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教学方法的改革3篇

时间:2022-04-25 03:31:59

导语:高中化学教学方法的改革3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高中化学教学方法的改革3篇

第一篇

一、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知识固然重要,但如何获得知识更为重要。在教学中,教师应当以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为目标,让学生掌握获得知识的方法。教师要针对学生学习的方法进行训练,指导他们学会如何获得知识。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主要包括:学会阅读,学会查阅资料,学会自我分析,学生自我总结等内容。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注重这方面能力的培养,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上,积极为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提供条件,实现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二、注重实验,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通过实验,可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记忆和运用。在现代化学课堂教学中,化学实验不但能加强学生知识学习方面的作用,还应注重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可让学生更准确更安全地去进行化学实验;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可让学生对化学知识有更深的理解和记忆,对化学的运用也更加得心应手。

三、多媒体手段改进教学方法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到教学中。多媒体技术对提高教学效率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通过形象的动画,可将无法看到的化学反应形象直观地表现出来,能帮助学生直观地认识到化学反应过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在难点教学方面有很大的辅助作用。对媒体技术对于提高学生兴趣方面也有很大的作用,对媒体生动形象的表现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从而让课堂教学能更加顺畅地进行。

总之,高中化学教学方式的变革,应以适应社会需求为基础,以发展学生素质为根本,全面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积极采用多种有效的教学方式,为发展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素质提供平台。

本文作者:李萍工作单位:江西省高安中学

第二篇

一、水稻恶苗病中的相关问题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教材第53页第3节其他动植物激素中“其他植物激素的种类和作用”,作为引入本节内容编者引用了水稻恶苗病的现象。这部分内容作为赤霉素的发现过程放在节首本无可厚非,但笔者认为可能会引起学生两种误解:一是由赤霉菌产生的赤霉素是植物激素,二是认为由赤霉菌产生的赤霉素是植物生长调节剂。引起水稻恶苗病的由赤霉菌产生的赤霉素究竟属于什么?植物激素是由植物体内产生的,因而水稻恶苗病不是由植物激素引起的。而植物生长调节剂是由人工合成的我为施加的,因而引起水稻恶苗病的赤霉素不属于植物生长调节剂。查阅相关资料后得出二点结论:一是本小节的内容是赤霉素的发现过程,主要是一位日本科学家黑泽英一在1926年用赤霉菌培养基的无细胞滤液处理无病水稻,产生了与染病植株相同的徒长现象,这提示赤霉菌中有促进水稻生长的物质,发现了水稻恶苗病的现象。另有二位日本科学家薮田贞治郎和住木谕介1938年(注:不是教材中的1935年)从赤霉菌培养基的滤液中分离出这种活性物质,并鉴定了它的化学结构。命名为赤霉酸。二是若作为其他植物激素的种类和作用,则缺少其他植物激素在植物体内发现的过程。即1956年C.A.韦斯特和B.O.菲尼分别证明在高等植物中普遍存在着一些类似赤霉酸的物质。

二、一道种群增长曲线问题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教材第85页选择第3题:用酵母菌酿酒的主要阶段为:加料→→接种→通气培养→密封发酵。从接种后到密封前这一阶段,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曲线图为()。该题的答案在《必修3教师教学用书》中给的答案为C(S型曲线)。但笔者却不这么认为,而觉得是答案D(J型曲线)。理由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用酵母菌酿酒的通气培养阶段是营养充足的适宜条件,“从接种后到密封前这一阶段”这是一个短时间内,完全符合J型曲线的条件。二是用酵母菌酿酒的过程中5%的营养是用来培养酵母菌,95%的营养是用来发酵,而不是S型曲线的“资源和空间有限”。

三、一道遗传题的计算问题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教材第13页第2节练的拓展题的最后一问:(3)F1中黄色圆粒豌豆的基因组成是____。如果用F1中的一株黄色圆粒豌豆与绿色皱粒豌豆杂交,得到的F2的性状类型有____种,数量比为____。本题在《必修2教师教学用书》第27页中给的答案为:(3)YyRR或YyRr;2或4;如果是YyRR与yyrr杂交,比值为黄色圆粒:绿色皱粒=1:1;如果是YyRr与yyrr杂交,比值为黄色圆粒:绿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皱粒=1:1:1:1。对于该道在与同行交流的过程中发现有两种完全不同的看法。一种观点是认为遗传题的答案不可能出现或者应用概率来计算。其解释过程为:由前题可知F1中黄色圆粒豌豆的基因组成是YyRR或YyRr且两者之间的数量比为1:2,1/3YyRR与yyrr杂交得后代1/6YyRr和1/6yyRr,2/3YyRr与yyrr杂交得后代1/6YyRr、1/6Yyrr、1/6yyRr和1/6yyrr。综合可得杂交得后代的基因型及数量比为2/6YyRr、1/6Yyrr、2/6yyRr和1/6yyrr。即F2的表现型及数量比为黄色圆粒:绿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皱粒=2:2:1:1。另一种观点是认为该题强调的是“F1中的一株黄色圆粒豌豆”。对于一株来说,就有两种可能的基因型即YyRR或YyRr,结果就会出现两种表现型和比例。也就是说教师教学用书给出的答案是正确的。

