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教学模式探析10篇
时间:2022-06-14 07:57:26
导语:高中化学教学模式探析10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第一篇
一、理科综合考试的分析和认识
1.考题的知识覆盖面降低。理科综合对化学考试的内容范围和单考化学一样,但考试时间和题量的减少,就必然导致考题的知识覆盖面有所降低。所以,为了能考核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就得抓好主干重点知识,并理清这些知识内在的联系并能够综合应用。
2.试题占分值加大。理科综合考试中,化学分数是100分,占整个理科综合总分的三分之一。同原来的单考化学相比,理科综合每道试题的相对比分值增大了许多,学生失分对成绩的影响也比较大。
3.各个科目之间关联协调。在新高考方案实施后,学生在对各个科目之间的学习时间分配时会产生很多的矛盾。比如,课堂时间分配不能单单从学科的重要性来考虑,而应该是从学科本身的特点、考试的要求、学生的学习情况出发。理科综合包含了三个科目的内容,这就需要三个科目之间的教师加强合作,同时要经常召开三科目的集体研讨会,相互之间多沟通、交流,从而打好团队仗。
4.答题技巧显得尤其重要。由于理科综合考卷是三个科目综合在一起,在考题中,都是三科目试题交叉排列,学生单科答题时间短,试题难度分布不均,使学生要不断变换学科思维。因此,考理科综合试题,需要很多的技巧,对试题的解答速度、节奏都需要把握好。
二、对高中化学教学的策略和建议
新高考方案给高中化学教学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作为化学教师必须重新调整原来的教学模式,对高中化学教学进行思考研究,把新高考方案的应对措施,全面贯彻到三年的高中化学教学中去,坚定高中化学的教学方向,不断丰富学生的化学知识,努力提高化学课程的教学质量。
1.突破高一教学的固定模式。原先的高一化学教学内容主要是掌握最基本的知识,并让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全面提升。新高考方案改革后,要求高一化学在做好课堂教学任务和打好基础上,为学生以后选择理科综合考试做必要的准备。可以看出,高一化学教学是整个高中化学学习最关键的环节。而“知识信息容量大”、“难教”、“难学”等问题依然存在,所以高一化学教学又是当前高中化学教学的“瓶颈”。要想突破这个局面,措施有两个:第一,要准确把握和理解教学内容,没有必要对一些知识点分析得太深,扩展得太广,这样只会出现课堂时间紧,难学等问题。第二,要注重对学生主动学习能力的培养,避免出现教师“满堂灌”的行为,要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启发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探讨在新高考要求下的题目设计。新的高考改革后,考试的性质、要求和试题的设计都发生了变化,比如在理科综合考试中增加了“双项选择题”,试题难度也相应地提高,如果还运用原来旧的学习复习资料或以前的习题的话,就无法让复习变得更有效。所以,教师要认真研究新高考和原来旧高考题的不同点,以及这两者之间的关联,重点把握新高考的特点和要求,将各类试题经过精选和加工处理,变成自己新设计出的、适应新高考下的训练题。要有针对性地设计新高考改革下的训练题目,以达到提高教学效率和备战高考的目的。
3.注重培养学生的化学学习能力。理科综合考试很注重能力的考查,学生吸收知识、接受知识、最后整合化学的能力、分析解答问题的能力、化学实验动手能力以及自主学习能力等都是重点考查对象。所以,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要积极努力开展合作、自主及研究的学习模式,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提高。总的来说,学生个体学习要独立自主,只有这样,才可能合作,进而再进行研究。而研究学习是合作和自主学习的最终目的,这三者相互作用,不可分割。
4.加强化学和社会现实的关联。理科综合本身就是三个科目的综合考试,其考试理念特别重视知识点之间的内在关联,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把知识重点应用在社会和科技技术、生态环境的发展关系上。也就是说,新高考下的理科综合命题重点体现在与社会生活实际的联系,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因此,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把社会生活中的因素结合到课堂教学中去,并努力挖掘教材和社会生活中相互关联的素材,让学生在具体的社会情境中做到学到知识,应用知识,最终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5.开展化学的校本活动。理科综合的考试方案,很大程度上为开展化学的素质教育提供了更大的空间,且极大丰富了化学学习活动。对此,学校的化学科教组,要注重化学校本活动的开展,可以尝试多开展化学的人文教育、化学发展史、趣味化学等活动,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开发学生的化学特长,提高学生的化学文化素质。同时,通过校本活动,也能够有效调动教师的学习研究热情,促进教师的化学业务能力的提高,同时也有效提高学校化学教研组的化学文化素养。
三、结语
总之,新高考方案的实施是一个不断探索和研究的过程。在新的考试形式下,作为理科综合考试基础科目之一的化学教学活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同时也对化学教师的自身素质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要广大化学教师紧紧抓住教材大纲,刻苦专研,努力做好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学生的高考成绩就会得到显著的提高。
作者:李艳军工作单位:河北涿州中学
第二篇
一、高中化学教学现状
1.教师忽视实际操作
对于高中化学存在的普遍问题就是实际操作性被忽视,新课程应该是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他们动手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但是说就目前高中化学来说,为了考试而教学的思想一直是教师的教学中心,有些中学教师私自将化学实验课改成理论课的现象也是较为普遍,“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没有实验的教学,对于化学来说是不完整的,对于学生的理解认知也会造成很大的影响。因此,如果要培养学生的化学兴趣,首要的任务就是要积极的开展试验教学的课程,在动手实践中,提高对于学习内容的理解,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2.学生积极性不高
