特别注意对关键词的理解。总之,学会设疑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斗志,促进优质课堂的构建。
3多交流,勤合作,共同进步
每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大家的力量是无穷的。作为新时期的教师,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方式互相交流、探讨,从而更加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其实教学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过程,所涉及的知识面广、方法讲究、学生的个体情况复杂。因此,提高新课程教学的效率不是一件很平常、很容易的事。需要老师做好全盘筹划。新课要求学生开展合作学习,就是因为很多探究的课堂比较复杂、环节也多。同样道理。新课程教学也是一复杂课堂。仅凭某一个老师,很难出色的完成教学任务,这就要求师师之间开展合作。依靠老师集体的力量共同探索某一课的教学,毫无疑问比某个个体考虑的更周密,所选择的教学方式也一定更有效果。因此,在平时,我们可以在落实课堂教学过程时开展合作。教学是复杂的师生互动的过程。在哪个环节上老要点拨,怎么点拨?都可以在师师合作中共同探讨,从而促进全校化学教学的整体水平的提高。同时,我们还可以经常组织教学交流,去聆听大师的教育风采,去学师的教学技巧,从而提高自身教学水平。总而言之,新时期,对于高中阶段的化学教学,作为教师的我们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合理的开展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巧妙设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教师间的交流,从而提高高中化学教学的有效性。
作者:戴波 单位: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兴洪中学
第六篇:高中化学教学中提高课堂教学时效性
1提高高中化学教学时效性的重要意义
如我们所了解的,高中化学的教学重点在于能否使学生对于化学知识做到深入的了解和把握,并将其运用到书本之外。在高中化学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如果想要提高时效性,教师必须要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鼓励并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大胆探索、勇于实践,并在课堂之外有自学的意识,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学生的多角度、全方位发展。实际上,化学的时效性教学具有远比广大教师所认识到的还要深远的意义,教师可以借此将基础化学知识进行全面系统的讲解,从而激发学生对于化学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在教学的实践过程当中,教师可以切合实际,依托学生们的兴趣爱好,将日常生活中发生在学生身边的化学现象引入课堂,从而促进学生观察力和对于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的发展。
2提高高中化学教学时效性的基本原则
2.1参与全面性
参与的全面性是指:①教学过程并不应该只是一小部分人的参与,它的对象应该是全体学生;②学生的参与并不仅仅指个别流程,而是一整个教学过程的所有环节;③学生的参与并不局限于行为动作上的参与,而是行为、思想、情感的全方面投入。只有学生参与得越多、越积极主动,他们所能得到的主体体验才能越强,他们参与课堂教学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才能越高。所以,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们需要力争实现对于每一个学生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能力水平都进行观察和了解,挖掘出他们每一个人在学习过程中的亮点,让他们能够在参与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展示出自己的长处,引导他们的全情投入。
2.2参与层次性
参与的层次性是指从不同水平段的学生学习基础的差异着手,对他们设定不同的要求,实现层次化和个性化教学,同时全面地鼓励和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争取和把握不同的实践机会。针对能力相对较差的学生,教师应对他们的学习基础进行精准把握,对他们提供相对较易的内容,再逐步提高要求,提升他们的信心和参与意识,以实现学生的提升。而在对能力较强的学生进行教学时,教师要重点针对他们的学习思维的过程和方式方法进行指导,这样才能对他们的课堂参与程度和策略实现优化。
2.3参与连续性
参与的连续性是指:根据学生对于事物的认识学习规律来整体把握,实现学生学习进度的循序渐进。因为任何学生对于任何课程的学习都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这必然是一个随着时间推移逐步深入的、由表及里和先偏后全的过程。所以,我们要以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认知过程为主体来设计教学实践的总体方案,实现对他们知识学习、能力培养、品格塑造的全面规划。在参与的主动性这一点上,教师应逐步引导学生完成从无意识的被动参与到有意识的主动参与的转变,让学生从对教师示范教学的模仿转移到自己的独立学习思考,最终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
3提高高中化学教学时效性的有效措施
3.1重视对化学实验的运用
