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教学模式研究3篇
时间:2022-04-25 03:02:36
导语:高中化学教学模式研究3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第一篇
一、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学有效性的具体认识
我认为教学的有效性必须要以学生的进步与发展为宗旨,教学是否有效关键在于学生学到的知识有多少,所以说有效教学必须关注学生的发展,改变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方法,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树立一切教育活动都是为了学生的教育思想,在教学活动中不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主动发展和个性发展。教学的有效性必须关注教师的教学效益,任教老师应当具有时间观念和效益观念,教师在对课程进行设计时,必须考虑到教学的效益问题,教师对所授的知识应当安排合理,既不能过多也不能太少,这些都是丧失教学效益的行为。教学有效性的实现要以教师的自身发展为基础,通过多年的教育实践让我们深刻的认识到,教师对于教学的有效性有着重要的影响。特别是在新理念的课程教学下教师理念的变革能力、具体的教学策略、教师对教学的反思维批判能力等这些都是教学的有效性顺利实现的关键因素,与教师的自身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关系。教学有效性的实现必须关注教师的教学策略,科学的有效策略是有效教学的必要保证,它在教学实践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教师要充分的掌握有关教学设备、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阶段的策略性知识。
二、在高中化学课堂中教学有效性的具体策略
(一)兴趣化的教学策略
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当学生的学习欲望被激发以后,学生对知识的渴求欲望大幅度的上升,有了一定的学习需求。学生一旦对知识的获取有了需求就会把精力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之中,对化学课程感兴趣也就成为自然了。大量的教学实践证明,设置疑问对于学生学习欲望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比如在讲解“植物中某些成分的提取”时,可以设置这样的疑问:“同学们关于化妆品的由来你们清楚吗,草本精华是如何被提取出来的?”等等,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调动学生寻求答案的欲望具有重要作用,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必定效果俱佳。化学是一门比较重要的实验性科学,实验在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新课标对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在培养学生对化学科目的兴趣时可以从实验入手。
(二)生活化的教学策略
教育来源于生活,学生学习知识的目的正是因为将来生活需要这些基本的技能和知识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正在新课标中对于学生应当具有初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非常关注,所以化学的有效教学也应当向生活贴近。教师在课堂上讲的化学知识不免有些生硬,教师可以把这些知识融入到生活中使它变得鲜活起来。在对化学知识进行讲解时,教师可以选用一个比较熟悉的话题引入,然后设置疑问,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然后在讲完知识以后由学生来回答之前所提出的问题,最后教师予以总结,之所以这样做的根本目的是告诉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教学中理解化学课程学以致用的重要性。
(三)探究式的教学策略
探究式教学给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和教师指导作用的有效利用开辟了新的教学路径。探究式的教学模式不但可以使学生比较深入的理解与掌握知识技能,还比较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的形成与发展。在此前提下化学课程有效课堂成功关键在于对学生主体地位的确定以及教师的指导与帮助。课堂是与学生进行对话、沟通、交往与共同研究的平台,化学教师要树立新的教学观和学生观。在进行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带着疑问走进课堂,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课堂。探究式的教学是紧紧围绕课程中的知识点来进行展开的。它与问题式的教学有所不同,探究式的教学内容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合理制定的,有一定的目标要求和教学进度,在化学教师在把现阶段或者目前课堂的教学对象确定以后,在融入问题、任务等多种多样的形式,引导学生进入到目标知识点的学习阶段。探索式教学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教师在进行化学教学活动中可以在此前提下实施小组合作的方式,把学生对学习的主动性以及积极性充分的发挥出来。教师要把自己的引导作用发挥出来,对于学生的探究过程、结果给予客观的评价,予以鼓励。在把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总结与分析,进一步提高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