教学的中心是围绕学生展开的,学生是教育教学的主体,由于高中课程学习紧张,学生的思维能力有时会下降,学习的积极性肯定会受到影响,因为学生对于自主学习的能力还是不够,会使得缺少内在的学习动力,对于化学的学习也没有深刻的认识,这些因素都造成了学生对于化学课程失去兴趣,使得大的学习环境受到影响。
二、新课改促进高中化学教学方法的改变
1.用新课改的理念改进传统的讲授方法
新课改并未要求教学完全摒弃传统的讲授法,化学作为一门理论学科,在授课时必不可少的要讲解理论知识,因此,新课改要求在原有的授课方法上进行完善。基于新课改的三维目标,新的讲授法要求在讲解理论知识时,将那些难懂的框架知识进行生动易懂的解释,使枯燥的理论更加通俗化、形象化,这样在轻松的氛围下,学生更加愿意主动接受,对于理论知识的掌握能力也大大的提高了。在新的讲授法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施,在讲解一些知识的时候,可以附加一些跟理论相关的图片,例如在讲解“光合作用”时,可以搜集有关光合作用的图片或是视屏,可以配带有声媒体,这样学生可以在一种更加直观的视觉下理解。要想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应该多一些时间和学生进行沟通,可以交流什么样的授课方式更加赢得学生的青睐,什么样的方式他们更加容易理解,要对学生的提出的建议或是意见充分的尊重,真正做到“为人师表“”虚心纳谏”。
2.注重实验教学方法
实验是化学这门自然科学的基础,是化学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对化学教学成果检验的重要标准。实验将化学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在结合的过程中,可以加强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新课改的目标就是要求在教学的氛围中,不仅提高学生认知能力,更重要的是提高动手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这也是素质教育和新课改对化学教学提出的基本要求。在我们化学实验的过程中,首要目标就是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并且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进行详细的讲解,指导学生,保证实验效果,同时还要确保实验的安全性保证实验的安全性。在演示和讲解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动手操作,在这个过程当中,学生就会明白理论和实践的实践差异,提高了学习整体的领悟力。而且在实验的过程当中,学生们都是相互合作,在合作的过程中可以相互切磋,彼此之间互相帮助,提高了学习的效率。进行完实验,一定要进行总结,教师总结整堂课的教学效率,那些值得继续延续的教学方法,哪些需要改进的不足之处,而学生总结整堂课的吸收率,作为教师,要积极的引导,注重学而思,思而学,学而用的结合,不要将实验停留在表面的认识上面。由于高中生正处于心智尚未成熟的阶段,容易分心,老师可以设置一些简单的课外实验,大家在寓教于乐的过程当中,都达到了教育教学的目标,而且在课外实验的过程中,我们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知识理解力,更重要的是发掘学生潜在的创新能力,这种教学方法体现了科学性、趣味性、创造性,也体现了化学这门学科的科学魅力。
3.以探究的方式开展化学教学
探究性教学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设计研究情景,让探究者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通过实验、操作、讨论、分析等探究活动获得知识、技能,解决问题,实现探究者认识深化的目标。在化学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可以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探索能力,同时注重和其他同学的合作和交流,在这些过程中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做到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如在学习金属的性质时,我们对钠与水的反应学习很有典型性,但在学完之后,我们可以提出新问题,Na与CuSO4溶液会有怎样的反应?先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分析会有怎样的现象发生。学生可能会根据金属活动性的强弱分析说,Na的活泼型更强,所以会有Cu生成,还有的同学可能会说有气体产生,因为Na与水反应会有氢气产生。此时,我们可以让学生进行一定的尝试,然后观察现象。学生会发现既有气体产生也有蓝色沉淀物出现,但没有生成红色物质。在观察了现象后,让学生通过思考、讨论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并写出其方程式。这种探究性教学是主动让学生为主体的实践行为,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可以激发学生内在的潜能,不仅提高了我们教育教学的目的,最主要的是学生真正的学到了东西,不在是枯燥无味,不再是麻木的学习,所以说,开展这样的方式,是有利于化学教学的进步,也有利于提高我国整体教育质量。
三、结语
新时代下,教育也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而进行改变,新式教学方法打破了传统授课的方式,强调知识学习与实践相结合,从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性学习,新课改的推进,要求教学方法也要适应和落实,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从而达到教育教学的目标。
作者:张丽丽工作单位:辽宁省盘锦市第二完全中学
第三篇
一、初高中教材的衔接