作为一门实践性与理论性并重的综合学科,化学的教学离不开学生自己对化学实验的亲自参与和操作。在化学实验的开展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发现和观察能力、动手与创新能力都得到了极大的调动和激发,也只有使学生的求知欲、探索欲得到最大程度的刺激,学生才有可能进行积极的独立学习。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将化学实验运用好,这样学生才会产生类似“我想要学”、“我一定能学好”的想法。
3.2构建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学情境
在教学实践过程当中,教师一定要时刻注重构建良好的学习情境,从而将学生的潜力最大化的挖掘出来,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学习兴趣。同时,适时进行巧妙、深入的设问也能够极大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还能够激发他们的思考,从而进一步提高学习兴趣。一名优秀、称职的化学教师,必须能巧妙构建学习氛围,让学生不自觉的跟随教师逐步深入到对知识内容的了解过程中,最终将知识完整吸收和掌握。
3.3灵活运用多媒体手段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互联网和多媒体在教学过程中扮演起了日益重要的角色。新课改也对学校和教师对于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提出了相应的要求。电脑、白板、投影仪、幻灯片课件等等对于教学过程的辅助手段必须引起教师的足够重视,这一点在高中化学课堂上更是体现得淋漓尽致。例如一些比较复杂和抽象的化学知识、化学反应、化学现象,学生无法深入了解和正确把握,教师就应该及时运用多媒体技术,以视频、图片等形式将这些内容更加形象生动地展示给学生,让他们能对这些内容有一个更直观和深入的了解。
4结语
总之,高中化学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过程中的重心应放在课堂教学时效性的提高上,从而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现教学实践过程的效率提升和质量改良,这也正是广大教师的主要职责。教师在实践教学中,一定要时刻牢记新课改的理念并努力将其贯彻落实,不断对教学方式方法进行摸索与创新,最终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大幅提高和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
作者:杨军 单位:吉林油田实验中学
第七篇:多媒体在高中化学课堂中的运用
一、多媒体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说:“兴趣是创造光明与快乐教学环境的重要方法之一。”大量事实也表明:兴趣是一个人主动学习的动力。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能够将图像、声音、文字、色彩融合于一体,能够对学生的听觉、视觉等器官进行诱导和刺激,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因此,在学习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时,我常常运用多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硫和氮的化合物》时,我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了酸雨给自然和人类带来的危害以及英国伦敦烟雾事件带来的后果,学生被声情并茂的画面深深吸引住了,对本节课的内容产生了极大兴趣。
二、多媒体优化了化学教学过程
我们大家知道,化学教材中的很多化学现象、化学反应、化学概念与化学规律都要求我们的学生有正确的印象,这样才能避免学生出现理解上的模糊或错误。如果在讲授化学新课时,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来刺激学生,来调动他们的多种感官,用多种方式和不同表现手法对新课内容加以整理,那么这些新授知识就会有趣、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就会充分认识化学现象及规律。因此,在学习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时,我常常运用多媒体信息量大的特点进行课堂优化。例如,在学习《化学实验基本方法》时,我用多媒体给学生搜集了除了教材中讲到的方法外,还增加了教材中没有的内容,并打乱了教材的顺序,实现了课堂最优化组合。高中化学课堂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是新课改的必由之路,事实证明,正确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够让课堂形象生动,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让学生在轻松活跃的气氛中收获化学知识。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发挥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让多媒体在高中化学课堂上散发无穷魅力。
作者:叶秋英 单位:四川省成都市彭州蒙阳中学
第八篇: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改革