以上是本人对高中化学课堂的有效教学策略的粗略见解,新课程理念下有效化学课堂的打造应当更新教学理念,挖掘教学潜能,融入科学教学的有效策略,使每位学生在高中化学知识的掌握上更加的牢固、全面,为将来打造出优秀的化学类人才而不断努力。
本文作者:张秀仙工作单位:元江县第一中学
第二篇
一、创设情境
1.运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在教学中适当运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可以给学生展示一个直观、生动的世界,能激发学生极大的学习兴趣。2.为学生创设实验情境。在教学中教者如能为学生创设、提供探索其他方法的机会和条件,有意引导学生探索,寻求不同方法,那么学生就应该能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发现探索出新的途径及方法。(1)利用观察和思考,做好演示实验。在做“钠与水反应”的演示实验时,不仅要求学生认真观察,还要设计问题引导学生仔细想:为什么钠会浮在水面上?为什么钠会熔成小球?闪亮的小球为什么会在水面上迅速游动并发出轻微的嘶嘶声,直至小球消失?反应后滴入酚酞指示剂,水溶液为什么会显红色?通过不断地引导观察,使学生获得感性材料,然后让学生透过现象认识到本质,总结钠与水反应可用五个字概括,即浮、熔、游、响、红。在以上实验设计的教学中,我除提出问题并适当引导外,主要还是为学生创设研究问题的情境,使学生亲自去感受、探索、查明问题的关键所在,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2)组织好“边讲边实验”。在讲“钠与水的反应”及“钠与氧气的反应”时,首先将课前设计好的实验内容及实验时注意观察的几个要点告诉学生。然后按事先分好的小组让学生讨论出要用到的仪器、实验的步骤和注意事项,之后各组领仪器开始实验。在学生进行实验的过程中,我看到了“钠”那美丽的银白色光泽带给学生的惊喜和因之很快消失而生的困惑,听到了学生看到钠在空气中燃烧、钠在水中的一系列生动有趣的现象而发出的由衷的感叹,也参与了学生对实验现象的不同解释的争论……这样的切身体会真的让他们兴奋不已,兴趣的培养水到渠成。3.通过角色扮演等方式,引导学生自己创设情境。在学习“必修一”的“离子反应”时,先通过几个同学扮演溶液中的各种离子,然后上演化学中的“非诚勿扰”,大大地调动起了班级的课堂气氛,使学生产生一种乐于学习的心态,通过我的教学实践,证明此方法的课堂效果良好。
二、设计问题
1.问题要有趣味性。问题应能吸引学生,问题要有趣味且科学,能激发学生合作探究的兴趣。以《原电池》新授课为例,讲课前我们可以在讲台上放一只大苹果,然后在苹果上分别插入铜线和铁线,再接上灵敏电流计,学生惊喜地发现:一只诱人的苹果居然也能产生电流,趁学生兴奋和疑惑时,我们就可以设置下列问题引导学生去思考解惑:(1)什么样的装置会产生电流呢?(2)类似装置是否有一个专有的名称?叫什么呢?(3)要能产生电流这装置必须具备什么条件?(4)这种装置产生电流的原理是什么呢?这样在激发学生好奇心的同时也就把问题变成他们感兴趣的问题了,这样也就引发他们探索、求知的欲望,从而达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目的。2.问题要有探究性。所提的问题要形成逐级上升的序列,能引导学生向交互的纵深发展,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经过合作探究才能获得结果,且要符合目标要求,具有科学探究价值。3.问题要有层次性。问题能激发不同层次的学生积极合作与探究,并都能获得不同的成功与喜悦。教师设置的问题面对的是学生,而同一班级的学生个性却是各异的,在各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除了思想品德、身体、天赋和已有的经验等以外,在学习态度、兴趣、爱好、需要及实验能力等方面也存在差异。所以探究性设问式课堂教学所设置的问题要有的放矢。4.有开放性。对于我们教师设计的问题的结果或答案可以不是唯一的,让学生在相互启发、探讨过程中拓宽思维,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我们设置的问题应向学生的生活、生产、社会等知识开放,将学生的个性知识、直接经验以及学习环境作为重要的课程资源。因此,设计一题多变的系列问题让学生的思维变得活跃、发散,达到一题多练之效果,从而避免学生盲目做大量的练习而效果差的现象,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作为高中化学学科新课程改革的起始年段,高一化学教学中还有许多值得探讨与解决的问题,如在新课程前提下,初、高中的知识衔接问题;初、高中学生学习心理的衔接问题;高一化学分化点的问题;化学实验与能力培养的问题;化学尖子的培养问题;如何适应新课改中的高中学生评价制度等等问题。我希望能和全体化学教师一起,摸索出在新课程改革中更有利于教师和学生共同学习发展的教学模式,以利于化学教学的发展,以利于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
本文作者:周训伯工作单位:重庆市铜梁中学校
第三篇
一、兴趣化教学策略
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主要取决于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两个方面,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说,智力因素相差无几,而学生的成绩却有很大的差别,其中的重要原因就是由于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发展存在较大差异.兴趣是学生非智力因素的重要体现,如果学生对所要学习的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人对某一事物产生浓厚兴趣时,就会产生强大的内驱力,全身心地投入,很容易获得很高的效率和很好的效果,就会自主学习、积极探索,成绩自然就会提高,因此,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显得尤为重要.1.