教师的教学必须要有延续性和前瞻性.如果高中的化学教师对现行初中教材不熟悉,对初、高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特点不够了解,势必造成在教授过程中以自我为中心,学生的学习就会变得很被动.课改实验教材执行的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坚持以学生为本,把以掌握“双基”、培养能力为中学化学教学的目的和任务逐步转向了以培养科学素养、实践能力为核心的化学教学目的和任务.教学资源来自于生产、生活及社会的各个领域,使学生认识到化学与日常生活、生产和社会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而高中化学则立足于使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需要,着眼于提高新世纪公民素质,注重构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融合的课程目标体系.化学新课程、新教材从学生发展的需要出发,在对以往课程内容进行整合和优化的同时,对凸现学科综合素养的内容适当提高了教学要求.例如,空气污染、水污染及其净化与治理、燃料的开发和利用、化学与生活、金属与金属材料等内容,在原来的课程体系中,这些内容都零碎地分布在有关学习单元中,学生很难形成一个完整的认知体系,新课程从培养学生学科综合素养的角度对这些内容进行了集中处理,使之以知识网络的形式呈现,促使学生站在更高的层面来理解和审视相关内容.再如,新课程在化学实验的要求上,更加重视实验过程、实验方法和实验的能力,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的描述不再由教材直接提供,而是由学生结合实验探究的过程,自我发现、自我分析并归纳实验结论,显然,新课程在有关学生动手实验、观察现象、分析问题、表述结论等科学探究能力的要求上,较原来的课程有了较大的提高.而初中教材对溶液的溶解度计算,酸碱盐的综合要求,氯离子、硫酸根离子等鉴定都已经不作要求,进入高一后教师可以花上一到两周的时间,将上述初中内容强化学习一下,在学习高一内容对学生的学习会大有裨益.
二、教学方法、学习方法的衔接
1.教学方法的衔接
初中化学的教学方法由于受到初中生知识水平及初中化学做为入门学科的限制,较多的采用灌输式的讲解方法,进入高中时,教师要抓住学生生理从少年向青年转变,学习心理自“经验记忆型”的被动接收知识向“探索理解型”主动学习知识的转变时期,在教学方法上则应更多地采取启发式,启发、激发学生主动地进行学习、引导学生从本质上理解所学内容.例如,倡导个性化学习和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和怀疑意识,鼓励学生对书本的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赞赏学生独特性和富有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培养自主学习、有意义学习,采用非指导性教学,以学生为中心,以情感为基调,教师只是促进者,学生自我发起、自我评价,培养科学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养成良好的思维和学习习惯;教师要适时地进行激励性的评价,创设积极的、开放性的课堂学习情境.初、高中教学都要留有余地.该讲的内容要讲到位,但要把握好“度”,给教学留有更大的弹性和更多的空间,如难度较大的问题应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下,让学有余力的学生感到知识的不足,这样更容易激发尖子生的求知欲,可在竞赛辅导中尝试该法.避免把发展性概念讲死,把公理性问题讲得含糊不清.
2.学习方法的衔接
初中学生学习化学的方法主要是记忆、重现、简单模仿.这种较为机械、死板的方法不适应高中对学生能力及创新的要求.高一教师有责任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使之适应高中化学的学习,学习方法的正确与否是决定能否学好化学的重要一环.教会初三毕业生转换学习方式,指导学生学习方法.初三学生刚接触化学一年就深入到了高中,可以说绝大多数的学生仅仅处于化学的入门阶段,还有相当部分学生甚至还没有入门.而此时又面临从初中到高中学习方法的转换,学生的压力和困惑是极大的.因此在刚开学的第一月,应该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培养.如果有精力的话,最好是进行面对面的辅导,进行单独的引导,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学习方法和学习信心的培养.特别要让学生对自己有信心,不能放弃对化学的学习,当然,信心是来源于成功体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严格把关,绝对不讲那些难度很大的题目,尽可能地对知识进行淡化处理,要求绝对不能拔高,宁愿在后半期再对前面知识进行深化,也不要在前半期将难度弄的太高.否则,学生是绝对无法建立学习信心的,只有当他们在学习中体验到了成就,有了成就感之后,才有可能建立起学习的信心,才有可能爱上学习,否则,只会让绝大多数的学生厌倦对化学的学习.总之,做好初高中化学知识的教学衔接是一个值得认真研究的教学新课题,它对于学生适应高中化学学习,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科学素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作者:裴锐1陆婵2工作单位:1.江苏省淮安市开明中学2.江苏省淮安市清浦中学
第四篇
一、激发兴趣,促进快乐学习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培养学生持续的化学学习兴趣。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多地依赖于学习兴趣,其形象识记能力超过抽象识记能力,喜欢动手,再造想象力比较丰富。我们可以发挥实验对兴趣的激发和引导作用,增强学生对化学学科的情感,最终形成学习化学的永久动力,提高化学教学的有效性。新课程也强调从学生的实情出发,运用生动的情境素材引入学习课题,设置软环境,调节学习气氛,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实践证明,把化学概念知识的学习与化学在生产、生活实际中的应用联系起来,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习、理解所学知识的价值,就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学习效率,从中体会学习的乐趣。
二、贴近生活,关注学生发展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学生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因而化学教学离不开我们的日常生活,需要实施生活化教学,强调教学与生产生活的联系。新教材的内容强调学生自身的经验,各章节都用了浓重的笔墨描写现实生活中的化学,充分反映了化学学科的思想。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走进生活,弥补课堂传授间接经验的不足,多组织一些贴近生活实际的教学活动,使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可以让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到工厂、农村、商店等地进行参观、访问、调查,写出专题调查报告,并联系社会实际,提出改进意见和措施,条件许可的可以进行研究方案,并帮助实施,这样才能学到“真正的化学”“有用的化学”。