1激发学习兴趣,诱发学习动机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提高教学效率的首要任务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从心里上喜欢化学。学生对化学的认可,才有兴趣积极、主动的探究化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利用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化学是一门与生活实际联系紧密的一门学科,化学技术的成果对社会和人们的生活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经济效益。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将课本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利用人们熟知的生活常识引入化学知识,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消除学生对知识的陌生感,增加学生的抽象知识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提高教学效率。例如,在讲“原电池原理及其应用”时,教师可这样导言:大家知道钢铁制品在潮湿的空气中极易生锈,为此全世界每年损失的钢铁占当年钢铁产量的20-30,而在干燥的空气中钢铁制品却不易生锈,这是为什么?怎样保护钢铁制品?又如,在实验室里,用锌和稀硫酸制取氢气时常遇到的一个问题是反应速度较慢,这时若滴加进少量硫酸铜溶液,则会明显加快反应速度,这是为什么?此时学生的求知欲望被点燃,引入课题便水到渠成。学生一旦对教师设置的问题产生了兴趣,也就激发了学生探索的真理的欲望,学生会自觉的主动加入教师的教学过程中来,积极思考,认真探索,这样就会大幅度的提升教学质量。
2创设情境,营造氛围
(1)创设提问情境:教学就是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各个器官,培养学生手、脑并用,让学生在课堂中不断的顺教师的指引进行思考。问题的提出要恰到好处,能引发学生的思考。课前的引入环节的提问,应该以回顾旧知识为主,教学中的提问,以引发学生思考为主,课后的提问,要能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对重、难点知识进行提问,进而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提问还要选择恰当的时机,让学生感到时时有问题可想,感到学习的充实感,促使学生进行联想,培养学生的探究思维。例如,在讲授氨气的物理性质时,我先做了氨气的喷泉实验,然后问学生:压缩滴管的胶头,挤出几滴水,有什么现象产生,喷入烧瓶里的酚酞试液的颜色是否变化,为什么?因为有学生感兴趣的实验,此时,教师的提问立刻激发了学生的思考,这样的教学,学生很容易掌握氨气的物理性质,最后,教师要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
(2)创设问题情境:化学是一门联系紧密的学科,知识之间不是孤立存在的,学生在一定知识的基础上,对新知识的学习,可以通过旧知识来引入,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善于挖掘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找到新旧知识的连接点,针对连接点,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新旧知识之间的矛盾冲突,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欲望。问题是教师为学生架设的桥梁,教师创设问题情境,有效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目标,确定思维方式,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探究欲望,因此,教师要钻研教材,把握好新旧知识之间的桥梁。
3加强指导检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交流
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要求教育要以学生为本,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合作者。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转变教学方式,将课堂还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虽然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不并不代表教师可以让学生放任自由,教师要监督和指导学生的学习。化学是一门实验性学科,实验教学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尽量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参与知识的产生过程,同时,化学实验离不开化学药品,实验具有一定的危险性,教师要对学生的操作加强指导,知识的获取,要让学生进行交流,既包括师生之间的交流,也包括学生之间的探讨,为学生提供展示的舞台,让学生成为知识的发现者和探索者。
4精心设计练习,巩固知识
课堂练习是课堂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检验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情况主要依据是课堂练习。练习的设计要有针对性,当堂练习重视对新授知识重难点的考察;其次,练习的设计要有梯度性,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争取做到兼顾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作者:余守仁 单位:江西省乐平中学
第九篇: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改革有效模式研究