教师要更新课堂教学理念,传统的课堂教学主要是教师讲授,学生处于机械、被动的接受状态,既抹杀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严重束缚了学生的思维拓展,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厌恶感,自然也对学习了无兴趣,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努力和学生建立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创造和谐、轻松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交流合作,使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的体验中增加学习兴趣.2.教师可以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教学离不开化学实验,教师让学生在实验中自己动手完成各种化学实验,观察到各种现象的发生,让课本上描述的现象,在自己的亲身体验中实现,学生自然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生活化教学策略对学习
化学与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化学既来源于生活,又为生活服务,因此,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把生产、生活中的各种化学现象与课堂教学内容联系起来,让学生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化学现象,完成学习内容的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即将化学教学生活化,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化学课堂教学是由一系列的教学环节组成的,主要包括课堂导入、教学过程、课堂总结以及各种教学活动等所组成的,要做到化学教学生活化,最主要是将生活和教学的各个环节紧密结合,才能真正做到教学生活化.如,在学习SO2的性质时,教师可以设置这样的生活情境,让课堂教学活动生活化:你们家里使用煤炉吗;煤在燃烧的时候你们有没有闻到什么气味;你们可以使煤在燃烧的时候减轻这样的气味吗?结合这样的生活情境,在经过学生的一番讨论和思考后,教师可以给出答案.煤在燃烧时释放了气体SO2,它不但具有强烈的刺激性还有毒.如果在煤中加入石灰,这样的味道就会减轻,因为燃烧时产生的SO2与石灰发生反应:Ca(OH)2+SO2=CaSO3+H2O,生成的CaSO3又和O2发生反应,生成CaSO4,这就减少了SO2的排放量.
三、探究性教学策略
探究性教学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方面,主要是改变学生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等被动学习的状况,引导和帮助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参与各种教学活动、勤于思考、乐于探究,在参加各种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搜集信息、获取知识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首先,可以通过化学实验创设探究情境.实验是进行化学研究的重要手段,演示实验具有很强的生动性和真实性,在实验中,让学生自己动手,主动探究,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又可以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果能打破常规,创设有趣的实验情境,将更能增加学生的参与和探究兴趣,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如,在学习Na2O2的性质时,教师可以把一定的Na2O2放入一团棉花中,做一个魔术“棉花滴水着火”把学生带入实验情境之中,学生看到这种现象后,必然会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结果的强烈意识.其次,可以通过新旧知识的联系创设探究情景.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情境是达到意义建构的条件.因此,教师应努力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学生学习的新旧知识都是有一定的联系性的,教师在讲授新知识时,如果能够根据学生已经学过的熟悉的知识,找到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再通过它们之间的这种联系,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进行探究,既易于学生接受,又会使学生增加探究的兴趣和热情.如在“苯酚”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提出这些问题让学生进行探究:羟基与烃基直接相连的化合物是醇,羟基和苯环直接相连的化合物是什么呢?其性质如何,与醇类有区别吗?通过这些问题情境,会激起学生的探究兴趣,学生会认真的听教师讲授,或者通过实验去验证自己的结论,使他们的探索能力得到发展.最后,可以激发问题意识,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有疑问才会有思考.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紧密联系教材和教学内容,深入钻研教材,要善于把课本中的知识内容,转化为问题情境,以触发和激活学生思维,进而引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和动机.如,在学习“氯水的成分”时,教师可以通过设置问题:氯水有哪些成分所组成的?你们可以用哪些方法检验和验证你的猜想?通过问题,让学生自主探究,思考和讨论,得出假设,最后,学生通过实验的方法再去验证自己假设的结果,这样就把教材内容完全转化为学生的自主探究,有利于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本文作者:黄国梁工作单位:安徽省庐江县第三中学
- 上一篇:初中英语教学应注意的原则
- 下一篇:农业技术创新型模式研究