三、优化教法,培养综合素质
长期以来,凯洛夫教学模式大行其道,传统的应试教育根深蒂固,学生被动学习且负担过重,主体意识和参与能力不强,独创精神欠缺。高中化学新课标对化学学习提出了新的要求,强调培养学生的学习品质和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注重创设学习的情境,激发探究欲望,有计划地、有步骤地培养学生学习的科学方法,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和养成科学态度。高中化学新课标的理念是“促进每个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课程整合”“教学民主”等理念,这一系列的要求,对我们教师在教学实施方面提出了许多新的挑战和新的期待。
四、科学指导,培养探究能力
高中学生有较强的求知欲,具备初步的独立思考和钻研能力,但缺乏科学的、灵活的、系统的学习方法。就化学学科的学习来说,高中化学是学生学习的又一新起点,有趣的化学实验、悠久的化学史实、日常生活中生动的化学事例所展现的新视野,都能引起他们强烈的好奇心。因此,在化学教学中,需要“授之以渔”,通过打比方、编顺口溜、谐音教学、对比教学、关键字记忆、构建知识网络等方法,使他们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终生受益。新课程增加了许多探究性学习内容,要求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鼓励学生自己动手设计实验实施方案,自己动手实验,自己根据实验现象进行认真分析总结,然后得出结论。教师再加以适当的分析和指导,理清思路,完善问题的解决方法,激发学习的内驱力。
五、创新模式,提高课堂效率
课堂教学模式是决定课堂教学效果的根本因素。现代课堂教学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要开展课前预习,汇报心得,巧妙设计,引导思考,小组讨论、辩论,质疑反馈或回顾等活动,让学生自由提问,教师加以解答,给学生话语权、选择权,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的能力。“教育之法,贵在引导,妙在开窍”,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心得体会,教师根据小组汇报,适当点拨,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六、重视实验,培养动手能力
作为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侧重于使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并能运用其解决实际问题,训练学生掌握基本的科学思维方法。课本中有不少富有探索性的实验,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好素材。教师要把握时机、创造条件、启发引导、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总之,通过实验的教学,使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探索性实验要求学生始终处于不断探索的情境中,主动实验、仔细观察、积极思维,因而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从而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有效的培养与形成。总之,新课程下的高中化学课堂不再是以前枯燥化学知识的罗列,而是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高素质公民的主要阵地,只有真正做好以上六个方面,我们的化学教学才能是真正的有效教学。
作者:赵岩峰工作单位:江苏省涟水县涟西(南)中学
第五篇
一、高中化学的教学现状
1.注重理论学习,脱离生活实际
化学作为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有着其自己独特的教学方法,当今的化学教学仅仅围绕着课本的学习,对于概念知识的理解和结论定义的背诵要求严格,学生从死学中得不到思维的发散和各项能力的培养,化学教学的意义在很大的程度上得不到有效的发挥,而且细看当今的高考考向,越来越注重生活知识的运用,旨在通过日常的学习解决生活中的现实问题,所以一味地追求知识理论的学习,忽视与生活的接轨,最终只能导致化学的学习得不到有效的发挥和应用,同时知识运用固化也无法取得理想的成绩。
2.缺乏情感教育,忽视能力培养
高中生正处在世界观和情感建立的关键时期,教师应当在此时做正确的引导,使得学生生理心理健康发展,避免产生情绪上的大范围波动,保持良好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当今的社会对于全能型人才的要求逐渐提升,高分低能的学生已经不适应社会的发展,对于合作能力、交流沟通能力都日渐重视,而如今的化学教学缺乏师生之间的交流,课堂上缺少甚至没有情感教育,忽视能力的培养,这对于学生日后踏入社会、适应社会都是不利的。
二、高中化学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1.综合利用多种教学方法,活跃课堂
现阶段的化学教育也在不断地进步,对于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究也在不断地推进,教师应当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打破传统的说教式课堂,让课堂氛围变得活跃轻松,学生对于学习的积极性也会不断地增强。示例一:教师可以采取小组合作的模式让学生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例如,教师在讲授二氧化硫的特性时,可以让学生进行简单分组,小组内合理安排任务,在进行简单的教材预习过后,每人负责一种特性的讲解,讲解过程中可通过实验和各种形式的展示方式,在自主学习结束后,教师应适当检验,小组之间进行一定的比拼,在这个学习过程中,打破了原来学生处于被动地位的传统模式,使得学生的主动性和自主研究思维都被充分地调动起来,而小组内的分工给了每一个学生一定的任务和压力,使其在预习的过程中更加的仔细,讲解的过程中表达能力和概括能力都得到有效的锻炼,同时提高了其合作意识和集体荣誉感,知识也得到了有效的强化。
2.有效利用各类教学工具,重视实验