一、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合作学习教学模式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和共同发展,让学生通过质疑、分析和思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独立性与自主性,在增强学生合作意识和团队意识的基础上,改变传统教学中机械训练和死记硬背的教学现状。例如,在讲解“钠的性质”时,可以先依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学习能力将学生进行合理分组,指导学生进行钠的性质演示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操作、观察和分析,归纳总结出钠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以及其与水反应时的实验现象与本质。然后,化学教师可以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①将相同质量的一小块钠分别放入装有水和盐酸的烧杯中,哪个烧杯里的反应会更剧烈?②将一小块钠放入装有硫酸铜溶液的烧杯中,能否置换出金属铜?为什么?你可以观察到什么实验现象?最后,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围绕问题进行讨论和猜想,并设计实验对猜想进行验证,再依据实验验证的结果对问题进行进一步的分析与讨论,以了解实验的原理和本质。通过学生的合作学习和教师的组织指导,学生自然加深了对钠的性质的理解与掌握。在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中,化学教师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扮演好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的角色,让所有学生充分参与到合作学习过程中,并在学习讨论的过程中学有所得,从而实现教学相长的目的。
二、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
自主学习教学模式是指教师鼓励学生独立自主思考和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教师只是在学生遇到困难时提供帮助,从而顺利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掌握课堂教学中的相关内容。自主学习模式主要应用在知识点不太多和教学要求较低的教学章节。例如,高中化学教师在讲解“烃的衍生物”中的乙酸性质时,可以通过如下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①水瓶中常存在水垢,如果加入适量食醋浸泡后,会出现什么样的变化?②在洗衣服时,为了增强漂白粉洗衣效果,一般加入一些醋酸,其原理是什么?③银首饰在佩戴一段时间后会出现发黑的情况,为什么用醋酸擦洗后会再变亮?④在烹饪鱼时,如果加入酒和醋,则味道会变得更为鲜美,为什么?教师通过这些问题,让学生认真阅读教材,并通过对已经掌握的化学知识进行回顾,可以顺利找到问题的答案,而在此过程中,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在实施自主学习教学模式时,高中化学教师需要把握住教学的重难点,可以利用问题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思考和分析教学内容,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和效率,又可以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做到有的放矢。
三、活动为主的教学模式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如果教师只是在课堂上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和实验演示,虽然可以帮助学生发现化学规律和观察实验现象,但是学生对于化学知识的应用仍然有限。因此,高中化学教师可以采取以活动为主的教学模式,积极开展操作性、实践性和创造性较强的教学活动,这样既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让学生了解到化学知识的广泛用途,又可以在活动中锻炼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例如,高中化学教师在讲解“硫、氮和可持续发展”时,可以布置课外活动的作业,让学生调查生活中空气污染的情况,如空气污染物的成分、空气污染的原因和空气污染的危害等,并提出可行性的治理空气污染的措施。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鼓励学生汇报自己的调查成果,组织学生交流空气污染治理的方法和途径。通过这个活动,既可以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意识,自觉约束自己在生活中的行为习惯,又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又如,高中化学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化学板报比赛,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理安排和分工各项工作,如板报的创意、资料的查找、字体类型及大小、版面的设计和插画的选择等,然后让各小组对板报作品进行互评,从中选出最佳创意、最佳视觉和最佳设计等各个奖项,这样既可以营造良性的竞争环境,又可以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增加学生的感情交流。在以活动为主的教学模式中,高中化学教师需要注重活动结束后的总结,如活动的时间安排、活动的内容、活动开展的形式、活动实施的步骤和活动的目的等,并分析其中的成功与失败之处,这样有利于以后活动的开展,提高活动教学的有效性。
作者:阮永乐 单位:浙江省乐清市柳市中学
第十篇: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改革的体会
一、创设贴近生活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体验学习的乐趣