笔者认为最好是将教材中的“一株”去掉。这样做为自由组合内容讲完后的练习题能够体现出概率的问题,同时也免去了不必要的争议。以上三个问题仅是抛出来与大家共同探讨,以取得最为合理的答案,以便于教学的提高。

本文作者:左强工作单位:江苏省金坛市金沙高级中学

第三篇

首先,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将科学精神培养作为化学课程教育的灵魂。现在的教育工作者,容易被表面的教学指标所迷惑,未能深入到根本去理解教育法规和课程标准对教学的要求。就化学课程来讲,传授化学知识,讲授化学的学习、实验方法,对化学相关问题的讨论、计算和解答是教学的主要内容,这些内容仅仅是作为科学教育的载体。比如,在氧气和氢气的制造和收集中,知识、方法和实验都是为了揭示氧气和氢气不同的性质,而这些不同的性质又决定了氧气和氢气成分不同、产生方式和条件不同、收集和储存不同,掌握这些不同点,是我们充分认识关于氧气和氢气的知识的前提。如果就此为止,那么教学就尚未完成,因为必须要在揭示这些知识的不同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那么,就此而言,科学精神是什么呢?那就是对科学知识的尊重和不倦探索,是对科学方法的严谨遵守。只有在知识传授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将科学精神的培养融入教学中,才能使得教学具有灵魂。

其次,全面发展观念下的素质教育,必须加强科学精神教育,这是一种教学观念,它要求教师具有教育科学精神。全面发展的教育观念旨在提倡教育要能够使得学生在身心的各个方面得到综合提高,这教育所追求的基本目标。这种综合提高,不是我们单一地、机械地以考试成绩作为考核标准来衡量学生的学习效果,而是站在更加全面的角度上,对学生进行综合性考核。事实上,科学精神教育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也应该是教师具有教育科学精神,才能真正对学生进行科学精神教育。教师的教育科学精神是什么,以及如何体现在教师实践中,这是科学精神培养中最关键的两个要点。就教师的教育科学精神来讲,我认为主要有两点:一是坚持教育的基本规律,按照教育学的基本理论来开展教学,克服教育的随意性。二是结合课程的实际情况,将教育的基本理论和具体学科进行有机结合,走科学教育之路。结合高中化学课程的自身特点和规律,就如何实现科学精神的教育来讲,我们必须注重课程自身规律和教学规律的有机结合。

第三,注重化学课程自身规律,结合教育基本理论,走科学教育之路。我们经常说,要理论联系实际,这是一个基本的实践要求,但是如何联系,并且联系得是否科学,这才是关键。就化学课程本身的规律来讲,教育理论与实践的联系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一)确立以教室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模式,将引导性教育和探究性学习进行有机结合,克服教师中心主义。化学课程是一门科学基础课程,必须克服灌输式教学的弊端,将探究学习引入课题,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开发其追寻真理的潜能,培养起对于科学探究的兴趣爱好和研究热情,是科学精神教育的重要目标。(二)民主化和个性化的教育观念,是培养创新性人才的关键。老师不应该扮演教育权威,而应该扮演教育活动的组织者,要鼓励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进行反思和批评,要能针对化学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质疑和观点,要鼓励学生自己探究问题本质,只有保证了民主化,才能培养个性化的学生。化学课程不是要培养记忆知识的机器,而是要培养创新知识的人才。(三)注重实验及其分析,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化学课的科学性质体现在知识都是能经受科学检验的,因此实验是化学课程的关键,必须引导学生积极运用合理的实验对知识进行检验,充分将问题意识和探究热情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因此,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老师必须要有科学教育的观念,才能在实践中将自己的研究性教育和学生的研究性学习结合起来,构建开放的教学模式,为学生科学精神的培养注入动力。这是当前化学老师必须思考的理论和实践课题。

本文作者:谭翠花工作单位:重庆市石柱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