教学工具的运用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不可小觑,如今科学技术不断地发展,互联网与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为了满足教学目标,学校对于化学实验的提供也不断地完善,教师应当充分利用当前的条件,综合利用各种教学工具,从各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对课堂的兴趣更高。示例二:教师在教学氢氧化亚铁的制取实验时,由于实验效果颜色变化较为复杂,学生在理论学习的过程中会产生诸多疑惑,不能直观地感受实验的过程,故教师可以通过真实的实验向学生展示文字所描述的效果,而由于实验的过程较为简单安全,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走进实验室,小组合作去亲身完成一次实验,体验实验的细节。此外,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网络给学生播放各类实验视频,使得学生在实验中真正地理解知识,掌握化学的内在含义。
3.重视情感教育,搭建有效平台
高中生的情感教育极其重要,教师应当在教学的同时,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进行正确合理的引导,避免学生的情绪在此时期有较大的波动,例如,教师可以经常与学生聊天,了解学生生活中的问题,在聊天的过程中感受学生的特点,有利于教学工作的开展。此外,教师在课堂上也应当给学生合理地搭建展示自我的平台,鼓励学生勇敢发言,不论是自己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还是生活中的小发现都可以在课堂上展示,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使得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化学的学习是个很长的过程,教师应当仔细钻研,挖掘化学教学的特点,找到适合自身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重视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发展,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目标在最大程度上实现。
作者:翁玉草工作单位: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第一高级中学
第六篇
一、高中化学教学研究的重要性
教学策略是连接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的桥梁.教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同时,理论和实践又保持自身的独立性.教学策略离不开教育理论、教育思想的指导,它既具有理论性,又具有实践性,有助于丰富教师的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化学教学的过程是特殊认知的过程,是教和学相统一的活动过程.在化学教学中,教学研究主要体现有效教学的理念,尊重、满足学生的不同需要,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提高化学教学质量.化学与工业、农业、生活紧密联系,渗透到各个方面,成为材料科学、生命科学、能源科学、信息科学、环境科学领域的重要基础.它能够有效地解决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相关问题,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二、高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注重事实性教学,忽视理论知识教学及思维培养
一直以来,我国化学教学的内容局限于具体的、事实性的元素化合物知识和实验技能的传授,忽视了化学知识中含有的丰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思想观念,忽略了具有化学特点的认识论、方法论.
2.忽视化学学习的实际意义
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很少考虑具体的化学知识对未来学生发展的意义.这样的教学观念导致学生认为化学学习就是记忆元素化学物知识、概念原理和操作知识.学生学习了几年的化学知识,一旦进入实际生活,就把所学的知识全部忘记,在生活中遇到同化学相关的问题,也不懂得从化学的角度进行思考.这样的教学脱离了实际,对学生的未来发展没有帮助,与新课程所倡导的理念背道而驰.
3.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传统的化学课堂教学只是让学生记住具体知识,简单理解概念和原理,课堂活动围绕着具体知识的讲解展开,采用教师讲、学生听的方式.学生学习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大量练习,获得高分,但缺乏课堂情境的创设.
三、高中化学教学策略
1.创设真实的课堂情境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开放性的教学情境,能够引发教学过程的开放性,有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开放性.在开放性的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和学术或科学研究相类似的情境,通过师生的对话、互动,学生掌握了化学知识,发散了思维.
2.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课堂教学是一种教师与学生交往和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凸显交往的主体性,表现交往活动的互动性,突现交往效果的整体性.交往的主体性是指教师和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师生之间的关系应该是一种民主、平等、对话的关系.交往活动的互动性是指教师和学生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理解,教师和学生之间实现互教互学,形成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3.注重学生全面发展
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指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学生在智慧、身体、态度、情感、价值观、社会适应性等方面全面提高、协调发展.在这一发展过程中,课堂教学不能忽视其中任何一方面,厚此薄彼,否则会破坏发展过程的有机统一,不利于学生发展的全面性.学生发展的自主性是指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具有独立的主人翁意识,学习目标明确,学习态度自觉积极,在教师的启发、指导下,能够独立学习知识,寻求发展的机会,最大程度地发挥自身的潜能.