高中化学中很多实验都来源于生活和生产实际,因此在教学中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使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倍加高涨,从而提高学生的化学学习效率。在化学课堂中要善于从化学知识与社会生活实际的结合点创设情境。例如,在介绍“氯气的实验室制法”时,可创设这样的情境:先展示家中常用的洁厕灵和84消毒液,然后介绍某人将这两种清洁用品混合使用时发生中毒事故的案例。学生自然会产生疑问:将这两种清洁用品混合使用,能增强清洁效果吗?为什么会发生中毒事故呢?学生探究:将这两种清洁用品混合会产生黄绿色气体。这样学生不仅很容易地回答了上述两个问题,还进一步产生了疑问:氯气是怎样产生的呢?接着顺理成章地沿着原理分析,实验探究学习氯气的实验室制法,这样就真正做到了从社会生活走进化学,用化学知识指导社会生活。
二、创设问题情境,充分发挥学生个性,培养发散性思维
我在课堂教学中,通常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实验,主要给学生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亲身体验,然后探索查明问题的关键所在,从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如在介绍铁的化合物知识时,其中关于氢氧化亚铁的性质设计了三个不同层次的问题。(1)如何制备氢氧化亚铁白色沉淀?学生活动:在可溶性亚铁盐溶液中滴入强碱溶液。学生动手操作: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氯化亚铁溶液中。现象:立即产生灰绿色沉淀,久置后变红褐色沉淀。通过现象的观察,学生的好奇心一下子被激发出来,产生疑问:(2)为什么没有白色沉淀?学生小组相互讨论、探究得出:+2价的铁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为+3价的铁。教师追问:(3)如何操作才能得到氢氧化亚铁白色沉淀呢?学生活动:隔绝空气条件下再次实验。学生动手操作:将长滴管插入液面以下慢慢挤出氢氧化钠溶液,学生观察:滴入后还是灰绿色沉淀,久置后变红褐色沉淀。学生各抒己见:①要用新制氯化亚铁溶液;②氢氧化钠溶液溶解了少量氧气;③要将试管中液体液封。学生又一次动手实验:先在试管中加入新制氯化亚铁溶液,再加入苯或汽油,然后将长胶头滴管伸入液面以下加入煮沸过的氢氧化钠溶液。学生观察:产生白色沉淀氢氧化亚铁。学生经过亲自动手,在不同层次问题的引领下,既激发了创新意识,调动了积极性,又培养了思维能力,课堂效果良好。
三、引导学生分组学习,在不断的研究、讨论中培养合作意识
高中化学的一些知识点,往往学生进行独立思考不能理解透彻,特别是在重难点的突破上需要小组合作才能达到目的。例如在进行钠的性质教学时,先让学生分组合作进行钠与水反应的实验,组内分工明确,并记录实验现象,然后,每组阐述一个实验现象,直到将现象补充完整。教师又引导学生对现象进行讨论得出结论:钠的密度比水小,故浮在水面上;熔成一个小球,说明钠的熔点低,且与水反应放热使钠熔化;因小球与水接触的部位放出气体,推动钠在水面上运动;溶液滴入酚酞变红,说明溶液呈碱性,可知生成了氢氧化钠。学生再次产生疑问:产生的气体是什么?如何检验?教师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实验探究:收集钠与水反应产生的气体,并将其点燃进行验证,经交流讨论后,得出气体是氢气。这也是本节课的难点,教师引导学生小组内动手实验、交流讨论突破难点,使复杂问题简单化,而且增强了学生间的合作意识,培养了学生动手、动脑归纳问题的能力。
四、设计合理的师生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成功的喜悦
一节好的课堂关键在于师生活动的设计,如果课堂中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展现学生成功的一面,那么不仅能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而且能给予学生信心和力量,使学生积极投入到师生活动中,从而使课堂生动活泼。例如在进行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的教学时,教师先给出学校目标和重难点,然后让学生自学基本概念和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步骤,可设计学生活动:书写以下反应的离子方程式:(1)稀硫酸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2)碳酸钙与盐酸反应;(3)溴化钾溶液与氯水反应;(4)氢氟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5)醋酸溶液与碳酸钠溶液反应;(6)溴化亚铁溶液中通入少量氯气。教师可让不同层次学生上板书写离子方程式,再巡回检查发现问题。(1)题较简单,大多数学生都能正确写出;(2)题少数学生把碳酸钙拆开,教师可让写对的学生说明不能拆的原因,并引导学生差溶解性表和熟记规律;(3)题绝大多数学生能正确写出;(4)题部分学生忽略氢氟酸是弱酸拆开;(5)题部分学生在配平和醋酸不能拆上出现问题,可让书写正确的学生说明理由,教师给予鼓励;(6)题多数学生无法动手,弄不清少量氯气先于什么反应,教师提示离子还原性顺序,成绩好的学生立即领悟,并注意到离子浓度的影响。教师可让其说明原因,并板演更正,教师给予肯定。通过这样的活动,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在活动中进行了展示,也体会了成功的喜悦,因此充满自信,全体学生都积极投入到课堂中,整节课顿时活跃起来。
五、在实施课堂教学改革中出现的问题
教材中有些重要内容符合减负要求,但讲得太浅。课本是薄了,而知识没有“薄”,不知道这样的知识在高考中怎样测评,把握不住。如阿伏伽德罗定律,必修1课本P14页,“这一规律在19世纪初就已经被发现了”,内容基本不变。如果只了解就行,那么问题不大;如果要测评,则应用能力要有时间培养。选择增加学生练习,增负;选择参考书学习,超纲,无奈。总之,新课改的道路是漫长的,它需要我们不断反思和总结,在反思中成长,在总结中大胆创新,不断完善教学方法,在课改中有新突破。
作者:张芳 单位:华亭县第二中学
- 上一篇:2015城管工作感想
- 下一篇:区“三严三实”教育宣传工作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