4.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素质教育其中一个目标就是培养、提高学生的能力,而思维能力在各种能力中居于核心的位置.因此,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必须注重给学生提供开放的情境、时间、空间,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总之,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设计,教师要围绕重点和难点;在对有机化合物进行教学时,教师要准确把握知识体系;在对化学理论进行教学时,教师要联系生活实际.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地构建学生的知识框架,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促进化学教学质量的提高,从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作者:赵卫强工作单位:江苏宝应县曹甸高级中学
第七篇
1.高中化学多媒体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1课件界面过于华丽,且滥用视听效果。这主要表现为未将学生的学习作为核心。例如,笔者在实际调研中发现,某些教师在人教版必修1中《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对大气的污染》一节的课堂教学之中,从含硫燃料的燃烧到大气中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的产生,从硫、氮的氧化物在空气中酸雨的形成过程到光化学烟雾的产生,从工业生产之中尾气的排放到“三废”的处理,均制作成多媒体课件。从课件的界面、配音及视频等效果看,使人感觉色彩斑斓、耳目一新,堪称精品,功能非常齐全,强烈吸引学生的眼球。然而,教师忽略了将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作为课题教学改革的一个核心任务或目标。
1.2忽略化学的实际教学特点,运用多媒体课件取代部分新课程要求的探索性实验。笔者在实际调研过程中,发现某位教师在人教版必修1中《蒸馏与萃取》的教学中,在进行课堂教学试讲时,做了CCl4与点水萃取的探究性试验,同学生一起通过研究实验对萃取的相关原理加以分析,由于使用的碘水的浓度较高,实验现象不够明显,不能说明萃取问题,只有连续地添加3次萃取剂才能够进行萃取实验,才能够勉强说明萃取问题。由于重复性CCl4试验占据了一定的时间,教学任务自然不能很好地完成。在正式公开课的时候,他将CCl4与碘水萃取的探究性实验改用多媒体课件代替。通过拖动鼠标及点击鼠标,在屏幕上现象较为明显,而且非常快捷,每次均能够取得成功。如此将师生共同参与的探究性试验完全改成了电脑演示,学生根本没有亲自体会试验过程,对化学的学习兴趣自然也不会得到激发。
2.加强多媒体技术在高中化学教学管理中的应用对策
针对如上关于当前多媒体技术在高中化学教学管理中的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下几点具体对策。
2.1精心制作,注重化学多媒体课堂教学的实用性。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不能仅仅将注意力集中于化学课件的花哨、小卡通的活泼及配音的悦耳上,应将其辅助于学生知识的盲点及思维的堵塞位置,从而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否则就会出现多媒体教学与实际教学目标相冲突的矛盾,导致本末倒置的现象产生。例如,在有机化学酯化反应这节教学中,学生对乙酸与乙醇能以怎样的方式相互结合而形成乙酸乙酯混淆不清,在对酯化反应的有关机理进行分析的时候,一般可以借助多媒体动画模拟乙酸分子的碳氧键(C-O)与乙醇分子中的氢氧键(O-H)之间的断裂情况等。对于该此类简单的动态化的画面,能够促使学生推测,并对有机物分子内键的断裂及重新结合之间的反应机理加以深入了解,从而将思维打开。对此,多媒体课件不是做得越复杂越好,而是要注重教学效果,应该充分地与教学目标相结合。对于那些信息量较大及播放速度过快的多媒体课件而言,是不受学生欢迎的,仅仅走马观花,根本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因此,多媒体教学应该摆脱花哨、表面或者形式化,而应注重实质性的内容,以使多媒体教学的作用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2.2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多媒体课件主要包括图文、动画、视频及音频等方面的内容。图文声像并茂,给学生带来不一样的感觉,极大地刺激了学生感官。这种刺激能够在较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在实际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之中,化学教师能够通过制作多媒体课件,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化学知识信息及资料,创设丰富的化学教学情境,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对化学知识及信息资料的求知欲望。例如:在人教版必修1《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引入中,可以展示一些常见的固态、液态、气态物质,让学生了解丰富多彩的物质,再用一系列配音图片(比如火箭发射,原子弹的爆炸等)描述课文内容,给学生一个听觉、视觉的刺激,让学生知道化学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好像在用无声的语言告诉我们新奇的知识,激发学生对化学这门学科的学习兴趣,从而大大提高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实效性。
3.结语
随着新课改进程的不断推进,要求多媒体技术应用于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高中化学教师往往会在多媒体技术应用的认识方面存在一定误区。因此,对于高中化学教师而言,应该挣脱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忌应用华丽的画面,而达不到实质性的教学目的,应将提高课堂实效性及学生成绩作为多媒体化学课堂教学的一项核心任务。
作者:陈金发工作单位:泉州市泉港区惠华中学
第八篇
一、以互动为中心,建立开放的课堂氛围
高效的课堂教学必须是学生知识得到有效建构和动态的生成过程。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是素质教育的基本特征。主体性发挥得如何,不在于问的多少及课堂教学气氛如何。从本质上讲,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是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和投入程度;从形式上讲,主体性的表现不仅是师生互动,而且还包括生生互动及学生独立活动。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互动、互惠的“学习共同体”,从而形成一个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良好探讨氛围。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只有在师生积极的相互作用中,才能产生作为一个完整现象的教学过程。例如在讲到《氯、溴、碘及其化合物》时,针对有关氯水性质的谈论时,首先要围绕方程式做好引导,在老师的引导下指出方程式与其它方程式的不同,强调这是一个可逆反应,从而通过讨论得出可反应的特点,进一步确定氯水中的三分子四离子,为一下步氯水性质的探究打基础;其次,在学生知道氯水的成份后,让学生讨论做一些性质验证的探究,在验证酸性时,学生很自然的想到用紫色石蕊试液,回答是变红,根据这个答案的不全面,让小组内学生给予补充,形成互帮互助的情景,从而完善学生的回答。这样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印象,同时了解了多个知识相结合的去解决问题,形成严密的思维。
二、以探究为基础,激发学生的自主性
学生的主动参与很大程度上能激发学生内在的潜力。吸引学生最好的方法就是探究,用探究型的实验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征服欲,从而更加主动的参与到探究的问题上来。这就需要在讲解知识和设计实验上,多运用探究型的问题和实验,用“你能行”的方式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同时采用“竞争性”的问题激起学生的斗志。在教学过程中,有时老师不经意的一句话或者某一个动作表情,就能鼓励学生的主动性,比如在讲解《钠、镁及其化合物》时,在讲到有关“合金”的性质时,我故意装作疑惑向大家请教“为什么合金是混合物还有一定的熔点”这个问题,学生的自豪感一下升腾起来,积极做出很多的猜想,有的说形成了一种物质;有的说金属之间发生了重新排列等等,在这些观点的共同作用下,学生真正了解了“合金”的定义。用这样“赏识性的教学”,不但让学生学到了知识,激发了学生的自主性,同时还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
三、以习题为升华,锻炼独立自主能力
习题是高中化学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进行学生思维训练的载体,化学习题的设计是否得当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益,同时也反映出教师的专业水准和敬业精神。要想充分发挥习题功能,要想提高习题设计开发水平,只有认真研读教材,了解编者的意图,达到“读懂、读通、读透”教材,从而才能活用教材,重组教材。才能让学生正真灵活的掌握所学的知识,做到学以致用,举一反三,同时锻炼学生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习题的使用上教师最好要做好筛选选题工作,做好知识的整合,确保每一个题高效严谨,灵活多变。所选的题既不能超出范围,又不能综合性太强,针对新授课,一定要让题有一定的梯度,循序渐进的增加难度,切实的为每一节课服务。例如在讲解完《钠、镁及其化合物》后,首先要根据所讲的知识点,选一些基础性、概念性的题,即A级题;其次在结合知识的基础上,选一些较难的、知识点综合的题,即B级题;最后结合学生的能力,选一些探究性、综合性强的题,即C级题。只有形成这样的一个梯度,学生才能牢固的掌握基础知识,并灵活运用到中等难度的题,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总之,学生的独立学习、小组谈论等教学活动的实施,都离不开学生的主动性,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使学生形成良好的科学素养,为将来成为新型的优秀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韩柳杏工作单位:江苏省新沂市第三中学
第九篇
一、高中化学情感教学的必要性
1.情感是存在于教学过程始终的客观因素
情感是化学课堂上客观存在的因素,并影响着教学认知活动的进行。因此,在化学实践教学中,应重视并利用这一客观因素,提高教学效果。倘若化学课堂中教师能够精力充沛、循序渐进、妙语连珠,创造和谐、活泼的教学氛围,学生才能保持精神专注,积极思考,实验操作中才能认真仔细,从而保证教学质量。
2.情感教学是高中化学教学的重要任务
高中化学新课程改革明确指出高中化学应重视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引导与培养。要求高中化学教学实践中要发展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具有参与化学科技活动的热情,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并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热爱家乡与祖国并具有为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而努力学习化学的责任和使命感。由此可见,高中化学实行情感教学本身就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要任务。
3.情感教学有助于学生学好化学知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化学产生兴趣才能真正学好化学。实行情感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效率,真正让学生学好化学。
二、高中化学情感教学的有效途径
1.创设和谐有趣的化学教学情境
(1)讲述与课程相关的小故事
用小故事来创设情境能够让学生身临其境,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发学生思考,专注于课堂学习之中。如在讲金属腐蚀时,可从格林太太的假牙故事入手:格林太太的牙齿中有两颗假牙,一颗是代表富贵的黄金,另一颗是留有车祸痕迹的不锈钢。为什么自从车祸后,格林太太常常头疼、失眠、心情烦躁呢?通过这则小故事的讲述,既能开启化学课堂教学,又能激发学生学习金属腐蚀相关内容的兴趣。
(2)利用多媒体创设化学情境
可通过多媒体展示各种图片、视频、声音等多重信息,激活学生的感官世界,提高对教学内容的专注度和学习兴趣。如在讲授“氧气还原反应”时,可通过相关视频和图片让学生了解化学还原反应的过程,使学生清楚地了解氧化还原反应中元素化合价的升降以及电子得失的关系。多媒体参与使教学既浅显易懂,又生动有趣。
(3)通过实验或问题创设化学情境
化学离不开实验科学,教师可通过精心设计实验活动来创设学习化学情境。如在讲授“吸热反应”时,教师可进行演示实验或者让学生自己操作,让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化学实验中的能量变化,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2.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开展化学教学
(1)抓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组织教学
高中时期正处于学生心理快速发展时期,学生逐渐具有较强的思维批判性和独立性,渴望变得成熟、稳重,因此很多高中生上课发言不够积极,讨论问题也不够热烈,更加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理论性。有鉴于此,高中化学教学在课上可减少运用提问式启发,多采用暗示式启发,注意揭示知识的内在联系,揭示化学中的哲理和方法论,激发学生思考和探究。
(2)针对优生和差生的心理特点进行分别指导
随着高中化学学习的进一步深入,学生的化学成绩会出现明显分化。很多优等生由于对化学兴趣浓,学习能力强,课堂教学已经不能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教师可引导他们使用一些合适的参考书,利用“难题征解”的方法进一步发挥他们的学习热情。差生由于学习成绩较差,被教师忽略,常常容易自暴自弃甚至故意顶撞和挑衅任课老师。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深入分析这些学生化学成绩差的原因,积极调动他们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在课下可采取适当的措施如补课,及时纠错反馈;注意协调优生和差生之间的关系,从而使学生的化学水平和化学成绩得到普遍提高。总之,高中化学课堂上实行情感教学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应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积极探索和创新,加强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实现寓教于情、寓教于乐,使高中化学课堂真正成为师生共同探索、相互讨论、学习化学知识的殿堂。
作者:苏有勇工作单位: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腊县第一中学
第十篇
一、高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1、创新高中化学教学模式
高中化学教学应采用多式多样的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目标,组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克服应试教育的教学模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化学是一门重要基础科学,在化学课堂教学中,要组织学生的多层次学习,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化学实践氛围,进行化学理论知识运用练习,帮助学生提高化学知识的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教学中突出化学应用实践的特点。
2、敢于质疑,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传统高中化学教学模式,教师讲什么学生听什么,学生过度依赖教师,很少提出自己的想法和疑点,这种教学模式缺少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的相应训练和压力,使学生养成了过分依赖教师的学习习惯。学生要养成善于质疑和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逐渐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让学生真正认识到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体,要学会自己独立思考问题,开展趣味性的探究性化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充分调动自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探究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发散性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其次,教师要引导和启发学生敢于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观点,敢于质疑教师的观点,养成善于质疑的学习习惯,教师要教会学生怎样质疑,对教师化学教学中一些不严谨的论述、证明,新旧知识的交汇等提出自己的疑问[2]。最后,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营造一种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对不明白的知识提出问题,鼓励其他同学帮助他积极地解决疑问,及时表扬和肯定学生的进步,让学生感受到进步的成就感。
3、开展探究性的化学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化学实验是学生学习化学知识最重要的方式,教师要根据化学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化学实验内容,开展探究性的化学实验,合理安排学生自己动手做一些化学实验,例如,淀粉的检测、衣服材料的检验、蛋白质的性质、葡萄糖的性质、铁生锈的环境等[3],这些化学实验有的要在学校进行,有的可以自己在家里完成,促使学生积极探究,积累更多的化学知识。对于化学教材中的实验活动,教师要适当的改进和补充,将一些验证性的实验转变为学生自主探究的实验,例如,大理石放在盐酸中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教师指导学生自主探究可以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来完成这个实验,很多学生想到大理石放在盐酸中会释放大量的二氧化碳,然后用气球在试管口收集这些气体,然后用生石灰溶液吸收这些气体,最终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在这个过程教师没有把传统的实验方法提前告诉学生,使学生自己发散思维,独立思考这样的实验过程,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推动学生积极地自主探究,逐渐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
4、交流实验心得,发散思维
对于同一个化学实验,不同学生的方法和思路都是不同的,每个学生都有属于自己的独特方式,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实验心得,如这个化学实验在哪些方面可以改进,这个化学结论还可以怎样验证,在化学实验中自己学到了什么,在操作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什么等等,发散学生的思维,通过学生和学生之间、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交流,开拓学生的视野,补充教师的化学教学,逐渐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结束语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学要积极创新教学模式,增加化学教学的趣味性,不断深入实验教学,通过化学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自主探究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作者:赵益汝工作单位:浙江省绍兴市高级中学
- 上一篇:小学音乐审美过程探究
- 下一篇:化学教学质量提升策略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